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完善路径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立项:“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化学业指导探析”(项目编号:15FYHLX22)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1日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国家及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以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来看,其与大学生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赘龇矫妫

(一)服务不足。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体系化工程,涉及到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选择性地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现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现行应用教材略显单薄,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学生择业、就业需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依然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分析层次上,而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引导少之又少,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组织招聘会上,忽视了对学生最根本需求的理性考察和分析,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完善,形式化现象严重。

(二)保障缺失。对于高校而言,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其展现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实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各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对其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对自身教育价值定位不清,利益色彩严重,在未对自身承载能力作出科学、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盲目扩招,将大部分资源放置在规模建设上,导致教师队伍越发捉襟见肘,师生之间的配比严重失衡,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而有些高校则过度重视师资数量建设,缺乏必要的培训,整体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知识涵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及职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能力素质不足,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弱化。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路径

新时期,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然成为了众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其社会价值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同时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步。笔者基于上文论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观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就业。新形势下,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因而转变观念理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工作开展。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双向选择,更多的体现大学生的个性选择。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阵地,本身承载着指导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职责。高校应转变思想观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当中,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化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化选择中找到就业的突破口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高校还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确立其教育主体地位,激发其潜在自主意识,扭转他们对就业指导的科学认知,使之主动寻求帮助而又不过度依赖帮助。

(二)丰富内容,实现就业多样性。如上文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所牵连到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素质培养等。其中,择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选择职业岗位的看法、理想及信念,着重体现了其作为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需求。在就业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活动,尊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及时了解其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变化,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自己职业选择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质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选择的多样性,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多种就业形式的尝试,这也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方法,实现学生高层次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工作。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认真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并结合就业指导特点,制定完善的可行性计划。具体而言,高校应进一步丰富就业理论知识体系,充分借助各种素材资源,提高学生认知层次及水平,以养成其良好的自我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有机地将各相关就业知识串联在一起,活化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此后,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为其提供良好的知识应用平台,深化其理解深度的同时,引导他们积累实践经验,为后期就业做准备。另外,高校还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事宜,共同搭建真实的就业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内部进行岗位实习,使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实现更多学生的高层次就业。

(四)完善队伍,确保就业政策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非每一个组织或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全员参与和共享。高校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不足,通过不同途径截取有效资源,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其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响应扩招形势的同时,坚持自身价值初衷,理性分析教育承载力,吸收生源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独具优势的人力资源条件,循序渐进地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需求。同时,高校还需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可邀请业界知名人士开展讲座活动,或建立广泛的行业交际网络,分享成功工作经验,及时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及意识理念,丰富其理论知识涵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水平。此外,高校还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及时分析就业指导教师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给予优异者适度奖励,激发他们的自主提升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紧迫和重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复杂,大学生就业指导趋于体系化、多样化,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综合剖析其发展现状,理性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完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

[2]黄燕平.加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2篇

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受限通过调查发现,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最大的优势就是书本学的好、考试成绩高,但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身能力基础比较差。实践中可以看到,国内公共服务,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城乡二元分化现象,城镇教育条件要比农村好很多。以大学公共必修课——英语为例,贫困大学生最早是在七年级前后开始接触,而城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最早始于幼儿园阶段,如此大的差距条件下,所谓的农村素质教育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很多贫困大学生只限于书本;其次,能力发展缺失。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一些学习内容外,因经济条件非常的差,个人也比较拮据,很多贫困大学生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还耽误了拓展活动时间。

2.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明确贫困大学就业指导目标和方向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立足实际,正确审视自己的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积极到基层或者条件艰苦的地区锻炼自己,要让他们看到国家及政府已经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国家在“三支一扶”以及选调生方面,给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以政策性倾向,这些都是我们在高校贫困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可用以宣传和贯彻的材料,而且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因自身条件特殊,虽然较之与条件优越的学生起步低一些,但要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2.2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在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条件下,无论哪一层次的毕业生,若想有效实现理想的就业,并非易事。因此,高校辅导员老师应当主动的和贫困大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全面的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档案,针对性的去帮扶贫困大学生。同时,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活动,指导他开展竞赛活动,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组织、实践以及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3积极开展就业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于高校而言,要想促进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实践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种就业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比如,模拟招聘会、个人简历设计大赛以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技能竞赛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养和面试技巧训练,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内向等心理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就业准备条件。

3.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3篇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至关重要。学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争取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第一,加强对辅导员的就业培训。辅导员通过培训掌握咨询技巧,通过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缓解就业压力等。[4]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求职书、自荐材料,通过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第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各类职业拓展活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同时,多走访企事业单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不仅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更是辅导员贯穿学生工作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辅导员的作用,争取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独立学院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就业培训,更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有些学校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其指导服务作用尚不十分突出”。[5]独立学院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学内容,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求职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具体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使独立学院就业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

二、以人为本,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

独立学院的就业更具挑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完善个性化、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推进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点,推进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鼓励毕业生升学和面向基层就业。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要再期望享受到很多年前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的就业待遇”。[6]应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去,面向基层就业,支援落后地区。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计划等。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独立学院学生在竞争上处于劣势,所以,自主创业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途径。要引导大学生针对市场变化,转变就业观念,摒弃“等、靠”的思想,正确认识自我,调整方向,进行自主创业。这是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加强创业指导是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二)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开拓与巩固就业实习基地。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市场,利用毕业生的表现巩固就业市场,并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高校就业之路上新的探索模式。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或医院顶岗实习时是员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医院的医生担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指派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参加企业或医院召开的实习生工作表现例会,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的评估;企业或医院委派相应的员工到高校接受教育,意为“顶岗”。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和员工一样,对其岗位负有一定的责任。积极组织专场招聘会。独立学院积极组织各类招聘会,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加强宣传,为“双选”提供良好服务。在招聘会前,就业部门或相关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医院资深医生或人力资源部门专家进行专业、礼仪、心理等方面的讲座,侧重就业观念指导和信息传递,以三、四年级学生为重点,提高招聘会的签约率。拓展就业市场网络体系。独立学院应通过高校门户网站、人事厅人才网、大学生就业网、职会网等各大网站与招聘单位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增强网络就业“双选”的功能。同时,采用电话、信函、QQ群、短信、飞信、电子邮件、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实现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的全面互动。

三、开拓创新,建立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

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后,更要开拓创新,建立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一)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不止针对毕业生,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中,从入学就着手做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可帮助其了解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借助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进行初步的规划;对大三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其职业技能;教育大四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指导学生撰写个性化的推荐表和求职简历,强化面试等求职技能训练,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就业指导。(二)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第一,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在高校扩招与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有其特殊性。如学费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使贫困大学生占了毕业生人数中的很大比例;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收入高,父母溺爱子女,在就业时眼高手低或胆怯竞争等。此外,女生比男生就业困难的现象也切实存在。这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学校应因势利导、化弊为利,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手法,帮助毕业生重新肯定自我,积极、主动地就业。第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及内涵提升等方面,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三)建立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机制独立学院要建立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机制,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就业的参考依据。就业工作人员及辅导员应主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建立人才档案和信息资料库,尽己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以校友会为平台,加强毕业生与母校间的联系,请往届优秀学生回母校讲解就业经历和工作心得,将用人单位的需求最直接地展现给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为应、往届毕业生提供信息资讯与心理咨询等。此外,要针对不同专业就业流向、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和家长满意度等进行调查,把握学生就业层次、掌握市场需求,帮助独立学院有针对性制订招生计划,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四、科学管理,健全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途径

前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对于就业方面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都不是非常的了解,进而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重重的困难,严重的打击了大学生求职的积极性。而教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的问题,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1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创新,扭转大学生不科学的就业观。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将就业标准设置的过高,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未来发展前途方面都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求职屡屡碰壁。这两种就业观念都不正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1]。

2 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校内就业指导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临毕业之前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也不充分。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分阶段、有重点的开展校内就业指导。具体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员,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阶段,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分块就业指导,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并且要求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就业计划。第二阶段,个别指导阶段[2]。在个别指导阶段主要是针对于一些在就业指导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像,一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职业与自身的落差过大,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学生面对多种就业选择,不知如何下决定等等,教师通过对这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能够实现学生良好的就业。总之,分阶段、有重点的对大学生进行校内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大学生的良好就业。

3 引进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

所谓的引进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主要就是指,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应该引进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这是一种科学的就业指导方式,也是近几年来,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业指导方式[3]。市场化就业指导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将市场调查工作做得全面和具体,了解如今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分析哪方面的人才市场上需要量最大等等,教师通过对市场形势的有效分析,了解企业的用人情况,然后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可以根据如今市场的发展形势,自主的选择就业的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

4 发挥校友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就业途径

校友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每届学生都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中工作,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非常的了解,也了解具体的就业形势,教师应该积极的与每届毕业的学生进行联系,了解毕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情况,并且将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友向自己所工作的单位推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就业[4]。总是,通过校友的中介作用、示范作用以及沟通作用不断的为学生扩宽就业的途径,不仅能够快速的促进学生就业,还应该使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途径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教师通过结合大学生实际的情况,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够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的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且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陈孔祥.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设计的层次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1(01)

[2]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5篇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置时间和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四或是大三,而对低年级学生不安排。而实际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全程化进行。因为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实现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次,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局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就业素养、就业素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则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帮助。因而,不少学生则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包括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重视两个方面。对于学校,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材使用,但仍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全面、忽视实践指导,教学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对于学生,目前较多学生对开设此课认识不清楚,认为就业指导课没有专业课重要,或者把它狭隘地理解为毕业前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的传递,无需在课堂上专门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参与主动性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就业指导课教学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够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现实性、实用性和适时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既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创业等这些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指导技能。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多是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教师担任。这就出现了“只讲热情,不讲能力”、“只有理论,缺乏实践指导”等低水平的就业指导状况。

4.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践性

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讲课方式基本是填鸭式理论讲授,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根本就没听进去,一学期下来基本没有多少收获。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本课程也是纯理论讲授,基本没有实践性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授课老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授课老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讲课。缺乏实践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方法

1.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

整体的、科学的、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宏观构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发展自己提前“铺路”,为实现顺利就业打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认清自身情况,合理定位,掌握就业基本技能以便顺利实现就业。因而,从大一至大四每个阶段都要确定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例如大一确立职业目标、大二侧重基础知识、大三是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大四进行就职前的培训。

2.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

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此,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建设:(1)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专业化水准。高校要有计划开展该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监督、指导和考评。学校设立专门的就业课程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考评。

3.坚持统筹课程内容与突出各院系特点相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管理,课程内容也是按照就业指导课的总体培养目标统一确定,这使该课程具有统一性、系统性。但是缺乏与各院系自身专业的关联性。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确保该课程系统性的同时也要突出各院系自身特色。主要指在此大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一定范围的自主管理,以体现各院系具体办学部门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4.加强实践性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本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