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题 解题策略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科学探究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成了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由于受纸笔测试的条件限制,各地中考探究题,大都在一道化学探究题中只是侧重于考查探究能力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求全面考查。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但你要记住,实验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围绕的都是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几个实验。 [1]
一、做好化学实验题的重点
1.首先需要认真细心的审题,审题并非等同于读题,是要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实验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根据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结论怎么写就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或者猜想,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没有学过氨气的制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氨气的制备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你马上应该想到这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是类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实验题,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碱盐性质有关,这就要你把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实验题要规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阅卷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你相应的分数。关键是要多实践,因为实践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管什么实验和实验器材及现象都可以记下。 [2]
2.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记住原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基础的,如化合价,元素表.这些是肯定要记好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简单。
3.化学实验题和推断题,可以说是代表了化学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两类题目综合程度都很高,覆盖面又很宽,往往就显得难度大。实验题目,①重在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在平常做题目后总结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会相差太远。②具体到做题时,首先要沉住气,全面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达到的目的,如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注意相关实验原理的运用,(也就是三个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审题过程中 从题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会更明朗了)③表达要清楚,实验题目很多地方需要简答,言简意赅,必须用文字或者化学用语把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个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标准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推断题目,①注意积累,认真分析化学反应和物质特性,这些往往成为 推断题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审题,不但要看题干的文字描述,还要仔细研究框图,把文字与框图结合起来,另外,特别注意题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谓的”后提示“,可以帮助你定位一些物质,③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化学名称,电子式等等的具体要求,否则,好不容易推导出物质出来,却功亏一篑,很遗憾的哦,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4.物质推断题其实是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情况的,要想做好物质推断题,需要对常见的物质都很熟悉,熟悉他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容易和谁发生反应),这些都需要积累和记忆。不过,初中化学的内容毕竟很少啊,只要坚持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推断题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找上类似的题多做几个,不会的话找人给你讲讲,讲透了自己再总结总结记住就行了。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 [3]
二、 要善于寻解题找突破口
比如常见液体:水 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 红色物质:氧化铁 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 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 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 等。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积累化学方程式总结题眼总结元素、物质链。①学会记忆。化学,是属于文理科的过渡学科,比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如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反应时 的现象和各种反应类别。②学会表达。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学,属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数学这些“纯理科”的学习有较大区别。在物理和数学中,答案永远是唯一的,说一是一。解题步骤和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在化学不同。化学,永远也没有满分这一概念 。[4]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第一、仔细读题,了解题意.实验是讲究步骤的,实验步骤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有的实验题文字叙述多,内容长,学生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对解题造成了影响.仔细读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题意,明确设计意图,避免答题的盲目性,通过读题把握关键词(最好用笔作记号),如资料、物质的质量、所用的药品、操作的步骤等。
第二、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实验题的综合性强,但它仍然是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万变不离其中”,我们在教材上总能找到它的“影子”,要将问题回归教材,回到基础知识点.如物质的性质和相互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制取、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如果遇到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就要去看题目所提供的资料.解题时.要按步骤往下做,要注意内容前后联系。[5]
第三、表达准确,注意细节.对问题要分析到位,语言表述要准确明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比如鉴别就应该先取样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答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书写要考虑到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是否配平、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最后要学会总结。虽然上面一再强调化学偏文的方面,但毕竟化学归属理科范畴,所以适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题海战术,学会总结,事半功倍,才是学习的妙法。总结,对于化学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包国富.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2] 官勇.初中化学探究题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
[3]姜宝昌,试议化学探究题的解析,新课程(上), 2011年,08期 .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化学;思维模式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实验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必不可少的步骤[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课堂实验,引导初中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本质。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单纯按照“教师按照教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结论”的流程进行。古板的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看客。学生只会麻木地记录实验过程与结论,丝毫没有体验到初中实验特有的乐趣。为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精心设计问题链,既要设计预设性质的问题,也要设计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师生之间不间断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理论课的自信心。
一、通过问题保持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源泉。实验的魅力在于教师用各种化学器材做出让学生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实验。它可以让学生知物明理、乐在其中。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自然事物的认识倾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链”是将一连串随意、零散,互相之间没有特殊联系的一般性问题串联成具有明确指向和密切联系的封闭环路[2]。对学生进行问题链式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中,要达到同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实验仪器或装置,通过实验对比,选出最佳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会涉及装置操作难易程度、装置结构是否繁琐、各类药品用量大小、实验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有的同学气体收集不满?”“当使用单孔塞时所用的反应容器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自适用于哪种情况?”“使用双孔塞和单孔塞对比,谁能说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继续,这说明装置有什么不足,怎么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做到问题与实验步骤同步,让问题链与实验环环相扣。这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保持化学实验热情和浓厚兴趣。
二、敢于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实验是化学课堂的“特色”。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新奇、有趣等特点。实验过程中形形的现象强烈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是老师提出的预设性问题,有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合作讨论得出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不断提升学生对实验研究的质疑能力和发现探究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实验中的现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和发现。老师可以通过预设性问题,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用漏斗时,需用长颈漏斗还是普通漏斗?”“需要选用哪些仪器做反应器?”“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新的问题,如“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加入液体,是否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速率?”“能否在长颈漏斗上加装控制开关控制液体的流速?”等生成类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增强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
首先,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只有让学生自己实践,教师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未知知识。
例如,在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突然听到“嘭”的试管爆炸声。教师走近炸裂试管的这组同学,没有责备学生,而是指定该组组长向全班同学阐述他们的实验过程,让其他组的同学倾听,讨论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并发言。同学们听后激烈地讨论。一位同学说:“可能是加热前未将试管均匀受热。”又站起来一位同学:“是否没有保持试管外壁干燥?”话音未落,又站起来一位同学说:“看试管口是否向下倾斜。”大家将目光定在管口,确实向下倾斜;又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看是否试管底部靠在酒精灯灯芯处。”大家一看果然靠在了灯芯处。教师追问:“该注意事项在实验前老师讲过没有?”该组的一名同学立刻站了起来:“老师,同学们,我们组做实验过于急切,没有注意细节,造成了这一后果,我们以后保证认真、细心,向科学家学习,要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这一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运行。
其次,教师在化学实验中适时适度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导入性和提高性。学生做实验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通过实验复习已学的知识和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原认知和求知欲,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教师问:“你们觉得收集的氧气是干燥的气体吗?”一位同学回答:“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不是干燥的,其中含有少量的来自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水。”教师问:“既然是这样,我们怎么能收集到一瓶没有水分的氧气呢?”同学们相互对视了一下开始讨论了,少时,一位同学说:“可以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干燥气体的装置。”教师问:“在干燥装置中放什么药品呢?”学生回答:“浓硫酸。”追问:“你们怎么知道经过干燥装置后的氧气就是干燥的气体?”实验室鸦雀无声,同学们沉默了片刻,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否定了对方的方案,接着又设计新的方案,不断地完善。
紧追不舍、见缝插针地设计“问题”,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激烈地讨论,使学生思如泉涌,呈现活跃互动,思维愈加缜密,形成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再次,教师在化学实验中精心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热闹”看“门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验中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教师没有直接从课本提供的素材讲授,而是设计了如下“问题”: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因此不选浓盐酸,对其他物质的选择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设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略)。
1、首先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8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实验教学不断地得到加强。但许多学校在化学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使化学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职实验老师,实验室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实验准备劳动量极大,学生实验难以按课程开展。
许多学校没有专职化学实验教师,只有实验管理人员,却身兼数职,无法履行实验管理人员的职责。其实验管理工作只是保管实验室、仪器室、试剂室的钥匙,登记和整理实验室档案等工作。每次实验都必须由科任教师自己动手准备,而且农村实验室数量少,配置低,不少学校只有一间化学实验室。实验室里只有实验台,无自来水和下水设备,也没有常用仪器和药品放置的抽屉和药品架,当然也就没有常用仪器和药品。每次实验,都得搬来搬去地准备。实验后仪器的清洗、归类和药品存放、回收等处理工作都得老师去做,劳动量可想而知。因此,也就难以按教材的设计开设相应的分组实验。对于演示实验的准备同样耗时耗力,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实验失败。这就使一些科任老师放弃实验,上课就只是讲实验,或者干脆用多媒体代替实验。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任课教师惧怕分组实验
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上课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因此老师惧怕学生分组实验,怕实验室里学生难以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又怕实验出现事故,难以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将实验活动自己“承包”起来进行演示,造成学生没有参与实际操作的机会。
3.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探究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详细讲解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和对化学事实的验证,使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具体的应对措施:
1.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制度,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鼓励学生质疑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制度,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在实验时要使其循规蹈矩,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例如,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物质出现,此现象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和引导学生来改进实验方法,经过讨论和课下的反复实验,终于设计出了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装置,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学校要在考核中增加实验教学与管理的加分项,充分调动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要对每学年要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列出目录,对做过的实验要进行统计,在考核中要适当地计入工作量,并对实验的过程和效果打分,也作为一项成绩计入老师的考核成绩,从而调动老师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