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倾听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虚拟现实 情境化教学 英语听说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0-02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和难点[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我国高校现行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往往受到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课时紧张、教学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受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主观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真实的英语听说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依靠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参与性不强,甚至不愿学习的问题[2]。
语言应用的情境背景对于听说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虽然“英语角、专题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3]等交流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语境氛围,学生在上述场合交流的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中式英语”泛滥和语法错误缺乏纠正等问题。近年来,视听说逐渐成为英语听说学习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将字幕、语音、图像、影像等多种资料融合,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4]。然而该类方法仍存在学生参与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语言应用背景等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王玲[5]、路亚涵[6]、苏宝华[7]、戴琨[8]、郭万群[9]、徐艳[10]、仇鑫奕[11]、史志国[12]等人都探索了借助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优势。但是上述研究均并未描述如何使用相关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本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教学方法,提出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途径,试图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语境难以构建、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 基本理论
英语听说教学应尽量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自主的学习、认识、掌握英语知识,自主提高实践中英语应用的能力。然而完全满足教学课堂内容的语境往往很难构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只能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少量的教学道具,激发想象来模拟对应的语境场景,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英语应用能力,将学生置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真实的情境化语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学习理论是虚拟情境化辅助英语听说教学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该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虚拟仿真、多媒体、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等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方式进行实时交互,达到真实感体验的目的[13]。教师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快速地构建符合任何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语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真实性的虚拟现实环境中自主学习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方便快速地模拟适合语言听说学习的文化背景,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进而建立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知识构建过程中的社会性和协作性,强调通过学习者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知识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情境性。情境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前提,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都必须满足情境学习,学习者需要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14]。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促进者,教学条件和方法是知识构建过程中情境环境的构建的工具,因此情境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教学内容的特定情境,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深度和广度。
2 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英语听说课程中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是情境化教学的关键,从技术方法而言需要解决英语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数字内容的建模、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数字内容的展示、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教学效果评估三个问题。
(1)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建模方法。
英语听说课程的情境化教学环境中的数字内容的建模是情境化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关键,逼真的数字内容可以提高学习环境模拟地模拟程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数字内容的建模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并创建适合教学内容的数字场景和交互方式。目前常用的交互模式是多人在线方式,即利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为每个学习者创建三维数字人物模型,各学习者通过鼠标、键盘或者体感类交互设备控制虚拟教学环境中虚拟人物的行为和运动,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音输入实现虚拟人物之间的交互,在数字化虚拟文化背景中完成知识的协同学习和建构。数字场景的建模方法通常是利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数字内容的三维建模、图像的真实感处理和纹理贴图,通过组合数字模型完成数字内容的创建。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引入图像、视频等数字资源,通过二维、三维数字资源的融合,提高情境化教学环境的逼真度。
(2)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方法。
如何将已经构建的情境化教学环境中的数字内容实时地展示给学习者,对于情境化学习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提高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的舒适度,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Virtools、Torque Game Builder、Dirctor等软件虽然已经被应用于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但是其软件成本和技术水平要求高,影响了实际应用的效果。Unity 3D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一款三维数字资源展示引擎,具有视觉可视化编辑、脚本语言开发、属性编辑和动态预览、具有物理引擎、数字资源库和粒子特效库、支持图像、声音、视频资源等优势,能够满足普通用户快速、低成本开发的要求。实际教学环境设计过程中可采用该引擎实现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数字内容的展示。
(3)情境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反馈学习者在情境化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进而改善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方法。对于英语听说课程而言,目前可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主观评价即由各个学习者在情境化环境中以所处的情境为背景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教师根据学习者间对话过程中的表现,主观评价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是否合理、发音是否标准、问题回答是否准确。客观评价主要是将学习对象的语音与事先预备的标准语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匹配和比较,客观度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实际教学英语中可将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互结合的方法,给予学习对象更好的指导。
在具体构建方面,我们以某一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以了解这个国家语言中某一个话题为学习目标,应用3ds Max、Unity 3D、语音输入等计算机技术,构建了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键盘控制虚拟环境中虚拟人物的行为运动,通过语音方式完成虚拟人物间的对话,通过丰富的数字内容和资源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感。当情境化学习结束后,通过教师主观评价和计算机客观评价结合的方法,实现学习效果的反馈。
3 总结与展望
针对英语听说课程虚拟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着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虚拟情境主要依托人的视觉、听觉以及一定程度触觉之外的感觉,不能对气味和嗅觉等产生作用。并且,对于学习者来说,提供虚拟情境的平台往往受到计算机的配置和网速的影响,当处理速度不能够满足虚拟境的大量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学习效果就会差。
本文结合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教学理论,给出了一种快速建立情境化虚拟教学环境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了特定教学背景下的情境化数字场景,借助数字语音技术实现了学习者与虚拟情境化场景中虚拟人物间的对话,最后将学习者的语音与标准语音进行对比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为英语听说课程情境化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将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情境化教学场景的设计水平,收集整理情境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C.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Newbury House,1985.
[2] 王玲,凌乐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2010,26(12):112-113.
[3] 吕红兰.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5):91-92.
[4] 冯雅娟.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高级视听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英语语言和文化输入优势以及空间智能存储激活图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8(2):58-61.
[5] 王玲,凌乐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52):112-113.
[6] 路亚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情境化外语教学环境[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3):89-91.
[7] 苏宝华.信息技术环境下目标导向情境化学习的效果研究―― 以汉语听说课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6(10):78-89.
[8] 戴琨.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4):99-102,109.
[9] 郭万群,杨永林.虚拟环境下的语言教学研究综述[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3):67-72.
[10] 徐艳.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08(7):235.
[11] 仇鑫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7):32-36.
[12] 史志国,田秋艳,艾婷.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倾听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规律及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情况,随时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合理设计和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懂得倾听、学会倾听。
1.表达前,强调倾听什么
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在什么时机,通过什么样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晰、表述完整,能够将主要信息传达出去,并明确提出“注意听、这个地方很关键、看看谁的小耳朵最敏锐”这样的要求,提醒学生注意听了,讲到重点了。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差,在树立倾听意识的初期,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自身的威慑力,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进行约束,实际上约束的同时就是在引导,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直截了当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在强调倾听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出倾听的信息,也就是明确倾听的目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点上,之后再尽心授课讲解,这个时候学生听课就不单单是一种麻木、机械的行为,他们会逐渐建立起有目的倾听意识,倾听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比如,在进行《用心灵去聆听》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加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内容。这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典型素材,文章的本意就是要激发学生倾听的意识,形成聆听的美德,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作用的价值,好好加以利用。首先教师要设计整体的倾听训练目标,在阅读文章之前,直接要求学生“在老师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仔细倾听,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种直接切入主体的方式,能够很好地约束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倾听意识,同时强调听的内容,也就是需要听什么。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倾听意识的同时,无形中规范课堂纪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表达时,提醒怎样倾听
在树立倾听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下一步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听,掌握倾听的方法。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观察他们的表现。如果教师只与发言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忽视班级中其他正在听讲的学生,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影响师生接下来的交流。所以,教师必须在恰当的时机,提醒学生既要倾听教师授课的内容,又要关注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且要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这才是正确的倾听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班级中不喜欢开口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提问的学生,要懂得用语言和情感打动学生,建立与他们的联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能够在其他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候仔细倾听,总结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比如:在开展“小导游”活动的时候,学生会轮流扮演小导游的角色,介绍家乡美丽的风光,这是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这个训练中,台下的学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笑声,这使得台上学生手足无措,也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严肃地告诉学生:“懂得倾听和观察是对表演者和演说者的尊重,台上的学生在表演,台下的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解说的内容上。”并引导他们:“我们的导游刚刚上任,有些不好意思,请游客们多多体谅。请每一个游客都竖起耳朵,注意听他怎么介绍风光的,好吗?”学生立刻就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也镇定多了,“游客们”都仔细地听着“导游”介绍的内容。这样的驾驭使得课堂井然有序,教学效率很高。
3.表达后,评价倾听效果
在学生表达后,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会听”、“善听”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更自主地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比如:一堂语文课上,一个同学在发言中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立刻急切地说:“老师,他错了一个地方!”老师请她站起来,告诉大家发言的同学错在哪里。这个女生表达得非常准确,老师满意地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奖给了她,并告诉全班同学:“这一颗星奖励她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倾听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多元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结语
听,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们常认为它是不需要特意培养的,人人都能听,还需要什么方法?但是实际上,能听不等于会听,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多的学者认为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国是礼仪之邦,倾听既是对说话者的尊重,又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懂得倾听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有效的课堂信息,而且会拥有更加完整、健康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载体,力图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提供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学习;数学教师;教材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08-01
一、全方位指导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我再讲解不等式组2<3X-7<8的整数解时,我提示同学:先把它改写成不等式组的一般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然后我巡视同学做的情况,并有目的的找两个同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去讨论谁错谁对,选出正确的让学生去解每一个不等式并求出它们的解集,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下面要做什么,并以小组讨论出最后结果。
其次,教师在知道哦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字数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还要注意设计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不要指导一步到位,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让学生能有自我成功的感觉,从而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我们面对的学生也要因学生的基础而所教的内容要有所不同,由于有绝大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到县城就读,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绩和思想素质较低的同学。因此,我们上课要注意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这节中,课本是一课时,而我们将它分为三至四课时讲,另外,我们还补充了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方法,目的是为了九年级分式约分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改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在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更容易的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及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三、“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过去的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和性﹑多变性复杂性。所以,应该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固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研究教材,多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来,要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是利用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要学什么,我们就要有目的的教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提出不同的问题来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面向个体”转为“面向全体”
传统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在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与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地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研究中来。例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平时很少发言,我们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师只要把问题的难度设计的简单一些,估计这些同学能回答出来,即可。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得他们也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中来。
关键词:倾听兴趣;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就学习本身而言,通过倾听,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应算是学习的一条捷径。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有些这样的问题。
现象一:一位校长的烦恼:真是烦心啊!主动申请教一年级的教师那么少,该怎么安排?
现象二:一位年轻低年级女教师的烦恼:我的嗓子都快喊哑了,可是这些孩子还是不听!真不想教低年级啊!
现象三:一个乖学生的烦恼:我想好好听讲,可是身边的小朋友经常打扰我;我想积极发言,可是没多少小朋友听我的回答,真没劲!
应该说,以上现象是大多数小学客观存在的,而仔细究其“烦恼”根源,其实归根结底,都在低年级学生的“不会倾听”的问题上。
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更不乐于倾听,这是为什么呢?慢慢观察,细细想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从学生的角度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但他们又表现欲很强,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却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所以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的情况:一个学生正在发言,其他的学生要么觉得别人的回答是否正确与自己无关,自己没事可做,干脆干点别的事情;要么别人还没有说完就抢着说,就怕教师没注意到自己。
2.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一致,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况且我们往往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却很少郑重其事地表扬那些专心倾听的学生。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因为忽视倾听的作用,而变得学习态度浮躁,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有利于与人的交往,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光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学生教师的发言,从而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理解倾听的意义
人与人在交往中,离不开双方的谈与听,谈的好坏可以肯定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听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我认为我们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从学生上学的那一刻起,就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意义,明白听别人说话,既能听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又能从别人的话中了解信息,增长知识,更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小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特别是让他们坐定听上40分钟,那太难了。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好学生,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用名人的事迹感动学生、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有序、生动的组织中理解学会倾听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
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从小娇惯,大人的话总是不认真去听。我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每次给她安顿什么事情,她总是不能按要求去做,理由很简单,就是没有听清或是忘了,为此,我不知生了多少次气,她也挨很多次批评。我总认为是她记性差,学习了新课程的有关资料,我才明白了,原来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去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致使自己每次做事丢三落四。为了弥补孩子的不足,我尝试着给孩子讲学会倾听的重要意义,让孩子看《新闻联播》中,各国元首会晤、交谈中,双方的眼神、表情,通过看、听、学、体验,女儿认识到了学会倾听的好处,明白了如何去倾听他人的谈话,正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
(一)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会不会听课。不能只看学生眼睛是否盯着黑板,主要的是学生的心是否在听,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课堂上。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展开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到用心听讲,并且加以思考,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给予适当的评价。经常让学生谈一谈看法,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有所欠缺,应该作哪些补充。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上的引导,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你能比他说得更好吗?”等等。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对学生取得的成果要适时地给予表扬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时,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真了不起,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真厉害,能听出他的优点!”等等。简单的一句赞扬,更能激励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所以,适时地表扬学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催化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不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孩子给予引导。教师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教师给评价外,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同龄人之间谈话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的好习惯。
我个人认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刚一开始,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懂得认真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善于听学生的发言,讨论中不能听学生教师们的交流,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到中、高年级要想改掉难之又难。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如若形成了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大有裨益的。
三、形成倾听的良好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作为教师,教书不是目的,育人才是目标。现在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育人就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孩子呀呀学语时,就是听大人、听电视、听广播中的话语,自己鹦鹉学舌地跟着说,如果听得仔细,发的音肯定就准,反之,就会跑调,这就反映出这个孩子的听的品质,等到稍大些,听的途径就更多了,学的机会也不会少,但学与学不一样,有学得好的,也有学得不好的,这也反映出他听的品质。在这里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能力。来到学校,各类课程都需要他们去倾听、感受、体验来掌握、消化,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你想他能学到什么。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哪些没学懂,没学会,主要还是上课不去倾听教师讲解,不去倾听学生回答,做一些小动作,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影响了他的思维,影响了他的判断。
世界上没有天才,不是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做。父母给了我们身体,我们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更新,掌握知识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多种品质,其中倾听的品质尤为重要,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的,是获取知识中不能少的,因此,从小就要使学生形成倾听的良好品质。
我认为我们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坐住,能听进教师的讲解,听进学生的分析讨论,形成善于倾听的品质,并让这种良好的品质,伴随他们成长,将来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显现出这种良好品质的巨大魅力。总之,一个眼神能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一句话语能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用意。只要我们努力去引导学生,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全体学生认真倾听的课堂,就是一个成效显著的课堂,国家的栋梁就在这里起航!
参考文献:
1.张晓雷,《低年级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科学教育家.2008(6)
2.张林,《怎样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时代教育.2008.4
[关键词]“上课+讲座” 美术教研 互助式
有什么样的学科教研内容与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研成效。精心设计教研内容与合理应用教研活动形式,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基层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领悟力与应用力。
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笔者对南汇区美术学科教研模式――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模式深受感触。“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有效地帮助基层教师进一步领悟新课程新理念,更好地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参与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活动的感受,向大家谈一下“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价值趋向。
一、什么是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
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是指学科教研员借助于基层教师在美术新教材教学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归类、科学整理,从而独自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攻克性、实效性的教研培训教材,有机结合学科教研活动,采用研训一体化的培训方式,系列性、计划性、目标性的给基层教师进行上课示范、说课示范,同时,及时收集、倾听教师的听课感受、说课感受,将教师的活动感受,作为教研员讲座的重要内容依据,从而作解答式、解惑式的讲座,从具象的教学实践和抽象的思想理念上进行演绎与诠释,使感性化的教学行为条理化、理性化,使理性化的教学思想具象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研方式,有效促进了基层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感悟与应用。
二、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基本操作步骤
“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研活动过程,它需要经过如下五个阶段。
1.教研员捕捉信息与处理信息
教研员深入基层,亲近教师,收集、捕捉教学问题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问题信息进行理性思考,分析研究,加以归类、整理,形成问题信息库。
2.教研员编写针对性、攻克性的培训教材
教研员针对不同教学问题的表现特征、形成的根源,编写攻克性的教材。
3.教研员直观示范,教师自主感悟
教研员按照教师的认识规律,接受进程,结合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模式,系列性、阶段性、计划性地由教研员亲自给基层教师上课示范,让教师亲临感受,在自主性、直观性的听课中,体验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教研员倾听、整理教师的课后感受信息
教研员要提供教师课后的交流时空,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整理归纳,记录教师对你教学行为的赞赏与批评,理解与困惑,记录教师谈话时的表情、语调。在记录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真实感受,交流信息加以分析、归纳、梳理,寻找出教师看懂了什么?还看不懂什么?什么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会,什么地方还困惑等教师的内在想法和需求。了解教师的真实感受,是教研员作好针对性、解惑式讲座的有力依据。
5.教研员作解答式、解惑式讲座
教研员以教师的课后感受信息为讲座的重要依据,以之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解答式、解惑式的讲座。由于这种讲座的信息来自于教师的亲身感受,因此,教师会主动地听,主动地记,主动地感悟,主动地反思。
如《我为老师画个像》是南汇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老师给基层美术教师上的一堂人物画教学示范课,瞿老师针对中学美术教师畏惧人物画教学,学生对人物画写生不感兴趣,害怕自己画不好,画不像等教学问题,为了引领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学思想应用到人物画教学之中,提高人物画教学质量。为此,瞿老师认真设计了针对性、攻克性的培训策略。下面,请大家听一下我们的听课感受。
教师A:瞿老师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降低人物画的绘画技能要求,消除了学生害怕心理,培养了学生绘画兴趣,树立了正确的教材观,用好“教材”,对原教材《人物写生》进行二度创造,巧妙地将课题设计为《我为老师画个像》,使写实的人物画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将绘画技能训练与对学生的人文情感教育、理想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教师B:教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释放,因此,学生在做喜悦表情、画自己理想、说自己梦想中,构建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升华了思想情感。
教师C:一支粉笔引情趣,一块黑板见功底。瞿老师没有其它的教学辅助手段,就凭着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凭着扎实的人物画速写基本功,凭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凭着激情的投入,凭着灵活的教学机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教研员在注重亲自上课,给基层教师进行直观演绎的同时,更注重教研员课后的说课,和作释疑解惑式的讲座。
教师D:瞿老师从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教基层教师如何说课,说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说三维目标的制定,说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说本课的教学特色,说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具体策略。教研员的说课示范,使教师懂得了说课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E:通过教研员说课评课的直观演示,使基层教师懂得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标准,好课的基本特点是:清请楚楚一条线;差课的特点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以前我们主要以教师的活动评定课的好坏,而现在,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中所呈现的思维行为活动(学生的饱满情绪、参与程度、参与面、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举手发言、迁移应变、生成能力、创作投入、欣赏评议等学习智慧)应该成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因素。
教研员说课帮助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一步理清了教学设计思路。笔者为了倾听教师的真实感受,在研讨中,善于启发教师运用多视角观课方式进行个性化评课,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者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及时梳理,为教师作及时性释疑式、解惑式讲座,以之培养基层教师将教学行为、教学细节与教学思想对应挂钩,让教师学会揭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基层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价值趋向
“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体现了“按需施教、按需施讲”的教研思想,注重了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注重了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帮助了教师将抽象的教学思想变为可视性、形象性、生动性,将看似琐碎的教学行为变得理论性、系统性、条理性。
“上课示范+说课示范+评课研讨+讲座诠释”“一条龙式”的活动,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美术教研活动收到很好的功效,真正实现了:教学―演绎了抽象的教育理念。说课―解读了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依据。评课―做到了使教师将听课感受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讲座―帮助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学科教研员用自己对新课程的自我解读,对新理念的独特感悟,对新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对新实践的自主探索,科学地去引领基层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反思、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上课+讲座”互助式的教研,采用教学行为演绎教学理念,理论讲座诠释教学行为的互补式教研,既促进了基层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的理解、掌握、应用,同时,也使教研员在亲自上课、亲自讲座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