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文化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它主要表现在农民对精神文化新的要求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变化上。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广大农村,农民们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以口传心授的说唱、歌谣、谚语、歇后语、俗语、民间故事等文化内容,来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流畅,寓意也很深刻。而且,每到传统节日,人们便演绎着大秧歌、狮子舞、龙灯、旱船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这些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原有的需求中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政府的领导下,更加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村镇文化、广场文化迭起,每逢节日和重大庆典,都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文艺活动。例如,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乡雹神庙村的青年农民李春军、谢杖子村的陈贵波,每年春节都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歌手进行卡拉OK歌咏比赛,各种联欢晚会,组织排练小戏、小品、曲艺节目为农民群众演出,特别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拍、自演、自赏的电视剧《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和《腊月》,央视和省电视台都做过相关的报导。同时在农村,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既宣传了自己,扩大了影响,又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增添了农村文化的氛围,展示了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质量上发生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也由单一性、低层次向多样化、高层次发展。农民群众从简单粗糙的田坎拍打歌舞到场面恢宏、声势浩大、编排精细的大型广场歌舞;由低俗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民间传说到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评书、快板、小品等艺术形式;不管是生日和家庭喜事的自娱自乐,还是群众踊跃参加的节日联欢、文艺调演等大型演出活动,在质量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参加的群众更广、社会性更强,影响面更宽,所以为社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特别是在文化活动的内容上从简单的单一活动变为以乡、村、户三级联动的文化活动网络。这些群众文化还不自觉地把经贸活动、科技交流等现代意识,以更新、更美的形式渗透其中,这就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和推进文化进步的双重功能。
现在的群众文化活动又贯穿着历史的演变,传承着更美好的文化内容。如:跑黄河、耍中幡、舞狮子,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甚广,但其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可今天我们再看这些耍中幡、舞龙、舞狮子则已是龙腾虎跃、振兴中华的内涵来展现的。由此,这种自发的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内容引入了群众文化领域,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受到积极的精神影响和思想启迪。群众文化活动的进步,也体现在它的内容还增加了外来艺术的影响,比如:以充满现代感的迪斯科为基础结合起来的老年健身操、健美运动正盛行于老年人群中,这是群众文化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成功表现,也是我国群众文化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1 基层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优势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支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理念,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力发展。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政府推出各种各样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为推动群众文化以及基层农村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群众的迫切需求
目前,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升,原来只在城市社区流行的各种文艺活动,也逐渐吸引了农村群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加入到这些业余时间的文化活动中来。群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基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三)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
伴随着群众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文化原创队伍的产生,他们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积极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复苏。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的多样化发展,部分创作者也逐渐把创作的对象转向农村。同时,随着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关注,许多处于消亡边缘的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也在慢慢复苏,非常有利于发展具有农村特色传统文化的文化活动。
2 基层农村群众文化的实际现状
(一)满基础建设薄弱
目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问题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文化活动的场地短缺,使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部分偏远的乡镇,甚至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老化,群众文化活动无法正常举办。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软件设备更是极需完善。
(二)文化人才流失
文化专业人员的严重缺失,农村群众文化无法得到相应的辅导。文化人才的待遇得不到落实,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使得基层农村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断层。
(三)文化单位结构和管理不合理
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农村文化岗位人才流失严重,而现有队伍也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文化队伍落后,严重影响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再者,由于体制或者说是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文化系统的干部及职工在文化工作方面缺乏积极性,文化市场监管不力。
(四)文化产品单一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的形式和内容单一,对农民群众缺乏吸引力。部分文化市场违规现象突出,严重阻碍了新农讯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3 基层农村群众文化的辅导建议
(一)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之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阵地。
2、应该大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建设。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基
层农村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加强农村特色群众文化网站的建设,使农村群众文化更具有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网络的利用可以使大范围的农村群众文化资源得到全面共享,也可以使地方文化机构能够及时的接收上级文化部门的相关指示,上级文化部门也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各个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数据,从而清楚的了解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需求,以便及时的做出应对。
3、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除了传统的农村文化机构,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公共文
化服务部门。在农村设立公共文化站,开设群众文化活动室,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在传统文化部门和新开设的文化机构的配合下积极地、全方位地开展适合农民需求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农村文化单位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制度化。应该把群众文化工作摆到相对重要的位置,各个部门分解立项,明确各自的责任,要形成自身完善及发展的管理制度,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之前应该首先调动工作人员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运行健全完善的文化工作机制,解决当下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及类型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机构应该组织开展各种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农村集市以及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把经常举办的多样性小型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的大、中型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群众文化。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各类优秀人才,并组织培养一批农村群众文化领头人,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群众文化组织的多样性。
2、举办农村民间艺术的各类比赛活动。
为了普及由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在各个城镇乡村之间的发展,活用比赛的形式是一个高效的文化活动形式。自古以来,每个五张为了自身种族更好地繁衍,个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这是生物的本能,虽然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需要为了生存而竞争,但是竞争的本能缺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潜意识里,活用比赛的形式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恰恰利用了这种本能,大大提高了群众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农村群众文化比赛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组织规模也可以在村内举行,或是村与村、镇与镇之间进行,再或者可以组织农村的文化团队进入市内进行比赛,为农村群众文化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3、发掘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化
农村作为长久以来一种相对传统的一种聚落形式,每一个村落都具有特色的传统地方文化,这种文化符合群众的审美习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虽然由于很多各种各样的原因,?r村所特有的地方传统文化想的不那么的突出,但是只要我们重视这些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用新的方式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一定会成为农村群众文化中一股特别的力量。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利用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魅力,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外的交流,不仅是这些传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同样也可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农村群众文化。
4、积极引进城市文化发展的资源及有力举措
积极引进城市先进群众文化资源及有力举措向农村流动的有效途径,发挥城市群众文化带动群众农村文化共同发展作用。应该建立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援助的机制,整合社会相关群众文化资源向农村进行资源共享和互通,合理地利用城市群众文化资源的优势发挥相应的辐射作用,由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建立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加强城市群众文化和群众农村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以助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提升农村群众文化水平。
关键词:农村文化;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133-01
党的十七大报告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实现“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充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建设放在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繁荣富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考虑。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政府投入,搞好阵地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努力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农村文化发展理念。当前,广大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地方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文化基础设施陈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公共文化资源偏少等现象依然存在,极大的约束了农民文化权益的实现。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在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发展经济与发展文化是两码事,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文化建设。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内涵缺乏深刻把握,狭隘地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只是唱唱歌、跳跳舞、看看电影,缺少精力投入,导致“发展先进文化”成为空谈。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观念保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关键,也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要充分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破解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切实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建立较为健全的农村文化阵地。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整合乡镇文化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村文化大院、图书室资源,实现“共同使用、共建共享”,既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农村文化队伍。打造一支基层文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推动农村文化持久发展繁荣的根本。一、是要提高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通过加强辅导培训,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着力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创新文化载体,丰富农村文化活动。近年来,农村受多元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的与传统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使得部分农民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错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私建庙宇和黄赌毒等现象有所抬头。我们必须注重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文化活动。二、要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两条腿走路,在农村一个文化“能人”往往可以带动全村的文体活动,关注、扶持这些文体活动骨干,具有延伸辐射带动作用,必须积极培养和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素质。三、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关键词:校园 文明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
1 近年来一些农村小学学生课余活动现状
下课铃刚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一群一群的男孩聚在墙根屋角打四角板成风、弹玻璃珠成风、有的在平地上滚铁环,无论天气如何,风雨无阻,上课铃声响了还迟迟不进教室。打四角板的同学甚至把新书和本子都撕下折四角板了,弹玻璃珠的同学把父母给的中餐钱也买了玻璃珠。这些行为是一种变相赌博,它妨碍孩子的思想健康发展,在校园里影响极坏。校长再三叮嘱各班主任教育学生不准玩这些败坏校风的东西,有时也亲自阻止,当然老师们也尽力教育了,“安稳”几天,但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这种腐败的习气至今还难以收拾,不但影响校风更影响学习。学校无法治理学生这种活动行为的原因何在呢?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加之学校文化生活枯燥乏味,所以趁着下课时间就赶紧活动活动,放松放松,但学校没有更好的活动项目,如此,学生只好自寻开心,就玩起打四角板、弹珠珠的游戏了。
2 搞好农村小学的活动文化建设,净化校园文明风气
校园文化的主旨就是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的-培养品学兼优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离不开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想让学生去掉那些腐败活动习气,变得勤学好问,活泼可爱,农村学校应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策略,从活动文化建设着手,每月举行一系列文体活动比赛,如“琴、棋、书、画”、跳、跑、体操、数学竞赛、诗歌朗诵、演讲等,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开展多项活动,让学生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还可以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学守则讲规范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比赛”、“文明之星评选”、 每年一度的作文竞赛和口算王争夺赛。比赛可分个人的和团体的,激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儿童爱面子、好表现、喜欢得到表扬,老师们注意及时对有进步的同学加强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这对文化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给学校增添无限生机,学生的智力得到极大开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待人接物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促进良好的校风的形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有限,不是每样都能做得好,但只要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能有这样的想法,并努力去实施,去监督,持之以恒,校园里的文明风气就会有更好的进步,祖国的下一代也会更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