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工干部 思想现状 提升策略 新形势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作为政治工作贯彻实施者的政工干部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政治工作发展需要。政工干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社会主流思想的推动者和贯彻者,对社会大众影响重大,关系着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严和形象,因此,需要对新形势下的政工干部的思想现状和提升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提升政工干部的思想水平,为社会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现状

经过调查问卷、电话问答、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70名政工干部进行分析,主要从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精神动力、个人需求、处理公共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1思想观念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待思想工作消极怠慢,将思想工作与其他工作割裂开来,对企业、对社会不够负责,思想较保守,对大局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1.2心理状态方面:在目前社会分工逐渐精细的今天,政工思想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管理内容相当繁杂,管理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更多创意,这就对政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过长时间发展,我国政工工作的方式和思维已经形成固有模式,不太适合如今社会和企业对思想工作的要求,这就造成政工干部在思想工作方面超负荷付出,却得不到理解,反遭受他人责难和非议,这给政工干部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政工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消极,社会归属感不强,造成政工工作者更加边缘化。

1.3精神动力方面:社会上不同岗位的定位不尽相同,企业和社会对不同岗位的评级指标和待遇也各不相同,政工干部的发展晋升速度较慢,加之政工干部在待遇方面的差距,使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下降,不愿意更多付出,责任心也逐渐下降,工作方面不进取,缺乏上进的精神动力。

1.4个人需求方面:由于工作繁杂,覆盖面广,工作要求高,造成政工工作不能收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政工干部的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存在感不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较狭窄,政工干部个人希望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公平对待和足够的尊重。比如,政工干部希望在相同付出的情况下能获得同等收益以及公平对待等。

1.5公共关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同事、朋友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大多数政工干部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跟群众和谐相处,但是个别政工干部存在思想腐朽、理论水平不高、处理公共关系缺乏水平以及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理论工作的要求等问题。例如,在讲理方面不够深入,得不到群众理解,造成矛盾激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淡。

2.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提升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状况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如果政工干部的思想水平不加以改善,那么,政工工作者在群众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造成党的威望和形象不良影响,妨碍党的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思想状态提升策略,改变政工工作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多实践,树立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方便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从而加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分析可知,政工工作者需从收紧心、绷紧弦、上紧劲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2.1收紧心。政工干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休养,加强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努力加强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摈弃攀比的心态,踏实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群众支持,得到大家的尊重以弥补在待遇和发展上的缺陷。企业和社会需要建立政工干部的发展平台,引导政工干部不断改进自身状态,积极工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政工干部能更加主动的工作。

2.2绷紧弦。政工干部在物质和发展空间方面存在缺陷,必须通过精神上的富足来弥补,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通过精神上的富足来获得精神动力。企业和社会必须引导政工干部依靠自己的思想水平、外部形象、工作能力获得群众的尊敬,获得他们理解和认同,同时,让政治工作者能够得到自尊心上的满足。

2.3上紧弦。在新形势下,政工干部要培养不断学习上进的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实践能力,在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坚定信念,坚决捍卫党的形象和威望。

3.总结

我国目前的政工干部思想状态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长此以往,将严重妨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加强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与时俱进,坚持实践,坚持为人民服务,以获得更多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关于提高青年干部基本素质的思考[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双语教学 现状 对策

一、 体育双语教学的基本类型

体育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浸入式双语教学、过渡性双语教学和保持性双语教学等三种。

浸入式双语教学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学实验,按起始时间的不同,浸入式双语教学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早期浸入式双语教学,通常从幼儿阶段即开始实施;二是中期浸入式双语教学,通常9到10岁时开始实施;三是后期浸入式双语教学,通常从中学阶段开始实施。

过渡性双语教学是一种弱势的双语教学类型,它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在入学初期的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使用他们的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允许教师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实施教学,甚至允许教师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讲授主流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直到学生掌握主流语言。

保持性双语教学是指在多数民族语言的社会中,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接受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并保留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防止此类语言的衰退或消亡;或者为了实现完全的双语制度、双元文化和双语能力。

二、 湘潭市体育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到2007年,湘潭市共有普通中学218所。经过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湘潭市体育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育双语教材问题

湘潭市目前大部分中学双语教材有三种类型:英文原版教材、翻译与原版相结合以及自编英文教材。

一是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最大的优点是其规范性,即语言表达地道,重实际应用,注重多学科融合。但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要求与国内教材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力,学生阅读和理解原版教材有一定的困难。

二是翻译与原版相结合。这种做法固然可以减轻理解原版教材的困难,能避免学科损伤,又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根据一些学校反应,目前市场上的翻译教材质量把关不严。有的优秀国外教材经过翻译后失去了原有的逻辑连贯性,对知识的表达累赘拖沓,对问题的分析辞不达意,难以读懂甚至误导学生。另一方面,有了中文翻译可以依赖,很大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语言水平有限的学生就会产生惰性,避开原版教材而一味依赖译文。

三是自编英文教材。这些教材在编排体系上能较好的满足国内教学的基本要求,能紧扣教学大纲,内容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难以确保语言的规范性;一些抽象的名词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完全靠任课教师自己界定,势必造成名词使用不统一:某些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揭示其本质的含义;有些教材只有某一学科或某个年级的教材,出现不配套或断层现象等。

(二)体育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体育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当中使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语言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这就要求双语教师成为双元文化者,不仅要有准确的发音、地道的句式还要对两种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两种文化的精髓能兼收并蓄。在对湘潭市某中学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45%的双语教师认为自己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虽有些困难,但不影响交际,即他们认为自己的水平不是很差,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而在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中,65%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使用双语清晰、准确的讲述教学内容,但仅45%的学生认为教师能恰当的处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应用的关系。

(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能力,对学生的既有英语水平和学科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双语教学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轻松;基础一般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有点压力;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因此,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的比例问题难以把握,从而给双语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 体育双语教学对策研究

(一)完善体育双语教材

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纯正风味的英语,了解外来的文化,营造地道的英语氛围,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但另一方面原版教材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些内容不太适应中国国情,又涉及到版权问题,其版权费相当高,投入使用的花费比较高。而自编教材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资金、人力、知识来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引进相应教材,执行双语教学大纲,并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实施体育课双语教学的难点就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问题,教材建设是实施体育课双语教学的基础。为了使体育课双语教学良性发展,开发适合国情的体育课双语教材是社会需要使然。

(二)加强体育双语教学双语师资培训

要认识到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有效的定期开展双语教学培训工作。培训时根据不同术科,理论课的特点分学科进行,将学科知识学习与专业英语培训紧密结合。例如,在术科教学时,培训可分为篮球英语、乒乓球英语、体操英语、武术英语等,这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想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亟需对双语教师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质量,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可以采取校本培训,也可以选派教师出外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到上海、广东等双语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沿海发达城市观摩、学习,甚至可以将教师送到国外进行语言和教育理念的培训。

(三)改进教学过程

基于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教师目前的英语水平较低,体育专业的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开展,除了鼓励学生上好公共英语外,双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每节课坚持使用简单课堂用语,根据情况适时用英语介绍一些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专业词汇,而对于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仍可以中文为主或中英文交叉进行。以篮球专业为例,这开始阶段教师选取脚步移动、传球、运球、投篮等基本篮球技术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篮球基本技术术语的英语表达。教师尽量运用实物、图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直观手段,配以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初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然后逐步增加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重,如篮球配合过程的讲解,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则仍以汉语讲述为主。

(四)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各个中学都要创造条件开设双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学科教学水平,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但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对双语教学具有自主选择权。由于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一些基础比较差的中小学任教。由于这些学校自身的条件,目前对于体育教师还没有要求使用英语上课,因此从短期来看,体育系的学生是否非得接受双语教学,部分学生持否定态度。由于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外语基础,实施双语教学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搞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针对性地实施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2] 杨小勇,万国华.双语教学的学科优势与师资匮乏的解析[J].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 蔺新茂,蔺丽萍.体育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城乡一体化;现状;对策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1]。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2]。昆山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财政收入60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工业总产值8200亿元。201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3]。目前昆山是江苏省3个试点省直管县(市)之一。2012年九三学社昆山市基层委员会为了解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调研发现的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基本情况

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促进民生和谐的高度加以推进。

1.1公共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在加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已经成立11个镇级预防保健所(增挂卫生监督分所牌子),承担辖区内的卫生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妇幼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等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卫生监督分所主要开展餐饮业、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医政执法等卫生监督工作。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0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

1.2医疗卫生设施显著改善公共卫生中心规划方案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审定,西部医疗中心企业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开发区长江和千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启用,陆家夏桥中心开始土建,新城域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线竣工并运行。加快建设了专科性、功能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社会办医,花桥泰和绿地肿瘤专科医院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宗仁卿1500床位规划及复旦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设置获批。

1.3基层卫生队伍逐步壮大2011年编制总数从2900名增至6174名,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解决了护士不足和支援城乡基层医师编制问题。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基层社区和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596名,185名乡村医生完成了为期3年的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并取得了毕业证书,105名乡村医生通过了全国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全市已定向资助昆山籍全科医学生164名,社区卫技人员占82.02%,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率达90%。卫生部门已组织500多名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社区,组织市级医学专家定期轮流坐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4卫生惠民政策不断扩大

1.4.1大力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化城乡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社区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下降20%以上。

1.4.2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市镇两级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35元的标准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数量,足额预算安排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

1.4.3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第一轮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认真落实“两癌”筛查、农村妇女补服叶酸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上,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4.66/10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率分别为407.00/10万和6.47/10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4.4大力推进智慧卫生项目建设全市18家医疗机构之间实现病历数据共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开展居民健康信息数据采集。

1.4.5大力加强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把具有本市户籍、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全部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全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制度。5万元以上至20万元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已调整为95%。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包括五保户、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城镇三无人员、特困职工、重残人员以及本市所有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人员等八种对象,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实施保费救助、实时救助和年度救助。2011年,取消了20万元大病报销封顶的规定。

2存在问题

昆山市卫生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仍然存在卫生资源与人才在市级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过分集中,因而造成不少居民只信任城市大医院而不信任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不管患大病还是小病,都挤向城市大医院,这种局面导致了“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不合理就医格局,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来就不够充足的医疗资源被闲置浪费,部分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毕业后通过多种渠道流向市级医疗机构的恶性循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公共卫生、妇幼卫生等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比较突出。

2.2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近几年,昆山市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虽然逐年扩大,但被征地农民及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未全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农民自我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使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3卫生服务费用分担不公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的经济每年都保持平稳增长,当地群众总体收入得到大幅增长的同时,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不同收入水平却能够享有同样的卫生补贴,交纳同样的费用享受同样卫生保障的体制违背了支付能力高的社会成员应交纳较多的卫生服务费用的筹资公平性的原则。从这个角度看,低收入群体要与高收入群体缴纳相同的费用才可以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3对策

3.1建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对于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利益,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城乡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机构等)的发展,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从而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

3.2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

3.2.1卫生政策随着农民从自然村落向城镇的集中及全市交通道路框架的完善,亟需重新制定公共卫生考核指标体系,要以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和30分钟急救医疗服务圈的角度进行布局,适当集中卫生服务站资源。推进医疗资源信息透明化,方便市民在有需要时快速了解各医院的床位、挂号响应时间等信息,缩短市民获得医疗服务的等待时间;参考上海[4]等地经验,适时推出网上挂号市级统一平台。

3.2.2医保政策在科学测算基础上,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管理的一体化、保险筹资的一体化以及补偿机制的一体化。在管理一体化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淡化城乡差异,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补偿范围和补偿水平。目前昆山的医保已经产生了缺口,随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医疗救助的对象进一步增多,医保“僧多粥少”“入不敷出”的现象将更严重。要体现医保的“基本性”和“均等化”,在不降低报销比例的前提下,对各病种的治疗路径和药品要有较为明确的约束,防止出现一少部分人消耗光所有资源。

3.2.3财政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公共卫生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5]。要加大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人才培养、设备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2.4价格政策适当拉开城市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差,促进患者的合理分流,增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延伸服务项目。

3.2.5人事政策适当增加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在收入和发展机会上向农村卫生人才倾斜。提高农村卫生人才的收入,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吸引合格的医疗人才到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定向培养的基层和农村全科医师,应严格依据入学前协定分配到社区就业。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郡县域经济(政府认同的百强县评价机构).2012-12-10.

[2]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榜单.福布斯中文网.2012-09-26.

[3]撤县设市.中国昆山网.2011-07-07.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网络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72-01

1 前言

本文中,笔者对新乡市高校体院专业学生进行利用网络资源的调查研究,探讨现状,旨在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发展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展其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意见。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课题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及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五所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00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量学术期刊和书籍等有关资料,依据这些文献资料,制定有关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内容,对高校利用体育网络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奠定里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就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对五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从多角度、广范围进行全面研究。

2.2.3 数理法

问卷回收后,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实行理论分析、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乡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现状分析

3.1.1 新乡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现状

经调查与访问得知,五所高校学生中,53%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查询一些和本专业并无直接关系的信息,只是浏览网页、新闻等。还有39%的学生会偶尔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和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只有8%的同学会经常利用网络资源来查询信息。过于闭塞的信息限制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阻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3.1.2 新乡市高校提供网络查询设施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网络查询设施只是电子阅览室,但是80%都要收费。学校在每个学生寝室都装的有网线,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配有电脑,学生想要进行网络查询就需要到网吧、其它公共场所上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资源查询。

3.1.3 提高学生认识进行网络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性

据调查得知,学生平时所接触的体育信息单一的来自教师的传授,这样使学生更广泛的了解体育信息的愿望受到阻碍。这样狭隘的信息传播阻碍了学生向专业化发展的脚步。笔者认为改善学校网络查询设施的现状和提高学生的认识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向更高、更深、更专业的领域发展。

3.2 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的必要因素

3.2.1 体育态度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或多或少的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不能不考虑,并应该相应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态度具有指向性的价值。经调查得知,体育态度在体育学生对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低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2.2 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信息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网络体育信息接触的经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性质、特征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经调查数据显示,低年级同学对体育信息的需求在整个年级里占17%,这就大大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发展。

3.2.3 学校提供的查询设施

学校提供的查询设施是影响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学校为每个学生宿舍提供了网线,但还是有70%的学生由于经济原因没有配备电脑,因此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查询。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1)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新乡市五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2)学生的体育信息需要也在进一步影响着网络资源利用率的发展

(3)经调查得知,学生的体育态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4.2 对策

(1)高校体院应该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信息查询的教室。体育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学校应该看清这种趋势,运用其优势来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闲暇时间上网的时候注意力是不同的,如果学生把注意力多放在体育信息查询上或是专业知识的查询上,这样才能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水平的能力,使得专业水平上升至更高层次。

(3)端正体育态度,最终使得体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体育网络资源,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得体育专业的拓展更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亚荣.河南省体育院系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课题根据贵州省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论述适合贵州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共享,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者有机地结合并共同发展,提高高校与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一、前言

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同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个重要部分过去是分割开来,互不联系,各寻发展。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是有悖于我国体育政策法规所要求的。而高校体育的设施齐全、人才众多、方法先进,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不仅要管好校内师生的健身活动,而且对校外周边的社区体育负有责任和义务。

贵州省内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国家的资金扶持,体育资源相对富裕,如何使相对富裕的人才、物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服务于社会、社会回馈于大学”的功能转变,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和高校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资料50多篇,及其它相关书籍和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贵州省内该领域的10名专家、9个市(州、地)的10个城市社区、10所高校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764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758份。

3.数理统计法

熟练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15.0、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应坚持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原则可以为群众体育和健身活动提供建设场所和必要器材,为部分体育专项爱好者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为区内群众性的体育专项运动提供便利。

2.资源共享原则

目前我省开展社区体育有几大难处:缺少专门的体育人才、缺少设施、缺少资金投入。可见社区体育在有形资源上严重匮乏,同时我国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和良好的体育设施等有形资源却在学校。但社区在体育文化、体育娱乐等无形资源方面却比学校体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3.互利互补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都是为大众健身服务的,在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高校体育的大部分设备应向社区内体育运动爱好者有控制的开放,以利于社区内居民健身;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在技术上给予社区体育活动以支持和帮助。

(二)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

1.贵州省高校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调查现状

在对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占据很大比例。在学校没有形成很好的活动氛围,没有朋友陪同,一个人不愿意去占到26.6%,也反映出学生喜欢的运动方式。

贵州省目前在校大学生在空闲时间选择网上冲浪和看书写作业的占到了69.4%,而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14.8%,并且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其它,可见大学生迷恋网络,沉溺于电脑游戏、视频聊天等现象还大量存在。

(2)贵州省高校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调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除去正常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外,大学生每周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2-3次,这说明贵州省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达到或接近了体育人口标准(中国体育人口判定的标准为:(l)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2.贵州省城市社区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目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限选一项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散心解闷、休闲娱乐、增加人际交往、与同伴交流、缓解压力和减肥治疗疾病。大部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这说明体育运动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娱乐消遗的主要方式,并且得到了社会广大群众的认可。

(2)贵州省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对健身环境满意度

贵州省中心城市经济及生活水平与地区、县形成差距较大,所以城市的聚集功能普遍较强,而辐射、扩大能力较弱,体育资源优势向周边地区扩大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对健身环境的不满意。这反映出目前我省社区健身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善社区体育环境,加大人力、物力的补充。

(3)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居民不参加健身锻炼的因素排在前5位依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指导组织者、没有时间、没有体育场地、费用高等。形成以上因素的根源,首先是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下班后往往感到身体疲劳,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而不想参加锻炼;二是体育场所有限,公共活动场地、器材偏少,大多数都集中在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三是由于人事编制和街道社区主要工作性质所决定,大部分社区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和管理者,社区内缺乏体育锻炼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得一些居民不知道如何锻炼,使体育锻炼进行的比较盲目和随意;四是体育场馆健身活动需要相当的费用,普通工薪阶层和下岗、离退休人员难以承受。

(4)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对社会要求

目前我省社区居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场地设施和人才指导的缺乏,同样也是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体育场地各项面积中显示我省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2216.2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建筑面积为46.8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为1580.46万平方米;按占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占地面积0.57平方米;按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41平方米。

(5)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也有很大幅度的增强。数据显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为:每月50元以下的占69.6%,每月50-100元的占21.8%,每月100-150元的占6.7%,每月150元以上的占3.1%。我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的比例较少,所以体育消费水平低于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3.拓展工作思路,扩大资源共享

(1)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我省现有各种高校20多所,每年约有3万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而大学更是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且门类齐全。其人才不论在数量上、专业种类以及理论知识、实践示范等综合素质上都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充足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各类群众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及热心体育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2)我省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中体育教研室(部、系)作为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和指导体育锻炼的主要部门,拥有一定数量且具有体育科研水平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加之高校特有的良好科研条件和设备,对体育锻炼方法及其锻炼效果可以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充分发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和先进设备的优势,为社区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3)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

社区体育发展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同时条件较好的社区,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也比较丰富,如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向社区居民投入了大量经费,高校也可以和他们共建体育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

不管是教育者、管理者还是普通的社区居民都应该从社会发展出发,更新观念,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重新定位,来提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认识,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实行开门办学的新思路,以高校体育为突破口,实现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挥体育场馆优势形成资源共享

如果将社区中心和高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相融合在一起,将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提高。这样既可满足高校的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及设施的需要;既可以克服典型的资金“人治”和短缺现象,场地设施又能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和保养。

(三)专门配备组织机构及专职人员

由于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的不同,各司其职,为了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可以考虑组建成立专门“高校与社区互动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可以把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负责相应的组织工作,高校和社区各设一个分办公室,来负责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具体事宜,高校负责人由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领导担任;社区的负责人由街道办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五、结束语

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必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应是全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结合,即社区体育要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表现为社区体育要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体现其教育性的特点;高校体育也要与社会相联系,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体现其社会性的特点。在现时代,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对社区和高校在体育教育事业中的必然要求,是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凯珍.21世纪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一面向21世纪的思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

[2]贵州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综合情况分析[M].贵州省体育局.2004.11.

[3]张洪潭.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J].体育与科学.2004(9).

相关期刊更多

鱼雷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语言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教育厅

人民之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