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第1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的目标与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肩负高效的旗帜下,我们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握落实“双基”,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的目标。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注重课堂教学的“沉浸化”,感悟有效性教学

1、听优质课 感受有效性

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我们把名师请进了课堂,我校邀请到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来校讲座。特级教师的幽默风趣的谈话,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处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另一方面,抓住外出听课的机会让大家更多地感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外出听课的机会有限,听课的老师回来后就利用博客发帖的形势带动大家跟帖共同学习,营造出一个个网上研讨的氛围。

2、教学实践 体验有效性

许多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每一节家常课当场公开课上,把每一节公开课当成家常课上。”教育理想的境界就是处处体现着教育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磨练。学校为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一个个平台,有精心准备的每周挂牌课和不定时的推门课,随堂课。挂牌课期初由教导处统一挂在网上,提前一周上报上课的详细情况,要求反复磨课,上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由领导打分,上交教案存档,并在教研组博客上上传教案,听课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网上研讨。除了,挂牌课人人上,青年教师还要轮流在教研组内上研讨课,并随时准备迎接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随堂课,推门课。学校还有每月一次的专家指导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更快的成长机会。

3、结对成长 尝试有效性

针对1-2年的青年教师,我校组成了“师徒结对”的形式,在优秀的骨干教师带领下,每周互听,做好记录。新教师们虚心请教,不断学习,进步很快。

二、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的关键与策略

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在提高语文教学成绩中显得至关重要。班级差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虽然智力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较好;一种是学习态度差,但智力并不很差;一种是既学习态度差,智力因素又差的学生(这是地道的“双差生”),这三种情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成绩低劣而丧失了学习信心,为了提高差生的语文成绩我指导学生采用五步学习法,即“读―听―说―再读―练”

第一步“读”,初读课文,读懂读通,记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做好预习,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听”,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讲述,听清楚听明白。

第三步“说”,课上积极发言,说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说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说自己的疑难和疑问,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再读”,新课讲授后,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再读”的时间,让学生回读课文,归纳所学,查找遗漏,完成课文相关练习,加深理解。

第五步“练”,即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外拓展练习题目,以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那些学习特别不自觉的学生,采用了一本家校联系本,就是我每天把作业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由该生回家带给自己的父母,由父母督促完成作业后,在本子上签名。当然这一办法的实施,必须先和孩子的父母保持帮助孩子的一致态度。这一办法我用在了我班最顽劣的学生徐商龙的身上,效果很好。

三、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的反馈与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沉浸化”的反馈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作业和考试。

1、抓好作业。

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也就是让他们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习也是一样。我们语文课上的预习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读通课文。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哪些比较简单,自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哪些是自己不太明白的,这也正是这节课该重点听的地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悟性的,但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将课停下来用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学生上课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一旦某个环节他听不懂,他就没有信心没有耐心再继续听下去了,长久下来,他必然失去兴趣,上课的效率自然降低。因此预习就显得很重要。其实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学科知识进行预习,但真正能作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前要预习”这句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我们低年级老师经常采用家长签名的手段来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2、抓好考试。

考试前,及时提醒。(1)给孩子们提要求。讲答卷的要求,从一年级时,就给孩子们总结考试要做到字迹工整、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反复检查、不准漏题,这20个字。阅读题怎么答,作文怎么审题,写句子要加标点。(2)设立奖励机制。考满分的同学可以得到大奖,成绩前5名可以得到奖品,成绩有明显进步的也可以得到奖励。(3)让孩子们给自己定目标,考多少分或超过谁?或考前几名?(4)考试前调动好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我经常跟孩子们讲,有好的精神状态,考试就成功了一半。考试当天的早上,我就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如发现谁精神不振作,一定要及时鼓励,让每个孩子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第2篇

章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个能充分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语文教

学法课程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汪飞雪(1967-),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法和特殊教育教学法研究。(辽宁

营口11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19-01

一、问题的提出

1.语文教学法课程要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

学法课教学模式是由任课教师按照语文教学法教材的顺序,一

章章、一节节地讲授,教师倾其所有,将毕生所学滔滔不绝地向

学生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真正的互动,忽

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更谈不上对其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应

有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教学法理论知识,具有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具体

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作为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特

有的教学法课程主要是以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一方

面,教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习教什么,如何教;另一方面,又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能够促进教学技

能的形成。

2.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1)重理论讲析、轻教育教学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委

制定出了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许多专家学者也编订出多

种版本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这对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起到

了指导和保障作用。但教材在基本教学理论的讲授方面仍存在

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例如,选用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法》,该教材内容涉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

文教材、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课程活动等方面,

教材体系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能学到一块块互不联系的

教学理论,而无法将其整合为系统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理论知

识。同时,教学理论课程用时过长,按照本专业课程计划的课时

安排,“语文教学法”总课时量仅为

64学时,其中基础理论部分

就需要

32课时,可供学生实践的教学时间包括见习只有

32学

时,这种教法只能让学生做一些静态的教案设计,缺乏走上讲

台试讲练习的机会。(2)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陈旧。语文教学法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课,

其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然而,高职

院校的教学评价常用的方法是期末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强调

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复制。语文教学法课程同样也使用这两种

评价方式,如此一来只能助长学生对笔试高分值的追求,而对于

课程的内容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死记硬背,忽视教学技能的形成

和培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打破教材条块分割,设计几个

连续的专题,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1)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情况介绍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对语

文教学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当前语文教学需求、更新教学理

念。(2)对于一些最基本教学理论,如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原

则、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

知识,也是他们将来备课、上课活动的必备理论指南。同时这

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一时又很难消化,因此,我们采用集中讲

述,只要求学生接受和记忆,不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以待在

以后的训练中慢慢消化吸收。(3)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

易忽视的知识,以及与形成学生语文基本功密切相关的内容,采

取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登台讲解,一

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从教的基

本技能。(4)对于与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交叉重复的教学内

容,我们采取教师列出问题提纲、学生自学并形成综合的文字材

料,教师在总结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作综合讲解的方法。

2.借鉴模仿示范课教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小

学语文教学录像,请优秀小学教师来校讲示范课,到小学、特殊

教育学校听观摩课等形式借鉴模仿优秀课、示范课的教学。首

先,在见习观摩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好详

细的听课记录,不仅要记录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在听课

笔记的边框中记录自己感受,回校后,仿照教学过程编写教案。

其次,分组讨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师采用什么方法

完成教学目的、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

等”,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具体的教

学现象,同时又要用具体的教学现象去理解学过的语文教学法

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对所见所感生成了理性的认识,而且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了真实的感受。最后,对照讨论的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教案的各组成要素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相互间

的关系,进一步修改教案,进行分环节的试讲练习,如导语设计、

授新过程、练习、板书设计等。试讲后学生先互相点评,教师在

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3.模拟课堂情境试讲。试讲是实习前的演练和准备教学。

通常是采取以下七个步骤进行:(1)给学生提供小学语文教材,

让他们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分析和处理教材编写课时计划,设计

教学方案。(2)将学生分成试讲小组、评课小组、配合的“学生”小

组、录课小组。(3)制定听课、评课的评分标准和赋分办法。(4)从

试讲小组中推选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带头试讲,我们称之为

典型引路。(5)轮换各小组职能,做到人人试讲、人人会评课、人

人会录课。(6)利用微格教室资源优势回放经典教学片断的方法

讲评每节试讲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试讲中的表现评出每个学生

的试讲成绩。(7)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出试讲比较好的学生,在师

生评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重新录制后存

档,为下届学生学习教学法课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三、语文教法改革的结果

语文教学法课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

是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这个环节将语文教学法理论整合成

几个教学专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学

生从理性上认识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借鉴模仿

示范课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

基本教学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形成教学技

能,发展教学能力放在第一位,组织学生模仿示范课教学内容编

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第三环节是模拟课堂情境试讲,利用微

格教室组织学生按着相应的步骤,完成试讲、评课、录课。这一

环节是语文教学法课程主体阶段,是将第一个环节的理论知识

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将第二环节每个教学步骤的单项训练过渡

到整体教学过程的综合训练,也是由教案的纸上谈兵,到通过试

讲实施教学的过程,模拟课程教学情境,发展教学能力。第四个

环节是加强教育实习,巩固教学成果,组织学生到基层学校听

课、上课,在实习过程中落实好实习的指导工作,做到有组织、有

管理、有听课记录,切实做好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总之,本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

教学法的理论,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深入学习增强了教学效

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毕业生能够适应语文教学及教学改革的需

要,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文星,孟庆红.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杨秉静.开放式语文教学法浅谈[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岳强.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汪飞雪.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5]容慧华..赤峰学院学报

《语文教学法》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实施与探索[J]

(科学教育版),2011(3).

[6]张兴旺.加强语文教学法教学中学生试讲环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7]袁利芬.论建构主义理论在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医科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正是对“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不足与局限——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笔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法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远。

1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探索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目标一致性:评价首先要有评价目标,因为由此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它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评价中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正是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了一致。

1.2 评价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予以关注。它既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也考虑到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的空间、形式、内容都是开放性的。

1.3 发展全面性: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方法多元化: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改变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变化。

1.5 主体差异性:学生既是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又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他们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学会诊断和反思,自觉的调控学习语文的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评”。

2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探讨

评价策略的恰当运用,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尝试着打破垄断,将原来一学期两次兴师动众的集中考试改为“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改进语文考试,加强形成性评价,改革评价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全面辩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评价中不断的发展,推进自己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2.1 改进语大考试:我们尝试着多种形式并举,保证考试内容的开放和多元,从而改进语文考试、提高定量评价的速度、信度。

改进一: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笔试要让学生“试”出水平,面试要让学生展现风采。 笔试命题不妨遵循“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原则,以课内承载的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取课外材料乃至生活实际为笔试素材,推动语文教学在目标上由单纯地理解课文,向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转变。现在已有学校尝试在笔试中废止标准化试题、减少客观性试题量,增加各抒己见的试题、这实在让人感到高兴。

面试不但要开放空间,还应开放时间,力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确保孩子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为面试的古诗文诵读可以这样进行:开学初,全校就公布各年级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和数量(把课标中规定背诵的古诗分解到各个年级、在全校范围掀起古诗文背诵热潮。学期末,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背诵予以综合评价。

在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时,可将假期充分利用起来,号召学生“放假,不放松学习”,开放校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通过开展读书沙龙利用家庭——一学校教育联系卡和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期未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真正让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

改进二: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考试内容要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各类边缘性、交叉性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能力。

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爱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在考试中用引用读句(段),请学生理解后采取配画、配诗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想像的空间。

改进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考试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所以我们在语文考试中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学了“设计公益用语”后,试卷上可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护学校优美的环境,校长想在校园内竖一些标示牌。”请你想想,上面可以写些什么?

改进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语文试题中除了有共性的题目设置外,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亲和力,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比如:在期未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本学期你学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所选取地展开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显其能。

2.2 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是与语文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多方位测查,即形成性评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形成性评价方式:

方式一:通过即时演讲进行评价。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演讲,既反映出演讲者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条理性、辩证性、严密性),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自控性)。每学期“每人两次,当场打分,取高成绩。”

方式二:通过指定阅读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既考阅读的速度、质量,更考阅读的思维概括能力;既看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更看单位时间内的阅读质量。可以利用阅读课以读书竞赛的形式进行。

方式三:通过笔记和日记进行评价。笔记可以是上课时记录的听课笔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规定的名著阅读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的阅读。日记要求真实,对生活有所思考和感悟。借助班级办报、专栏,向外推荐发表等形式展出、交流,对获得好评的给予加分。

方式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工艺活动、社会调查中,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评价本领。

方式五:通过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式,我们和学生一起讨论,结合个人特点选取自己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明确评价目的(展示、反映进步和评价工具),确定要收集的材料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在全班范围内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分享。

2.3 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一: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施评价中,我们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评价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几者结合使用,能促进小学生的语又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家长参与评价不但给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时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老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革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重。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改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走过百分制,穿越分数加等级,最后建立起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加找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例研究;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例

【中图分类号】G6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一、关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真实事例,也称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它的影响。[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所难以达到的。[3]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特征,剖析中小学语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和实践。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4]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1)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

教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撰写教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某些创新。

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教例研究的应用

我们按“教学实践探究问题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实践。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选择一次课作为公开课,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记录。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课题,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进行。同时同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可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问题的发现。

第二步:教研探究。确定周五为教研日,由教研组长组织语文组教师每周五进行教研。以每周进行的公开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同一课题的教师先阐述教案的设计意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指出在具体理论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语文组的教师依次对同课题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述,指出其优缺点,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评述讨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步:教学反思。(1)教研会后,执教者要对本次的研讨作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师的建议作一个书面总结(2)开展网络评课。将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让全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评述。

第四步:撰写教研报告。由执教者综合教研会上的资料及网络上的评述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教研报告,并交由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将每份教研报告整理成册,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4]方亮辉、赵培敏编著.小学语文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3-6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方式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使用语文”的习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学科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并且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1.做到课前提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样,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要让学生养成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的习惯,对所要学的内容有思想准备,这样他们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2.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都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只有学生乐于观察,才会发现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感情也会随之更丰富,这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出去旅游的时候注意观察记录美丽的风景、在去动物园的时候观察每一种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提醒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同样,在课堂学习中也需要学生仔细观察。

3.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常看到一些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好像似懂非懂,但是由于害羞或是胆怯而不敢发问。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质疑,不懂的问题要敢于问出来,如果有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了,教师就应当给予鼓励,在得到答案后,相信学生会更愿意提问。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4.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也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5.背诵的习惯。背诵是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过。学生如果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呆呆板板地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6.广泛阅读的习惯。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阅读大有裨益。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复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增强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采用以下途径:(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纪占辉.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08).

[2]苏玉芝.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2).

[3]鲁书敏.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2(24).

[4]郭欣.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