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流动;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042-0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需顺应发展的大环境,不断的变革并与时俱进。如馆员自身服务能力、职业服务素养的提升;图书馆自身作用的发挥、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以及图书馆的知识存量的不断扩充;知识共享空间的创新开拓等等,切实需要图书馆内及与外界的知识流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实现馆员及图书馆整体价值的提升。
1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流动
内部的知识流动以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上下级间的信息传达为知识流动的主要承载方式。以发生知识的转移为前提,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增值和知识的共享。
1.1图书馆内部纵向知识流动
纵向知识流动是指每个知识环节的知识流入是上一个环节的知识流出,同时该环节的知识流出也是下一个环节的知识流入。以图书的采访验收、分类编目、典藏流通为例,可充分体现在图书馆内部的纵向知识流动[1]。
新购置的图书到馆后,首先由加工人员进行图书的粗加工(包括:敲财产号、馆藏章,贴条码、磁条等)后由采访人员向图书信息管理系?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既胪际榈牟撇藕吞趼牒牛约巴际楣丶畔ⅲ鏘sbn,题名和著者,简要主题等。再由编目人员根据图书内容进行图书的分类以及规定字段的标目,并为每本图书分配索书号,使完整的图书信息进入图书信息系统并可供读者检索。最后将编目好的图书进行典藏,即分配到相应的阅览室和借书处,实现图书的流通。图书由进馆到加工再到流通这一纵向流程实现了知识从图书到馆藏资源的转移。
1.2图书馆内部横向的知识流动
横向的知识流动是至少有两个主体参与知识的输入,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输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联系性,单一主体不能独立完成知识的输出,需要参与主体间相互的配合和协作来完成知识的输出[2]。
以自建数据库为例,整个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完整而规范的数据资源、相应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对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和所需实现的目标等等。信息咨询部可以对自建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网络或纸本的收集或通过其他途径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以统一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录入。信息技术部利用便捷的软件工具构建数据库的整体框架,并对字段进行定义和实现相应字段的网络检索。馆长对整个数据库的构建提出相应的要求、所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的功能等等。数据库自建的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技术的开发、规范的制定到数据库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知识由各参与主体到自建数据库的转移流动。
1.3.1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双向知识流动
双向的知识流动是指知识流动的双方互为知识的输出方和接受方。即每一方既是知识的需求者,接受来自对方的知识流入,同时也是知识的提供者,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完成知识的流出。
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以及馆长和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知识的双向流动。图书馆各业务部门承担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流通等不同范畴的工作内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为此,怎样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工作,更好的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实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实际的业务知识、工作知识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1.3.2馆长与各部门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
馆长对图书馆的整体价值观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其辅助作用,可以激发全体馆员的热情,统一馆员的意志和工作期望并齐心协力为实现图书馆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同时,各部门在馆长的统一号召下
,会定期向馆长反馈一段时间来的工作业绩,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等等。馆长将依据各部门的反馈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与工作部署,从而实现馆长与各部门之间双向的知识流动。
2图书馆与外界的知识流动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维护与更新需要与外界有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当前本校各学科的发展近况;学生课程的设置等需要哪些方向的信息资源;老师的科研,教学又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等等。对这些需求的了解和认知离不开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储备的目的性、方向性和外界需求的主导性。
2.1图书馆与外界的主动知识流动
主动知识流动是指图书馆作为知识发送方主动向外界发送知识的过程。如对入校新生的数字资源利用培训,通过e-mail或讲座向读者传授新购置的数字资源或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每月分两次向老师发送的各学科的新书通报等等。都属于图书馆向外界的主动知识流动。为使用户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现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图书馆向用户的主动知识转移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更进一步得到用户资源利用方面的反馈以及激发用户潜在需求的重要前提和首要途径。
在图书馆购置数字资源方面,通过向各个学院的教学主干老师发送数据库购买调查问卷,积极征求老师对各个数据库购买的意向。并对老师的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使图书馆在购置数据库方面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对calis三期示范馆的项目,我馆申请了e读、外文期刊网和虚拟参考咨询,在通过对用户的使用培训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图书馆也拟定了针对3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主动并有选择的发送给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和馆员。来普遍获取用户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对哪些方面是认可的,哪些方面是存在质疑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等等,为进一步改善并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2.2图书馆与外界的被动知识流动
被动知识流动是指图书馆被动接收外界所发送的知识的过程。如读者向咨询馆员发送的文献传递申请,需代查代检的科研课题,以及读者在留言板上的留言等等。用户通过服务平台向图书馆发送的信息都可以看作是图书馆被动接收外界所发送知识的过程。
图书馆采访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收到来自书商发送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图书目录,以及图书馆的公开邮箱时不时会收到来自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培训通知、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等信函。都属于图书馆与外界被动的知识流动。
2.3图书馆与外界交互式的知识流动
交互式知识流动是建立在双方同为不同知识需求者的基础上,通过发送,反馈,再发送,再反馈来满足双方对相应知识需求的过程。如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馆员与读者通过虚拟参考咨询平台实现在线的实时交互,馆员想通过平台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读者则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解答。读者向馆员发送问题,馆员将答案反馈给读者,读者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发送还存在的疑问或对原有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更改,馆员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答。从读者到馆员,再由馆员到读者形成一个知识的回路,即通过循序渐进的迂回过程来不断使知识达到一个平衡点。在馆员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已暂时没有疑问的情况下,读者与馆员之间结束交互式的知识流动。
科研人员与咨询馆员面对面的知识交互,如对某个研究课题的讨论,科研人员希望咨询馆员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咨询馆员则需要明确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等。双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现知识在双方之间的转移和互动交换的流动。
3图书馆内部知识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内部知识的流动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以及部门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个人、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来保持其活力并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知识存量。
3.1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为了拓展图书馆工作的知识面,扩大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空间,将图书馆的工作运营置于一个更科学、更优质的环境中,需要每位馆员摒弃私欲,热情积极的将自己的隐性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表达为其他馆员
接受和理解的显性知识[3]。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实现知识转移进而实现知识共享的先决条件。
3.1.1岗位轮换
图书馆每位馆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并从事某项固定的工作。长此以来,各个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事项并不被其它部门所知晓。每位馆员自身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并不能被其它馆员利用或共享。以我馆信息咨询部所做的新书通报为例,因咨询部馆员对图书分类法不是很了解,已至在进行定向、专业推送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新书进行归类和筛选。而从事过图书编目工作的采编部馆员会很轻松的完成新书的定向推送工作。以此为鉴。图书馆不同部门之间定期的进行岗位轮换,可使馆员掌握到不同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的实际当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显性化,并进而推动知识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
3.1.2自觉学习
馆员之间知识的不平衡是馆员进行自觉学习的先决条件。图书馆在馆员交流座谈会或年度总结报告中,通过叙述或探讨工作业绩、学习心得、以及任务目标等等可以使馆员对自身的工作现状、差距、以及其它馆员的工作情况建立明确的认识。也为馆员的自觉学习提供了动力和方向。馆员的自觉学习是自觉向其它馆员学习,包括工作知识的学习,工作业务的学习,工作心得的学习等等。馆员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流动的过程。通过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实现个人知识的群体化。并进一步实现由隐性到显性的知识性质的变化过程。
3.2增进部门之间的互溶性
互溶性主要是指在部门之间形成一种互存、共有、协调一致的交互状态。使各部门尽可能多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2.1馆员整体意识的建立
各部门的成员不仅要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还应意识到本职工作在整个部门中乃至整个馆中所处的位置,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等。馆员应将自身的工作职责和目的放在图书馆整体的大环境中去从事和完成,可为知识的良性流动提供导引和方向,也同时提升自身的知识存量。以编目为例,编目员每天编目多少条书目数据并不是最终的工作目的,应尽可能的去思考或改进字段如何著录更能方便读者的检索,索书号如何生成更有利于流通部人员的排架等等。即将本职工作放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中去考虑和完成。在提升自身整体服务意识的基础上,也使馆员知识的流动更具有方向性,自身知识的提升也更具有目的性。
3.2.2部门之间关联性的提升
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工作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坚决舍弃个人英雄主义、部门封闭主义,创建开放、灵活、共享的工作氛围,使各个馆员乃至整个部门真正融入到图书馆整体的事业中。
在对各项工作或项目的分配上,应尽可能多的让不同部门的馆员参与进来。馆员工作分工要细,关联性要强。在体现个体专项知识的同时也增进知识的流动和转移,并最终完成整个工作计划和项目。
增加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将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流通部应定期汇总图书借阅的专业倾向、各专业的借阅数量,并及时反馈给采编部,使采编部的采购工作更有的放矢。信息咨询部的在线咨询馆员也应熟悉借阅、阅览前台的借阅事宜,可在第一时间解答读者的疑惑。只有加强并提升各部门之间工作业务、共同服务上的关联性,才可为知识在图书馆的有效流动提供宽泛的渠道和更广阔的空间。
3.3图书馆文化与组织结构
3.3.1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来源于馆员自身的素养、工作的理念以及思维与行为方式。图书馆整个团队的教育背景,图书馆工作的性质以及馆员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决定着图书馆整体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走向。为使图书馆内部知识的流动更顺畅,更自如,并不断扩充图书馆知识的共享存量,营造和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知识主体(知识提供者)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将馆员自身的知识以及馆员之间的知识流动纳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时,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更有助于馆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的转移。
3.3.2图书馆组织结构
图书馆多数为金字塔式的等级组织体系,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下设副馆长、馆长办公室等等[4]。还包括采编部、技术部、流通部、阅览部、咨询服务部等具体的业务部门。此种结构等级划分
过多,信息与知识传递过程多,知识转移的成本过高,也加大了知识的失真性。因此,图书馆应该创建一个更加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减少图书馆的管理层次,简化上下层之间知识转移的过程,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充分重视每个知识员工的价值,变层次森严的线性管理为超文本的网络化管理。将各部门的馆员作为知识的节点,使知识在各节点之间自如的流动和转移。
4图书馆与外界知识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4.1图书馆作为知识转移主体的境况分析
4.1.1图书馆资源建设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更有益于读者去发现资源、存取和利用资源[5]。将馆内资源的建设与读者需求的满足密切联系起来,把提高馆内资源的利用价值并推动馆内知识向外转移作为资源建设的核心点。以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例,一站式检索的添加,方便了读者的检索,即通过一次性输入便可以查找到资源的所有馆藏地,使读者不用再去各个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资源。检索的便捷性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加速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图书馆资源建设应恪守以“用”为本的原则,可为实现图书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提供最先决的基础和平台。
4.1.2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是其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结合[6-7]。良好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信息开发组织能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皆是图书馆员实现知识转移并推动知识流动所应具备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运用专业能力进行信息的组织整合,并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承载知识由馆内向馆外流动的主要运行模式。对读者服务的理念,工作的忠诚度以及信息分析组织能力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由内向外流动的关键点。鉴于此,馆员的职业素养与知识的转移和流动息息相关。
4.2外界作为知识转移客体的境况分析
外界能否发起对信息或知识的需求力,以及对所获知识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8]。知识的转移和流动取决于外界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的首要出发点是信息意识,在信息意识的驱动下,对具体的问题产生信息需求,并向图书馆发起需求,而后馆员将所需知识转移给外界,外界对所获的知识进行评价,将可利用的知识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对没有满足的需求继续反馈给图书馆。来索求图书馆更进一步的知识传递,通过反复的交互过程来最终实现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知识转移和流动。
当前信息社会的时代已将终身学习提上了日程。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保持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顺应社会发展所应具有的素质要求。高校或是整个社会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内化将会更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
5图书馆的循环知识流动
图书馆部门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知识“势能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差异性,互补性的存在,皆是促使知识流动和发起知识转移的动力和充要条件。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其知识的需求有明确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和流通,并最终实现图书馆循环的知识流动过程。
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尤其是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倘若图书馆依旧停留在静止的知识框架中,依旧墨守成规惯用的流程和思路,乃是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相违背的。图书馆应在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之间的知识转移和知识流动中,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增加图书馆知识的存量,扩大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空间,使知识流动处在一个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和图书馆的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梅,黄丽霞.近五年来我国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j].情报科学,2011,29(4):633-637.
[2]耿有三.基于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7-10.
[3]陈宗炎.基于隐性知识转移转化过程的图书馆知识创新[j].图书情报研究,2011,4(3):32-36.
[4]赵新龙,窦剑.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组织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
011,(11):77-79,50.
[5]耿有三.图书馆馆员间知识转移的分析研究[j].图书馆,2009,(1):40-42.
[6]闵红武.十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4):63-67.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素质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have a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library work, that this work is in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library has played a growing role of small.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brary management work all aspects.Key words: library; library manage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
前言
有很多人认为图书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借书、还书,近似于简单体力劳动,毫无技术性可言。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管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一个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以便以后的图书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正视图书管理工作,热爱本职工作 资料室的藏书量与日俱增,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管理好的,因为图书管理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新旧更替更加频繁,各种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图书管理者面对这样一个浩瀚的、不断变化的书籍的海洋,掌握它、发挥它的作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每个图书管理者必须理解这一点,认识到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正视图书管理事业。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必须把图书管理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精心经营。热爱本职工作是空口而谈,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积极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推动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注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报刊业图书馆还有其特殊性质。报刊业图书馆是给办报的采编人员提供各种资料的,包括历史的和最新的资料信息。有很严格的时间要求,采编人员办出的报纸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报纸,要有很高的时效性、知识性、可观性、准确性、这就对报刊业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勇于吃苦,无私的奉献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报刊业图书馆在报社不属主流部门,馆员没有培训机会,只有靠自学,使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的自我更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对本行业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并向着本行业的前沿发展,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落伍者。
三、对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图书管理人员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有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政治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原则性。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很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图书管理员不就是干些借书还书上上架的事情,无须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一件很普通的服务工作,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就拿浙江日报图书馆为例:以前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采编部门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都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前几年曾招来几名全国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但报社图书馆毕竟是附属部门,服务性工作,收入比别的部门少很多(奖金是一线部门的七折),工作一辈子,到顶也就是科级,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场地不大、服务手段也不够先进,工作烦琐、无弹性,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没了工作热情,没几年就分别另攀高枝了。长期坚持工作在图书馆岗位上,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出生的,耐得住寂寞的,而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这与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