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范文第1篇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典战略理论阶段,二是波特开创的产业结构分析阶段,三是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阶段。今天,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国际化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什么是企业核心能力呢?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

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特殊能力,具有如下一些特征:①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它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②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③难模仿性:核心能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深深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模仿。④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以为人们感受到,但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⑤难替代性:由于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因而依靠这种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包括服务)在市场上也不会轻易被其它产品所替代。

今天,培育并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逐渐为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所重视。核心能力是一个过程,能够把企业的许多创新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如今核心能力受到企业重视,是因为企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战略。为了评价并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主要应该把握四个方面:确定企业到底具有何种真正出众的独特技能;确定企业产品优势的核心能力能维持多久;正确估计企业核心能力可能创造出的实际价值;实现核心能力的整合。

企业核心能力必须浓缩,集中到最关键的核心。核心能力既能反映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又能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没有形成企业能与将来竞争对手相抗衡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而然也就会在市场竞争当中失去优势,最终被淘汰,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我国有少数优秀的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正在依靠自己逐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在稳步茁壮成长,海尔正是极好的例子。“真诚到永远”、“海尔,中国造”的广告语,以及走向哈佛讲台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已使海尔集团的形象高高矗立于国人心中。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 海尔核心能力的造就

海尔的创业之路,历经了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品牌四个战略阶段,但是,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海尔如何才能形成核心能力,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市场优势,即竞争优势呢? 一般来说,要经过三个阶段:①定位:企业应对现有资源和竞争力及其在市场中的价值,加以系统考察,进而确认企业的核心能力。定位的标准有三:一是具备顾客可认可的价值,如海尔冰箱的无氟制冷技术,可使顾客感受到产品的效用;二是具备专业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性;三是具有潜在的拓展性,核心能力应当能够覆盖多个部门或产品,可以提供潜在的进人市场的多种途径。② 造就 :核心能力一旦得到定位,企业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培育。培育过程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最复杂、最关键的过程。首先是开发、获取构成核心能力的技巧、技术等各种要素,为核心能力的形成打下物质基础。这一阶段的核心是获取最关键的技术和人才,并争取时间先声夺人。实现这一目标的模式既可以是“内部发展型”,即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逐步实现;也可以是“外部扩张型”,即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来实现,如有吸引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与拥有核心专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者直接将这些公司通过某种方式纳入本企业的阵营等。其次是整合技巧、技术等各种竞争力要素。核心能力是由不同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的竞争实力,一组分散的技能、专长和竞争力要素都不称其为竞争力。核心能力要素的整合,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几乎各个具体问题。例如,要使企业在某核心技术方面的专长成为核心能力,其一,需要企业在该技术领域不断进取提高,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做到这一点要求企业不仅能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要建立有效的科研开发激励制度,以保证研究人员充分的研究热情;其二,需要在产品的试制和试销方面对新产品开发予以支持,并很好地协调科研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三,在产品营销阶段,需要建立营销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密切的信息联系,以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研究部门,使研究开发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等等。几乎每一项竞争力的实现都需要类似的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管理整合工作。③拓展: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核心能力应用在最终产品或市场的开发上,二是利用核心能力开发中间产品。三是发展和更新核心能力,因为核心能力并不是一种固化的竞争力,而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原有的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时时关注核心能力的发展演变,并不断推进、丰富,直至更新。

3 海尔的核心能力是高质量+优质服务

1986年,张瑞敏带领员工们亲手砸毁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沉重的锤声敲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是海尔人的观念,使海尔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生产出了亚洲第一台四星级冰箱,海尔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顺利通过了IS09001国际认证,而且拿下了国际具权威的英国wL、德国G5、加拿大C5A、澳大利亚5AA等质量认证。海尔人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追求产品的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行使“质量否决权”。生产中海尔人提出了“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要求,产品向下游流转,就相当于出厂销售,必须达到100%的合格。

海尔人并没有满足于高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把服务作为二次创业的基点,作为创建海尔与众不同品牌的核心。因此,海尔提出二次创业的立体思想,即“靠服务要市场”,“靠服务创国际名牌”,“靠服务驱动产品创新”等。海尔人建立了国内最大、最先进、最完善的服务体系,确立了先进、完整、严密的“售前、售中、售后”海尔国际服务体系。海尔推出服务的“一、二、三、四模式”,即一个结果:服务圆满;二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三个控制:服务投诉率小于10PPM,服务遗漏率小于10PPM,服务不满意率小于10PPM5四个不漏:一个不得地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得地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得地复查处理的结果,一个不得地将处理结果反映到设计、生产、经营部门。海尔的努力,使其成为亚洲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五星钻石奖”获得者。海尔集团认为:必须以销售及服务密切联系市场,获得需求信息,售后服务的完结就是新产品开发的起点,好的服务才能指出生产的正确方向。这充分体现销售与服务在海尔经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海尔人把核心能力的定位紧紧围绕高质量+优质服务,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反复调整、强化。他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念:“符合标准的产品不一定是好产品,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真正合格的产品”。因此,他们不断将用户的标准、用户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为此,海尔设计了一个三角结构:一个角是市场需求,一个角是创新,一个角是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通过市场随时搜集市场的各种需求,确定创新的课题,开发、生产新产品。

4 海尔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环境变迁下的核心能力刚性问题。未来环境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对多个地域、多元文化、多种技能设置以及多种经营前景,新经济环境的跳跃性使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技术专长可能会被模仿者或创新者迅速超过,甚至有人指出,大多数核心能力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周期,只能获得一时的收益,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升级旧的核心能力,塑造新的核心能力,才能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经济学家在研究产品市场时发现如下现象:即使在很偏僻的地方,用户依然喜欢售后服务好的产品,而并不一定购买本地产品。因此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明星产品吸引了大部分的用户资源。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胜者通吃。”谁能赢得用户的心,谁能赢得这种忠诚度,谁就能赢得市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想不想赢得用户的心,而是如何才能赢得用户的心,这就要看哪个企业把心交给用户,哪个企业对用户比用户对你有更高的忠诚度。只有赢得用户忠诚度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在无序竞争状态到有序竞争状态这一残酷的淘汰赛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市场美誉度取决于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而要顾客对你忠诚,你必须先得对顾客忠诚。正是缘于海尔对顾客无微不至的服务,才换来了顾客对海尔品牌的高度忠诚,也换来了海尔的市场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核心能力理论的历史走向,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

[2] 海尔网省略

[3] ,应瑛.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

[4] 韩乘明,于淑莲.提高企业竞争核心能力标准谈,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

核心能力范文第2篇

一、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保护

关于公司核心能力的可持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所谓对公司的核心能力的有效保护,是指公司通过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或手段提高竞争对手的“模仿门槛”,使公司的核心能力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一定的领先距离,为公司的核心能力“制造”出一块隔离带或安全区。

1、核心技术的保密与垄断

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对其核心技术都非常注重保密,因为他们深知核心技术一旦被竞争对手轻而易举地掌握则意味着竞争优势的丧失。因此,他们在核心技术的保密方面会坚持这样的原则,即输出产品不输出技术;输出非核心技术不输出核心技术。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有许多合资厂,也尽管其配方99%的成分都已被研究分析出来,就是剩余的1%(可称为核心配方),可口可乐公司对外界从不公开。另外,许多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还通过注册专利以使核心技术获得垄断地位来实现对其的有效保护。同时,制定大量的保密规则,对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员的保密行为实行有效的约束,已成为这些公司的惯例。

2、核心技术的谨慎推出

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在制定市场战略时注重在客户需求和核心技术保护方面寻求平衡。对其核心技术的推出是谨慎的,并非一下子把核心技术都拿出来到市场上推广。如IBM公司、微软公司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战略。他们以雄厚的人力、财力、研发能力等,贮备几个档次的新技术,但只推出比其他公司先进半步的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和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对于尚未利用的技术或一时很难转化为商品的技术,则让技术保持原有的状态加以储存,绝不拿出来推广或出售。

3、围绕核心技术的经济威慑

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通常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对一项资产大规模投资。竞争对手尽管同样可以使用这种资产,因为市场规模较小,以现在的盈利水平无法支持两家厂商。显然,通过围绕核心技术的经济威慑可能使潜在的竞争对手驻足不前,从而达到核心技术的可持续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核心能力与大公司,特别与跨国公司是紧密相联的。这是因为,大公司的发展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而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又通常具有安全的收益。中小公司在某个时段上也不是没有核心能力。但是,因其资源配置的规模较小,使其面临竞争对手的“模仿式冲击”所带来的风险较大,因而中小公司的核心能力容易呈现出不稳定性。

二、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

鉴于所有资源都会贬值,核心能力作为公司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也是如此。如果不保持对核心能力的持续投资,核心能力的丧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有效的公司战略需要不断地对其核心能力保持高强度的投资。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大体有三个方向:

1、对核心技术进行投资

公司核心能力在实体构成上,必须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卓越品牌为主导,大力实施并推进第四代R&D战略管理。实际上,品牌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战略性无形资产,它是企业核心技术的结晶,是消费者获得高消费者剩余的产品的“身份证”。顾客可以从名牌获得满意,并同时避免了一系列消费风险。毫无疑问,实施品牌战略、核心能力机制的打造及其整个新型战略管理体系的构造,关乎整个现代社会生产价值链条,从产品设计开发、做成样品、零部件生产、半成品组装,到成品组装、包装、运输、分销,再到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然而,这一整条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部分对产品的价值增值功能是不同的。而最能增大价值的两大环节之一就是上游的核心技术开发。公司投入巨资于R&D时须把握以下几点: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技术能为顾客与企业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主要来自于公司的自主创新。②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公司过去技术资本的累积,是公司对技术监测、吸收、变革能力的综合反映。③相对于竞争对手,公司独特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是难以模仿的。④通过“技术——产品平台”与“信息平台”的中介,核心创新能力在公司是可以扩展的。

2、对人力资源特别是核心员工进行投资

公司核心能力的人格载体必须以知识资本化为主导。另一方面,以知识资本化为基本线索而具体实施的人力资本化战略管理,将使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获得更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保障。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知识正在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主导生产力,知识工作者正在成为资本。因此,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较之传统经济更为必要。核心能力理念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认识到在具有传统部门结构的公司,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投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核心能力确定了公司行政机构的关键角色应该是充当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护人。有时,为做好保护工作,甚至可以指定一位管理人员,负责对核心能力的投资。公司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时,尤其要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投资。因为,核心员工的丧失或其人力资本价值的下降,将意味着公司核心能力的丧失或下降。在这方面,必须关注的重点是: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员工能为客户、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创造分别来源于核心员工的预见力与执行力。②相对竞争对手,专家可以出高薪聘请,但忠诚的核心员工无法用高薪招聘。拥有卓越预见力与执行力,又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但问题在于要时刻爱护员工的忠诚。③核心员工能力是公司自学习积累的结果,教育与培训导致人力资源的不断丰厚。公司必须建立基于“能本管理”的员工预见力、执行力开发机制。④为了使公司的命运不掌握在个别员工手里,必须倡导并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的转化。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平台,构筑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与公司制度安排。

3、对核心营销能力进行投资

核心能力的调整轨迹一般是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即向研发和营销延伸。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不是目的所在,目的在于优化公司的利润。而公司的营销能力正是把“技术变为财富”的最后一站,因此,对公司的核心营销能力进行投资也就成为必要。从为客户创造新生活这一核心能力本质内涵的视角出发,公司核心能力亦即公司核心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获得顾客的忠诚度,这是全部营销管理的聚集点,也是公司核心能力的最本质内涵。营销就是要使传统的公司销售经营化,在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的基础上,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应客户的需要,形成产品自我销售。投资于公司的营销能力必须注意的方面是: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营销能力能够创造市场,为客户和公司创造巨大价值。②体现客户资本的价值的营销渠道与网络结构要能够被物化。这样,公司就不会受制于个别营销人员,并能在公司中延展这种价值。③全部营销的最终焦点,必定集中到客户忠诚度上来。事实越来越向人们表明,客户忠诚度的高低,高忠诚度客户群的大小,日益成为决定公司命运的商务战略指标。④先客户后对手,永远不可以专注于对手而忽略了客户,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升级

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能力正在被竞争对手所效仿,那么该如何保持维系公司的核心能力?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升级。

1、将核心能力升级到结构上更有吸引力的行业

夏普公司的做法为如何针对技术和产品的连续升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了很好的示范。20世纪50年代,夏普公司是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组装公司,表面上属于日本二类消费电气公司。为打破这种局面,公司创始人早川笃治(ToKujiHayakaova)建立起研发机构。当日本通产省禁止夏普公司设计计算机时,公司在1964年利用其有限的技术生产出全球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巩固其在该领域的地位,夏普公司向后集成,生产自己的专业化半导体,并大力投资开发新的液晶显示技术。夏普公司押在LCD技术上的赌注得到了回报,并使其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如Wizard电子管理器。一段时间后,其卓越的显示技术令夏普公司在以前拼搏的领域(如便携式摄像机)拥有了竞争优势。

2、将核心能力移植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市场

如果说创新是发展核心能力的推动力,那么跨国经营则是催化核心能力的拉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无不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力求在国际竞争中放大自身的核心能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公司、索尼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均是将核心能力移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场,以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升级与放大,从而摆脱竞争对手的模仿威胁,有效地保持维系了公司的核心能力。

3、以公司核心能力为主线实施资本运作

能力学派管理专家指出: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是把公司的内部组织和产品——市场战略有效联结起来,就是变业务流程为战略性资产。所谓战略性资产亦可认定为具有核心能力的资产,因而以核心能力为主线进行资本运作的主旨在于:透过各个层面将资本运作直接同市场结构联系起来。所以重组必须贯彻以下原则:产权重组以产业重组为导向,不能为重组而重组,产权重组只有按照产业结构进行重组才能体现核心能力的需求;产业结构重组以产品结构重组为导向;产品结构重组以市场开发结构重组为导向;市场开发结构重组以居民消费结构为导向。

4、将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

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百年的旗帜公司,过去靠的是技术,现在其核心能力则在于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通用电气式培训。从中国海尔公司的成长转变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可以说,世界著名的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奥秘,也在于其完成了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的公司改造。在将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到核心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提升重点是公司的组织能力。因此,必须关注的方面是:①从客户层面考察,核心管理能力能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源于公司的经营理念。②公司良好的界面管理机制是公司效率的关键。③必须解决好管理责任制问题,构造能上能下、持续上下的变动机制。④基础管理水平是核心管理能力的基本功,也是竞争对手很难一时就能模仿的。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Hamel,Gary(1990):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asinessReview,May-June.

2.戴维·J·科莉斯等著:《公司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管益忻:《以核心能力为主线打造新型战略管理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4.范徵:《企业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整合》,《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22期。

5.谢企华:《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之魂》,《上海企业》,2002年第1期。

核心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能力创建构架1

【Abstract】AfterenteringtheWTO,ChineseGovernmentwillcancelallrestrictionsthattheforeignretailenterpriseenterChinaprogressively,Alltheseindicate,theoverallnewpatternopeningtotheoutsideworldwilltakeshapesoon.Thistextisto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retailbusiness,thechallengeandopportunityfacedafterenteringtheWTO.TheChineseretailerwantstoprevailovercompetition,must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keyability.Thisarticlehasproposedestablishingtheframeworkofkeyabilityintheaspectofstrategicintention,strategicstructure,elementsofthekeyabilitydevelopment,mergerandupgradingandsoon.

【Keywords】Retailenterprises;Keyability;Establishtheframework

【文献综述】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实际意义

p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连锁企业集团大型化、国际化已成为零售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动力。对于国内零售企业来说,与国际商业巨人的全面碰撞已无可避免。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是对外开发程度最大的行业,国外很多大集团纷纷闯入中国市场。他们有的以前所为有的密集度集中轰炸,如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福州一口气开了三家店;有的在重新整合资源,如家乐福把现有分散经营的26个门店调整为统一的姿态,以形成重拳之势。与此同时,沃尔玛也已经跳出珠江三角洲,麦德龙也跳出长江三角洲,启动全国发展战略。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零售企业不仅缺乏先进技术,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成本,而且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入世”后,面对外资零售商的大批进入,我国零售业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理念、促销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外许多大型的零售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例如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家乐福的低价策略,7—11公司营业时间长的便利商店网等。显然中国零售企业缺乏的就是核心能力,作者认为核心能力的创建是中国零售企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创建中国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增强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零售企业将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本论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针对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状况,以及如何创建核心能力,国内很多论文都有所涉及。胡茂磊在《中国零售企业如何与狼共舞》中说到,几年前,国外零售企业巨头刚刚抢滩我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狼来了”的呼声就开始不绝于世,如今,“狼”真的来了,并且又是成群结队地涌进来。直面“与狼共处”的时代,国内零售企业只有冷静分析、审时度势、转变经营观念,真正找出一条合适自己的通路,才能化“共处”为“共舞”,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中国零售业应通过加强建设先进的物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来创建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黄月胜、陈跃刚、彭迪云在《面对WTO,中国零售业应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认为,中国零售企业在创建核心能力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懂得国际商家的规则;②注重扎实的基础,稳打稳扎;③强化信息化处理手段;④塑造企业文化的民族个性化;⑤强力推进“定点超越”和“快鱼吃慢鱼”;王生辉、施建军在《以核心能力打造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中讲到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一种针对产业结构变动做出反应的被动式竞争战略,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培育、发挥和利用核心能力的意识。那些浅层次战术的运用往往具有以下缺陷:同质性,易于模仿性,易于替代性。所以他认为不能依靠经营过程中的自发来形成,不能通过简单的价格战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应该采用规划管理的办法主动实施开发战略,并且借助于学习工具进一步加以推动。

还有人认为中小企业仍是零售市场的主体,国家对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持鼓励方针,需要通过特许经营、自由连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等方式,增强其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王大伦在《浅谈零售企业如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中谈到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①以聚焦主业为核心,增强零售业的主营积聚力。具体方法有细分市场,开发品牌,调整业态,谋求发展、创新营销、借势造市②以管理创效为中心,增强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③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线,增强零售企业的战略资源力,因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

国外许多零售企业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核心能力的创建,例如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儿玛就是因为其“天天平价”。通过严格的成本管理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来取得成本优势,并且不断的进行核心能力要素的更新,使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家乐福也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它的规模经营、迅速占领市场都是其成功的法宝。还有著名的7-11便利店,它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入研究,它的物流e化系统都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本论文的思考框架与研究内容

综上所说,中国零售企业必须通过创建核心能力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在入世的环境中取得发展。研究核心能力的创建有利于我国零售企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首先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的现状以及入世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谈起,说明在当今这种竞争环境中,中国零售业相对于外资零售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管理水平,经营手段等等。尤其是加入WYO后,预示着中国将全面开放市场,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涌入国门,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这一切无疑给原本实力不强的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接着本文通过外国零售企业成功的法宝—核心能力,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同时说明创建核心能力对中国业的重要性,即核心能力是中国零售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核心能力是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的基础;核心能力可以使零售企业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是零售企业进入其他经营领域的支持;本文提到应该结合零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创建。因为零售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其主要智能是进行商品流通、以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其价值链构成在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核心能力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最后提出零售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创建核心能力,还有在创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文认为零售企业核心能力的创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战略意图;建立战略结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有效整合;核心能力的更新与提升。但在创建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不同于制造业企业的自身独有的特征;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从抓好基础管理入手;信息技术在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零售企业核心能力的创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中还不尽完善,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茂磊.中国零售企业如何与狼共舞[J].价格月刊,2002,(7):38-39

[2]黄月胜,陈跃刚,彭迪云.面对WTO,中国零售企业应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2,(1)

[3]王生辉,施建军.以核心能力打造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22)

[4]王大伦.浅谈零售企业如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J].江苏商论,2002,(7):11-12

[5]刘志明.500强第一沃尔玛启示录[J]企业研究,2002(2):46-47

[6]王利锋.沃尔玛:成功没有秘诀[J]重庆调研,2002(7):39-41

[7]彭灿.企业核心能力开发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60-61

[8]谢庆红.入世后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

[9]史本刚.国内零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85-87

[10]何磊,张德鹏.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分析[J].商业经济文,2002,(3):41-42

[11]王红.加入WTO我国零售业面对的挑战[J].商业时代,2002,(15)

[12]唐仁.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外来挑战及发展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39-42

核心能力范文第4篇

结果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其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图1),其中23.0%对任课教师很满意,53.2%对教师基本满意;23.7%对教师的商务知识面、教学方法、课堂活跃度和语音等方面表示不太满意,没有非常不满的现象。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测Sig.>0.05)结果表明,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在95%置信区间有显著差异(F=54.636,Sig.=0.000)。一年级学生满意度较高(M=1.66),三年级学生偏低(M=2.34)。值得注意的是,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在满意度上并无显著差异(sig.=0.601)。为此,我们把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纳入“高年级”范畴。此外,不同层次大学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无显著差异(Sig.=0.477)。据调查,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全英浸泡模式,“商务+英语”模式和“英语+商务”模式。基础阶段以英语语言文化课程为主,高年级阶段则以英语讲授商务类课程为主。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主要设置了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和谈判等商务类课程。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商务类课程普遍不适应,“用英语学习商务难度较大”,对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英语语言对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轻松”。这可能是导致高、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很多商务英语专业在二年级就已开设管理学、商业概论和统计学等商务类课程。这些课程比普通英语语言课程“难度大很多”,对教师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部分高校因“缺乏专业师资”,导致学生满意度明显下降。

二、商务英语核心能力需求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商务英语技能、商务英语知识和商务英语情感是商务英语教师核心能力需求框架的主要维度(表1)。派瑞[9]也认为,知识、态度情感和技能是衡量能力的主要标准,是成功完成特定工作所必备的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变量1、17和18),学科教学能力(变量3、7、9和26),学科知识面(变量4、33和41),实践能力(变量2、6、30和42)以及幽默的个性(变量48)对商务英语教师非常重要(M≥3.5)。(1)商务英语知识。本文中的知识是事实性和概念性的陈述性知识。商务英语知识是商务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10],主要包括四类核心知识:①商务英语学科知识,包括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②商务英语学科教学知识;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及学生特点知识;④商务英语教育环境、教学目标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统计结果表明,商务专业知识是知识维度的核心,知识面广博(M=4.12,SD=1.29)对商英教师非常重要。与“知识面”相比,调查对象认为教师是否“精通”某一领域不重要(M=2.18,SD=1.36)。商英教师最好具有“语言学科和商科双学历学位”(M=4.48,SD=0.99)。不同层次高校在这些问题上的认识无显著差异。实践证明,语言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除了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能力非常重要。掌握较广博的国际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是商务英语教师独特的能力要素。(2)商务英语技能。商务英语技能是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进行商务英语活动的程序性知识。技能侧重知识的应用,故与知识不同。本研究中的技能主要指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实践技能。语言技能是商务英语教师核心能力的重要维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高校对“语言能力”看法有显著差异(Sig.=000)。调查对象普遍认为语言能力比较重要(M=3.44,SD=1.38),独立学院学生则认为“非常重要”(M=3.84,SD=1.19),普通公办本科学生认为“一般”(M=3.14,SD=1.36),重点院校则介于二者之间(M=3.57,SD=1.40)。访谈表明,各高校对商务英语教学要求不同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英语+商务”模式的高校对商务技能要求“较高”,而采用“商务+英语”模式的高校则更侧重教师的“语言技能”,全英浸泡模式对商务英语技能“要求最高”。回答“何种语言技能重要”时,学生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最重要”(M=3.79,SD=1.31)。与之相比,传统英语基本技能(M=2.87,SD=1.35)略显次要。此外,不同层次高校学生(Sig.=0.008)均认为商务实践技能比较重要。调查发现,实践技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经验丰富(M=3.52,SD=1.15),二是学科实践教学能力强(M=3.95,SD=1.17)。不同层次高校学生一致认为(Sig.=0.607)“口语和商务沟通能力”(M=3.58,SD=1.13)是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能力需求。可见,与普通英语教师相比,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具有独特性。除了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商英教师必须具备“运用娴熟的商务英语语言进行谈判等商务活动”的能力。欧洲IBSTPI[11]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商务沟通能力”是优秀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3)商务英语情感。情感包括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和意识形态等。[12]情感是能力的表现形式[10],个性是情感的反映。为此,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卡尔的研究,我们把教师的的个性描述为幽默型、机智型、热情型和严厉型四类。统计发现,幽默型教师最受欢迎(M=3.76,SD=1.27)。个性幽默的教师往往集分析型和表现型人格优势于一身,机智灵活、有创造力;他们注重课堂效率,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种个性对商务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有积极作用。在商务谈判中,幽默的谈判人员往往更能创造性寻找“替代方案”,灵活运用谈判战略和战术,营造“双赢”局面。但幽默不等于课堂娱乐化。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课堂信息量、实践性和启发性。机智(M=3.33,SD=1.28)、随和(M=3.11,SD=1.33)和热情对教师也较重要。严厉型教师普遍不受学生欢迎(M=1.31,SD=0.96)。此外,教师的商务英语意识、态度、思维及具有企业家精神也是情感维度的重要方面。

三、结论

核心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创新能力;个人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42-02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人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也必须有个人核心竞争力。在21世纪的竞争格局中,知识是一项关键的资源,并且越来越成为战略优势的重要价值来源。知识创新能力是主体依靠知识资源和知识进步改变现实世界的能力,是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一种能力,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1 个人核心竞争力及其能力结构

1.1 个人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套用他们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个人核心竞争力”可以作如下解释:它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其立足社会取得成功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和知识经验技能。该解释可以理解为,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个人能否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一切要以人为目的。之所以把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到战略的角度来重视,是因为,从一个更大更远的视角来考察,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团队,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1.2 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结构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个人核心竞争力有其特定的能力结构。它的四大能力结构是:天赋力、学习力、创新力、自制力。运用天赋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就是天赋力。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创新力是指创造性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较好地调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由人生定位、资源与能力、行动三大要素构成,三大要素在实践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2 知识创新能力概述

2.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普兰尼(M. Polanyi)从认识论(Epistemological)的角度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大类。所谓的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符号或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可以以印刷或电子等一定的方式记载,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易于保存。隐性知识相对主观,主要依附于人的大脑,只有通过特定的行为和活动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它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知识创新能力是在一定情景下,生产本质上是新的、先前所不知道的、没有的思想、构思、观点、作品、办法等知识产物的能力。知识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2.2 知识创新的过程

知识创新是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升华,其本质在于帮助个人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创造有价值的知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知识基础和创新方法的积累,需要个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最终能够将创新的成果有效地表达出来。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该模型和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创新过程,即知识通过SECI的循环转化实现不断螺旋上升。

3 知识创新能力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知识创新能力夯实竞争基础,根基牢固

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知识创新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个人应当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是前提,更是关键。知识的积累有许多方面,人文的、历史的、专业的,还包括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的学习也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因特网的普及,学习方式E-learning的流行,不仅使个人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无论是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新,还是微软的系统升级;无论是格力公司的低碳战略,还是沃尔玛的连锁经营模式。这些都是知识创新的成果,而归根到底都是参与项目的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较量。知识创新不仅导致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的创新导致新知识的产生,原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结束后仍然存在),而且这个总量增加的速度有递增的倾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也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提升夯实基础的过程。人作为有一个有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有效地整合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

3.2 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竞争意识,上下求索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企业,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培养竞争意识,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要培养浓厚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专长不断提升,日益丰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够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会对个人乃至组织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考量创新的效果,而且包括创新的速度。意识决定形态,强烈的意识能够催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唯有把握先机、抓住机遇才能够更高效地打造竞争优势。知识,是个人拥有的无形资产,它能够创造出几乎无限的价值。而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需要有强烈的意识。这能使个人在强烈意识的引导下尽快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断更新,掀起了几乎席卷全球的苹果风暴,这是团队的力量,更是乔布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乔布斯凭借个人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带领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产品,几乎是以个人的竞争强烈意识引领着苹果公司乃至整个IT行业的发展。

3.3 知识创新能力积累竞争方法,学以致用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如果你获得的知识比别人多,能力比别人强,你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要想获得的知识比别人多,能力比别人强,你就得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从某个角度讲,竞争就是比速度。只有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从各种资源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并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于实践领域的变革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管理再造与自我修炼,挖掘出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个人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观察选择的能力、反向思维的能力、正向比较的能力、推理演绎的能力以及知识转化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为个人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竞争方法。竞争方法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拥有某种重要的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竞争;拥有独特的销售网络或促销方式而具有的营销竞争;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进行了巨额投资从而可以组织大规模生产而形成的规模竞争,等等。这些竞争方法在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3.4 知识创新能力打造竞争优势,独领

人力资本拥有的知识是一个企业受众掌握的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并最终有可能成为企业所有竞争优势的根源。当个人的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并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知识螺旋。知识创新就像知识螺旋一样周而复始地开始新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只不过一次比一次的起点更高。在起点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为个人竞争优势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内在的,而个人的竞争优势是外显的。知识创新能力在有效提升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外在特征和表现。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努力维护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地位,还要努力争取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份额,所以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还要积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那么他不仅能够从显性知识里提取精华,迅速转化为有效的隐性知识,还能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对发展有价值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习到对自己组织有利的宝贵知识并加以利用。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不仅为个人的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为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结 论

当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使企业和个体真正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一个更大更远的视角来考察,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团队,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来源于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差异性,同时也受到市场、文化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界演进的法则和基本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自1895年英国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条永恒的真理就在所有的时空中展示出它的力量:自然界竞争、人类社会的国家竞争、经济竞争、政府选举、军备竞赛、学术争鸣、体育竞技……人常说,竞争乃社会进步之母。我想说,知识创新能力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乃个人进步之源。

参考文献:

[1]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M].吕巍,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吴维库.以价值观为本:和谐组织纲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