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教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教材;教师;学生;创新的空间

一、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使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更多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三、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新教材在为对学生学业和人格发展的全面评价做出建议时,留有创新的空间。新教材在学习结果的描述上没有全部给出结论,而是让师生通过观察、实验、什么都规定的非常详细,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例如:以往在实验活动中,教材把实验划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实验习题”等,而新教材是粗线条的,没有硬性划分,则把原有的学生实验改为了八个活动与探究,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样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2篇

一、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特点

(一)更加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以往的教材版本在习题体系上往往较为注重对教学知识的强化巩固训练,但在科学探索和自主创新方面重视相对不足,而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在习题体系上做出的一个重要调整,就是更加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设置以开放性、探索性的习题为主,注重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应仅关注探究的结果,其中的许多习题,还对学生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与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二)习题设置更加丰富多元。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习题体系在习题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加强,在原有习题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类型,使习题体系中习题类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不仅包括常规的选择、填空、问答、画图等基本的练习,还包括制表、论文、设计实验、讨论、调查、角色扮演、模型制作、制作墙报、辩论会、网上学习等一系列新的练习,实践型习题、开放型习题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对于习题训练的评价也不再仅仅注重结果,而是加强了对过程的重视和把握,这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养成。

(三)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习题的解答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与题目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不仅在题目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如在命题表达中大量运用第一人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一种平等对话的感觉,以人性化的语言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更加注重习题的情景化设计。情景带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命题的意图,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也能够强化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在学生思维中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许多习题都注意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给学生“有血有肉”的问题。教材习题情境创设有的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以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有的是以人们关心的社会重大事件、科技热点为背景设计问题,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的以化学史的发展为材料,如结合“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思考科学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总之,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习题的可读性,使习题载体的信息内容更丰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有效教学建议

(一)立足基础,充分发挥新教材习题体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我们以往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常常会忽视教材习题的作用,大量购买课外辅导书、练习册,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但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上和解题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基于新教材的化学教学当中,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教材习题的把握,应充分发挥教材习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配合优势,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基础,并适当进行思维延展,以习题的系统性、联系性,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扎实掌握,这样才能让习题真正服务于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3篇

摘 要:初中化学(沪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让人耳目一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只有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敢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才能将这些物化的东西转化为精神食粮,营养着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基础;教师;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72-01

初中化学(沪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让人耳目一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如何更好地认识新教材、使用新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选择教法与学法,教材的探究活动较多,要求教师具有设计问题,并引导、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等。下面笔者将一些基本做法介绍给大家,供同行参考。

一、新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几乎贯穿了整个教材,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意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好地驾驭课堂,课前要求分好实验小组,组内要分工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力求换位思考,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有学生设计了用气球收集生成的CO2,其中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说有浮力影响实验结果,也有的说CO2密度比空气重,没有浮力,不影响结果。我课前就此问题与物理老师交流过,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课堂上我就能胸有成竹地将矛盾解决。

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维。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事先布置了家庭实验,用醋酸清洗热水瓶或烧水壶中的水垢。上课前学生给我报告结果,“太神奇了,简直就像新的一样!”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醋酸为什么可以清洗掉那些水垢呢?”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

三、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学或通过互助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先让学生碰碰壁、思考、讨论,然后我再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如在化学式命名的教学中,对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化学式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只给出一些化学式,如:CuO、KCl、MnO2、FeO4等,让学生自己命名并总结归纳出命名的方法――某化某。对于有原子团的化学式的命名,同样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顺利读出,如:K2MnO4、CuSO4、CaCO3等,但对于H2SO4的命名,学生卡壳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读成硫酸氢。我笑着摇了摇头,同时写出H2CO3的化学式,问读什么?碳酸,由此及彼学生若有所思,硫酸?学生还不敢确定,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重练HNO3的读法,在由学生总结出此类化合物的读法某酸。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4篇

1“通览”教材

“通览”教材首先能综观化学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全局,明确教材布局的逻辑系统。更能能通盘巧妙的安排教学进度,不会在教学中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化学教材重点知识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的内在联系。“通览”教材是正确处理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览”教材也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例如让学生突破“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难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掌握“原子的构成”,才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其一防止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其二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操作的不良结果则是: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因此,“通览”教材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教学时间和学生群体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2“吃透”教材

要做到“吃透”教材,①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初中化学强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要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的确展,要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例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其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是:认识燃烧现象——燃烧条件——联系实际生活中引火和灭火的方法理解、掌握燃烧的条件——认识缓慢氧化、自燃和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应用燃烧的识识学习控制燃烧,有效的防火、灭火、了解火灾自救的常识。②要了解每个课题的主干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过分强调每堂课的完整性,有些课题大纲要求的是一课时完成的内容,如感觉一课时完成的有些问题,不妨用二课时。例如“单元三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有老师常常是用一节课完成的,分子和原子本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按排一节课很紧凑。我认为如果按照练习册的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分子的性质的探究和运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分子的构成和探讨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可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③要认真领会每个课题中的每一幅图片和每一个表格的设计意图。例如在单元四课题1原子的构成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讨论了表4-1和表4-2。通过对这二个表格的讨论你能得到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很自然得出了原子的构成中的有关知识。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不同种类的原子其质子数不同等知识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3“用活”教材

“用活”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从宏观的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不仅是教书本知识,而且是哺育人成长;从微观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引领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即做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

3.1使新教材的教学“情境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①场景的创设可以使教材原有抽象的概念、微观化和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缩短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学习中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②真实场景将声音、图像、色彩等各种信息,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镶嵌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很快激发起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对新教材的处理要讲究“艺术性”、凸现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要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

3.2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生动、简洁、有效,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果将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出实验的魅力。通过实验内容的生活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来把实验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例如,在做空气成分含量的测定时,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这些生活化的用品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习了三大强酸后,采用白醋做酸的通性验证实验;学习酸、碱和盐后设计实验“皮蛋配料成分的检测”;蛋白质的教学中,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厨房食用的食品;使用碱面、食盐等家庭添加剂和调味剂,来学习盐的性质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用品,使得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也使得课堂更贴近生活,增加了课堂的生活化和生动化。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5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78页有一道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水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你解释该现象。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该课题改成学生的趣味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但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却是鸡蛋不能自动沉浮。为什么实际反应的现象和课本描述的不一样呢?

二、实验探究

下面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的记录。

我们用38%的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分别为5∶5、4∶6、3∶7、2∶8、1∶9、10∶190、9∶191、8∶192、5∶195的溶液做实验,分别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详见下表:

实验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38%的浓盐酸和水以8∶192的体积比混合,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2%范围内,做鸡蛋沉浮实验比较合适,但由于鸡蛋浮到液面时只是露出液面一小部分,逸出的气体少,且有胶状物包裹气泡,气泡不易破裂,对浮力的改变影响不大,所以鸡蛋不会“主动”下沉。

三、理论分析

经查询得知蛋壳的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由蛋白质纤维和粘多糖类所构成的基质,然后才在这蛋白质基质上堆积CaCO3,最后是蛋壳上附有一层蛋白质的外膜。当蛋壳与稀盐酸接触时,CaCO3与盐酸作用产生了CO2气体。如果盐酸浓度大,产生大量CO2气体使壳里的蛋白质脱离蛋壳,从而看到有白色泡沫或絮状物质剥离蛋壳,漂浮在液面。如果盐酸浓度小,壳里的蛋白质和粘多糖类会“包裹”气泡,不让气泡轻易破裂。所以要人为地把蛋壳表面附着的气泡刮走一部分,鸡蛋才会下沉。

四、反思与评价

鸡蛋能否既可做实验又可食用呢?我们决定用食醋代替盐酸。于是我们把200mL的食醋(9°)倒入玻璃杯中,放入一只洗净的鸡蛋,观察到鸡蛋表面慢慢形成许多小气泡,经比较,反应速率明显比1.8%的盐酸慢。大约4分钟后,可观察到鸡蛋自动上浮,浮出水面后只有极少部分气泡消失,鸡蛋并没有下沉,刮走一些气泡后,鸡蛋下沉,基本能够观察鸡蛋“沉浮沉”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制作醋蛋。

从学生研究过程的记录来看,我不得不佩服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在一本教师培训教材中,我看到这么一句话:“鸡蛋在稀盐酸(20%)溶液中,为什么会像海洋的潜水艇一样自动潜水?”从中可知培训教材提到的盐酸浓度约为20%,而学生得出的结论是盐酸浓度约为1.8%,实验结果了教材上的结论。这种怀疑、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教育要大力提倡的,而且学生还解释了鸡蛋并不是“自动”沉浮的,这由气泡能否逸散以及逸散多少来决定。另外,新鲜鸡蛋往往并不能反复上下移动。

根据学生的研究结果,我建议这道题以家庭小实验的形式出现,在家里完成下列实验:将一个洗净的鸡蛋完整地放入玻璃杯中,再向杯中倒入食醋,使液面高于鸡蛋约1cm。

(1)30秒后观察,发现鸡蛋表面聚集了很多小气泡,并不断增多、变大,小气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大约4分钟后,可观察到鸡蛋自动上浮,浮出水面后部分气泡消失,轻轻刮掉附在蛋壳表面的气泡,鸡蛋随即下沉。在讨论鸡蛋为什么上浮时,三名学生分别说出了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________。

甲:生成的气体聚集在鸡蛋的表面,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