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家乡手抄报

我的家乡手抄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家乡手抄报

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第1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年级六班的宫雷皓。今天我能从班级竞选中脱颖而出,站在这里参与学校的“十佳少年”竞选,感到非常的荣幸!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而现在我想说:“天空中有鸟的痕迹,因为我正在飞翔。”

我是一个开朗、自信的男孩。爱好非常广泛,喜欢读书,爱好写作。古语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课堂上,我是一只辛勤忙碌的“小蜜蜂”如饥似渴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和做人的哲理。在考场上,我是一只奋勇争先的“领头羊”。入学以来每次测试我能以优异的成绩位居班级之首。年年被评为“全面发展星”,“技能小能手”。在赞扬喝彩声中,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付出了多少辛勤和努力,我深深懂得,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首先要战胜自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播种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作为班干部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身为“美德少年”的我时刻懂得感恩,曾经多次和妈妈到日照社会福利院做过义工,帮助过那里的残疾伙伴,曾多次参加《小鬼当家》爱心义卖,用自己义卖挣的钱捐助过路边乞讨的人。

在长辈、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懂事、明事理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不但是个好儿子还是一个好哥哥,完成作业后,我会主动帮爸妈做许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看不到两岁的弟弟。我懂得谦让,懂得感恩,我会做弟弟的好榜样,更会用我自己的方式让爸妈感到快乐和幸福。

我酷爱阅读。在我校第一届、第二届阅读节的“亲子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连续两年被评为“书香家庭”和“读书小博士”称号。瑞士作家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一年级时习作《我的弟弟》在校“星河”刊物上发表,撰写的文章《开学第一天》、《我的妈妈》、《露珠》等先后在日照日报黄海晨刊上发表,《我的家乡日照》在相约群第五届征文大赛获得优秀奖。

我除了喜欢看书外,还喜欢绘画、朗诵、溜冰、运动等,绘画作品《大海》在第八届日照市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我校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中荣获“科幻画”评选一等奖;尤其是手抄报制作,每张我都精心设计,《元旦手抄报》在中国少儿日记第一刊《快乐日记》上发表,并获得二等奖;最近我的个人小画展获得飞往全国大江南北的《飞鸟集》和《追梦集》参画资格。校本武术学习表现出色,每次校演出都有我们武术队的飒爽英姿,校本学习曾被评为优秀学生。

我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博客,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cn/u/2163118093

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家文化 语文教育 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校地处鄂西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富有哲理的土家谜语、俗谚、对联、笑话,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特别是老一辈长阳文化名人在挖掘、整理土家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部土家文化著作闪耀着土家人智慧的光芒。这些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它走进语文教学,必将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力营造以土家文化为题材的语文教育氛围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学习。我们也深知,人才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因此,我们着力营造以土家文化为题材的语文教育氛围。每学期各班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办一二期黑板报。在办报、赏报的过程中,土家族优秀的文化也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我们在校报《清江石》上开辟“土家文化”专版,发表学生以土家文化为题材的习作,采风收集的土家谚语、谜语、格言、对联、诗歌,以及老师们在土家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看到,每当《清江石》征稿时,收到稿件最多的是“土家文化”专版:每当《清江石》发下来时,学生先睹为快的是“土家文化”专版:课余,学生津津乐道的还是“土家文化”专版上的内容。

我们在红领巾广播中专设“我说土家文化”栏目。播音内容由清江石文学社成员选定。每当广播响起,我们见到的是一个个凝神静听的学生,以及那被播出文章的学生脸上洋溢的自豪和幸福。广播的声音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土家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校园的每一位师生。

二、编辑“土家文化教育读本”,为学生提供优质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可是,学生手中没有一本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为此,我们编辑了一套命名为《清江清,长阳长》、《我的家乡盛开着鸽子花》、《泡米花茶》的“土家文化教育”读本,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三本读本紧扣“土家文化”这一主题,精选了土家族作家创作的作品以及写长阳写土家族的文章113篇,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深得学生的喜爱。一位学生曾以“土家文化读本就是棒,读了一遍舍不得放”这样一句广告语表达了同学们的心声。为了促使“读本”的使用,我们每年还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的“土家文化教育读本朗读比赛”,在全校掀起了读“读本”、读土家文化书籍的一股股浪潮。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土家文化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老师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融进土家文化,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运用“土家文化教育读本”,把教材只是作为一个“例子”,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了多元,走向了开放,走向了厚重。

如在教学《谜语》后,老师们往往又以“土家文化教育读本”上谜语课的内容予以拓展,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土家谜语进行交流;学习《拔苗助长》后,组织学生再读土家族寓言大师萧国松的《龟兔再次赛跑》,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学习《海滨小城》后,以学生优秀习作《游叹气沟》、《游观音阁》拓展阅读;学习《索溪峪的“野”》后,让学生畅谈家乡的美景,并仿写习作。

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为我们的土家文化走进语文教学指出了新的途径。

开展“土家文化”采风活动。开学后,每人上交一份采风作业。翻看这一本本作业,我们读到的是孩子们满心的喜悦。满载的收获。

开展“土家族风俗民情作文大赛”活动。为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我们先是请长阳文化名人来校作土家文化专题讲座。

组织“我心中的土家名人”习作竞赛。土家名人,是一种鲜活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围绕土家名人多次开展了习作竞赛活动。孩子们洋洋洒洒挥就文章,盛赞家乡名人建设家乡、报效人民的拳拳之心,感叹成就事业所必备的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并立志学习名人,做成功之人。

组织广告语比赛。有了感性的认识,生动的范例,老师再讲创作的方法,学生会了,一条条广告语闪现脑中,跃然纸上。因此,便有了这令人叫绝的千余条广告语。

开展“土家文化手抄报、剪贴报”办报活动。办手抄报、剪贴报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一种语文学习活动。以土家文化为主题办报,资料丰富,随处可得,学生更乐意。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无意间接受了土家文化的熏陶,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能力。

五、开展文学社活动,拓展语文学习阵地

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第3篇

一、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知道许多外国的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了解许多外国的流行元素,对中国那些经典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却知之甚少。在对本校学生进行节日调查时,很多学生不知道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元宵节;尽管大部分学生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却难以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复述下来。学生正在接受一种被称为“快餐”的文化――快餐文化。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这一代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呢?因此,我们认为,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尤为重要。

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如《青花》一文介绍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民间瓷艺人的精神: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属,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著名瓷器青花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继而引发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比较完美的?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感态度。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他坚强、乐观,关心国家的命运,敢于和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斗争。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更要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事迹挖掘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让他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透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似乎读了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祖国各地的风俗,回顾了祖国的历史。

2.古诗学习,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人文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倘若学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写作背景,又怎能深刻体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人间”的豪气与悲壮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读促学,读中悟情,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举措。范读、带读、配乐读、闭上眼睛想象朗读等方法都可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二)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宣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层次,积极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1.课前5分钟民族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知识小博士”。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一周两三天)实行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是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名人故事,抑或是山川、建筑、诗词歌赋、对联灯谜等的介绍。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分类进行,一段时间内介绍一种,从易到难地梯度进行。此类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又提高演讲能力。

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第4篇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在现实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重升学轻素养、重知识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的旧的教育观,依然困扰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有了,却只成了一种摆设。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机械的传授与训练,严重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容易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把那些时间多做几道习题、多背几篇课文,可省就省,于是就用课堂上的提问代替学生的实践。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只会死啃课本、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创造机会,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因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是获取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开放课堂,提供实践空间。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教材里面除了有知识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通过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多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有着独特的体会。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角色,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引起共鸣。如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母亲、父亲、和巴迪。通过角色的演绎,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展示了自我,使个性潜能得到发展。

2.多做。俗语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字到物体,心灵手巧是相互促进的。因此,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动手做做,亲身体会、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合作精神。如开展“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分工合作,然后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人人动手,同心协力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精美的手抄报。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多画。语文教材有很多可观性的内容,里面有许多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动手为课文配上图画。如学习《鲸》一文时,老师在讲解鲸的呼吸和睡觉的生活习性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鲸在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形状和它们睡觉的样子。学生通过描绘,对于鲸的生活习性理解更深刻,也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课文的兴趣就更浓了。

4.多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把握机会,展示自我。辩论会是一种能砥砺学生思维、锤炼学生快速表达能力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根据教材多开展这类活动。如《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下,我们像花生那样不表现自己行吗?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辩论活动,通过正反方学生的唇枪舌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实践领域。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组织各种活动,拓展实践领域,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语文实践机会。

1.立足家乡,挖掘实践素材。如通过征文、摄影等形式,开展“夸夸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语文素材积累,发展语文素质。

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第5篇

一、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中学教学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七、八年级,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爱好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而让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爱好。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熟悉但不够全面,他们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爱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说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可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在七、八年级阶段,由于课程的设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丰富。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了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

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比较开放的模式,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所以对活动的选取和设计教师要分外谨慎,活动方案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活动场所和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要有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活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由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还比较小,对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较弱,实践活动应先以调查问卷、搜集资料为主。另外,实践活动不能过多、过频,轻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而失去爱好,甚至会喧宾夺主,动摇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产生负面作用。 苟康训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 266109

经过一轮的地理新课改教学以后,我们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熟悉: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中学教学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七、八年级,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爱好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而让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爱好。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熟悉但不够全面,他们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爱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说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可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在七、八年级阶段,由于课程的设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丰富。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了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