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师德师风执行情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真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秋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x教督办函〔2017〕x号)精神和县局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暑期培训工作各项要求,坚持依法办学,推进精致管理,促进全县各学校新学期开学工作有序、和谐、高效开展。
二、检查时间
2017年8月29日 — 9月5日 。
三、检查对象
全县各学校。
四、检查内容
1.条件保障情况:学生课本(含循环使用教材)、作业本、学校办公用品是否准备到位,重点关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和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在起始年级的使用情况;教室、宿舍、食堂等是否安排到位、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寄宿生生活是否正常;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房、实训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的设施设备是否检修维护,学桌凳维修、配备是否到位;校园环境是否整洁,开学氛围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到位。
2.师生报到情况:全面了解教职工到岗情况,在编教师、城乡交流教师是否按时到岗,有无漏报、瞒报或新发生的在编不在岗问题,有无病假到期该上班的而未上班或不能按时上班但没有继续履行请假手续问题;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员工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如何;局发有关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等“三个文件”及学校全体教师签名的师德师风承诺书公示情况;详细了解各学校学生报到情况,有无流生,控辍工作采取的措施、成效。
3.教育收费情况:是否按收费文件要求执行收(免)费政策,收费项目、标准是否在永久公示栏公布并上校园网公示;教辅资料征订行为是否符合《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学校有没有统一发放《告家长书》,征求家长意见,有无搭车收费或搭售教辅用书、学习资料等现象;有无保险公司进校设点推销商业保险现象;贫困生资助情况。
4.教育教学秩序建立情况: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是否已制订;新学期学校常规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文化建设是否有创新举措;省新出台的《课程设置方案》及市“让学引思”六认真落实情况;课职务分工是否已落实,学校总日课表、作息时间表、学生课外活动表是否上墙、上网;开学是否按课表上课,学校领导是否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校长对开学工作督查情况;学校是否组织师生对暑假作业、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检查、总结、评比;是否开展“书香暑假”阅读作品评选;开学工作“六个一”落实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
5.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校园安全保卫落实情况;是否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周边环境有无未消除的安全隐患,对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保安、门卫、技防、物防措施是否落实;有无学生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有无未满12周岁的小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未满16周岁的中学生骑电动自行车上下学现象,是否落实学生交通安全监管责任;食堂电路、炊具、餐具、电磁灶、液化气钢瓶等设备检查和维修情况,食堂食品采购台账建立和食品留样制度执行情况;学生防溺水、防踩踏、防火灾宣传教育情况;暑假期间师生护校情况,有无财产损失、安全责任事故和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五、检查要求
1.对照检查内容,采取看、听、查、访、评等方式实施检查。看,察看校园环境、教学秩序、生活服务等情况;听,听取学校负责人的情况介绍;查,查流生、收费、管理、设备维护和使用情况;访,访谈学生和教师代表;评,评议教育教学秩序、规范收费、安全卫生、新学期工作计划等方面的工作,量化积分,横比评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格次。各教育集团按校区平行单列评分,实施一校制管理的中心小学,其办学点或分校纳入中心小学确定格次。各组原则上“优秀”格次不超过检查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2.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查实每项内容,客观公正评价。检查中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每所学校至少要排查出2个以上问题,并详细记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对于较突出的问题,在下发整改通知的同时,要求学校(园)迅速制订书面整改方案,报督导室及局相关职能科室,并跟踪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和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师生的能力,保持与人民群众、广大师生的密切联系,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对“四项机制”和“八项纪律”执行情况和重大教育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教检共建”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好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做好各单位专项资金和常规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案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3.着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与考核,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开展好“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做好师德先进典型的培树、宣传工作;启动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依托“国培”、“省培”计划、区域教研、网络学习空间、读书活动等,加强专业化培训,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4.整体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
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优化德育环境,完善德育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多形式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突出诚信教育,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目标趋同,方法互补,步调一致;加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和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校特色德育品牌创建,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5.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1)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县体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发挥实验小学等4所省、市级体育项目传统校优势,积极开展速滑、乒乓球、田径项目等,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积极参加全市跳绳、踢毽比赛,继续举办第七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筹备好全县中小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
(2)抓好卫生、艺术、科技、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构建长效卫生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和科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制订教育方案,开展好实验校创建、“小乐器进校园”、艺术展演和科技创新大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并提高教育实效。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6.继续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模式。
以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为契机,健全管理制度,抓好教师资格认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新一轮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坚持优绩优酬原则,继续实施教师业绩考核和奖励工资发放等激励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特岗教师考核、入编、硕师计划毕业生岗位安置和公开招聘等教师补充工作;继续与通化师范学院合作开展“顶岗实习支教”活动,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严格落实省文件精神,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
7.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围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执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校建设、校长“三个一”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学生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等,加强对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积极推进区域教研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总结交流区域教研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加强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认定和复审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字素养和应用能力。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学评价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进初中学业考试改革,深入实施阳光考试工程,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指标生到校”的高中招生制度;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抓好校本教科研。加强区域教研和农村“小班化教学”研究,加强校际间合作与交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区域管理新模式。规范校长课题研究和教师“小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4)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指导全县学校立足实际,深挖内涵,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实施“定位发展”,全方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完善32项文化建设要求,对各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过程性监管和量化评估,力争50%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
8.优化教育督导评价方式。
深入学习宣传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继续开展督学入校“十个一”工程,增强督导工作实效。针对教育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实行重点项目调度和约谈制度,指导学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
9.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办学标准和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方案,加强管理机制建设,确保“三通两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月报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组织教师、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建立集基础平台建设、视频监控、教学应用和教育资源共享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系统创设科学规范管理的平台和师生研讨交流的空间。
四、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0.办好学前教育。
认真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加强幼师培训力度,采取对外招聘、在职教师转岗培训、小学教师兼职等形式,努力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完善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民办幼儿园审批工作,严格控制各级各类幼儿园收费行为;开展乡镇中心示范园建设和评比工作,提高乡镇中心园管理水平;做好省督导委对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验收迎检工作。
11.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规划、实施细则和办法,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分类定级实施办法和指标体系,对全县25所学校进行分类定级;严格学籍管理,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大班额和辍学情况等,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2.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比例有所提升。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现状,指导学校加强特色建设,实现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位。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政策与“三限”政策,通过强化管理、提升质量这一根本措施,严控生源外流,提升教育形象。
13.加快发展成人及职业教育。
实行职教招生责任制,努力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采取“订单式”培训,继续进行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职业高中异地新建项目,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优势,巩固县电大成人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开展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各项工作。
14.推动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特殊教育工作部署,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做好残疾儿童、少年数据统计,以明德小学特教班为示范,加强全县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管理,提高特殊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比例。
五、关注教育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5.加强监督管理,高效、优质完成教育民生工程
(1)完成2013年未完工项目续建工作。全面做好景山、西南岔、赤松学校综合楼和龙泉、榆树川学校食宿楼的续建工作,以及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和结算评审工作。
(2)做好2014年校舍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5960万元,完成职教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兴大、兴平、濛江学校综合楼项目和一中食堂宿舍扩建改造项目,5个项目计划新建校舍共25100平方米。协商审计部门对已完工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全力做好所有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
(3)完成装备项目建设任务。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卫器材采购项目和学前教育(含民办幼儿园)装备项目售后服务和规范管理工作。通过督促、检查和指导等有效手段,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中小学实验室及其功能教室管理和使用水平,促进学校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6.做好布局调整工作。整合教育资源,适时对乡镇中小学和村小(教学点)进行网点调整,并按县政府要求做好闲置校舍的处置工作。
17.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推动各学校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逐步扩大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范围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助学金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做好2014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启动和业务受理工作。
六、狠抓安全稳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18.加强宣传,增强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重点推进“应急预案、体制、机制、法制”等“一案三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妥善处置学校突发事件。广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学校主体责任意识。弘扬安全文化,规范安全行为。
19.强化责任,建立机制。落实“网格化”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任,一岗双责”原则,建立健全完整严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督促学校做好校园安保工作,加强校园和校园周边及社会环境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防范有力的校园安全工作运行格局。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防止出现安全“真空”。
20.创新内容,改进方法。推进校车、校园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建立科学的教育、安防、指挥和运行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坚决防止重大校园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切实保证师生安全。
七、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全面保障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21.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基层调查研究,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实施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厉行勤俭节约,加大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一)突出重点,加快创建促均衡
以达标创建为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检查、指导,组织对创建工作进行“回头看”,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县(市、区)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解决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破“资金瓶颈”,千方百计保证创建经费基本到位。狠抓薄弱环节,重新排定创建工作尤其是重点工程的时间节点,确保主要建设项目在接受评估时基本完工。要在省优质幼儿园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育重点工程推进、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有新的突破,确保大部分县(市、区)今年能够达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并且通过省级评估。
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管理,确保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按照时序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好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对流与帮扶工作。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积极推进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整合基础教育资源,提高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尽快确定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切实推进联合办学,促进市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以两项工程为重点改善农村教育。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狠抓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科学有序地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37个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确保农村合格幼儿园园舍及场地改造全面完成和省陪保教设备及时到位,确保按期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认真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编制与排查鉴定工作,加快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加强校舍维修工作管理,健全校舍维修工作的正常运行机制,确保当年新增危房当年消除。
(二)紧扣热点,规范办学抓管理
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增强中小学法规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音体美等课程设置,切实纠正挤占体育活动时间、擅自增加中、高考科目课时的现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切实解决教材匮乏、师资短缺、课时不足、内容单一,教学达不到课程质量标准等问题。秋季开学,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要建立课程的公示制度,统一全市中小学作息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各地、各学校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主题的各项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下半年将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测评。
进一步落实五严规定。按照我市提出的“三个确保、三个明显”的目标,坚决贯彻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学校、重点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规范办学水平。下半年将专项督查各地中小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向社会公开情况,按照要求开设课程的情况,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规定执行情况,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落实情况,有无违规分快慢班等情况,对“问题”学校、单位,进行逐一督导回访检查,确保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清理民办学校。按照“理顺关系,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分步推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进一步清理规范改制学校的实施方案,从整体布局、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科学规划,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的时间表,做到“一校一案”,确保两年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到位,三年内非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到位。下半年,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各县(市、区)民办改制初中、小学清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同时,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办学秩序,未通过年检的学校一律不得招生,已经停止办学的改制学校不得擅自恢复招生,转为民办学校的,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全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活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拓展领域、创新形式,为青少年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破解难点,深化改革抓质量
在课程改革上求深化。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继续组织开展新课程专项学习和研讨,力求在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利用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南通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重点抓好省、市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建设,确定一批市级实验学校,大力开发特色课程、专业。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课程建设,全面启动体育、艺术“2+1”工程,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做好首批南通市特色学校的评估工作,力求使评出的学校在素质教育、科学发展、校本建设上体现较强的代表性。
在教学改革上求实效。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新的质量观。深入研究“减负增效”对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基于校本的有效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围绕教学“六认真”和“四精四必”,制定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并进行教学视导,总结和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建立新形势下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落实以县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全市高中学科基地的各项制度,整合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构建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体系。
在中考改革上求突破。目前,我市2010年中考改革框架性方案已经形成,并进行了多次论证。近期,市教育局还要将该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各有关学校,进一步征求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意见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后,正式出台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凝聚教育改革智慧、符合南通教育实际的中考改革方案,力求使这个方案成为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引领素质教育的有效“指挥棒”,并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继续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制定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四)构筑高点,优化队伍强素质
继续推进四大强师工程。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新秀、青蓝”四大工程,进一步向更新、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名师培养计划和方案,有步骤地实施对一梯队预备队的培养。举办第二届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教学风格大型展示活动和第五届“名师之路”大型教科研活动,进一步放大名师培养对象的区域影响。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南通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全面开展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全面推进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县(市、区)级研修中心建设,加强培训项目的专项评估。继续大力推进校本培训,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完善校本师资培训规划,按计划分层次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全面制定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讲评,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自我加压、自我促进、自主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全市第二批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完善教师考核管理机制。研制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职工绩效考核意见,突出师德、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管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师表形象工程”,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民主测评活动。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督机制和网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有偿家教及其他违规行为。组织师德典型评选活动,召开全市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交流会。
(五)放大支点,服务经济促发展
加强科学规划促发展。抓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和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主动开展对接,找准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位置和切入点,完善《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全面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广集民智,确定我市教育事业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抓紧完成重点工程实施计划的编报工作,完成纲要配套文件的制定出台,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在对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市新一轮职业教育大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市新的跨越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加强基础建设促提升。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明确发展定位,提高建设水平。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以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和新一轮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带动骨干学校、主体职中和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示范引领,提升水平,做好职业学校迎接星级评估工作。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适应就业的能力,举办全市第三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行动工程,开展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大赛。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成教中心校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创业培训。
加强校企合作促双赢。推进实施《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我市高职、中职、知名企业、相关行业为主体的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完善校企合作组织网络。要结合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拓宽职业院校“菜单服务、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举行校企合作、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主动为企业服务,培养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在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双向交流。推进高校“产学研”,充分发挥在通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打造亮点,改善民生重实效
健全为民服务体系。以南通市教育为民服务中心成立为新的起点,更新办事理念,提高政策水平,全面服务教育民生建设。不断完善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职责,及时交办、督办、反馈群众咨询投诉,做到有求必应、有诉必复。依托教育为民服务中心网站,推进网上办事,方便基层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丰富为民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空间,努力把教育为民服务中心打造成南通教育的“第一服务窗口”和科学发展的“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加快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创办新的南通市老年大学,更好地满足老年市民的多种教育需求。加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拓展学生交流、教师培训、项目引进等内容。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