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奥巴马就职演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1.四字格的使用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译入语的特点,并尽最大可能保留译语的特点。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语言特点不同,英语注重句子的结构,而汉语则注重搭配,搭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四字格是汉语搭配的精华之一。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官方版汉译本就有多处使用到四字格,加了译文语言的雅丽,使译文显得更为严谨。
原文:… our patchwork heritage is a strength.
译文:……我们百衲而成的传统。
英文“patchwork”指的是“拼凑的、拼缝的;拼凑物、混合物”的意思。而汉字“衲”原意指“补缀,指僧侣所穿的是用许多布补缀而成的衣服”。“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所以,四字格“百衲而成”生动地表达了“patchwork”的意思。
2. 转换译法
转换译法,是指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对原文的有些词语做必要的词类转换,使译文既保留原文意思又显得通顺流畅。在汉译英时,将原文中的有些词译成汉语时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原文:…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g文:……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译文巧妙地把名词“generosity”翻译成形容词“大度”,“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中文翻译时译为“大度合作”显得简洁明了,通过词类的转换,使译文更通顺自然,也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原文的含义。
3.增词译法
增补译法主要用于句法调整中。由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异,语言文字的结构差异以及表达习惯不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单词、词组或句子以达到忠实通顺的表达目的。增补译法可使译文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有条理,意思更加明确。
原文: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译文:今天,作为后来者,我们踏上了这一未竟的旅程。我们依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
译文中增加了“作为后来者”,使得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增加了句子的连贯性,从而整个译文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达通顺,意思完整。
4.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
修辞的应用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修辞翻译效果和译文质量息息相关。翻译修辞时最重要的是要使原文的修辞效果在译文中再现,因此在翻译修辞时要尽量使译文的修辞效果接近原文,才能有效传达原文的修辞效果。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修辞的效用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奥巴马就职演讲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演讲内容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不仅让人获得理性的启迪,而且还让人感受到艺术情趣,同时也易于听众接受和理解。
原文: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 swill of civil war …
译文:我们饮过南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苦水……
译文中,将“bitter swill”译成“苦水”,可以为中文受众所理解,且保留了原文的比喻修辞手法。这样翻译,不仅贴切、形象地表达了原义,体现了原文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效果,而且使语篇更具芝术感染力。
5.总结
翻译总统的就职演讲稿时恰当使用本文介绍的常用翻译技巧,如四字格译法、转换译法、增词译法等,可给译文增辉添色。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体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实现语用特点最大化,从而准确地传 递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符合译语 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树培.英汉报刊翻译常见错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九点多,离就职典礼还有3小时,但平时只要十几分钟的车程现在却说不准了。像我这样的懒鸟还挺多,但终究属于广大亢奋民众中的少数,地铁不仅不挤,我还找了个座儿。一个中年男子止参着DV拍他太太,一边拍一边解说,“我们在见证历史的路上!瞧,我们居然还有座儿!”太太忍不住笑出求,男人自己大概也觉得有点过,笑着放下了DV。
说说笑笑的乘客随着一声“临时停车”的通告而担忧起来。据说中国城地铁站有人失足掉下铁轨了,大家开始着急了,有人强作欢颜地开玩笑,说:“看来我们要在地铁里庆祝新总统就职了。”但是几乎没人笑,反而更烦了。我们在获悉了一些小道消息之后,迅速决定在地铁中心前一站就下车。
走上地面,逼人的寒气扑面而来,好在阳光灿烂。随着国家大道的接近,五花八门的小商贩们也都冒了出来:奥巴马别针、奥巴马海报、奥巴马旗子、奥巴马冰箱贴……比较实用的,应该是奥巴马帽子和手套围巾了。抗议示威的人也没有错过这个良机,三三两两地举着标语和喇叭;有的甚至租了小货车,贴上海报,反反复复地开来开去。还有什么时候比此时更有曝光率了呢?
一到国家大道,我就直奔华盛顿纪念碑附近。虽然这里只肴得到国会山的一小部分圆顶,离奥巴马的就职台有将近4公里,但略高的地势却可一窥前后延绵不绝的人群。能亲眼见到新总统本人固然令人向往,但周围这些动情的人们,难道不是更令人值得感受和纪念的场景吗?他们中有美国黑人奴隶的后代、拉丁美洲的打工族,有五月花号船上下来的第一批新英格兰移民后裔,还有和我一样黑头发黄皮肤的业州人……不论什么肤色,来自何方,这一天国家大道上的人心所向,真可谓是高度一致。奥巴马和米歇尔在大屏幕上一亮相,众人便摇旗欢呼;布什和切尼一现身,立马嘘声一片,人们甚至自发地唱起“再见”歌,如此残酷而不留情面的评价,让我这个不喜欢布什的人也有点替他难过。
奥巴马的演讲一过半,还没冻糊涂的我便开始悄悄找退路了。等会儿仪式一结束,又将是一拨撤退大潮,要是和这百万大军一起,被堵在城里回不去,我那学校里的,埘个小儿可怎么办?归途还算顺畅,只有我和少数归心似箭的人快步往回赶着,垃圾桶边堆成小山一般的咖啡纸杯和食品袋在空旷的街上显得尤其落寞,地铁车厢更是空空如也。是啊,今晚的DC城里将有无数欢庆的派对,连酒吧和餐馆都可破例24小时营业,正在兴头上的人们怎舍得这么早就离开这千载难逢的狂欢呢?
可惜,她远没你想得那么糟。相反,她聪明能干,她是人类学博士,她长期从事印尼经济的研究。她热衷帮助穷人,她目光远大,对儿子的教育不拘一格又从不懈怠,她的儿子叫巴拉克・奥巴马,那个在进军白宫的道路上所向披靡的有魅力的男人。而她就是一一斯坦利・安・邓纳姆・苏特里斯诺。
美国作好接受一个黑人总统的准备了吗?
当奥巴马微笑时,他的脸上带有几分母亲的神情――她那种很能感染别人的独特方式,这种能力来自她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洞察。不需要借助意识形态,就能作出极具说服力的论述,这就是奥巴马打动千百万听众、说服很多人为自己慷慨解囊的秘诀。
“希拉里・克林顿退出总统竞选了!” 也就是说,明年1月20日在国会山前宣誓就职的,大概会是现任参议员的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要了解这位未来的“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有必要从他不寻常的身世看起。
在自传体回忆录中,奥巴马把母亲概括为“来自堪萨斯的白人女子”,竞选期间,他称她为“我的单亲妈妈”。这些简单描述绝不足以概括斯坦利・安・邓纳姆・苏特里斯诺的精彩一生。按照4月9日《时代》周刊这样写道:“在多数选举中,一个初选参选人的已故母亲,是不会成为杂志作传略的主角。但安・苏托洛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母亲。”
据奥巴马的异父妹妹玛雅・苏托洛回忆,“她容易掉眼泪,不管是在新闻中看到小动物或小孩被虐待,还是看悲情电影,甚至在觉得自己与人交谈中得不到理解她都会哭。”在她的一生中用过四个不同的名字,每个名字代表着她的一段特殊人生。
Stanley Ann Dunham斯坦利・安・邓纳姆
她的父亲给她起名“斯坦利”, 是因为他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儿子。尽管这个名字对她来说有点讽刺,但她还是坚持用这个名字。她在华盛顿州一个小岛上念完了高中,据当年的好友回忆,她是一个很聪颖、安静的女孩,重友情,对新闻时事很感兴趣,对结婚生子则并不特别热衷。
Mrs・BarackH・Obama巴拉克・H・奥巴马夫人
多年以后,奥巴马陪母亲观看由法国导演在巴西拍摄、讲述古希腊爱情悲剧的《黑奥菲士》时,仿佛看到了16岁的斯坦利搬到夏威夷后,有生以来看第一部外国电影的情形。在大学里,斯坦利开始自称为“安”,并在俄语课上认识了老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2月2日,在他们相识数月后,奥巴马的父母在毛伊岛结婚。
18岁时,她退了学,全力带孩子,这个做法让朋友们十分惊讶。随后在奥巴马l岁时,他父亲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在纽约一所学校获取了可观的奖学金,足够让他带着家人一起过去。但是他选择了哈佛大学,他对安说: “我怎么可以为了家庭放弃最好的教育。”1964年,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安做了她那个年代大部分女人不敢做的事情:嫁给一个非洲男人、生下他的孩子并且离婚。
S・Ann Dunham Soetoro S・安・邓汉姆・索托罗
在奥巴马差不多两岁时,安回到了学校。经济情况非常紧张。4年后,她获得了她的学士学位,同时印尼留学生洛洛索托罗向安求婚。母子二人随洛洛飞往印尼,成为当时社区中最先出现的外国人。他们当年的邻居还记得,当时奥巴马为了引人注目,故意在自家院子里大声喧闹扮作大鸟。在奥巴马上的天主教小学,这个块头比别人大的小外国佬总是显得很突出。他学会了和其他小孩一样吃豆腐和天培(tempeh,一种大豆做的发酵食品),跟他们一起踢球、爬树摘番石榴,也不在乎同学的戏弄和“黑鬼”的绰号,他还学会了印尼语。
刚到印尼时,安一见有乞丐上门就给钱,后来讨钱的人来个不停,她只得学会看人给钱。随着她越来越为印尼着迷,丈夫却变得越来越西化。他升到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的高层,把家搬到更高档的住宅区。他经常带妻子出席晚宴,但她对这种男人没完没了地吹嘘高尔夫球成绩、女人没完没了地抱怨印尼佣人的场合渐生厌烦。夫妻俩虽然难得吵架,但共同点越来越少了。
Ann Dunham Soetoro安・邓汉姆・索托罗
在火奴鲁鲁与她的孩子们一起生活了三年后,安决定回印尼从事人类学研究。当时14岁的奥巴马决定留在夏威夷,他已经厌倦了适应新环境,并且他也喜欢外祖父母照顾他的生活方式。安在印尼从事最久的工作是参加了印尼微观经济的计划。母亲在印尼帮助穷人时,奥巴马在7000英里外的芝加哥也做着类似的工作。他在那里担当社区组织人。安对于儿子的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一旦与人聊天都会谈及她的孩子们的工作。
1992年,安最终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她的论文长达1000页,内容是对印尼农民的分析。1994年秋天,安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胃部不舒服,数月后,她回到夏威夷再次接受检查并确定是卵巢癌。她逝世于1995年11月7日,终年52岁。
母亲留下的最好遗产
奥巴马回忆母亲时,总会说“她是影响我一生的人”。小时候随母亲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那段时期,对他的人生定下了主基调。为了奥巴马的发展,母亲凌晨4点就唤他起床,在他上学前就让他学习英语函授课程。奥巴马笑言自己当年对早起学习一事颇为懊恼,时常抱怨: “每当我埋怨这么早起床学习的时候,妈妈总会说,这对我也不是容易的事,小家伙。”
安最重视的是孩子的品格,时常告诫奥巴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坦率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她把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录音带回家,一遍一遍地播放,让小奥巴马听,从中学习人生哲理。
【关键词】高校教学 英语会话 会话课堂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法类知识教学逐渐减少,而注重技能性的会话课逐渐成为各高校的英语教学重点。这就需要学生更加关注自身英语专业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与此同时,英语教师教学重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英语运用技能。通过英语会话教学的完善,树立其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以时事为背景,用心搜寻最新话题
英语会话课目的明确,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会话训练,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和运用能力。因此,会话主题和内容则成为英语会话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网络等传媒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时事信息涌入普通大众的视野。而英语会话课也只有以时事为背景,以社会最新关注点为主题,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海市某旅游高等院校(以下简称“旅高”)英语会话课教学中,任课老师虽然没有固定教材,但均以时事为背景,各自搜寻相关话题材料,然后相互探讨。经过多番筛选与整合,最后形成会话教学内容。这样,每次上课教师则都能紧跟时事脉搏,将最新、最热的话题呈现给学生。比如,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走红的时候,一堂关于“相亲节目”话题的会话课马上呈现在学生面前。会话课堂不但有中国相亲节目一路发展的阐述,亦有《非诚勿扰》为什么会爆红的激烈辩论,更有中国相亲节目与美国相亲节目异同的辨析,可谓话题时尚、有趣;内容丰富、新颖。当然,在丰富的内容当中,究竟选择哪些知识点作为重点抽出,并让学生加以强化,是此类课堂的教学关键。不能认为知识点越新越抽象甚至越怪癖就越好,相反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选择一些学生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经常用到的。比如,在会话课所涉及的一段视频中,女嘉宾说“I have acrophobia,so I dare not to live too high”,显然这里“acrophobia(恐高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有点生僻了,因此针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及但不必作为重点;而对于男女嘉宾彼此提问爱好,对爱人的标准及对未来的规划等所涉及的会话表达方法和措辞,则应该抽取出来让学生加以强化练习,并学会熟练运用。
第二,以材料为依据,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会话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以材料为依据,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力求多角度地挖掘材料价值。进而使古板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现实需要,从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仍以上文中提到的相亲节目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相关表达方式和方法后,可进一步将班级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从而在表演中深入学习相关的会话知识点。同样,奥巴马第二次大选再次胜任美国总统之后,一堂关于“美国总统大选”内容的会话课“应运而生”。就话题和内容看足够新鲜,但如果只是把奥巴马的演讲视频播给学生看,让学生照着演讲稿一句句翻译,那么这样的会话课不免单调和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免受到影响。反之,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出“答记者问”的常用句型,组织学生模拟“奥巴马就职”等的新闻会,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通过不断提问与回答,进而达到熟悉英语句型和相关表达方式的目的。
第三,以启发为途径,不断激发学生潜力
对于英语会话教学来说,再新颖的材料也只是载体。教师只有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对材料进行有机组合,敢于有所舍弃,有所延伸,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地运用材料,艺术地处理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掌握更多的会话知识和会话技巧,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举例来说,旅高英语会话教学过程中,有一堂课内容为:酒店管理中的投诉与索赔。主体要求是通过学习“发生在酒店中一件纠纷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果按教学要求从单词到短语再到资料篇章,按部就班一步步讲下来,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则会被慢慢磨掉。而如果教师能够立足材料,以启发式教学为途径,则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改善。如,教师不妨一上课就来点噱头,给学生播放有关酒店纠纷视频的同时,把“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相关负责人会怎么做?”这样启发性的问题抛给学生以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管视频中纠纷是通过退还酒店费用并予以小额赔偿解决的,但教师却可以就此入手,展示不同的观点:送客人礼物、免费为客人进行按摩治疗,并保证同类事情决不再发生等。以此启发,让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这样,不但练习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众多高校英语会话教学中,尽管教师少了教案的撰写工作,但却不应减少对会话教学的研究,包括对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情景教学和教学途径研究等。以时事为背景,精选会话话题;以材料为依据,巧设会话情境;以启发为途径,深挖会话潜力;教师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当然,以上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提炼;只有立足社会需要,以不断探索,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也只有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才能“点亮”高校英语会话课堂。
【参考文献】
[1]Xing Lijun. 英语会话教学探析(英文)[J].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2002(01).
一、高中口语交际的地位和作用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在编排上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并列,突出了口语交际的地位.并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第一册),引导学生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第二阶段(第二册),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第三阶段(第三、四册),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劝说,讨论:辩论.演讲。
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体现了顺应时展的改革思想。力求改变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把聆听、说话放到了与阅读、写作同等的地位。在用语上将“听说”明确的表述为“口语交际”。强调了语用功能.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而且是认识的变化。标志着语文教学中向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教材确立的体例反映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思想。
二、当前高中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空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三条目标要求。要达成这些课程目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段要求只列出了较为笼统的目标,并没有可以依托的具体内容。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具体细化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也需要拓展和加深,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的能动性参与。语文教师“重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除了受到课时无法保证的影响之外,更没有足够的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口语交际严重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持,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专题教材也严重匮乏。
(二)口语交际评价一片空白
“口语交际,应考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建议只有这寥寥几行的指导性文字,除此之外,再不曾看到任何口语交际评价的标准。在专家学者著述的各种书籍中,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这一部分大多是引证、介绍各国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实施方法,罕见指导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三、对策
(一)课前演讲,鼓励交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对人生、对社会,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提倡课前演讲,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演讲能力的机会,同时为大家相互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对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授方法,扫清障碍。
主要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明确写演讲稿的方法并掌握演讲技巧。在此基础上,播放一些著名演讲视频供学生鉴赏:如学生比较熟悉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以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陇东学院的演讲,师生共同欣赏、共同研讨,在班级中掀起一股学习演讲的热潮。这样学生既产生兴趣,又掌握方法,消除对口语交际漠视或者畏惧的心理障碍。
(三)阶段引领,逐层推进。
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时,我遵循“低起点,小台阶,面向全体,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逐层推进。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一人,轮流进行演讲。
(四)开展活动,训练能力
1、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语感
学生往往口语交际能力弱,词不达意,这需要通过扩大阅读面,丰富自己的语言,在阅读中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充实语言内涵,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应该阅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丰富词汇,培养语感。高中新课标对课外读物从文化著作、文学作品、语言和文学理论著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语文课堂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开设阅读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阅览室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讲解朗读的方法和规律,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名篇如《陈情表》、《项脊轩志》、《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等,学生在朗读时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美读,涵泳品味,培养语感。
2、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写作思维
写作是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有的学生缺乏转化的能力,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语言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写作的提高。教师在口头作文中可以进行思维的训练,如形象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水平。记叙文按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件、优美的开头、含蓄的结尾、曲折的结构等训练,议论文按照论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论据典型、结构有层次感、分论点的拟写等训练,学生说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运用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