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地位和作用

环境科学是在全球环境污染加剧的形势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运用相关的自热、社会科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为环境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发展至今,环境科学已经形成了三大分支:自然环境科学、社会环境科学、综合环境科学。环境化学则是自然环境科学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代表性技术,并逐渐成为了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此,下面本文将首先对环境化学展开详细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环境化学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人类一个清新环保的生存环境。

一、环境化学概述

(一)环境化学的概念

环境化学是一门复合学科,它既是环境学的分支,又与化学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概括说来,环境化学是指研究有害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产生、发展、迁移、转化、归宿等问题,并详细阐述控制污染物进一步发展的化学原理及化学方法的综合科学。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对污染物的分析与鉴定,又包括对化学环境污染物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还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发生、分布、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及归宿的研究,因此,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的研究化学污染物的全部化学行为与化学现象的科学。

(二)环境化学的分类

环境化学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生态化学四大类。环境分析化学是现代环境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它主要是借助各类分析仪器对坏境污染中的污染物含量、形态、价态、结构等进行详尽的分析,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环境污染化学是对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产生、迁移、转化、累积、降解等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它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和生态污染化学以及多介质污染化学四大类。环境控制化学的侧重点在于环境控制上,它主要是在相关化学原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污染物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技术,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一体化污染预防战略”的高度上。生态化学主要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和对人体的危害。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污染物的直接毒性转化为间接毒性。

二、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而且它的危害性变得更加的强大,已经形成了一场环境污染灾害。为此,我们不能再被动承受这些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灾害,而应该积极去掌握污染物的产生、产生危害的机理,掌握它是如何在环境介质当中进行迁移转化的。环境化学恰恰就提供了这方面的科学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是如何引发危害并不断转化和富集的,这样便可科学地增强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

(二)环境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是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环境化学分析与研究的结果可以详细的还原出环境污染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物的产生、迁移、转化、累积、归宿的整体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使得环境治理能够有的放矢。因此,环境化学既是环境治理的基础,又是环境治理的保障。例如,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可以运用污染物的发展规律,采用吸收剂吸收和转化为无毒无害气体两种方法来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在治理水污染时,可以通过吸附、化学凝聚、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氯消毒等方法来处理水中污染物,带到净化水体的目的。而这些治理措施的开发与实施都是在环境科学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来的。

(三)环境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科学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反映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制定环境治理对策的重要依据。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明确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含量,从而制定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环境化学则为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料,是环境监测的理论依据。环境监测是建立在环境化学基础上的一种常用研究手段。在环境化学的基础之上,环境监测衍生出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基本方法,同时也研制除了诸多的环境监测仪器。

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自然;研究性学习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在网络中可以查阅到大量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鉴于这种大环境,本文将对初中自然科学中利用网络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发展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意识,让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渐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从根本上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研究问题,探索问题,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支持,增长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游侠的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条件,学校内部要有校园网,并且可以随时登陆因特网进行学习。学校还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让给学生具备上网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另外,教师需要为学生传授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等,这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三、研究性W习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需要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特别是初中生,认知与能力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给予指点。另外,网上资源丰富但也是鱼龙混杂好坏参半,教师需要对学生搜集信息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过滤信息,选择有利于自身学习的良好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做课题相关的简易网站或者提供网站的信息链接,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另外,学生更需要自主探索,学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大胆的进行探索,小组合作,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共享成果。

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何确定

1.课题确定原则。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好奇心强、心理不稳定、兴趣容易被激发但是不容易被保持等特点,研究性课题的确定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起点要低、难度要小,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第二,在不同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由简入繁;第三要注重研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课题来源。第一,从教材中来。现行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环境保护、免疫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等。第二,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刨根问底的精神,教师可以将他们按照兴趣分为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研究与探索,例如,基因与转基因,克隆与社会,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第三,来源于社会生活。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贴近社会与生活的,从社会与生活中发展问题,为社会分析问题,排忧解难,服务于社会,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第四,从网络上、试题上寻找一些比较新颖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索。

五、研究性学习实例分析

结合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事件,结合教材中环境保护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体现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两个方面:

1.教师行为

(1)教师要进行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对新闻的相关网站进行阅览,并且向学生提出问为什么千年古城成都会有这样严重的沙尘暴。

(2)向学生提出细致的问题。沙尘暴发生的时间以及区域,沙尘暴的原因以及偶过,保护森林对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怎么保护森林,草原有哪些重要作用,草原不合理利用有哪些方面,如何合理的利用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索。

(3)网上交流活动。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名重要成员,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一些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观点转到大屏幕上进行研究与分析。

(4)归纳与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的、长远的、综合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见解。

(5)反馈。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与论点进行探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行为

(1)浏览相关的新闻网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浏览相关网站,深入思考问题。有关网站例如,中国植物保护网、黄河风情、新疆草原网,中国环境保护网,绿色北京、自然之友等等。

(3)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所得、互相之间探讨学习的方式方法。

(4)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做好笔记,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

(5)汲取不同角度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观点。

六、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重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两个方面的学习兴趣,对网络技术、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网站、维护更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网络是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各种出乎意料的问题,这就要教师进行组织与沟通。网上的丰丰富多彩,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不利于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调节。

3.网络上的探究并不能够完全代替实验教学。学习自然科学离不开实践,许多时间是网络没有办法代替的,不要因为网络便利,削弱实践活动。

4.注意课题的循序渐进,综合学生的实际特征,由简入繁、先易后难、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自然科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要综合新的教学形式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第3篇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配套设计针对环境专业基础实验室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的管理和工作,同时,实验室会配备具体的仪器室、药品室来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仪器和药品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和实验污染,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周边的监控管理、完善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在内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针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室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虽然,高校通过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手段来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由于自身实验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室问题仍然存在,造成这一系列问题存在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所导致的。师生之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最终所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比比皆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安全观念能够有效地缓解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实验室事故。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造成实验室污染的扩散需要尽可能选取试剂最低使用量,来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药品的目的。学生需要加强自身安全保护,以及对实验室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意识。缺乏有力度的奖罚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过程中,需要确立和明确奖罚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还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于能够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并严格恪守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进行鼓励。

二、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室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其中,作为实验室而言,其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根据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药品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实验室的卫生制订了相关要求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事故,做出了应急处理和规范,制订了突况下的紧急预案,确保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的落实工作,设置专人管理看管,以便加强对于实验的安全和环保管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和排查,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定期检查的方式来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仪器设施的正常使用进行考核,保障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

三、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及培训安全、环保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和安全教育培训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教育,使其明确安全环保意识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对于不曾有过实验经历,或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统一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用以提升安全意识,对于那些存在着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而言,在实验开始之前,更加需要着重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实验安全教育无法达标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拒绝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来将安全意识明确至学生的意识深处,提升实验安全的保障。

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实验室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实验教学能够进行的先决条件。在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监管能够显著的降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实验事故的发生,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作者:张惜嘉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第4篇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工科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走出校门前宝贵的训练场[2-3]。环境工程实验更是环境工程本科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目前的环境工程实验还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较好地满足新时代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将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与在线课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环境工程实验在线课程并进行教学实践。在该教学模式下,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师生互动,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实验是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修读完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等基础实验之后修读的一门综合性必修实验课程。与前面的单科专门实验不同,环境工程实验需要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解决水、气、固、噪声等方面的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其在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环境工程学科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环境工程实验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合分析来看,传统的环境工程实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项目老旧固化问题严重,面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项目的更新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学生不能接触到学科前沿,学科视野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二是实验课能力的培养比较单一,大多只注重实验技能和操作,而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现代实验和科学研究,除了实验操作能力之外,文献的查阅、实验的设计、图表的绘制、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必需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这些能力很难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三是授课方式大多还停留在野填鸭式冶教育阶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很少去思考原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5]。四是师生互动交流较少,下课后教师只能通过纸质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及时,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2环境工程实验在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平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依托学校超星公司与学校共建的泛雅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课程考核等基本教学活动,并尝试建立仿真实验项目,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2.1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线课程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拥有比传统课堂课程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一是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包括课程基本介绍、主讲教师基本情况、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教学课件、章节思考题、网上测试题等基本学习资料内容,各教学资源的模块和相关功能见表1。学生通过分配账户登录课程网站后,即可获得与实验相关的所有教学资源。与传统实验课纸质资源相比,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可随时了解相关课程内容。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预习;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可以顾复习,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

除了上述基本教学资源外,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包括论文链接、网站链接及本课程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6]。这些教学资源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受实验条件限制的实验项目,接触学科最新发展前沿,紧跟时展,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

2.2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革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优势。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课程通知,布置教学任务。例如开展某项实验时,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提前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实验原理,进行相关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献调研能力。实验图表的绘制采用电子方式,与现行的科技需求接轨,也锻炼了学生利用科技软件进行图表绘制的能力,为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线课程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实时答疑,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向教师求教,教师及时给予答疑解惑,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在线课程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可由教师或学生发起某个问题或讨论话题,整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开展讨论,没有固定答案,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就某一话题自由发挥,思想的碰撞不仅会产生有意义的火花,也能让学生具有参与感。除此之外,学生也可将实验过程拍摄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上平台,随时复习回顾,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获得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

在成绩考核方面,利用在线课程可改变过去较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利用在线课程的实时记录和在线计时功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用时等进行过程学习打分,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效果,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此外,可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在线测试,布置和批阅作业,可从答题时间和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实现了绿色无纸考试,也使考核更趋于公平合理。通过在线课程能加强过程性评价,实现了多元化课程成绩评价方式。

环境科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来的,也是课改提出来的新的教学要求。但是,在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既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又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科学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将E学习引入课堂活动之中,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建E学习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进行研究,以大幅度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一、巧用E学习平台,实施自主学习活动

 

E学习环境能够形象、直观地将所学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巧用E学习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高质量的科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生命离不开水》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更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E学习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证明“为什么说生命中离不开水”,并自主查询“如果缺水,小草会有什么变化”,思考“哪些地方不需要水” 等。组织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查询,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科学课堂简单灌输的沉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

二、借助E学习平台,突破教材知识难点

 

E学习环境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所以,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科学学科来说,我们要充分借助E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科学概念或者是教材中的一些难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有助于高质量科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气候与季节》时,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以及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所以,为了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也为了有效地发挥E学习的作用,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授课时,我借助IPAD向学生展示了“青蛙的四季”变化过程,同时,也以北方为例,向学生展示了四季的气候特点,这样的直观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形象化的高效科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利用E学习平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课改对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充分展现E学习的价值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消失了的恐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史和作用,也为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借助E学习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恐龙化石以及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形象的知识展示,不仅能够在视觉的冲击下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课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进而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凭借E学习平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一言堂”模式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探究的机会,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E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究,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借助E学习向学生展示了铁钉生锈的整个过程,直观的展示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铁钉为什么会生锈?铁钉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要想防止生锈有哪些基本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铁钉生锈,思考、解答上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E学习环境的价值,确保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实验等过程的演示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进而,在确保高效科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