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奥运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营销拉开大幕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奥运的品牌大战已经烽火四起,硝烟弥漫。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级顾问黄为先生这样认为,所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国外的,都要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打品牌,借这个机会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
2008年是奥运营销大年,将有50000多名的记者和1000多万名游客在奥运会期间造访北京,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北京有许多品牌已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比如联想、搜狐、燕京啤酒等。黄为认为,在这几年的商战中,给非奥运赞助企业留下的空间有限。非奥运企业正绞尽脑汁利用这个机会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广告大战、品牌推广大战以及各种各样的商战将在2008年的北京上演。
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陈刚认为,北京品牌在2008年奥运之时,比外地的企业有更多的优势。他说,北京品牌面临的是主场机遇,但是这些机遇只提供给有准备的品牌。陈刚特别指出,这里说的准备并非只针对进行了奥运赞助的品牌,而是所有希望在2008年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品牌。在北京的企业中,不管是否具有赞助商、供应商的地位,都可以经过创意,与这个活动结合起来,产生一定的联系。陈刚认为,北京的企业更容易找到传播性更强的事件,关键取决于企业是否愿意去做。品牌的传播在于产品和服务要有突出的特点,实际上,现在的很多产品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否则难以生存,陈刚认为很多产品在传播方面缺乏效率。他说北京奥运会正好提供了较好的传播机会,无论是从传播的力度还是范围上来说,奥运会的传播效率都是非常好的。陈刚认为,对于北京品牌来说,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遇,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这是可以提高传播效率的关健时刻,抓住了就有可能让品牌发生质变,如果错过了非常可惜。
黄为与陈刚的观点相同,黄为认为,利用同奥运会合作来推广品牌是全世界每一个企业所希望的。尤其是北京奥运会,这是在奥林匹克历史和人类史上都有重要意义的一届奥运会。对于提升品牌价值有着重要意义,这对奥运赞助企业和非奥运合作品牌都是一样的。几十家奥运合作伙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非奥运合作品牌对同奥运合作更为渴望。非奥运赞助企业也可以利用奥运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侵犯奥林匹克的知识产权,有理、有力、有节、有度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企业。
营销方略多种多样
奥运的机遇就放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更好地利用,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陈刚说,通过服务奥运,增加与奥运的联系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北京的很多产品和服务,都会与服务奥运产生联系,奥运不仅是一个运动会,涉及运动员、教练、记者,以及饮食、场地等诸多方面,联系是广泛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服务,放大这个事件。其次可以通过服务意愿增加联系。虽然没有得到授权,没有与服务奥运直接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倡议、口号、活动,取得与奥运的联系。尤其是倡议和活动,可以扩大规模,提高影响,增加可传播性。
黄为说中国有三千多万家企业,真正同北京奥运会结盟的企业不过三十多家。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同北京奥运会结盟的只是百万分之一。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都有着自己利用奥运会举办期间推广自己品牌、产品和企业的行销策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有效、只要不违反奥林匹克的规则,只要不侵犯奥林匹克的知识产权,任何种类的营销策略都会有一定的效果。非奥运赞助企业中,成功的营销案例为我们提供提供了借鉴。
以服务决胜奥运:北京的华旗就是很好的案例。他们并非奥运赞助商,但是通过一系列事件,与奥运加强了联系。在建立与奥运的联系方面,华旗体现了服务决胜奥运。如:爱国者是奥运博物馆首个合作伙伴,通过品牌进入洛桑奥运博物馆展示与奥运建立了联系;“为‘奥运’生辉”, 爱国者妙笔通过笔形语音讲解系统服务奥运建立联系。在增加服务意愿方面,瞄准奥运,爱国者将推中国风单反相机等等,这个产品本身与奥运没有关系,但是他们声称,这就是为奥运研发的,这个主观意愿是强烈的,所以也产生了可传播性。
与奥运精神契合:伊利抢先一步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独家乳品赞助商,曾令蒙牛感到“非常尴尬”。但擅舞营销长袖的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当然不能就此善罢甘休。近期在上海做的一项民意测试显示,竟有70%的市民回答“北京奥运会的独家乳品赞助商”是蒙牛。这说明蒙牛在落选之后的非奥运营销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蒙牛的宣传口号是,“只要每天坚持喝蒙牛牛奶、每天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锻炼,你们中间,一定会诞生新的世界冠军!”这也使蒙牛非奥运营销“强壮”的概念落地生根了。由“跳水王子”奥运冠军肖海亮义务担任“送奶大使”,蒙牛在运动员上做文章,不是给他赞助产品,而是借用运动员的精神和健康形象,使得2007年蒙牛的奥运宣传主题―“强壮中国人,人人都是运动员,为北京奥运会所有运动员加油!”,更加为国人所接受。可见,与奥运建立联系的方式是方便的。
以不变应万变秀精彩:所有非奥运合作品牌在奥运营销中,做得最成功的企业是李宁公司。李宁公司虽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但是在近几年利用奥运筹备的品牌营销推广中占尽了风头。李宁公司同中央电视台的合作堪称经典,赞助西班牙国家奥运代表团、瑞典国家奥运代表团堪称精彩。李宁公司在一系列的营销推广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既不侵犯奥林匹克的知识产权,又充分地利用电视媒体最大化地宣传了自己的企业。在奥运会的企业宣传推广大战中,李宁公司以不变应万变,在自己品牌营销的历程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精彩。
品牌国际化之路
对于奥运品牌的传播,专家有自己的看法。黄为认为,北京的品牌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学习、交流、引进、推广。
1) 学习同行业产品、同行业品牌和同行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学习国外先进的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学习奥运赞助企业的成功经验。
2) 利用北京奥运会这个平台与同行业交流,与交叉行业交流。交流概念、交流思想、交流管理哲学、交流运营模式。
3) 引进最合理的管理理念、引进最优化的管理模式、引进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目标和长远计划。
可口可乐的奥运经
早在1996年,可口可乐作为亚特兰大奥运会赞助商,在奥运结束后的第三季度便取得耀眼的成绩――盈利9.67亿元,同比增长21%,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利润同期下降了77%。
如果说当时可口可乐的营销方式距离现代太远,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参考价值。那么2008年的北京奥运可口可乐运用腾讯平台,发起“火炬在线传递”活动,创造了一个空前的营销经典:在短短130天的火炬在线传递时间内,活动吸引到1.35亿双眼球,6,200多万人,即近四分之一中国网民主动参与传递,引起7,600万人次的竞相议论,催生251万讨论热帖……可口可乐通过此役,一举赢得热度、广度及深度的多重丰收,开创了新媒体时代奥运营销的典范。
在这次营销传播活动中,腾讯的即时通讯工具既是品牌与受众的接触点,也是品牌传播的端口,实现了活动与用户的一对一接触。此外,火炬图标、窗口等形式很好地维持了用户对这一活动的持续关注,从而促成受众与活动每分每秒的第一时间接触。
伊利的感情牌
利用朴素的爱国情怀,本土乳业巨头伊利集团主打感情牌,赢得了品牌的美誉度:“为梦想创造可能”,伊利通过大量线上线下活动,将“有我中国强”的传播理念进行病毒式传播,将奥运营销主题契合国人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在北京奥运这个环境下显得尤为夺目。通过此次营销,伊利不仅获得了品牌美誉度,更让这个品牌精神影响到了更多的目标消费者。
耐克 取巧冠军
经验老道的耐克在2008年北京奥运也选择了腾讯。相比其他网站象征性的页面弹出广告,在腾讯网的平台上,耐克充分利用其花样繁多的形式,包括腾讯奥运频道总冠名、IM奥运金牌榜黄金选手冠名、金牌TIPS播报、网络虚拟形象NIKE国家队战袍专区、NIKE黄金选手奥运视频频道(NIKE签约选手比赛视频)、手机腾讯网“2008我的手机网络主场”总冠名、NIKE奥运专题WAP页面、NIKE手机论坛、腾讯爱墙、以及Nike黄金选手页面、播报奥运实况、博客、社区论坛等。对腾讯平台资源的立体运用,几乎使“Nike勾”对绝大多数中国网友形成“包围”之势,旋风般地在中国数亿网民心中树立起耐克积极、乐观、向上的品牌形象。
再来说一下奥运赞助的历史。从1984年开始,奥运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根本承受不了这一庞大的开支;同时,国际奥委会也需要更多的人才能运作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的赞助模式就诞生了。奥运会的运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商业化。
现在谈一下松下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决策。第一,从公益性及宣传方面来做赞助工作。从宣传上松下也只是延续了以往的手法,引用奥运会的标识来宣传自身。第二,用专业的支持及技术的提供为奥运服务。第三,以企业化的模式为奥运服务。
奥运营销的要点在于:第一,赞助商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赞助商只能用奥运会的标识和称号,所以松下尽可能地使用这些,也就是说赞助奥运之后还需要用很大的精力来推广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奥运会推广Panasonic这个品牌。第二,使用合适的宣传方式来推广品牌。对于奥运赞助商而言,既要收回赞助的成本,又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宣传,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宣传途径。第三,要详细地考虑各种资源的运用,包括运动员肖像的使用、项目标识的运用以及客户接待等等。
由于体育营销涉及企业的很多方面,所以一定要从企业的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进行体育营销,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
作为TOP赞助企业从国际奥委会获得的权益有:第一,奥运标识及称号的使用权。第二,在奥运会上嘉宾接待的优先权。第三,赞助产品领域的优先供应权。对于奥运会来讲,现场不能出现广告,所以我们只能把我们的产品摆放在现场展示给消费者看。这一点是很多企业所看重的。
问:奥运对搜狐品牌的影响是什么?
答:像可口可乐、NBC、阿迪达斯、联想一样,奥运对于搜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品牌营销机会,所以传播搜狐品牌是我们的第一奥运追求。奥运期间,“看奥运,上搜狐”、“今天你搜狐了吗?”等广告更是频繁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媒体上,“看奥运,上搜狐”已成为2008年中国最流行的时尚用语之一。CTR奥运媒体传播效果研究的数据显示,从奥运开幕后网民对各大网站的好感度变化情况来看,66%的网民对搜狐的好感度明显提升,高于第二名15.4个百分点。通过奥运,搜狐的品牌得到有效巩固与提升。艾瑞、CNNIC、CTR、万瑞、DCCI、易观国际、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ChinaRank等8大研究公司,在奥运整体渗透率、奥运整体占有率、用户好感度、奥运期间用户沉淀、奥运后渗透率、视频内容渗透率、文字新闻图片视频满意度、奥运资讯报道满意度、搜狐奥运权益网民认可度、媒体互动服务满意度、报道权威性认可度等39项指标的研究中,搜狐均遥遥领先。奥运之后,更多的人对搜狐公司有了更多、更好的印象。一提到搜狐不仅知道,而且知道搜狐品牌的内涵很庞大、很厚重、很值得信赖。凭借北京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的权威身份,凭借门户网站中最高的媒体曝光率,搜狐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得到了迅速提升。
问:您认为决定搜狐奥运营销成功的关键性做法有哪些?
答:首先,在品牌营销中的广告费用方面,我们花钱不是特别多,但是效果很好。其中,通过中国城市大街小巷中“看奥运,上搜狐”的有效广告宣传,奥运期间很多人都将搜狐作为了观看奥运的第一选择,即是体现。另外,在品牌营销中,我们采取了将策划和内容报道结合起来的做法。当火炬开始在希腊进行传递时,我就带领一个报道团队,并邀请章子怡,赶往希腊,见证了那重要的历史一刻;当火炬全球传递进行到伦敦、巴黎、旧金山遇到阻力时,搜狐作为一个媒体平台和网络社区平台,为此更是做了很充分的报道,而且搜狐还把网友组织起来为华人送国旗,全球传递圣火时华人摇的那些红旗都是搜狐送去的。奥运期间,我们原创的视频栏目《搜狐北京播报》、《冠军面对面》、《奥运紫微星》、《鸟巢直播间》等,更是赢得业界及网友的广泛好评,特别是《搜狐北京播报》,因为聊天的随意性、娱乐明星体育明星都是当红的、话题又是最热门的,所以产生了特别好的效果。从圣火采集到全球火炬传递、登顶珠峰再到奥运赛时报道,搜狐作为奥运赞助商所获得的权利、资源等使我们在品牌营销方面一直处在一个相当不错的位置。根据CTR的调查数据,搜狐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的媒体曝光率仅次于负责承运奥运圣火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同中国移动并列第二位。
当奥运会正式开始时,我们在品牌营销和内容方面也同时发力。搜狐作为互联网内容赞助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INFO资源,这为搜狐北京奥运会的网络报道带来了很好的访问量效果。而且,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记者,这更使搜狐奥运网络报道最全面、快速、权威。另外,数据信息的及时、全面提供,还有视频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排版的清晰风格,都进一步促使了 “看奥运,上搜狐”在奥运会期间的流行。活动方面,奥运期间,由当红明星、体坛名宿率领的搜狐奥运拉拉队步入赛场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问:全球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Alexa数据显示:在奥运期间腾讯网日均流量突破10亿量级,创下中文互联网流量之最,新浪、网易、搜狐分列其后,您怎么看待这个监测结果?
答:我觉得最准确的判断就是问问你周围的朋友他们在用什么看奥运。我所知道的一个数据是,当陈燮霞进行举重比赛时,查搜狐Info2008,5分钟就达到了300万;后来实现突破时,奥运频道1小时达到了1亿流量。
问:奥运营销对搜狐广告收入有怎样的影响?
答:奥运赞助商的身份所带来的独家资源,通过搜狐领先业界的技术和媒体平台得以最充分的展现,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在搜狐的广告投入,同比增长70%;2008年第一季度,搜狐整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1%,冲破了淡季的规律,这不仅得力于更多的传统广告客户投入到互联网广告行列中;另一方面,搜狐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在内容上的优势,吸引了更多广告主投入到搜狐的平台上。从2008年搜狐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财报来看,无论总收入还是增长速度,搜狐都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牢牢巩固了中国第一门户的地位。
问:有人认为,一方面媒介供给在增加,另一方面2009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广告投放需求会减少。对此您怎么看?
答:对搜狐来说没什么负面影响。当整个经济状况不好的话,首先股市不好,但是中国不同于美国,中国的股市跟经济的关联也不是特别大,中国的财富和钱不是在股市上面而在各种企业手里,所以股市的不好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不好。维持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哪怕再不好也会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可能觉得去互联网上做广告更值。
问:您曾判断说“网络广告有望在2009~2010年达到新的高峰。而视频广告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依据是什么?
答:品牌广告的增长总是滞后的。所以奥运为互联网广告带来的拉动作用也是要到2009年、2010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这是在跟一个客户沟通后得出的结论。的确,随着奥运会周年倒计时钟声的响起,奥运营销不再是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那几十家企业独享的“营销大餐”,而是众多中国企业都想分羹的“盛宴”。但是,如何在规则允许下,破解奥运营销密码?
一、寻找企业中与奥运精神契合的要素
破解奥运营销密码,首先应该搞清楚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它是一种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对企业而言,奥运营销也意味着如何将奥运精神中被商业化日益掩盖的这些美好特质凸显出来,并追求商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平衡。
而审视奥运精神,其激情、荣誉、奋斗、和谐的传播元素,实际上是奥运会及其赞助商无法垄断的,因为其倡导的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寻找到自身已经具有的与奥运精神相吻合的要素并加以传播,应该是一个相当漂亮的非奥运营销。
以浪莎为例,浪莎产品的健康、舒适与技术诉求无不暗合北京奥运的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先天性的企业资源挖掘。在雄厚资本实力、技术实力、经营历史的支持下,浪莎完全可以喊出“健康浪莎、文化浪莎、科技浪莎”的口号。企业表示与新奥运文化同步,恐怕不应该成为奥组委扼杀的对象。
二、“赞助”观众
奥运会除了运动员、运动队等基本要素外,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观众。如果一届奥运会缺少观众的热情,那么这届奥运会也就失去了价值。不仅如此,观众(消费者)也是企业做营销的终极目标,但企业如何赢得观众的关注。当然,由于奥组委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产权有严密的保护,非奥运赞助商往往无法利用奥运会的直接资源,比如口号、标志等,企业也因此陷入困局。这方面,新飞电器就值得学习。
新飞电器的“2008助威团”,不仅一下子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让其与奥运会发生了“亲密”的联系,更值得学习的是,他不仅传递了奥运会的绿色、科技、人文,而且将时尚元素融入了奥运。可以想象,届时奥运会期间,由50名美丽组成的助威团,会是奥运赛场一道何其靓丽的风景线啊。当然,人家新飞可以搞,别的企业也可以搞啊。两组甚至两组以上的助威团在奥运赛场PK,那更能增添北京奥运与众不同。
不过,从历届奥运会观众分析来看,一般多是本国的家庭观众和体育爱好者(学生为主)。从《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可以听出,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欢聚的,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带上妻子、儿女,一方面看奥运会,一方面享受旅游的家庭观众将肯定是主流人群,企业不妨可以抓住这一部分人群(类似中国移动的“奥运家庭”游北京)。此外,帮助哪些“嚷中羞涩”的学生实现奥运梦,值得体育用品等企业思考。
三、在奥运传播载体上寻求突破口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它们可以直接将品牌同奥运会的传播载体连接,在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将自己的品牌同奥运会联系起来。
以李宁公司为例,由于阿迪达斯是奥运会体育用品行业的赞助商,获得了多项排他性权利,所以李宁只有剑走偏锋与国内体育传媒巨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达成协议,赞助出镜的主持人和记者的服装,使自己的品牌形象得以向所有奥运会观众进行有效展示。
从传播角度来看,与赞助商在镜头前的一闪而过相比,这种“哪里有记者哪里就有李宁”的做法无疑能让李宁获得更多的“露脸”机会。
四、借花献佛
借花献佛,亦见喜于佛。借花献佛,核心是一个“借”字。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现在起,你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申奥捐出一分钱。”这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农夫山泉广告。农夫山泉倡导的这种“聚沙成塔”的宣传理念,让你分不清它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
农夫山泉不以个体的名义而是以消费者群体的利益来支持北京申奥,以企业行为带动社会行为,以个体力量拉动整体力量,以商业性推动公益性。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活动开展半年后,“农夫山泉奥运装”在全国销售近5亿瓶,比上年同期翻一番。也就是说,农夫山泉代表消费者已为北京申奥贡献近500万元人民币,从“一分钱”里做出了大文章。
五、拥有奥运相关技术
奥运是全球最顶级的大型活动之一,也是东道主展示国家各方面形象与实力的良好舞台。事实上,奥运过程中的很多创新是能够转换为生产力的。这对于非奥运企业来讲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商机。
例如,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就完全可以很好地转换为燃气灶、高档打火机等产品的高端技术,谁能够率先拥有,谁就有可能抢得市场先机。还有奖牌上应用的“金玉配”创新思路,也会对部分企业的工业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购买、合作、聘请专家等方式,可以将一些奥运资源转换为企业有竞争力的资源,从而可以在日后的产品推广中,将奥运概念顺利嫁接到产品上。
六、联合营销
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个体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群体、企业联盟间的竞争。因此积极谋划成为奥运企业的联盟企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每个参与奥运的企业也都力图将自己的奥运利益最大化,而由于行业的跨度以及实力所限,部分企业的奥运权利还有很大的“行权”空间。
而联合营销通过交换关键资源,进行战略联盟,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以创造竞争优势。以“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为例,特步体育用品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契机,为健康跑提供体育用品装备,不仅解决特步营销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借势健康跑,与安利进行联合营销推广。
七、签约赞助未来的金牌运动员或运动队
签约明星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已经成为一种使用广泛的营销手段,但那些知名体育明星往往已经成为广告界的宠儿,代言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依然可望而不可及。
想当年,安踏的成功就是借势孔令辉是悉尼奥运会的冠军这一营销资源。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品牌定位与运动项目的关联性,拟一个奥运会有可能夺金的运动员名单,并圈定一些与企业形象相符合的运动员(或者运动队)进行沟通。如果企业有一定实力可以多签几个以增加夺金成功率。一旦有签约的运动员获得奥运会金牌,那么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随之提升,而且企业也有了与奥运会接轨的营销推广的由头,后续品牌效应非常大。
另外,企业可以押宝一些新人,毕竟新人拿到奥运金牌是最受人关注的,而对新人的界定,其籍贯最好是企业所在地的,可在当地形成强势传播。
八、以企业志愿者做有助于奥运的事(企业雷锋精神)
北京奥运会期间,除了常规的奥运志愿者外,企业也可自发成为奥运志愿者。虽然北京奥运力图让更多观众前往现场观看比赛,但由于交通、住宿、饮食、医疗等因素影响(尽管北京奥组委会做出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肯定会跟去现场看比赛的观众带来不便。
因此,作为企业志愿者,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奥运的事情,如为观众解决交通问题,租赁“奥运大巴”,服务某某社区;如饮食问题,饮水机或者生产水的企业为观众提供免费饮用水;如医疗问题,由于北京奥运会期间还在酷暑时分,观众由于“激情”而中暑、感冒、头晕等现象肯定不少,如果医疗企业能够事先派发一些相关药品,肯定会让人刻骨铭心……
假如,像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组成“奥运报道联盟”一样,不同行业的企业甚至同行组建一个“企业志愿者”团队,联合起来为北京奥运会服务,那将是北京奥运会的首创,我相信其价值绝对不会低于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单兵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