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课

理财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财课

理财课范文第1篇

欧洲中小学生有个新烦恼,他们又增加了一门课程――财经常识。被经济危机吓怕了的大人们早在两年前就想出了这个主意,欧洲委员会甚至成立了专家组,帮助欧盟各国撰写此课程的教学计划并提供业务咨询。明年开始,《个人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校的必修课,英国甚至制定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全民教学计划。

兼学则明

欧洲委员会普及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和小型公司所有人具备洞悉金融产品本质并采取审慎决策的能力。不具备此种能力的人,将在未来5~10年内无法适应生活。经济学家断定,“勒紧裤带过日子”将是欧盟的长期发展趋势。未来的企业家们将在公司内亲自理财(会计的工资一向很高),金融产品本身也越来越复杂。

这些观点引起了捷克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他们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就制定了一套所有中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国家财经常识普及标准。第一批教科书的作者是爱娃和米哈尔・斯科尔日巴夫妇,起初他们只给初中生撰写参考资料,后来也给小学生写。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熟练掌握银行卡的使用方法,学会开户、销户,并对收支情况进行理智监督。我们心目中弥足珍贵的小猪储钱罐早已成为历史,现在都把钱存进银行,为了不让自己的摇钱树(就像财经常识教科书封面上的那棵)失去它的片片金叶,就该给它浇水施肥,也就是说,经常往里面存钱。

在低年级课堂上,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传授财经知识。比如从前有个男孩,经常从自动柜员机上提钱购买糖果,把所有钱都花光了,此时孩子的妈妈病了,需要钱买药,可帐户上已经分文没有,男孩很难过,但于事无补。老师试图教给学生的消费原则是:如果把钱取走了,就要立刻还回来,如果没能力还钱,就不要去花。事实上,并非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至少要将收入所得的1/10存起来,而现在这一知识从小就灌输给孩子了。欧洲的孩子是有钱可存的,因为很多国家都立法保护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权利。

零花钱

多米妮卡是一名13岁女生,她的零花钱不多,每月父母给她300克朗(约12欧元),这跟同班同学的零用钱差不多。多米妮卡有固定开销,例如交纳手机费;有时多米妮卡还有“额外收入”,如照看小外甥,祖父会付给她“小时费”。她有个远期计划,那就是给自己挣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此她省吃俭用,从不把钱借给别人,她已经掌握了收支平衡逻辑和资金储备原则。现在中小学生的零花钱收入五花八门,他们需要在一起共同学习正确的花钱方法。在课堂上,孩子们被分成若干“家庭”,每个家庭都要对支出和收入规划一番。在这些虚拟家庭中,孩子们要对去海边度假或是待在家里做出选择;要考虑在哪儿买食品更划算:是在离家较近但物价稍高的地方,还是在15公里外的大型超市,但要耗费路费;隔多长时间买一次食物以及要买哪些食物。父母们纷纷表示,这门课程给大家都带来了好处,成人跟孩子之间突然变得相互理解了。做父母的往往低估了零花钱的作用,其实就算很少一笔钱也能让孩子们学会金钱交易。

在捷克,银行已经向8岁以上儿童发放信用卡(波兰对13岁以上孩子发放),发卡同时还会附赠乐高玩具或长毛绒娃娃,以使孩子们永久地记住这家“友善的银行”。有些银行还向15岁以上孩子发放可以在网上交易的银行卡。显然,如果不具备基本财经常识的话,这些钱很快就会花光,到时候父母只有收拾残局的份儿了。

欧洲的普及计划看起来挺吸引人,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单父母,包括老师在内对这门课还有点敬而远之。阿涅塔,恰多娃本是中学化学老师,学校决定让她兼授财经常识课时,她才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以前这类问题都由她丈夫解决。教师培训工作都在专门的进修班进行,因为师范院校或大学的教育系里没有这种课。“培训工作还算顺利,不过也有一些教师在课间休息时悄悄来找我,说:‘我不明白借与贷有什么区别’。”财经教材编者米哈尔・斯科尔日巴说。

欧盟通过国际教育部对引进新课学校的拨款数相当可观。每所学校每年可从欧盟那里得到6万欧元的新课引进费。很多关心未来客户前途的银行也纷纷伸出援手。捷克CSOB银行支援一个名为“金融奥运会”的项目,即在学校之间开展财经常识普及竞赛;GE消费者金融银行则向“让我们了解金钱”教师培训项目提供经费。

教室里的金融家

理财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研究生 本科生 理财能力

一、高校学生理财现状调研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高校学生的理财现状,寻找科学的理财对策,笔者于2015年3月―2015年5月期间用问卷对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其中本科生240份,研究生146份),回收率为91.9%。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消费基本情况、消费方式及观念、理财行为及观念、如何看待学校理财教育现状等五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本文对天津市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比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二、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异同分析

1、本科生消费水平普遍高于研究生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月平均生活费都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本科生46.85%,研究生57.32%),平均月生活费处于800元以下的研究生比例是本科的两倍(本科生10.31%,研究生23.81%),在1200―16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近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25.77%,研究生12.38%),在1600―20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亦是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12.37%,研究生6.67%),2000以上生活费的学生中本科生比例略高于研究生(本科生6.7%,研究生4.76%),可见相比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天津市高校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均不低。由此我们可知,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2、本科生的生活来源更依赖于家庭

在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由家长提供,但是本科生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生(本科生90.21%,研究生67.62%);相比之下,研究生消费来源更加倾向于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只有少数的高校学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本科生14.56%,研究生6.66%),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创业和理财热情要明显高于研究生。

3、消费结构普遍不合理,缺乏理性消费

从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我可以看到,在校学生对于消费支出没有明确的规划,基本靠主观决定,较为随意。因此月初有钱,月末手头拮据的“月光族”在这一群体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在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容易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会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人情消费以及情绪化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对于生活费盈余的利用,本科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娱乐消遣和个人爱好发展,研究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消费结构较为保守。但是这两个群体都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

4、消费支出均缺乏规划,记账意识淡薄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在校学生对自己每个月的支出情况不了解,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记账的习惯和意识,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数据有所差异,但是其整体趋势一致。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理财的模式单一,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理财教育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本科生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相对保守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理财、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生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占50%,股票占46.34%,基金占28.05%;本科生选择互联网理财占39.18%,股票占56.19%,基金占27.32%。由此可看出,本科生更愿意选择风险较高但收益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投资理念较为保守。

6、家庭年收入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成正比

根据数据,家庭收入与个人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散点图表现,经计算,本科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57,强相关;研究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49,中等相关。因此样本有较强说服性。根据最小二乘法,添加趋势线拟合所有样本点,使各样本点到直线距离平方和最小,最终两份样本集合分别得到两条系数大于0的趋势线,说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与家庭收入正相关,可决系数通过计算机计算分别为0.32(本科生)及0.23(研究生)。

三、高校学生理财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舆论和投资服务对在校学生不关注

社会金融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投资关注较少,相关的小额金融投资服务也很少。一方面,受社会舆论影响,高校学生一直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主体,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并且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家里负担的生活费,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导致社会舆论对于高校学生的理财投资市场没有太大的关注。另一方面,目前金融市场普通投资项目门槛都较高,缺少适合在校学生理财投资的服务项目。学生能够一次拿出来投资的资金很难达到投资门槛,只适合“细水长流”储蓄式的投资,因此他们一般会使用余额宝、京东金融小金库等理财通等门槛低,面向普通大众,操作简易的理财工具。在校学生选择这种普遍化的理财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导致的一种从众的模仿行为。

2、学校缺乏完善的理财基础教育体系

高校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理财能力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理财教育的不完善或严重缺失。当被问到“接触过何种理财产品”时,有14.63%的研究生、9.79%本科生表示“未接触过任何理财产品”,调查中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取理财资讯的渠道基本是一致的,基本都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宣传。此外,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对学校提供的理财教育“不满意”。大学对于理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施不重视,校园文化对于理财能力也并不推崇,导致校园内理财的氛围不强,同学们很难通过学校接触到理财相关的资讯,也很难形成较强的理财意识。事实上,在校学生非常渴望受到理财教育,学习理财基础知识对于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的社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家庭欠缺理财责任教育

理财教育一方面来自学校,另一方面则来自家庭。家庭的理财教育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较为关注,对于理财能力的学习关注较少,另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使得在校学生只知道从父母手中拿钱,却不知如何挣钱,在理财方面没有主动性,对于钱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部分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太过优越,极容易出现浪费、攀比等行为,这都是家庭理财教育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家庭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对家庭的资金状况缺乏责任感,理财观念基础难以形成,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投资观和创业观。

4、学生自身对理财相关概念认识狭隘

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导致在校学生理财能力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还有在校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制约。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对一些理财概念的理解局限。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学生们对“资本”这一概念明显认识不足。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资本就是钱,将“投资资本”和“投资资金”等同了,当手中的现金少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投资,“无财可理”。但实际上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可用于投资的“资本”除了钱以外,还有丰富的时间,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以及广泛的校园朋友圈,这些都是获得理财成功的切入点。

四、提高在校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

首先,社会应该对在校学生的理财投资现状多加关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的理财培养方面,通过舆论关怀,帮助学校和社会搭建桥梁,让在校学生更明确地了解社会对于理财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投资理财兴趣。

其次,学校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理财基础知识,培养先进的理财意识,在校园内倡导理财文化。帮助学生学习理财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灌输和课堂外的零星讲座,还应该帮助学生强化学到的理财技能,搭建理财实践平台。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成立理财社团,举办与理财有关的比赛活动。

再次,从家庭方面来讲,要放弃原有的“没意义、怕风险”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理财状况,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强,爱惜金钱的意识,帮助其提升消费素质,家长可支持学生参与家庭投资活动,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风险承担的意识。

最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自身方面都应该加强对理财知识的学习,学习如投资学、财务分析等基本课程,让自己具备完善的理财基础知识。了解投资相关的法律知识,如经济法、金融法、税法等,学习科学的理财方法,掌握理财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网上银行、股票或基金软件、利息计算器等理财软件的使用。

除了对理财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加强理财实践对于高校学生也十分重要,对于本科生来说,要设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财模式,学会开源节流,减少不合理消费,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合理编制自己的财务预算。在校学生要广泛认识理财相关概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平时要关注财经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理财咨询和公司运作的最新信息,合理把握投资时机。

(注:陈国通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4(3).

理财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学;理财素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6-0064-03

理财行业正在国内悄然兴起,而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理财规划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说明我国理财技能人才比较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下,金融学的教学应该进行全面改革,超越“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和基础理论”的基本要求层面,兼顾学生理财素质拓展。

一、商科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商科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商科教育是介于经济学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一个特殊学科。从国际商科教育的重要载体――商学院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性学位模式,区别于经济学院的学术性培养模式。以金融学课程为例,经济学院培养模式重在讲解货币、信用、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与作用机理,而商学院模式则主要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金融与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与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国内商科专业金融学课程通常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普遍采用经济学院教学模式,因此,强调理财素质拓展是实现金融学商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有利于高等学校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金融学教学强调理财素质的拓展,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令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实际,引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启迪学生突破传统的分析范式,增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3.有利于提升理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科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点教学,远不能提升到学术性研讨的层面,但围绕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有效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应用经济学分支的特点,以往的金融学教学一直强调“新闻解读”,即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新闻来讲解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结合理财素质拓展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则学生对培养理财意识和技能的兴趣将可能比以往有所增进,进而更加主动地去了解理财市场,学习金融理论,这终将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的内容模块设置

强调理财素质拓展,并不需要改变金融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原有性质和基本教学要求,而是在原来基础上开展理财教育,使教学目标体系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上并不需要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须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相关的理财教育模块,以便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讲授,使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具有可行性。

1.理财产品模块。金融学课程的基本范畴包含货币、信用、利息、利率、外汇、金融市场等方面,对这些概念的讲解通常可以联系到理财市场的相关产品,因此,金融学范畴体系可以成为理财素质拓展的首要模块。比如,在讲解到货币的内涵及形式时,可以结合现金、活期存款、信用卡、定期存款、有价证券、外汇、黄金等多种货币形式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描述;在讲解到货币的职能时,可以结合价值储藏职能和实际物价情况讲解理财产品的保值特点,或结合交易媒介职能讲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等等,由此可以教育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进行正确的资产选择以实现资产保值或财务安全的技巧。值得强调的是,“理财产品”并非只局限于个人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商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之间的借贷及由此产生的票据等企业理财产品,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知识点;也并非只局限于国内的理财产品,比如外汇的多种形式及其价值变化,尤其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多予关注,这些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选择地讲授。同时,考虑到金融学基本范畴的基础性,“理财产品”亦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只能配合基本知识点的讲解穿行。

2.理财市场主体模块。金融市场上通常有资金供求者、监管者、中介机构等主体,每类主体都有不同职能,因此,金融机构的相关教学内容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财教育模块――理财市场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外资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职能,每类主体相关职能与理财的关系则可重点加以介绍。比如,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会对国债等理财产品供求产生影响,黄金和外汇的占款可能影响到黄金和外汇理财产品的价格等。商业银行是一类很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负债业务的开展直接形成了理财产品的供给,而资产业务部分表现为对某些理财产品的需求,中间业务又主要表现为一些理财服务的供给。只有对理财市场主体的业务与职能进行分析,才可以准确把握主体行为对理财市场的影响。

3.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块。理财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对银根及相关金融主体行为的控制与监管,以及由此引发宏观面货币供求对比状况,它对应于金融学课程中货币创造与宏观均衡、金融监管等内容。在对货币创造、宏观均衡及金融监管等内容进行讲解时,应系统地向学生展示理财市场的核心运行机制及重要的理财环境。以货币供给面的运行机理(货币创造机制)为出发点,可以拓展到理财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货币因素的收缩或扩张原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物价水平、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化,进而较好地解释理财市场运行的大环境;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个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行为皆因目标诉求差异而对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表现,尤其是从宏观至微观的货币需求层次可以依照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发展来进行清晰的展示;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调控,但调控的对象和环境,尤其是调控政策的深层次影响是人们判断理财市场走向的重要参考。此外,金融监管、金融危机、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或多或少地反映理财市场的运行与发展规律。

理财产品的选择决策是理财活动的核心,但正确的规划与选择以对产品属性特征、产品供求主体行为特征、产品供求市场运行环境等实际问题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如果能就以上三个模块向学生讲授理财的金融学基础,将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培养相关的理财技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深刻掌握金融学基础概念与理

论,并能付诸应用。

三、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多种教学方式应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面面俱到且深入细致的讲授固然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能力,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并非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理财素质拓展,强化了金融学课程的应用性色彩,因此,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方式。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现场进行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基本知识的了解。美国一流商学院中,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高达80%,而以金融学为优势专业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比例也分别达到35%和30%。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选取某一经典的金融事件(如次贷危机)、具有代表性的理财市场主体(如美林证券)的发展历程,或是不同类型理财者理财方案的制定背景等案例材料;(2)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看法;(3)让各组或个别学生分别阐述其观点或解决方案并继而集体讨论,相互质询,集思广益,形成初步的结论;(4)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侧重点评学生的思考方式、表达及方案的合理性。

2.专题研讨方式。专题研讨指的是对某个热点问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专门的研讨,以使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或内容的掌握更加系统和成熟,实现各部分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的目的。专题研讨的形式可以分为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专题汇报。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是国外商学院常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在其研究领域内选取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接受质询或答疑。金融学课程中适用于专题讲座的内容很多,典型的如电子货币的发展问题。电子货币的兴盛对理财产品的形式和职能产生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理财市场主体的职能产生的冲击;对货币创造的机制、货币供求原理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的改变,等等。而在原来金融学的教学中,这些内容都零散地分布于各个章节中,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以专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对学生答疑。学生的专题汇报可以体现在热点问题的分析上,如人民币的升值对理财的影响等现实热点问题。教师可在每节课指定热点汇报主题,让指定的学生小组在课前查阅资料,讨论汇总,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

3.模拟实验方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落实,模拟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金融学的课程教学中。模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或模拟软件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增强实践认知,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西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的金融学课程都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开出了一些模拟实验课,成为其他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榜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或引进利率期限结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模型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型的模拟程序,也可以引进银行业务模拟软件、外汇投资模拟软件、证券投资模拟软件等模拟系统,开设6~9个课时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理财市场的构成、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外汇与证券投资程序等实践问题有直观的认知。

4.网络互动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启发等双向交流外,还可以积极开辟课堂之外的其他沟通渠道,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式便是网络互动。教师可在学校的网站开通课程网页或者注册专门的博客、邮箱,甚至是建立相关的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构建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网页、公共邮箱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相关的案例、参考文献和课外读物,促进学习资料的传阅;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的使用,有利于进行学习经验与心得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此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修的金融学课程,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专业教学的兼顾,因而网络互动就成了教师围绕专业差异而组织教学的重要补充途径。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互动将变成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四、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综合考核方式创新

随着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核的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调整,不能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根据理财素质拓展的要求,除了通过笔试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应该综合采用一些创新方式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进行合理的考核,既检验教学效果,又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时的理财素质拓展学习中。

1.专业差异考核。因材施教,术有专攻,这在金融学课程理财素质拓展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已经有所体现,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开展专业差异考核显得非常必要。根据专业差别分别设置一定的考核重点内容,比如,金融学专业侧重考察理财市场运行机制;国际贸易专业侧重考察基础的国际金融知识;工商管理类专业侧重考察微观个体的融资与投资市场等。这种考核差异的实现既可体现在笔试试卷中设置针对不同专业的题目,也可体现在以下其他考核环节上。

2.专题分析报告。考虑到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性以及本科教育的知识点教学特点,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不可能且没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相反,以专题分析报告的形式则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理财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自选题目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理财实践问题。专题分析报告的成绩以一定的权重计人考试成绩总评。

3.案例分析文本。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屡次采用后,学生已经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认识。在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模块成功设置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应用性的特点设计编写相应的理财案例,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以及案例分析经验进行分析,写成文本,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项目。案例分析文本的优点在于针对专业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可做个人理财规划案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做外汇理财规划案例,而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做企业投融资理财规划案例等。

理财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133-03

[作者简介]赵燕(1977-),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李艳(1980-),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基金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精品共享资源课程(项目编号:JPKC2015005)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向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也普遍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专员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使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实战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的是“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积极响应,但大部分高校效果不理想。就财务管理课程而言,多数应用型高校仍以知识的传输为主,较少注重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的财务管理人才应用能力不强。因此,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从学生应用能力角度出发,调整和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本文以广东理工学院“财务管理”精品共享资源课程为例,阐述其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与实施方面的改革,以期对同类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广东理工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与实施

广东理工学院课程组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社会财务管理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的详细分析,确定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并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理财过程”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具体生动的工作情景,设置工作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社会发展需要是人才培养的动力,随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财环境不断变化,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课程基于对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制定课程的技能目标,围绕技能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从而设计教学内容(见表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技能与岗位相匹配、知识与技能相匹配,突出实用性、专业针对性,同时,也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毕业后考取中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考证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财务管理是运用理财的观念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包含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即什么是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营运及资金分配;第二个循环是资金的管理环节(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涵盖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决策是资金管理环节的核心,贯穿于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两个循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构架。

课程组根据学习者对企业资金运动认知规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工程过程为导向,采用“双循环”来提炼和序化教学内容。整合后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以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为基本原理,以财务管理的环节为主线,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设计了3个篇章,即财务管理认知篇、财务管理实务篇和财务管理实战篇。

1财务管理认知篇

财务管理认知篇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认知和理财观念的形成。教学内容设计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和理财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以及风险价值观念)的形成两部分内容。使学生从接触财务管理时起,就形成现财观念,并将理财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整个过程。

2财务管理实务篇

财务管理实务篇包括财务预测、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与评价七个学习情景。教学内容围绕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设计。在学习每个项目前,通过该公司的一个具体工作情境引入学习项目;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能力目标设置典型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采用“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四个部分进行。由于一个大案例贯穿始终,学生将会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够增加学生对职业岗位认知,掌握职业岗位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财务管理实战篇

财务管理实战篇以财务决策软件为依托,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划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运营、会计、出纳五个工作岗位,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组织实战教学。财务决策平台着重训练学生从CFO(财务总监)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虚拟企业的运营,通过平台的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实施

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利用情景化教学,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主,“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为补充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管理上采用“班级+公司”的双向管理模式,分组进行学习和工作,学习时采用班级管理模式,学生的身份是学生;工作时采用公司的管理模式,学生的身份是员工(公司财务管理人员)。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实施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因此,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家上市公司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见图1)。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将理论穿插在实践中,使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评价结果,从而获得整体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授课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公司员工转变。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型,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探究边提升,任务引领、做学结合,形成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演练。

2“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见图2)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运用“微视频”进行自学,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翻转课堂将更多课堂时间给了实际操作性的任务,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实践操作以及向教师提出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教师不仅提供视频资料,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通过课堂互动来完成,由于教师提前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

由于这种模式对视频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课件的质量和表现形式等要求较高,同时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目前这种教学模式还只是辅助、补充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校应认识到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振菊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2]朱再英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

[3]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

[4]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9(22)

[5]郭昌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会计,2014(1)

理财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作为增加财务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层面。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管理,内容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成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概括起来,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对企业资金活动和关系的管理。因此,可以将该管理过程精炼为一条主线,即“钱怎么来”―“钱怎么用”―“钱怎么分”。再沿着这条主线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最终企业在完成资金循环后对该主线过程进行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可见,《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很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整体教学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整体教学一直以来主要有二种教学方式。一是教授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偏理论);二是教授股票投资。

长久以来的财务管理课程按照考证课程大纲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要点繁、公式多、难度大、综合性强,并且教学范畴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缺少对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剖析与体验,没能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感悟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学生感受不到实际的工作场景,学习过程当中普遍反映难度大,不好学。

而教授股票投资确实能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部分知识,但是这种方式有点舍本逐末。股票投资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只教授股票投资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财务管理概念,很难培养学生财务管理所要求的专业素质。

二、财务管理整体教学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进行投资决策、资金筹资、收益分配、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实务操作的能力。在学生接触到财务管理这门课之前学习的都是会计知识,即“如何做账”,而财务管理课程研究的是资金运动,即“钱怎么用”,所学的概念跟之前的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些生疏的名词。而“钱怎么用”更多的需要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从树立理念开始,在教学过程中秉着“理论―案例―实践―理论”的教学总体思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又将理论知识充分揉合进实际场景,能够让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具体操作,在过程中体验、总结与改进,使教学内容生动而具体,达到让学生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用在什么地方”、“遇到问题怎么找方法去解决”、“怎么更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及评价

1、通过财商游戏,给学生树立理财理念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之前学生接触的理念都是会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而财务管理课程更偏向于理财意识,因此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要给予学生理念上的引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入了根据著名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同步配套推出的一款“现金流”游戏。这是一个桌面游戏,在游戏界面中有两个圈,一个“穷人圈”,一个“富人圈”,进入到游戏当中的所有人都还是“穷人”,而我们的目标就是从“穷人圈”中跳出去,进入到“富人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购买到能给我们带来正向现金流(即非工资收入)的资产,从而使我们的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我们把学生6人分为一组,每一位同学通过抽签有了自己的职业,有对应固定的工资、相应的必要生活支出,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开始日常的生活,除此之外,游戏还包含了许多与金钱相关的人生内容,如生孩子、失业、破产、慈善事业、官司等,可以清晰地看见这些内容与金钱的密切关系,市场也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赚钱形式,有股票、基金、房地产、创办各种企业和最普遍的银行存款等等,需要学生树立理财理念,寻找适当的机会成为“富人”。

学生在进行完这个游戏后,有同学感慨想成为“富人”不容易,如果光靠每个月的工资是成不了“富人”的,需要进行投资,合理理财。通过游戏同学都有了各自不同的体会思考,在“穷人圈”内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的,每月的支出主要靠工资来维持,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资产,就算有所带来的收入还不足以维持家庭的花费;在“富人圈”内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资产,脱离了靠工资维持生活的思维方式,收入主要是靠创造的资产带来的,可以不断地创造更多的资产。

虽然这个“现金流”游戏中的规律不一定与现实完全吻合,但还是能从侧面反映出人生与金钱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学生的理财天赋,在游戏中学会如何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理财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的兴趣和心理需求。

2、通过仿真模拟情景设计,积累工作经历及财务管理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