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小彬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宽恕是不幸的受者对施者的权利,也许,我可以宽恕她的溺婴之罪,但是。面对她的苦难和不幸。我有资格宽恕吗?我只有惭愧,为我曾经对她的指责和愤恨,以及冷漠无情。”
案发5个月后的2005年12月7日,周模英案一审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广州市检察院公诉处的检察官杨斌正是此案的公诉人。
命运把两个本永不会相识的女人摆上了同一个“舞台”。
第一次提审周模英时,杨斌是带着痛恨与愤怒的。彼时作为一个6岁男孩的母亲,杨斌无法理解眼前这个瘦弱,面色略显苍白的女人如何能对自己的女儿下这样的杀手。但慢慢地,随着调查与接触的深入,了解到具体案情后,杨斌也忍不住扼腕叹息,流下眼泪。
于是,杨斌在法庭上的公诉词里这样为周陈情:
“悲剧已经发生,伤痛也许永远都无法愈合。很显然,无论什么样的惩罚都无法挽回被害人的生命,弥补被告人的罪过,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判决都不过分。但是,家中的孩子和老人依然在等待她去照料,而没有妻子和母亲的家庭即将崩溃,因此,综合全案情节,本案的复杂原因和被告人的家属情况、悔罪表现,鉴于被告人一直安分守己,克尽母亲的责任,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人,只因一时冲动想不开才做了蠢事,公诉人提请法庭在量刑的时候酌情从轻处罚。实际上,周模英亲手淹死自己的女儿,并且将为此终身受到良知和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是命运对她的最严厉的惩罚。”
她是如此描述这场悲剧的影响:
“周模英的遭遇,固然是她个人的悲剧,但何尝又不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悲剧?周模英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固然是法律的胜利,但是我们不能漠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原因和背景,我们不能忘记站在她身后的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苦苦的人们,他们的苦难和命运。这也是法律应有的良知。”
当时旁听整个庭审过程的资深政法记者吴秀云注意到一个细节,“杨斌念公诉词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得特别全神贯注。”她说,这是做五年政法记者以来听到的唯一次非常感动的公诉意见,也是她听过的公诉词意见思考最多的一次。
公诉陈词结束后,一审法庭宣判周模英犯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
“就是判我死刑我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没有想至法官会只判我十一年。”周模英在后来的采访中对记者说。在整个法庭指正调查过程中,周模英对于她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在指认案发现场与尸体的照片时,她也没有抬起头,只是扶着桌子的一角不停地落泪。
从江西老家赶来的周模英的父母也旁听了整个庭审,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广州,身边还摆着帆布旅行袋,庭审结束后他们要坐当天的火车回去。
对于女儿竟杀死自己亲身孩子这件事,两位70多岁的老人回答的最多的便是“不相信”这三个字,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女儿“没有那么狠的心。”
周模英回头看见自己苍老的父母,便下跪泣不成声,整个庭审现场为之唏嘘。杨斌见到此景,低头快步离开了法庭。
案子被媒体报道后,在广州影响很大,社会中的争议也很多,有人对法院判决不满,也有人对周的行为表示惋惜。同时,杨斌的公诉词也成了众矢之的,虽然有人叫好,“这才是有血有肉的公诉人。”但也有同行这么议论道,“公诉人不是慈善家,要注意身份,要有大局观,不应该在法庭上任意发挥。”甚至有人质疑杨斌的这篇公诉词太突出自己,博人眼球。而对于杨斌自己来说,她的动机是单纯的,“我只是希望法院在法律允许的幅度之内对她作出一个相对轻的判决,给她一个初会。”
在业内,杨斌的公诉词一直以有特色著称,作为广州市检察系统的才女,她的很多刑事案件公诉意见都带有很强的杨氏风格,与八股文式公诉词不同的就是探寻案件背后隐藏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对于被告人及被告人家属未来命运的关注。
在之后杨斌写给好友的信里,有这么几段话,道出了这名检察官心中无言的坚持:
“一个拥有优秀的专业素质的司法人员,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名技术精湛的机械师,因为,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对弱者的悲悯之心,才是一名优秀司法官的人格基础。”
“我深深地体会到,案子办久了,最怕的不是感性,而是麻木,冷漠,居高临下,自以为是。”
“我也不认为关注周模英,以及如周模英一样命运的这片土地和人群,是丧失公诉人的立场。我相信,如果我们有力量去揭开伤疤,直面痛苦,我们的社会,就必定会有希望,其意义,就如同一个病人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一个凡夫俗子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一个被告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一样,意义重大。”
一个被告人有没有真诚的悔罪,一条生命有没有得以挽救,一桩纠纷的当事人能否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或者一个因亲人犯罪而即将暗淡的家庭是否能重新焕发出生机,这些生活的阴暗面能否随着时光的消逝,情感的愈合而渐渐走向阳光与温暖?
“比起那些枯燥的办案数字,有没有真心地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更能够让我有成就感。”杨斌坦言。
后来周模英家人的上诉,给周模英案情带来转机。2006年4月6日,二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犯罪情节较轻为由改判周模英有期徒刑6年,大幅度地减免了刑期。无疑,这也给杨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我想我是在迷失与困惑中开始我的江西之旅的。如果说,五年前。我虽然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不知道这条路如何去走,那么今天,我已经确定找到了到达彼岸的那条道路。”
尽管案情告一段落,但杨斌与周模英的联系却没有终结。在之后的五年里,杨斌与周模英家庭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才刚刚开始。
判决生效后,周模英一开始的状态令杨斌很不安,“她无法忘记过去,也无法面对未来,总觉得自己不配再做母亲和妻子。”
“我并不想减刑。我都跟这里的管教说,管教我不减刑,无论怎么样就是得到嘉奖也女子,不得嘉奖也好,我就是不减刑,反正我不想得到减刑。”在高墙内度过六年的岁月也许能让周模英的良心好过一些,但也许这样的惩罚在周自己看来并不是能抵消罪孽的避难所。
但不管怎样,周模英的丈夫、子氮亲人们还得继续生活,他们依然等待着周模英的归来。
其中尤其令杨斌牵挂的,是周模英的一双儿女。
在周模英收监后,熊默德继续在广州打工。熊小朱与熊小迪被送回江西老家,由奶奶和双眼失明的爷爷抚养,直至几年后小姑熊六妹回到家乡。
2008年的8月,杨斌把姐弟俩接到广州来过暑假。
弟弟熊小迪寡言的近乎沉默。杨斌的儿子宋小明对妈妈说,小迪为什么总是不说话?是不是因为不快乐?我们要让他快乐一点。
“久了才发现,小迪并不总是沉默,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他还是有很多话的,只是一到成人的世界里,他就紧紧闭上了双唇。”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有家的感觉。杨斌给他们换上新买的衣服,带他们去吃肯德基。他们最爱的是每天在小区游泳池里游泳。时间长了,到临走时,姐姐小朱已经差不多学会了。
有一天晚上,小迪抢着给迟归的杨斌开门,“阿姨,我们正在吹泡泡。”
杨斌笑了,为这意外的惊喜。
对这些改变,杨斌说她只能带来暂时的,孩子心扉的打开,终究需要母亲。
五年时间里,杨斌利用四次休假时间赶到新建,实地探访周老家的情况,五次到监狱探望周模英。
探访过程中遇见了另一位改变周模英命运的人,新建县检察院检察长刘献榜。这位“贵人”不仅帮熊默德解决了村里的纠纷,也帮助熊小迪解决了入读县城公立小学的问题,甚至动用了所能动用的一切关系,使一套比市价便宜十余万元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落户到周模英的名下。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他的亲历亲为,没有他的支持与帮助,我的热情和努力恐怕要化为泡影。”杨斌感慨道。
“两次来到村里,喝了不少酒,我喜欢这种微醉的感觉,特别是和这些我喜爱的朴实、热情的人们在一起,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施即受,予即得’的人生快乐与智慧。”
在离开新建的时候,熊默德性格古怪的盲父亲摸索着站起来把杨斌送到门外,之前,他没有和杨斌说过一句话。
2010年的暑假,孩子们再一次来到广州,杨斌带着他们到珠海住了一星期。在美丽的珠海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旁,小朱与小迪捡着贝壳螃蟹,欢呼着“我最喜欢大海啦!”在一张海边早晨的照片里,小朱穿着新裙子像一只“最美丽的蝴蝶”,清秀的脸庞上泛着清澈的微笑,弟弟小迪干净整洁,尽管表情依旧不自然,但V字手势里透着他心底的快乐,背后的大草坪上阳光洒满-地,预示着新生活将要来临。
此时,姐姐已经11岁,弟弟已经7岁。“让崇官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法律人应当有责任,有担当,应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其指手画脚。妄谈时事,莫如沉下去,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2010年中,江西省女子监狱传来好消息,狱方准备报请法院减免掉周模英剩下的8个月零15天的余刑。36岁的周模英将迎来新生活。
“她的刑期即将结束,然而,亲手淹死自己孩子所带来的内心的自我谴责和负疚也许不会结束,或者永远不会结束――命运的判决如此令人心酸,但愿她知道如何救赎自己的心灵。”
在监狱里会见周模英时,杨斌问她出狱后最大的心愿什么,“最大的心愿是一出来要到家里拜访你,感谢你”。在听说出狱后在县城有住的地方,不用回老家了,周模英开心地笑了起来。“这是五年来我第一次看到她笑,她甚至留起了长头发,说要开始为出来后的生活打算。”
周模英的转变让杨斌欣慰,她明白五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对周模英内心伤痕是否真正的愈合仍有隐隐的担忧,但只要迈出了对于新生活向往的第一步,以后的路都容易走些。涅不易,凤凰必先经历烈火的洗礼。
《南都周刊》“杀死亲生女儿的农民工女人”一文中对周模英2010年11月4日的出狱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
下午3点20分,已经换上了新装的周模英出现在监狱门口。
两个孩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周的一头凌乱长发把三个大人孩子的脸都遮住了,止不住的抽泣声从发丝缝隙中传出来。这个做囚犯的母亲,终于从那堵玻璃墙后走了出来。在后面那扇高墙里,周模英待了整整5年3个月零16天。
同样的,这五年对杨斌来说,也是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
她曾经恨过周模英这个杀死自己亲生儿的女人,但随着和她的家庭接触越多,对她的了解越深,“我越来越发自内心地,深深地同情这个不幸的女人。”
“我不敢妄加揣摩,但我绝对不敢漠视她的苦难,因为,我确信,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和母亲,她也具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和体验。了解这一切,我除了感叹命运不公和造化弄人,又怎么忍心对她横加指责呢?”
在给朋友的信里,杨斌五年来的感受是这样的:
“五年来,我一直在坚守,也在寻找,在浮躁的世界中,属于在即的那条道路和那片天空。”
“五年前,那曾经在法庭上留下的泪,是因为面对不幸,一颗善良的心源于本色本性的自发的感触,那么,五年后,我早已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每天,我都会问自己,有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在我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有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一个有良知的司法人员的积极作用。每时每刻,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把办理的每一宗案件,案件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独一无二的个体去尊重,去对待,去付出真情。”
当经历岁月的打磨,曾经对于仕途、晋升、名利患得患失的心态已经悄然走远,宁静、富足、幸福的内心已不期而至,“公门里头好修行”于杨斌的便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职责所在与真情付出”。
“感谢周模英,五年的心灵之旅,我感觉我并不是在帮助她,帮助这一家人,我是在救赎我自己,而且,我很高兴,我成功了。”
黎明前的车陂涌――6年前的一起“谋杀案” 张臻
2005年7月20日早晨10点,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治安大队的老麦像往常一样回到大队休息处,摘下帽子,坐在窗边,窗外就是流经这个广州城中村的车陂涌。在这个夏季的早晨,河水像一条缓慢向前攀爬的蚯蚓静静地流淌。闲来无事,老麦望着窗外的河流来打发这无聊的早晨。突然。在河中央,好像有一个奇怪的东西漂浮着,是什么呢?老麦心里一颤,向身边同事打赌说,“会不会是个布娃娃”。而身边的同事对着河流里缓慢移动的物体仔细定睛一看,说“好像是个人”。恐惧像疾病般爬上了两人的身体,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急忙跑出门,顶着内心的恐惧,把袭西打捞了起来。果然,是一具女婴的尸体。
熊默德来广州打工已经有好几年了,像许许多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样,干着疲惫而收入微薄的工作。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着五口之家:老婆,大女儿,儿子,刚出生7个月还没有起名字的小女儿。每张嘴都离不开熊默德这个家里顶梁柱每月的工资。
2005年7月19日晚上11点多,辛苦了一天的熊默德拖着疲惫的身躯沿着窄窄的胡同回到了位于天河区车陂村的家里。漂亮而孱弱的小女儿躺在摇篮里,熊默德怜爱地瞧了瞧她,像任何一个家庭的父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没有和妻子说什么话,熊默德便脱了衣服上床睡觉,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妻子周模英在一旁继续做着家务,这位面色苍自身体瘦弱的女人,在丈夫外出工作时要独鲁照看这个家,买菜烧饭,打扫屋子,照顾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同样的,一天的疲倦也袭上了周模英的身体,但看着仍生着病的小女儿,周模英怎么也不能坦然地睡去。小女儿已经病了一个星期,私人诊所的药总是吃不好,反反复复的发烧折磨着小女儿的身体也折磨着母亲的心。不仅如此,为了看病,丈夫给的几百元看病钱都已经花光了,下半个
月的生活费只有放在摇篮里的一张薄薄的100元。
周模英做完家务已经是20日凌晨1点多。刚睡了一会儿,就被小女儿蹋篮子的声音吵醒,周模英起身给孩子喂了点米粉后重新上床睡觉。不想,这一夜,竟在小女儿反反复复的哭闹声中无法入眠。
于是,周模英抱着身子已经热得滚烫的小女儿来到院子里,坐在庭院里的一块石凳上哄着孩子,石凳正对着车陂涌。
在夏季的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深夜,除了轻轻流淌的河流声与周模英的啜泣声外。夜异常的安静。远处的楼宇黑压压一片仿佛大山一样包围着这个农民工聚集的城中村,好似浮有任何的出口。这时,丈夫熊默德丝毫没有察觉到妻子不在床边,小女儿也不在摇篮里,更没有循着隐约的哭泣声走到妻子的身旁,道上几句安慰的话,而只是像一台沉重的机器停止运作一般死寂。唯一察觉到一切的,只有这面前平静的河水,它安静地流淌在城中,也流淌在深夜周模英的心里,像一张温婉的暖床付与人归宿。
时间比河水更匆匆地划过,凌晨3点半左右,妻子慢慢地走到河边,如树叶般缓缓飘落的小女儿滑过她的手,落入河中,漂远了。接着,仿佛是来自域外的声音阻止了周模英追随小女儿而去,或者可以说,是对于男两个孩子的责任阻止了她放奔自己的毕命,
她继续凝视着面前深夜里的车陂涌,不宽的;可流带走了自己的骨肉,却带不走生活的苦难与疲倦。希冀能否如新一天的早晨照耀进他们的屋子,还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继续暗淡。她转身,走进屋子,躺在床上,这时,离黎明只有仅仅3个小时。
用高贵的心灵处理凡俗的事物 王文昌
孙笑侠对即将离开法学院的学生说:法律人的社会责任就表现在我们的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之中,法律职业的最大特征和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在处理所有的世俗事务的时候如何保持我们高贵的灵魂。我的口号叫做“用高贵的心灵处理凡俗的事务”。广州市检察官杨斌用自己的言行很好地实践了这句话,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为有这样的同行而倍感欣慰和自豪。
杨斌很普通,她所做的事情也很普通,但是普通之中散发着温度,播撒着感动,诠释着正义。她可以为一个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母亲在法庭上求情;她可以长久地、六年如一日地关注这个可怜的母亲;她可以不远万里4次来到江西,帮熊默德解决纠纷、为孩子解决上学户口问题,帮其申请经济适用房,5次探望周模英,给她写信,鼓励她。法律的阳光经过杨斌柔软的心灵照进当事人的心田。
但是,我也注意到,对于杨斌的做法在一片褒奖声中也不乏些许微词:这是不是背离了检察官的职业操守?对一个罪犯充满同情是否有损法律的尊严?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一)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二)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三)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或者免予;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四)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五)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因此,检察权具体可以分为侦查权、审查逮捕权、审查公诉权、法律监督权等权力,甚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还包括民事权。这种诸多权能集于一身的特点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所不具备的。检察官的职业活动具有天然的复合性、复杂性。而在英美法中,检察官的职能则是相对简单的。标准的提法是,检察官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诉辩者,另一方面是司法人员(ministerof justice),其义务是“寻求公正,而不仅仅是定罪”。
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哈罗德用朝鲜族的一句谚语借以阐述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追求公平正义始终是司法的本质属性和核心要素,我们检察官所有职责的终极目标是“寻求公正”,在追寻公正的道路上,任何法律框架内的努力都是难能可贵的。这里需要有的首先不是技能,而是有一颗“高贵的心灵”。
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犯罪待遇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就各国在检察官职业道德上已达成共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归纳提出了对检察官履行职责的最低要求,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检察官行为准则的范本。这些准则包括了七个方面的要求:首要的一条就是“根据法律和法律授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这种“积极的职能作用”,不是就案办案,不是例行公事,不是冷漠和仇视,而是像杨斌那样把公正一点一点地找出来,还给当事人。
法律的背后是法理,法理的背后是人情。一个人选择方向的改变是受心灵指引的,只有心灵受到了触动,才会最终选择新生活的勇气和决心。当一个个当事人看到前途和光明的时候,我们的眼前才会呈现社会和谐的曙光!
“善良的心是最好有法律”,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像杨斌那样,有着一颗“高贵的心灵”。
用法律人的温情安抚躁动的心 刘英团(律师)
“记得去年我去监狱看你时,你答应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改造,但我这一年并没有听到期待中的消息……”这是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官杨斌写给被自己亲手公诉送入监狱的服刑人员的信。“杨斌姐,我出狱了,过两天就去广州看你……”这名服刑人员刚刚出狱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联系杨斌。(1月18日《法制日报》)
和谐司法强调一种平衡、折中、价值追求与运行过程的统一,是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平衡;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是司法刻板化与人性化的统一。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司法是社会的良心,司法机关应用理性公正、人性化的态度,冷静而敏锐地处理法律问题,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是一种值得褒扬的司法情怀。
从报道的材料来看,检察官杨斌之所以要给狱中服刑的人员写信是因其认识到,被告人的遭遇,固然是个人的悲剧,但何尝又不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悲剧呢?被告人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固然是法律的胜利,但也不能漠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原因和背景,不能忘记站在他们身后的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苦苦的人们,他们的苦难和命运。笔者以为,既然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价值选择,法律就应当体现出法律的人性化,这也是法律应有的良知和法律人应有的温情。
曾几何时,法律和法律人在民众的心目中,被深刻的打上了威慑的烙印和无情的外衣。其实,法治社会并不是无情的社会,一切的法也都是人的法,立法、司法、执法都应贯彻以人为本。所谓“法不容情”里的“情”是指“法外之情”,是指“私情”,而非“法内之情”。善的法治应当是法与情的融洽,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更需要良心、人情、道德等人性化的有
力支撑。法律是为了让人遵守和信仰的,而不是让人谈之色变,惧之如虎。而且,法治从来不是法律文本上的条条款款,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鲜活实践。
应该说,罪犯在法律面前,是不容置疑的罪犯,但在社会面前,罪犯却是受害者,即便是罪犯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也并不能推导出法律对犯罪者惩处就可以残忍、不人道的结论,否则法律就会沦落到简单的“冤冤相报”的程度。当前,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期,一些因群体性利益引发的案件或者因其他原因处理不当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如果每一起执法都能打上“人性化”的烙印,那么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案件进行定性和处理,从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做到案结事了,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所以,法律不应是冷冰冰的面孔,法律人也不是毫无感情的动物。恰恰相反,法律的人性化、司法的人性化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也只有在尊重法律精神和法律权益的基础上,兼顾人的正常情感、理性需要,以人道、仁慈、温馨的方式进行司法活动,那么,民众才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情,社会才能多些光明、少些黑暗。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这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法律光芒能否穿透人心,取决于法律的公正与智慧能否在每个案件中都得到体现。法律和司法实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保守的,它一方面充当政治变革与社会改革支持者、保护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也应该是激进主义的死敌,对抛弃基本规则、过于激烈的变局总是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笔者以为,人性化与严格执法并不排斥,相反,它恰恰是严格追寻法的精神的体现。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律生命力的灵魂。笃定的信仰,会构筑起法律必需的逻辑力量与伦理品质。
检察官杨斌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用温情来感化人、安抚人,使整个处理过程充满人情味,既契合了民意,又体现了法律的智慧。
从不吸烟但备烟满足被告人要求 杨斌自述
去年12月,我们院监所处副处长张玉龙前往高明监狱提审正在那里服刑的马某。得知是广州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马某专门请张玉龙转达对我的问好,说当时没有听我的话,拒不认罪,一审判了死缓,现在后悔了。
得知马某问候我时,我也很意外。这个案子只是我经办案件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案件,他甚至没有在我的办案生涯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多年之后,我经办过案件中的一名死刑犯还记我着,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从不吸烟,但提审的公文包里却总备着香烟和打火机,对被告人提出的要烟的要求,我都能够满足。我是这样想的,不管他认不认罪,翻不翻供,仅从人性的角度而言,这种要求可以理解,并不过分,而我满足他们也不难。
我经手的案件,多是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重大、恶性犯罪案件。在犯罪案件中,被告人拒不认罪的情况非常普遍,对拒不认罪但证据充分的被告人,我同样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想,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挽救被告人,即使因罪大恶极救不了,我们也应该让他感受到人性的光辉,让他在这种人生的光辉面前真诚悔过,不要带着仇恨和遗憾接受审判,走上刑场。只要办案人员能以这样的平等的心态对待被告人,无论最后的判决结果如何,这个人也不会仇视社会、仇视办案人员。
司法界: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杨斌实实在在体现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如何弘扬善良和正气,如何延伸检察工作职能。在当前深化、细化、实化三项重点工作的新任务面前,我们每一位检察官都应该向杨斌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光中:就检察官的职责来说,杨斌这种人性化的关怀体现在办案上,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更有好处。
网民:
新浪网斯伟江的博客:在这个事件中,虽然很多事情看上去有些破例,但是,这些破例恐旧都没有违法违规,法律本身不外乎人性和人情,周模英和熊默德补办结婚证,孩子上户口,甚至经济适用房,恐怕都是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于杨斌的帮一个是一个,当地官员虽然看惯苦难贫穷,仍会愿意帮助,更多的是被杨斌感动,我们不能抹杀这些地方体制内人的真实人性,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能被感动,也是因为杨斌确实不容易!
人们常因为面对体制的庞大,无穷的苦难,深深地觉得自己的无力和渺小,从而埋首于做自了汉,对旁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对上面的指令如机械般地执行,把本来一颗颗肉做的人心,生生炼成一个个机芯。检察官杨斌,用自己的行动,应该能感动一些机芯重新长出肉芽,抬头看看身边的人,看看能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网友跟帖:
新浪网友:向你致敬!你的行为最好地诠释了法治的精髓――一个执行公法的同行。
令狐瓜瓜(南都官方微博网发):作为一起典型的故意杀人案,8年明显判轻了,无论背后故事何如,法律终究是法律,不能被这么解读。检察官人性或许高尚,但庭上含泪求情却背弃了职业道德。
花2不是哇(南都官方微博网友):孩子应该由相关部门来照顾。她既然作为检察官,身上有比照顾孩子更大的社会责任,我宁愿看到她因为本职的成绩扬名而非其他。
电影《新天生一对》和27年前朱延平导演的《天生一对》故事并无瓜葛,惟一的共同点就是小彬彬,小小彬这对父子分别以童星身份饰演新旧两部电影的男主角。《新天生一对》用一个更加接地气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爸爸们内敛厚重的伟大父爱。一个失妻落魄的赛车手,因为突然出现的六岁儿子彬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重新振作。80后的父亲贪玩懒散,轻浮不稳重,事业没成就,生活也失败;2000后的儿子聪明鬼马,灵活可爱,自主大胆,就爱和人们斗小气。当潦倒老爸遇上捣蛋仔仔,多不胜数的摩擦轻松无奈,让人哭笑不得,好好领略了另一番风味的父子情。作为一部主打温馨合家欢贺岁喜剧的电影,《新天生一对》在突出父子深情的同时,片中还有两条副线――阿B和未婚妻家蔚、邻居马妞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他与车手尊尼赛道双雄争霸的悬念。导演朱延平精心设置的诸多笑点,颇为符合逐渐迈入而立之年的80R的生活经历,而主创的颠覆角色,也在表演上创造了诸多惊喜。虽然电影中的这对父子有着残缺的关系,但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无限恰意却那么的使人感到温暖。片中仔仔与小小彬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相互抵触到逐渐产生感情,相互依赖,到最后父子难舍难离的揪心场景,击中大量女性观众的泪点。除了阿B和彬彬这对父子的故事主线,阿B与养父雷叔之间的冷战这条暗线也同样感人。这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冲突,显示父与子之间存在着的代沟,而两者最后的和解,则意在表明亲情的伟大。
周渝民形象颠覆却充满生活质感,小小彬有着童真而演技成熟稳定,除了仔仔和小小彬这对鬼马父子令观众“笑着流泪”,《新天生一对》众女星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杨幂在片中告别玉女形象扮演单身未婚妈妈,引发父子俩相见离别,惊艳亮相,温柔可人。而ELLA和徐若则分别扮演追求仔仔的男人婆和龅牙妹,两人在片中变身亮相,不惜自毁形象,场面极其搞笑。
温州读者:赵玉琳
《夺命金》:江湖之外的“江湖”
用股市的瞬息万变和波谲云诡来展示各个角色人性的波澜起伏和在善与恶中的挣扎,这是金融题材电影的常见做法,电影《夺命金》也没有例外,虽然没有枪火声和警匪之间的阴谋暗战,但金融股市瞬息万变,几个数字的跌涨就能完全左右人的命运,比真正的黑社会江湖更加危险。电影里从黑社会到警察,从金融人士到普通市民全积极投身于股市,都想着一夜暴富,就连靠退休金度日的老年人也禁不住经济压力和股市诱惑,把仅有的一百万退休金用来买高风险的基金,所以股市表上变动的数字直接跟每个股民的命运挂钩。而一桩谜案让一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前一秒还春风得意,下一秒就暴尸街头,500万的巨款瞬间也成了无主的夺命金。
在《夺命金》中,昔日的江湖已完全褪色,其中人物露出更多的是世俗市井本色。刘青云扮演的三脚豹,虽然仍讲义气,但也和平常人一样,并不擅长拳脚枪棒。片中的另外两个主角也是如此,皆为都市里的小人物,陷在各自的生活困境里。何韵诗扮演的银行职员,整日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里,给各种人打电话推销基金,完全是一个事业失意的小白领模样。任贤齐出演的高级督察,家里正为买不起一套房子发愁,还横添一个需要抚养的妹妹。这两个人物跟三脚豹一样,虽处在不同社会阶层,但遭遇的难题却是相似的。影片不再讲江湖和金融大佬之间斗法,而把镜头对准了普通小市民,把他们抛掷到命运安排好的棋局里。三个主角的人生轨迹起初并没有交会,只是在金融危机的暴风雨下,开始被命运之手牵着相互靠拢。金融危机的来临,也折射出身处危机里的众生相,各种欲望被激发出来。三脚豹为帮助炒股垮掉的兄弟,不惜以身试法去抢劫,而抢劫的对象正是何韵诗所演角色的老客户。任贤齐扮演的督察办案时,为阻止身负命案的老翁自杀,却差点连自己的命也赔上。三个人因偶然事件而聚集到同一个地方,三个主角、三条线索、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却揭示着金钱背后固有的人性与现实。
北京读者:莫叶
《福尔摩斯2:诡影之谜》:情节简单场面凑
《福尔摩斯2:诡影之谜》故事与原著小说大相径庭。被称为当代故事高手的盖・里奇用银幕上的福尔摩斯对柯南・道尔笔下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形象的颠覆是必然的,一本正经英式绅士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形象,是吸引不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的。于是,盖・里奇在《大侦探福尔摩斯2》中,把歇洛克・福尔摩斯诠释得现代味十足,塑造成了“铁血”的福尔摩斯而非“推理”的福尔摩斯,很是接近时下观众的口味。影片中,福尔摩斯从头打斗到尾,从英伦打斗到欧洲大陆,常是一副头破血流、鼻青脸肿的狼狈样,但狼狈归狼狈,倒还有几分血性,有几分硬朗,可堪称“硬汉”福尔摩斯。经过深加工的电影情节气势磅礴,格局波澜壮阔,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紧张的动作场面和烧钱的场景,这些要素让这部续集比第一集更商业、更好看、更刺激,整片节奏紧凑,场面宏大,视觉感超强尤其突然又来了个森林逃命,枪林弹雨大快朵颐,还是很过瘾的。
这一集的案件较上集粉碎英国议会毒气案更为棘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扯上了关系,有了这个设计打底,《大侦探福尔摩斯2》瞬间就变成了穿着维多利亚时代服饰的现代动作片,除了没办法使用电脑、汽车、火箭,凡是19世纪末可以用的尖端产品都用上了。平均每20分钟就会出现的爆炸场面,直轰你的耳膜。本片喜剧桥段也可圈可点。编导继续以女管家和沃森视角审度福尔摩斯的怪癖,而福尔摩斯的怪癖有增无减。擅长易容的福尔摩斯将自己打扮成了华人、贵妇等形象,最精彩的则是他一身城市迷彩紧身衣的装扮,令人捧腹大笑。但是频繁的大场面也暴露了剧情上过分段落式演绎的弱点。前半部对白过多,一开始很多情节都处理得太朦胧,有些不知所云。全片的最大反派莫里亚蒂教授太早暴露,以至于没有曲折悬疑的查案过程,令观众缺乏跟福尔摩斯一起破案的趣味性。
合肥读者:廖鑫
《碟中谍4》:最有人情味的一部
近日火爆上映的电影《碟中谍4》,剧情很“高概念”,汤姆・克鲁斯为首的特工阻止了的核引爆计划。根据故事场景的不同,影片分为“俄罗斯”、“迪拜”,“印度”三块,均以动作戏为。最为惊险的无疑是迪拜高塔的外墙上,阿汤哥像壁虎那样攀援而上:此外,特工兵分两路,在同一时刻,空手套取文件和钻石那场戏也值得称道。这一场戏不以打斗取胜,贵在营造了扣人心弦的紧张感和压迫力。克里姆林宫的爆破戏和沙尘暴中的追逐戏也是视觉观感一流。而印度段落中,停车场里,正反两方在升降的汽车中的肉搏战则又提供了真实感和刺激感。“动作”发生在“异国地理”之上,在展现惊险刺激的打斗同时,亦呈现给观众新异而充满浪漫情调的人文风景,这无疑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在视觉消费上获得了很高的满足感。
《碟中谍4》的片头用一根引线串联起电影
片段,颇有几分向第一部致敬的复古意味。不过整个电影里更多的是对过去经典的“调戏”,比如没能在五秒钟后自动销毁的任务,比如没能完成的面具等,这些调侃也无一例外地成为每个都抖得很响的“包袱”,让电影院里一片欢乐。当然,最欢乐的还是阿汤哥的团队成员,有人负责花瓶,有人负责搞笑,还有人负责文艺,几乎要成为最重视团队合作的队伍了。
在《碟中谍4》中,汤哥依旧肌肉发达,身手不凡,玩命成瘾,但与以往的《碟中谍》系列不同的是,阿汤不再沉迷于个人魅力的集中展现,而是带上了一个精英小队。小队的加入,让英雄主义的色彩淡去不少,却令更多的细节变得幽默。而新加入的特工角色勃兰特则让伊森・汉特有了“双雄”电影中继承人式的亲密伙伴。总之,在《碟中谍4》中,特工们不再是“高大全”的英武形象,而是更有人性,更懂幽默。汤姆・克鲁斯尽管仍在忙于秀肌肉,却不再将一切伟大事迹强加在自己身上,而是给自己安排了种种令人固态百出的倒霉事儿,在解决各种难事儿之余展示自己的可爱。
贵阳读者:周国强
《地心历险记2》:特效不是一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拳师说拳怕少壮、老话讲英雄出少年,无论横讲竖讲,少年人都被寄予扬名天下的厚望。身处消费青春的娱乐圈,出名更是宁早不晚。Lucus、小小彬、钟绍图、徐娇、林妙可,这是一群当之无愧的超级新星,除了“子凭父母贵”的Lucas,他们几乎都扛着等身的荣誉和作品。徐娇坐拥一尊金像奖,林妙可=奥运女孩,小小彬是演戏天才,钟绍图差点捧起金像奖。趁着六一狂欢之际,南都娱乐周刊特别举办“潜力童星闹六一大赛”,我们拉来香港最红童星Lucas担任领衔嘉宾,小小彬与徐娇分别代表台湾和大陆现身说法,还有两位小鬼友情客串,齐齐喊出节日口号:我们有实力,更有潜力!
最贵童星 Lucas
中文名:谢振轩
性别:男
生日:2007年8月2日
父亲:谢霆锋
母亲:张柏芝
目标广告商:奶粉、英语教材、玩具连锁店
潜力指数:
本刊鉴定:这场潜力大赛,若缺少Lucas兄弟的身影,就像海鲜筵席上竟然少了鲍鱼。受益于谢霆锋和张柏芝的影响力,集双方容貌优点而成的面孔,以及高达130的智商成为Lucas先天的条件;卓越的镜头感则是后天的优势。Lucas进入演艺圈一事几乎已成定局,今年1月,他独自代表星爸星妈为黑人义卖站台,勇气可嘉。谢霆锋自曝Lucas身价千万,这一位是毫无疑问的潜在巨星。至于他新添的弟弟Quintus,虽然尚在襁褓之中,但有Lucas珠玉在前,说他没潜力?简直不可能。
最赚泪童星 小小彬
原名:温玄烨
性别:男
生日:2004年11月22日
家族成员:爸爸小彬彬、弟弟迷你彬、叔叔温小宇
代表作:电视剧《下一站,幸福》、《就想赖着你》
潜力指数:
本刊鉴定:相比起Lucas兄弟,演技是小小彬最大的王牌。他比同为童星出身的爸爸幸运,赶上了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好时候,凭借可爱外形和超强催泪功力,目前这股彬彬风已经刮到大陆,但能刮多久就还是个未知数。毕竟爸爸在当年的《星星知我心》中扮演的“小彬彬”也红极一时,得金钟奖时也才2岁,最终却也“泯然众人矣”。
专访“幼齿戏精”小小彬
打哈欠有错吗?我没被虐待啦
这是我们采访过的童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2岁出道,从艺3年,上过台湾无数单元剧和八点档电视剧,出演过重拍版《星星知我心》,与林心如、文章合演《爱在日月潭》,直到《下一站,幸福》令他一夜爆红。有关他的消息和影像如同巨浪,席卷网络与电视,演戏、主持节目、唱歌、代言、上综艺节目⋯⋯台湾媒体大呼他周进账70万新台币,出入有4名助理随身待命,甚至出现了“小小彬现象”――只要有他出现的剧集,收视率噌噌噌一路涨停。他红到什么程度?某天在镜头前打了个哈欠,第二天立刻占据台湾各大报纸头条,标题都关怀备至:小小彬你累了吗?老爸只好带着他跑遍儿童福利局和社会局,向看到报纸的官员解释自己没有虐童。说他没潜力?鬼也不相信!
爆棚的人气潜力
小孩很忙,打哈欠都难
精灵可爱如小小彬,也只不过是个5岁的孩子,一个哈欠能引来这么大的反应是众人所料未及的,“第二天报纸的头条就出来了,说小小彬累坏了,打哈欠,他爸爸把他当摇钱树,然后社会局儿童福利局全部叫我去给个交代,怎么可以把小孩子弄得这么累?我就带着他到处跑,儿童局社会局等等,人家还怀疑我是不是虐待他、打他。”从此,台湾媒体但凡见到小小彬,开口就问他:你累了吗?又一次早上9点的活动,一到现场记者又问:“你累了吗?”小小彬不高兴了:“我才刚起床诶,你怎么又说我累啊?”因此他现在对累的反应非常敏感。哈欠事件之后,爸爸教育小小彬,“以后打哈欠,可以请你捂着嘴巴吗?这样才有礼貌嘛。就算他要拍你,你也只是捂嘴巴嘛。”
父子兄弟齐上阵的家庭潜力
弟弟犯错哥哥连坐
在外头的世界里,小小彬总是以可怜兮兮的形象出现,爸爸也甚为奇怪,“不是没妈妈,就是没爸爸,不然就是生病。”但收获万千宠爱的天才童星,最大的希望是把戏演好,不给爸爸丢脸,最喜欢呆在家里打电动,平时与楼下小孩子们玩成一片。为了避免告状现象,温家内部实行连坐制度,一个犯错,两个一起受罚。罚站和罚跪四五个小时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不但说谎、打弟弟会挨爸爸揍,连弟弟打翻饮料,小小彬也会受到连带处罚。多次向爸爸打小报告反被罚之后,小小彬学乖了,他口中最喜欢的人成了迷你彬温玄煜。3岁的温玄煜也是他展示权威的唯一对象,“因为他没有人可以管,他只能管他弟弟!”爸爸笑言。温家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小小彬以5岁的大哥风范指着弟弟:“你要吃什么要先跟我说,肚子饿要找我!”弟弟在一边玩,他走过去丢一句:“你要吃饭,不可以玩太久!”不过3岁的迷你彬根本不吃这一套,奋起顶嘴。大哥的权威受到挑战,这还得了?小小彬使出必杀技,严正警告:你再这样,我把家里的电动玩具丢掉哦!他根本忘了,这个家里,最爱打电动的人就是他。
强悍的催泪潜力
演戏天才,让大人都有压力
同样是童星出身的爸爸,对于小小彬的演戏天赋与有荣焉,带他去做过当下台湾非常流行的鼻纹测试,检测结果显示智商高,想法和反应都很快,演戏和主持对他而言是老天爷赏饭吃。演戏这件事,是小小彬和爸爸两人共同的工作。爸爸的任务是帮小小彬背台词,一人分饰两角演给他看,他学会一场戏只需一两遍,全程下来大概不到10分钟――天分之高,可见一斑。他清楚自己在演戏,甚至会认真跟导演讨论,“我等一下要这样演,可以吗?”导演大喜过望,连连赞其天才又聪明。通常而言,拍戏现场有个童趣的小朋友总是令人开心的事情,但基于小小彬的出色表现,所有人都感受到隐约的压力,尤其记性和直率一样惊人的小小彬,动辄会不客气地指出:“你台词都没背哦!”躲在一旁看小小彬演戏的爸爸觉得格外有趣:“他还跟吴建豪讲过‘你没有练习哦,你忘词哦,少讲一句!’吴建豪就‘啊!这都被你发现了!’我当时在想,跟小小彬演戏压力好大。”尽管如此,天才儿童也有对自己表现不满意的时候。若没有按照他的请求再来一次,他一整天都会不开心――如此敬业,让许多大人汗颜吧?其实,他只是介意让爸爸丢脸了。尽管所有童星都避不开早熟这个问题,爸爸对此倒一点也不担心,“他的智商可能已经到达八九岁那个年纪了,你不可能要求他不能超过5岁的想法。我不会怕他早熟。我觉得这样子很好啊,因为他聪明才会这样。”
童言童语
小小彬:大明星们常给我讲很好笑的笑话
一从爸爸手中接过手机,小小彬就甜甜地说了声:“姐姐好!”这一声叫得人的心都酥软了,第一印象满分。但随后小小彬吞吞吐吐反复无常的回答,让爸爸很不满意,经常冒出一句“画外音”。爸爸后来解释,这是因为他在身边,小小彬接受访问会有压力,加上小小彬并不经常接受电话采访。
南都娱乐:你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小小彬:最喜欢呆在家里玩电动,玩X-BOX。
南都娱乐:你很喜欢吃你们家对面那家店的烤鸡屁股吧?
小小彬:没有,现在没有很喜欢吃啊(爸爸:他还是很喜欢吃啊。)
南都娱乐:那你现在喜欢吃什么?
小小彬:喝汤和吃泡面。讲错了讲错了,我喜欢吃白饭。(爸爸:你好会说谎哦,说谎的孩子。)可是我真的有吃过泡面啊。
南都娱乐:我知道你喜欢蝴蝶姐姐哦,叫她等你长大对不对?
小小彬:对啊,但其实我说的都是假的。(爸爸:这阵子很爱说谎,很讨厌,他喜欢蝴蝶姐姐啊,这是真的,他在家常常看蝴蝶姐姐的节目。)
南都娱乐:你说你有MSN哦,那你MSN上的好友多不多?
小小彬:爸爸有MSN,不是我的。爸爸帮我打字。(爸爸:不是,他把无名小站讲成MSN了,大部分都是我帮他弄的,都是一些陌生网友。他会上网,会去点网上小游戏玩,但还不会打字。)
南都娱乐:现在还是要爸爸在场,你才能演戏吗?为什么?
小小彬:还要啊,因为我还没长大啊。
南都娱乐:你跟很多大明星合作过,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小小彬:就是讲笑话给我听(嘻嘻笑),他们常给我讲一些很好笑的笑话。
南都娱乐:儿童节快到啦,你要怎么过呀?
小小彬:我喜欢去玉湖村(音),离我们家很远。还有新竹那边的游乐园和小人国,还要远。(爸爸:去新竹很近啊,开车也不用半小时就到了吧。嘿嘿,他期待啊,应该蛮期待的吧?可我一点都不期待,因为很近啊,随时都可以玩。)
最成熟童星 徐娇
性别:女
生日:1997年8月5日
代表作:电影《长江七号》、《未来警察》、《花木兰》
潜力指数:
本刊鉴定:无论是IQ还是EQ,徐娇均表现良好。至于潜力,很简单,一看自身,二看外界。外界评价自不必言,就自身而言,过硬的演技、独立与前瞻的个性是徐娇在娱乐圈立于不败之地的两大砝码,登顶指日可待。
专访最小“星女郎”徐娇:周老爸让我去香港?炒作!
9岁出道,12岁凭借《长江七号》击败林志玲等众多叔叔阿姨级明星,加冕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那句响彻全场的“老爸,这次我终于拿到100分了!”言犹在耳,转眼她已出道5年。5年期间,她陆续参演了《未来警察》、《花木兰》、《越光宝盒》、《叶问前传》,在她演艺履历表上的“合作明星”一栏挤进了许多人:周星驰、刘德华、赵薇、大S、贺军翔⋯⋯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众星拱月般捧出了一个14岁的徐娇。所有合作过的大牌明星都争着夸她乖巧伶俐,“刘老爸”刘德华时刻不忘公告天下,自己是徐娇最帅的老爸;牙尖嘴利的大S也替她打过圆场,更别提号称难搞的周星驰认她为干女儿,宠爱程度有目共睹。
90后特立独行的个性潜力
“想学养生和理财”
14岁的徐娇,留了长发,手脚修长,身量如同竹子开花,日渐拔高,看上去颇似春天里一棵蓬勃向上的小树苗,除了笑起来时亮出一排白牙依稀还有点《长江七号》时的影子。她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展示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她已14岁,在片场摸爬打滚了5年。与周星驰、刘德华等大牌明星同起同行。对她而言,这些都是工作。同学是否羡慕,她不是那么在意,也察觉不到任何被艳羡的。比起登上金像奖的领奖台,一场期中考令她更为紧张。褪去演戏光环,徐娇就是时下最主流的90后,把自己的博客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儿女情态十足;热衷于使用Photoshop美化自己的照片、绣十字绣⋯⋯生活与同学有何不同?她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忙一点而已。”她觉得现在的生活蛮好,别的同学平时做的,她也一直在做,逛街、吃饭、上课。拍戏挤掉的时间,她毫无怨言:“我反而会觉得很有意义、很踏实,可以比他们多学到很多东西。”唯一比较另类的一点,大概是徐娇对养生的浓厚兴趣。她有时会看湖南卫视的《百科全书》,甚至已经做好打算,学养生以后可以出来做咨询师,成为小范围朋友圈子内的养生专家。“不过也不一定,以后我可能会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还想学金融理财这一类。”
大腕力捧的人脉潜力
“去香港?这个东西挺炒作的”
与周星驰初次见面是周星驰来宁波挑《长江七号》的小演员。徐娇当时在宁波七色花艺术团的兴趣班学表演,被学校推荐去面试,“当时很多人去面试,过了几个月才确定我入选,他跟我的老师说,老师告诉了我妈妈,然后就是进剧组,一开始那个角色不是我,选的是黄蕾,后来我进去之后就让我们俩一起面试,看谁更适合。”结果众所周知。周老爸对徐娇的疼爱发自内心,或许真的把徐娇当成了小时候的自己。在徐娇的“百度百科”中,赫然列着星辉公司负责人魏先生的说法:周星驰欲通过“资优生”申请徐娇来港读书,并负责学费和生活费⋯⋯然而徐娇反应很激烈:“完全没有这回事情,是乱报道的!周老爸完全没有想过让我去香港,而且我觉得以我的能力我完全可以在杭州这边读书,没什么困难的,网上说我们家经济很差,周老爸说要帮助我们这方面,是完全没有的事情!”去过香港无数次的徐娇,对这个繁华的国际自由港并无太大好感,“一个非常小而玲珑的城市,街道又很狭窄,人又很多,生活节奏又快,不像杭州,是一个很休闲的城市。”她接连用了三个语气激烈的排比,表明自己对香港的不适应感及对杭州生活的满意。至于星辉公司的魏先生?“那他说出来的话,记者也可以乱写啊。我也不知道是谁写出来的,反正感觉这个东西挺炒作的。”尽管收入颇丰,但她每月零花钱至今仍只有80元。她告诉我,拍戏的酬劳是经纪人在管,赚的钱不想现在就用掉,以后可能会读书啊、投资啊、买房子之类的,还想买套房子给爸妈住。
童言童语
徐娇:说我早熟?那是和我有代沟
以小孩子方式对待徐娇,她的不满格外明显;但涉及小女生的男友问题时,又会让人意识到她其实还是个小孩。
南都娱乐:你现在上初一了吧?课业紧张吗?
徐娇:是的,现在还好,可能到初三会紧张一点。
南都娱乐:拍《长江七号》时,你根本就是个清秀的小男生嘛,现在有没有人夸你女大十八变?
徐娇:其实看那个时候长头发照片的话,应该也不会有觉得我是男孩子的感觉吧,不过现在也有人这么说。
南都娱乐:以后交男朋友,会不会以周老爸或刘老爸为标准?
徐娇:应该不会吧,不是以帅为标准衡量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现在还不知道。
南都娱乐:经常有媒体说你早熟,你怎么看?
徐娇:其实我觉得他们这样说的话,就真的跟我有代沟了!因为你现在街上随便揪一个小孩子,可能都比我成熟。
南都娱乐:爸妈和经纪人平时有没教你怎么应付媒体的提问?
徐娇:没有啊,都是我自己的想法。他们一般来说很信任我,不会过多干涉我,作业也不会过问,他们相信我能够完成,平时上学也都是我自己来,应该说我从很小就很独立。
南都娱乐:片场和学校完全不一样,你刚开始拍戏时才9岁,真的能理解大人的行为和想法吗?
徐娇:我觉得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呀,而且怎么说呢,我现在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但也才14岁吧?)对呀,那已经不算小孩子了。
南都娱乐:那你六一儿童节怎么过呀?
徐娇:不过啊,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过儿童节了。
最受争议童星 林妙可
性别:女
生日:1999年7月1日
代表作:北京奥运开幕式独唱表演,电视剧《美人心计》、《北方有佳人》
潜力指数:
本刊鉴定: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变化。奥运会之后,“红衣女孩”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以平均两三个月接拍一个广告或影视剧的频率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随后爆出的假唱和抢麦风波让她备受质疑。尽管父母多次澄清,但不良影响已经造成,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位童星。
结语
从进入2012年,有关Ella 的新闻就渐渐多了起来。尤其3月以来,几乎每天娱乐版面都少不了这个自称是“美丽奇女子”的“美奇解结(姐姐的谐音)”。发EP、演电影、筹婚礼……感情和事业通吃,等关于这三样的风波平静,恐怕今年也要过去大半。也就是说,在今年上半年里,风格从中性帅气大变为性感的坏女孩陈嘉桦,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就这么气势汹汹地杀回来了!
新EP即将发行,其实不是第一张
继Hebe田馥甄和Selina任家萱发行个人音乐作品后,Ella陈嘉桦也终于有所行动,将在3月30号,也就好姐妹Hebe生日那天发行个人EP《我就是…Ella陈嘉桦》。注意,注意咯,几乎所有的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会宣传说这是Ella的第一张个人EP,但是,作为Ella的资深粉丝,笔者坚决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声音:这不是第一张!
其实, 早在2007年,Ella就已经发行过自己的首张EP《蔷蔷》,作为对自己的爱犬蔷蔷的纪念,当时EP中收录了想念版、Remix版和想念版kala的《蔷蔷之歌》,以及《PLAY》专辑里自己作曲的《老婆》的DEMO《Mahal kita》。当时Ella的爱犬蔷蔷刚刚去世,为了纪念蔷蔷,也为了收起悲伤把爱分给更多的小动物们,Ella发行了这张EP,并且版税分文不取,把收益全部捐给了流浪动物之家。 除了这张EP,Ella在组合中时也有过独唱过《别》、《只是当时》这两首歌曲,唱功小露。
这次《我就是…Ella陈嘉桦》,比起《蔷蔷》就更成熟了不少。由王治平领军最优秀新生代创作人:Ella、Tank、张简君伟、蓝小邪为Ella这个“坏女孩”量身打造坏坏风,收录《女孩坏坏》电影主题曲及插曲、Ella个人创作曲《我就是我》性感爵士版等6首歌曲。造型上,Ella也是竭尽可能的“坏”:化身暗夜恶女、制服女大兵、粉机车坏女孩、金眼豹女郎四种造型,这让她直呼“非常过瘾”。在“粉机车坏女孩”造型中,还手拿狼牙棒披上盔甲,站在五辆粉红摩托车上,迎面超强力工业大电扇的吹袭,令Ella帅气十足。
尽管造型足够“坏”,风格也开始转变为性感,但Ella的个性却依旧率真,勇气和自信也绝对足够:“我找到自己最优势的那块,就是很有自信,没有包袱,表达自己的感觉,不管是歌唱或演戏,希望做什么像什么,演什么像什么,不管在工作或生活把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完整呈现每一个不同的陈嘉桦。”
接连两部电影上映,演戏老手遇到大哭瓶颈
当初S.H.E还团体发片的时候,就有人预言过三个人今后的方向:Selina是主持、Hebe继续唱歌、Ella主攻演戏。这个方向不是毫无凭据的预测,那个时候Ella就已经出演了多部偶像剧,从最早的《爱情大魔咒》、《蔷薇之恋》、《真命天女》、《花样少年少女》,到后来的《就想赖着你》,Ella也算是个演戏老手了。只不过这五部距离,Ella的设定无一不是起初很“怂”的小人物,一定会耍宝、有个男二跟她斗嘴逗乐,最后也一定会在男主角的鼓励下勇气越来越足,获得幸福。不过彼时Ella之涉足偶像剧,还没有参与更考验演技的电影中来。
今年1月23日,Ella跟仔仔周渝民、杨幂、小小彬合作的电影处女作《新天生一对》在内地上映;紧接着, 4月3日,Ella跟贺军翔合拍的《女孩坏坏》也要上档。耕耘戏剧圈多年,这两部接连上映的影片期待度都极高:前者突破三千万票房佳绩,后者成为近期上档期待度最高之国片。况且从《就想赖着你》之后,Ella消失在荧幕也有两年时间,一方面期待她露脸,一方面也想检视她的演技有没有再进步。
其实要是算得准确一点,《女孩坏坏》虽然比《新天生一对》迟两个多月才上映,但确实是Ella第一次接手大银幕的初体验,早在刚接下这部电影之时,Ella就兴奋地透露“拍电影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我在拍摄前的体能训练、心情和身体各方面都要调整好。”现在终于拍完了,Ella的感触也更深一层。因为要饰演没谈过恋爱的高中女孩,又要因缘巧合变成电影女主角,上演戏中戏的戏码,开口便是琼瑶式的台词、夕阳下漫步之类的浪漫桥段,对照热恋中的自己,Ella觉得自己简直快人格分裂。还有剧中的一段哭戏是Ella在拍这部电影是最大的瓶颈,因为从来都是演出风格轻松搞笑,而且正值甜蜜热恋,并且一直都极少为了爱情而哭泣的Ella,这次要揣摩情商掉尽眼泪,说自己可谓用尽了各种方式。不仅远离剧组、把自己孤立在一旁来培养情绪,还非常不孝地动用家人牌,一直想着家里的谁谁谁又怎么样了来融入情绪,最后才终于奏效。
据悉,这两部影片的宣传过后,Ella又将马上接着拍下一部电影,看来演技是深受观众的肯定和导演们的青睐啦。
即将成五月新娘,陈妈不舍狂晒旧照
在“老婆”Selina去年大婚后,“美奇解结”也终于携手自己的如意郎君――远从马来西亚而来的“解孵(姐夫的谐音)”赖斯翔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
今年的大年初四,Ella与准老公赖斯翔在自家刻有“良缘”的木牌前牵手留下幸福合照,还在微博上分享喜悦心情,写下“牵手,珍惜当下,我很幸福。我,终于不负众望要出嫁了啦。今年我们真的要结婚了,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真爱,然后好好把握彼此,好好爱惜彼此啦。”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Ella也在大方的公开二人关系之后甜蜜在称“准老公”为粉丝们的“解孵”。之后不久,即传出二人已经确定的婚期:4月15日屏东订婚宴,5月5日台北婚宴,19日马来西亚婚宴。至此,Ella就像她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我终于不负众望要出嫁啦!”
日前,《文汇报》刊载了白烨先生的《冷眼打量“媒体时代”》(2007年1月27日)一文,对“媒体时代”的诸多弊端提出了虽不猛烈但也严厉的批评。然而,白烨先生本人却正是利用媒体的高手,在他所从事的文学评论和图书出版策划事业领域,无时不有媒体的幽灵在徘徊。而今天他为何要用“冷眼”打量之?
据我所知,白烨先生是互联网媒体“口水战”阵地上的伤病员,刚从火线上下来,依然心有余悸,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对“媒体时代”横加伐挞,其言论的公信力恐怕就要打折扣了。白烨指责媒体在“顾彬访谈”事件上弄虚作假,并称“至少这种强势的媒体报道,把人们对于文学、文坛的印象改变了,扭曲了,使得人们从他们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个由种种事件构成的多事的甚至是戏剧化的文学与文坛,那个由许多实力派作家的潜心创作和大量各类作品构成的高雅文学和主流文坛,在一定程度上由媒体以他们的方式裹挟了,遮蔽了,成为退居于后台的和藏匿于媒体背后的隐形文化存在。”试问:文学难道不是依靠媒体传播的文化产品吗?它不也在传播的平台上公之于众吗?白烨先生所介入策划的贝拉的小说《9・11生死婚礼》,不是也通过媒体消息的吗?其造势恐怕不亚于“顾彬事件”吧?究竟是谁“裹挟了”和“遮蔽了”它呢?一个小小的流言,就使得白烨所称那些“实力派”作家制造出来的所谓“高雅文学”、“主流文坛”土崩瓦解了,这还有何“实力”可言?这样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文学,还有什么“实力”面对严酷的现实?还有什么“实力”去介入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顾彬的“垃圾说”实际上反映了公众对当下文学的基本判断。即使顾彬没有这样说过,也会有别的人以另一种方式说出来。也许,在白烨看来,还有《9・11生死婚礼》这样的作品不是垃圾。白烨在评论文章中认为,这个“虚构”的自传体小说“表现和揭示人类全部价值”,而那位身份可疑的作者贝拉,“一定是一个潜在的写情的高手乃至是圣手”,而且“她是独树一帜的,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但这部小说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只要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下读者评论,就会一目了然。
不错,互联网媒体确实有许多杂乱无章的消息,但白烨所怒斥的“社会文化生活种种乱象的策源地”,用在他自己所制造的虚假新闻上却更恰如其分。他本人正是虚假炒作的始作俑者。关于《9・11生死婚礼》被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以102万美元买断版权的说法,被指为虚假消息,对此,白烨先生本人至今尚未作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释。把公众看作是群氓,以为公众就可以随随便便被任何一个流言所“裹挟”,正出于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白烨先生才会跟图书出版商联手搞出“贝拉事件”。
毫无疑问,随着公共媒体的不断开放,各种各样的言论都会出现,有时甚至是白烨所称的“种种无序、无德又无良的现象”。但在我看来,这种种言论的混乱和失范,决非源于公共媒体的开放性,相反,而是公共媒体的封闭、垄断和禁锢所造成的。长期以来的话语权利的不平等,普通公众表达欲长期被压抑,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话语平民的怨愤,提供了相对通畅的渠道。尽管多数“粉丝”无非是起起哄而已,但这起哄的背后,却潜伏着更加严重的公共心理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在我看来,并非对公共媒体言论的钳制,相反,应该更大限度地开放言论空间。
白烨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因为自己的“好心没好报”而感到委屈,他的朋友也因此而为他抱不平。诗人赵丽华也一样。然而,真正触怒网民的并非那些无聊的诗歌,而是与无聊诗歌紧密相连的“国家一级诗人”等权力象征。网民所针对的,乃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权力。身份符号的光鲜和诗歌作品的平庸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成为赵丽华们被喜剧化的真正根源。所谓“代际冲突”背后,是更加深层的话语平民与话语权贵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