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找准难点 突破口 把握价值 大抓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课件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但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发挥100%的益处,这是因为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没有进行仔细甄别,缺乏技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嫁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找准难点,多媒体是突破口
小学阶段的科普类课文,大多利用客观事物的介绍来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选词考究,表义准确。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感性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科普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稀里糊涂。因而,教师应努力寻找突破口,为学生排忧解难,而利用多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1.1 知识内容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但认知有限,而知识又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繁琐分析、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所以,在梳理科普知识时就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的时候。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增长学生见识的科学知识虽不用像科学课那样精准地描述出来,但是,拓展一些其他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学习课文之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位妈妈?为什么?
第二步:世界上只有这几位植物妈妈这么聪明吗?你还知道哪些妈妈也是有办法的?学生交流,然后,出示以上图片:
第三步:他们的妈妈用什么办法送走孩子?你能学着书上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以上的三步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形象直观的图片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他们能在欣赏、创作中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
1.2 时空差异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有很多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来渗透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可抓住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事物间的联系,把思维的逻辑性训练与语言的逻辑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课文中的很多知识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这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是一大难点,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尽管教师比学生年长些,知识储备多一些,但经历的不足还是会导致认识上有偏差,因而,科普文教学很多时候是大糊涂教小糊涂,那怎样才能尽量缩小这一差异呢?多媒体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动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极度陌生的,这时就可让多媒体来唱主角,如播放一段恐龙的录像、恐龙灭绝的纪录片等。
让学生看完录像说恐龙灭绝的理由哪种最可信,目的并不是在于争论到底哪种更科学,而是将原本不是那么有趣的科普知识变得自然生动。再加上学生自己的见地,多媒体的引进很显然就不只是一段录像那么简单了,而是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拉近了,并且,也没有再生硬地讲解相关的科普知识,而是用语文的方法解决了语文的问题。
1.3 物种差异上的难点
有人曾戏称现在的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而且是与世隔绝的容器,如他们可以将水稻的生长过程倒背如流,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水稻,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的重任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因此,当遇上课文中的一些值得普及的科学知识时,我们还是应当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蝙蝠这种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小动物对学生而言却是很陌生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多媒体又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后,提问:为什么用蝙蝠和雷达做课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雷达是根据蝙蝠的飞行的原理发明而成的。)
第二步:追问:蝙蝠的飞行有什么特点?学生找出句子说明理由。蝙蝠飞行与飞机飞行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步:整理学生的发言,出示课件。
第四步:对着课件上的提示,学生复述雷达与蝙蝠的共同点,并将两者的部件进行一一对应:嘴――天线,耳朵――荧光屏,超声波――电波。然后让学生一个当雷达,一个当蝙蝠演给同桌看,体会蝙蝠、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2 把握价值,多媒体是大抓手
2.1 开拓眼界显价值
科普说明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元素,是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好机会,但是,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曾有人就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到20%的教师、学生喜欢教科普类说明文、学科普类说明文。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类说明文如此被师生冷落呢?问题应该出在趣味性的挖掘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而解决这一点,多媒体无非就是最好的帮手了。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有哪几种新型玻璃,分别有什么作用?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作用的?
第二步: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又有哪些特殊的作用?你能用书上的说明方法来说一说吗?
第三步:课件出示新型玻璃的图片(如下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的说明方法写一写产品推荐书,说清产品的作用,交流时比一比谁的客户最多。
2.2 畅想未来显价值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直观的情境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扭曲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索然寡味。改变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感受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我在教《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海边,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海滨仲夏夜》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海滨傍晚美丽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美,海滨城市美丽的灯光让学生目不暇接,海滩上人们踏着月光愉快讨论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枯燥空乏的书本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场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事先通过制作课件,将相关内容用课件直接展示,这样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课文时,恰当地运用录像、投影等可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功效,也使重点易于突出。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重点是了解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教学中我使用课件展示苍耳妈妈的种子的传播靠的是来回飞奔的小动物用皮毛把种子挂走,带到田野、山洼;蒲公英借风力传播种子,并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豌豆妈妈的种子在阳光照射下炸开的过程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相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就是要使他们懂得“真、善、美”的真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的独有优势,依情设景,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美妙境界,使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意外的提升。生活中的美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美的内涵,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一、理解背诵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如果对背诵的课文内容理解得比较深刻,就容易背诵,而且不容易忘记。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勉强把课文背诵下来,也记不牢,应用不了。如指导学生背诵《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记忆的顺序:开头和结尾具有总结性,而2至5自然段则是一段一景,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按这样的顺序来记忆,学生就像顺着路标行走一样,背起来有条不紊,顺理成章。
二、看图背诵
语言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结合,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有的课文内容具有较鲜明的视觉形象,或者说是画面形象,如能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将更容易记忆。而使语言形象化、情景化的最好方法是想象。有的课文内容还可以利用课件或直接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指导背诵。如《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的插图就形象地反映出了课文内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教师可让学生一边看图一用文中的语言准确描述,直至熟记背诵为止。
三、动作背诵
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在背诵课文时加上动作深化记忆,效果会非常好。如在背诵《黄山奇石》一文中的“猴子观海”一段时,让学生学着课文中的猴子一样,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凳子上或地上,眼睛望着前方地进行背诵,既生动又有趣,学生怎么会记不住呢?
四、分合背诵
分合背诵的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段落较多的文章。学生背诵这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按文章的段落,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分别背诵;然后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是一首儿童诗,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前后照应,而2至3个小节,分别讲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分小节背诵,再把3个小节逐步合起来背诵。这种方法减少反复背诵的次数,速度快,效率高。
赣州市红旗二校
赣州市红旗二校,这所清雅大气的小学,坐落在章贡区红旗大道东端,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史的老校。校园是典型的四合院式结构,拥有85位教师,34个教学班和2326名学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严谨规范。多年来,学校凭借自身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及时转变观念,不断推陈出新,以科学、创新的办学思想,使学校声誉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等等。尤其在学校被授予“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这一称号后,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这块工作当作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加以足够的重视,以饱满的热情,朝着创建“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和质量一流”的全市乃至全省名副其实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奋进。
硬件建设上台阶
随着我校新教学楼的落成和使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学校在原有一间电教室、一间微机房、一间语音室的基础上,又建起了闭路电视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网和自己的网站;建起了一间具有60座、布局特别的学生专用计算机的网络教室、一间具有60座的高标准语音室和可以容纳4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如今,每个教室都有闭路电视,在教室里就能直接收看到全国各地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绿色节目和自办的节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中,现己实现了光纤专线上Internet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的开通为全校师生健康上网,为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网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校园局域网,也为教师间的沟通架设了一座便捷的桥梁,为学校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学校正在进一步做好实行微机化管理等工作,创建自己的公开网站,让网络在我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红旗二校的新征程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软件建设显实力
近年来,我校在软件工程建设方面也非常重视。为了丰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源,使教师们备课和上课有更多的素材,我校在征求各学科的意见,进行过反复的比较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征订了大量的电教教材:素材类的、学科类的、综合类的、工具类的,方便教师选择、运用素材。学校购入了“鹏博士”、“翰林汇”、“三辰影库”、“东方小故事”等教学软件,为学校的教学和德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还购置了大量的VCD光碟,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为老师的备课、教学提供了较有力的保障。
为了鼓励教师恰当运用,在全校举行了“巧用课件辅助教学”竞赛,并结合这节课谈谈自己对这一课件设计的评价入自己的设计设想。扬长避短地恰当应用音像、电子教材,是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否则,教师与学生都得跟着课件走。
培训工作促学习
为使老师们熟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积极使用好资源库,学校,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每年,学校对老师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教室使用进行了有步骤、有计划的全员培训:对老师进行了校园网络应用、信息的存贮与调用、网络通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的讲座,并多次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学校还选派了多位老师参加了各级电教馆举办的有关信息技术培训班。学校在近几年举办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都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尉然成风。培训内容部分如下:
Word操作考核等
Powerpoint上机操作等
Flash软件制作动画等
Photoshop图片处理等
进一步学习Internet知识等
Authorware课件制作等
培训重在运用,我校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设备,为教师搭建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上学期,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论坛”活动,就是一次教师电教水平的充分展示,一次学校电教设备的充分利用,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检测。我校教师备课、交流、评课、讲座,把电教室变成了研讨的会场,得到了区教研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本学期在全区进行教研模式的推广!
制度建设有保证
为加强对校园网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有专门分管电教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各专用教室都落实了专人管理;分别制定了《赣州市红旗二校办公电脑使用制度》、《赣州市红旗二校计算机校园网络管理条例》、《赣州市红旗二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赣州市红旗二校电教中心负责人职责》、《赣州市红旗二校微机教师及管理员职责》和《赣州市红旗二校师生上机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课题研究出成果
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我校按照省示范学校的要求,由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信息技术中心共同参与的国家级“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的整合的研究”课题,也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学校为了充分落实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要求,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刘涛教师的论文《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登于2004年的《江西教育》,文中重要观念在于教师要充分重视多媒体的作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现代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教学中;丁岱琴老师的《洞庭秋月》,用多媒体音像效果渲染气氛,把同学们的感觉都带入了美丽的洞庭夜月之中,真切地体会到文中几个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含义。这节课获区教学竞赛一等奖;课件《小公鸡与小鸭子》有两大创新:一是拉近了教材与现实的距离,获得真情实感,培养良好的研究品质;二是借助课件培养学生把书本中的文字形式再现为形象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此课件说课为区一等奖;苏丽华校长设计的课件《植物妈妈有办法》获省三等奖;罗红妹教师的课例《植物妈妈有办法》收入《中华教育文库》;在历年省、市、区的“三优评比”中,我校教师获得了斐然的成绩;十多位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竞赛课获市一、二等奖。去年10月份,我校钟桂玉教师参加国家级现场自制课件竞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 与“手拉手”学校开展的“送课下乡”、专题讲座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受到了与会教师的极高评价。
学生的信息素质也得到积极培养。如今,一年级学生能用拼音输入所学的汉字,能在画图板中绘画;高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上网知识,能进行远程交流,在各网站查阅资料并下载,制成自己的资料册,不少同学结合网上资料写出了超水平的小论文。在历届的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中,我校学生分别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其中还有一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英语听力竞赛也分别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计算机奥赛也分别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理念的更新,实践的摸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品位,几年下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放眼未来谋发展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稳步推进,要从设备、软件、人员各方面齐头并进,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初定今年11月份开通学校网站,让学校在新征程中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不久的将来,我校将逐步实现以下规划:开通网上“家校通”,畅通学校与家庭间的信息渠道;推进学校无纸化办公进程,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创办校园电视台,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更新旧微机房、语音室,让硬件设施再上台阶!利用校本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为创建现代化、数字化校园而努力!
关键字: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 成长 远程培训 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时间的车轮停留在21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充分享受着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快乐、便捷,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及网络的运用,信息化高速公路就在我们眼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手段、方法为课程服务,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服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远程培训
我是2006年参加工作的。那时的教师培训,主要方式仍是参加定期培训。教师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参加教育局举办的统一课程培训。这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但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学科性不强,语文,计算机,体育三门课的老师要参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体现不出学科特点;局限性太突出,知识的学习全部依赖于授课教师,知识面太狭窄,知识更新速度太慢。同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转眼间时间到了2010年,此时的西宁教师继续教育,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教师远程培训。即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进行培训。这种崭新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首先,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上搬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通过网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以及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用于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这种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有空,愿意学习就有机会学习。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进行交流,共同学习,这也就给了大家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我认为这种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通过模式二这种培训,使教师能够自如的操作电脑,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国家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无非是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教学手段,我的学生时代,就是伴随着这些东西度过的。这种太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单纯的使用,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语文课堂的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的教学形式。
第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而教师则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
第三,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第四,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为现在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
第五,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
而作为小学教师,我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最多的就是平常用的多媒体。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认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青海的孩子对蒲公英有初步认识,但对豆荚和苍耳却很陌生。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时,即提供给学生这三种植物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在拓展延伸中,通过课件再向学生介绍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通过了解有关知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每个学生还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课件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徐龙海主编.《小学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分册》.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