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岳阳楼记翻译

岳阳楼记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岳阳楼记翻译

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第1篇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是 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为好友所作。

二、字词解释

1.越明年( )2.百废具兴( )()

3.乃重修岳阳楼(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属予作文以记之( )( )6.衔远山( )

7.予观夫巴陵胜状()( ) 8.浩浩汤汤()9.朝晖夕阴( )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1.南极潇湘( ) 12.多会于此( )

13.得无异乎( ) 14.阴风怒号( )

15.山岳潜形( )16.商旅不行( )

17.则有去国怀乡( )18.感极而悲者矣( )

19.至若春和景明( )20.此乐何极()

21.把酒临风() 2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5.是进亦忧() 26.吾谁与归()

三、句子翻译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理解1.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 ,交代作《岳阳楼记》的 。

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 。

其中第一层(第二段)总写: 。

第二层(第三~四段)写:。

第三部分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越明年()下一个 2.百废具兴()同“俱”全部,详细地()兴办,创办

3.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建造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写作,创作

5.予观夫巴陵胜状()观赏()优美的 6.衔远山()遥远浩浩汤汤()水大的样子 朝晖夕阴()阴沉,阴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南极潇湘()直达多会于此()

得无异乎()不同,不同的阴风怒号() 山岳潜形()形迹,踪迹商旅不行()出行,通行则有去国怀乡()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第2篇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语文教材用《鸿门宴》、《赤壁之战》等作为课文是取其文学性而入选的……《答司马谏议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王安石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拗相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活板》不是科学论文或科普文章,它本来就是从《梦溪笔谈》这部‘笔记小说’选出来的。”(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172页)文言文的诗、词、曲就更应进行文学教学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要从字面上读懂全文,还要学习司马迁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选材方法,理解古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策略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贯讲法、评点法、译注法、综合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下面择几种作简要介绍。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学生喜欢读、背《陋室铭》、《爱莲说》的程度绝对高于《拿来主义》、《“友邦惊诧”论》。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景象、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从而帮助自己理解内容。同时也要探索作者行文意图,掌握文章理路,做到灵活记诵。例如在背诵《出师表》时,要抓住诸葛亮由谈论形势到三条治国方针的提出,由叙述21年来的经历到“出师”战略目标的提出,由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到全篇主旨的点明这条行文线索,做到灵活记诵。

贯讲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法。“讲者,讲其实惠,初讲时用之。贯者,贯其神理,有贯串之意焉。”(崔学古《少学》)“因为文言与咱们的口语不一样”,所以“国文课读到文言,就得作一番讲解的工夫。”(《叶圣陶集》第十四卷57页《文言的讲解》)叶老文章中认为讲解可由学生试讲,由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他订正是好方法。贯讲法可以分为直述法、比较法、归纳法。

直述法即直述其规律,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是”与现代汉语的“是”不一样,是指示代词“这”,教师直述之,那么“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学生便可看懂了。

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望桓侯而旋走”(《扁鹊见蔡恒公》)句中“走”是“跑”之意,“委而去之”(《孟子二章》)句中“去”“是”“离开”之意,“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这些都古今异义的词,一定要比较使之清楚。又如古代汉语中有名词作状语的语法习惯,“其一犬坐于前”(《狼》)句中“犬”与现代汉语不一样,要翻译成“像狗一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要译成“用箕畚”,也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多字一义现象,“曩与吾祖居者”、“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两句中“曩”与“向”均是“从前”之意。

但更要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然都没有一般送别诗的忧伤情绪,但《送孟浩然之广陵》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第3篇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翻译: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

3、该句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来源:文章屋网 )

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第4篇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①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②,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③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进而问之:进一步问使者。②食(sì):给……吃。③业:成就功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以物喜)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补不足)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这个人(他)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概括【甲】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4.【乙】文既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又体现了她选拔贤士的标准。请从【甲】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叶(音shè)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安宁,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

二、(2015·铁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5~8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①始总角②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轼:苏轼自称。 ②总角:指童年。

5.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在洞庭一湖 而不一见其面

B.予观夫巴陵胜状 轼从旁窃观

C.或异二者之为 吾得其为人

D.览物之情 读之至流涕

【解析】A项的“一”,前者是“全,都”;后者是数词。B项的“观”都是动词,“看”的意思。C项的“为”,前者是“心情”;后者是动词,译为“做”。D项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指范仲淹的碑文。

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怪,把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

7.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

范仲淹有着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或:范仲淹有着忧国忧民、无私的精神品质)

8.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

岳阳楼记翻译范文第5篇

文言文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例如: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相关期刊更多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云梦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