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员求职

服务员求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员求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员求职

服务员求职范文第1篇

这段话,来自于7月4日IBM企业全球志愿服务队(Corporate Service Corps,以下简称CSC)进驻宁波项目总结会议上,宁波经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雪,在接受采访时所谈到的内容。

IBM CSC项目,是其在2007年夏天宣布的“全球公民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其目的是在培养员工领导技能的同时,帮助解决新兴市场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挑战问题。2008年至今,IBM共派出17支志愿服务队奔赴成都、武汉、沈阳、西安、宁波等10个城市,为所在地区的企业、政府和高校提供免费的、深入的业务和IT咨询支持。

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志愿者团队往往会先进行3个月的准备工作,以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语言、项目目标等情况。在正式进驻受助机构后的4周时间内,他们会完成相应的咨询服务。

今年6月,IBM CSC项目正式进驻宁波,由来自8个国家的13名IBM全球经理人(包括IBM商业咨询专家、IT建筑师、项目经理、战略性外包业务开发管理总监、财务管理与成本分析、人力资源专家等)组成的志愿队伍,针对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5家企业及宁波大学开展公益咨询服务。

在24天的时间里,志愿服务队分成6组,针对6家机构一对一地通过调研访谈、信息梳理、数据分析及案例比较等方式,就企业领导力创新、公司治理、绿色供应链、业务流程创新等10多个课题开展专业咨询,分享国际成功案例并从国际企业的视角对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服务员求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志愿服务;需求理论;机制研究

志愿服务基于人类的基础关系,对个体来讲是强制力之外,自愿参加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志愿事业的深入,青年学生“被志愿”和“志愿失灵”现象涌现,做志愿开始计算工时,与必修学分和评奖评优挂钩;一些盈利机构打着公益的幌子,以低价或奖励等形式榨取廉价劳动力。诚然,利益、学分诱导了大批青年被动投身志愿,短时间内充实了志愿队伍,但自愿性和无偿性始终是志愿的根本特征,将志愿与利益挂钩必然影响志愿服务的纵深发展。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调动青年积极性,使志愿行动真正服务社会成为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一大难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本文在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试点的基础上,充分调研,构建起“以需供需”的“动力-循环型”志愿服务机制。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行为由动机产生,动机起源于人的需求。1943 年,分析人的行为内在驱动力的《人类激励理论》一文问世,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基本之上: 一是动机是产生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有动机,才能有行为;二是人的需求具有向上的层次性,人类对需求的追求是层次性和递进性满足。根据马斯洛的具体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五个层次逐级递升,低一哟蔚男枰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发展志愿事业,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首先,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志愿,各级组织和高校积极响应,究其根本服务的是社会的需求,作为高校组织,结合青年学生特长和所学专业,理清社会最亟需解决的需求都有哪些是当务之急;第二,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和服务影响青年的重要手段,想要发动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行动,就需要了解青年的需求,从激发需求角度出发,使“我爱志愿”真真切切的融入青年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全过程。

二、社会大众的需求:生理、安全的基本满足

党和国家开展志愿服务的动机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最底层需求的满足解决的是最基本和最尖锐的矛盾。因此,理清社会现状,聚焦社会对基本的生存和安全的需求,是拓展志愿服务阵地的当务之急。

社会和谐需求。据统计,在农村,我国尚有7000多万农民生活贫困;2015年,进城务工人数为27747万人,不仅产生了902万留守儿童,还带来大量的新市民子女,他们或游离在城市和农村边缘,或缺乏父母照料,求学和基本权益难以保障;此外,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每年也以惊人速度增加,养老、医疗带来的社会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问题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社会文明需求。社会文明是主体文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等)、关系文明(人际、邻里关系等)、观念文明(社会风尚、道德等)、制度文明(社会政策和法律等)和行为文明(社会工作和管理)等的总和。随着社会进程加快,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和文明行为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尺,社会文明程度高,经济基础牢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凸显,那么经济发展受限,居民幸福感将严重下降。

公共服务需求。完整意义的社会保障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方面,向特困群体提供经济资助,或是在遭受突发自然或人为灾害时提供基本保障等需要大量物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十以来,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服务类需求日益膨胀,单纯依靠政府购买难以满足,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其中,才能减轻党和政府的压力,实现良性运转。

三、青年的需求: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志愿服务基于人自身内在的良知、信任和责任,是个性外化和个人权利的表现。动机产生需求,青年学生处于学习提升的上升期,渴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理论知识、人生体验和精神追求,更渴望以己之力服务他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被周边和社会大众所尊重。而志愿服务的属性正与青年学生的上述需求相契合,参加志愿服务,可以使青年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比如参加支教义教行动,可以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帮助贫困儿童补习功课,开阔眼界;法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向需要用法律捍卫自己权利的群众提供帮助;医学学生运用专业帮助患病者祛除病痛等。这些行为既巩固了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又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味人生百态,获得别样的人生感悟和精神满足,也因这一善举使得志愿者们被社会大众所熟知,并且获得赞赏和尊重,实现终极需求。这种满足感和被需要的体验是其他社会实践无法给予的,而这种体验也是一种驱动力,推动着大学生前赴后继,持续的参与志愿行动,最终实现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四、以需供需,构建“动力-循环型”志愿服务机制

志愿服务包含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四个方面,作为一项高尚的事业,它就像一座青春之桥,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青年;一头连着民族梦想,一头连着青春担当。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安定、公共服务和社会文明有需求,并且这些需求迫在眉睫,仅靠政府购买无法满足,也没有如此多的人力投入其中,而当代青年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严峻,他们渴望在大学期间提升自我,以期望可以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他们青春昂扬,希望被认同,实现自我价值,被接纳和尊重,而这两种需求恰恰完美对接,志愿服务以无私奉献、热心真诚的精神,着眼于主体的全面发展,促进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和谐,根据国家发展大势,宣传新观念和新制度,普及法律,促进社会文明。以社会需求供给大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学生实现价值的需求,以青年的需求满足社会大众对于基础服务的需求,实现社会良性运转,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供给,最终形成良性而持续的循环圈,既实现了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凝聚起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正能量。

五、 “动力-循环性”志愿服务机制对策研究

在“动力-循环性”志愿服务模式中,需要的是志愿服务供给者全程参与,从中协调和维护,提供持续动力和保障,最终实现“以需供需”循环圈的永动模式。高校作为组织志愿服务的提供者,如何挖掘志愿者潜力,对接“以需供需”,是实现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的根本之策。

(一)接社会需求点,打造学以致用和提升自我的公开课

社会需求包罗万象,针对青年的能力和实际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响应国家战略。对接国家方针战略,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政策宣传和社会服务。如法政团委对接依法治国,筹划建立青岛大学生司法行政实践基地,聘任普法使者在法律文化节和“宪法日”期间普法,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指导“沿海核电项目”和“中国与巴基斯坦等国贸易项目”暑期调研,引领特别是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一方,学以致用。其二宣传新发展理念。通过暑期三下乡和环境保护类志愿社团,把政策宣传和绿色发展作为志愿服务的增长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净滩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其三服务民生权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最基层。例如:着眼人口老龄化,与12349便民服务中心对接,组织志愿者参加“敬老孝亲”、爱暖宾川志愿服务,用青春辉映金色夕阳。关爱新市民子女和留守儿童,通过爱心包裹和支教义教,开展暖心行动,青岛东川路小学、王埠小学、郯城大唐学府、菏泽定陶等地都留下了志愿者积极奉献的身影。

(二)完善组织机制,提升服务活力。

做公益,大学生有热情但稍显迷茫,有激情但缺乏恒心,有低效率的时间投入但缺乏高质量的实践平台,要想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就不能仅依靠青年自发的善念和善举,需要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护航,才能行稳致远。以学院为主体,设立志愿部,团委专人负责,建立志愿档案,落实培训、激励和安全保障机制,“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投其所好”,把志愿服务的好做法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常机制。评选志愿服务先锋,培育先锋模范,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使树先锋成为凝聚青年的具体抓手,服务大局的有效载体, 当好桥梁的有益途径和从严治团的生力军。发掘优质志愿信息,把信息带温度地传达给青年;把青年的奉献和成长,带着地气儿报告给党。敢于和善于让团支部和社团做主角,通过学院团支部创新项目试点,培育志愿服务精品,孕育出一条特色志愿之路。

(三) 创新项目运作,增强服务实效

做志愿,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敢于把萌芽中的想法孵化成品牌,善于把已有的小活动做成精品。法政团委主动培育、形成了壹元工程贫困山区帮扶、雨润新芽支教团、情系天山少数民族互助项目、愿为善小关爱留守儿童、和普法宣传岛城行五个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自身特点进行自助式和交叉式选择,在全院形成了人人愿做志愿、善做志愿和常做志愿的新局面,而这些品牌,已经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群有志青年担当社会责任、传播青春正能量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王民忠,狄涛. 基于需要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0):61-64+87.

服务员求职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图书馆



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及趋势



1.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读者个体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的实现主要是根据读者的设定,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读者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即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要求,自己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网上功能及其他信息服务方式等,或者由图书馆根据对读者个性、兴趣、心理和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应该能够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读者可以定制传送到计算机上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查看,甚至可以离线阅读。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研究读者的个性、习惯、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与行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读者的自助服务,使读者接触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以节约查找时间,提高效率,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1.2个性化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信息生产、加工存储及传递技术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空化,整个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读者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图书馆有多少藏书,而在于图书馆提供使用性信息的多少,在于能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图书馆服务业的强大优势,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与构建



2.1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实现快速、便捷、主动、高效的服务。



2.1.1针对性。根据每个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主动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服务。以课题申报为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主动掌握申报要求,把握申报人的信息需求,主动提供申报课题所需的相关文献检索、调研、查新等信息服务。



2.1.2及时性。用户需求是变化的。因此,应根据用户年龄、职业、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需求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用户个人信息库,及时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需求信息。



2.1.3智能性。个性化服务的整个过程,就是信息过滤、数据挖掘、知识推送、界面定制的服务过程,每个环节都必须充分依靠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如 web数据库技术,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等。它要求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能熟练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



2.1.4交互性。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一是提供足够的弹性实现用户自己创建自己的信息集合功能;二是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同步交流模式,使用户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分析、评价信息的价值上。



2.1.5 指导性。在个性化服务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责任指导用户、发展用户.不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了解用户需求及对图书馆信息提供的反馈意见,以及时调整个性化服务的思路与方略。



2.2个性化服务的构建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特色留意引进、运用新技术,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应围绕“满足读者的真正需要”这一主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构建动态的读者信息库,与读者建立互动式的交流。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对信息提供者来说,并非所有的信息服务都有必要做到个性化,过于分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既会增加服务本钱和治理的复杂程度,也不利于读者的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之前应建立完备的调查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较大范围的调研,制定公道可行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案,并应根据自身可以承受的业务量决定服务推广的程度和服务对象的范围,设计一个公道的公共关系计划,以保证服务可以有效、公然、适度地推广。另外,应留意区别对待不同的读者,利用便捷的通讯技术,引导现实读者与潜伏读者,促使其选择利用图书馆的有关资源与服务。



3 实施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3.1启动个性化定制服务



图书馆传统的定题服务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手工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定制服务方式,但限于图书馆人员的精力,其服务范畴只能局限于少数的重点用户,无法满足更多的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则能为图书馆提供自动化的个性化服务,即是按照读者个人的需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的个性控制服务技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信息资源。



3.2建立专题数据库



资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而数据库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点关注各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方便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成果、科研动态的掌握、利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引进数据库的办法,购买引进国内外各种数据库,丰富馆藏,弥补本馆在某些领域信息资源的不足,建立起个性明显,特色突出的数据库网络。



3.3建立读者查阅记录档案,提供跟踪服务



读者的需求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风向标。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首先必须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访问频次、读者借阅情况、反馈信息等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随时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查阅目标和阅读范围,总结和分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4开展在线参考咨询交流服务



进行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可在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BBS论坛”,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交流平台。在BBS上,读者可以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线咨询馆员也比较轻易理清题目,因而能更有条理地将答复信息传递给读者,为读者特别是那些不善于向馆员面对面咨询的读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新的交流模式可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同时也能及时了解读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加以改进,从而进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5开展课题检索服务课题检索



开展课题检索服务课题检索是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在普通高校,图书馆长是学术委员会成员,学校每年都有立项课题,了解立项情况,围绕科研课题开展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从课题立项到成果评审的整个过程,图书馆应始终担任跟踪服务的角色,课题研究工作者固然具有专业特长,但在使用检索工具和文献数据库方面,往往不如图书馆专业职员得心应手。



3.6开展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拥有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他们既了解文献信息,又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方面的工作,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便于开展学术交流等专题性讨论等活动。



4 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进步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图书馆对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较高的分析、治理、开发信息的能力,因此,馆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新型文献信息治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纵等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组织、整合与有效治理。图书馆员既要成为图书馆资源使用的专家,又要成为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专家,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了解信息资源发展的动态,发现和搜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读者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实施个性化服务,就是以方便读者,推动读者为原则,将工作重点和注意中心集中到发现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上来。逐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服务体系由文献和加工整理变为以信息整合、知识重组为主体和参考咨询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不断及时地研究市场需求。才能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实现读者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

服务员求职范文第4篇

摘 要:读者是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而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用它的资源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行为和过程,因此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来满足每位读者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分析了读者的需求,对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做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23-03

1 读者与图书馆服务

读者是指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开展的。因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实现文献信息价值而得以实现,而文献信息价值是由读者实现的,因此可见,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立足的重要平台,它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及其他各种资源,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各种需求,实现图书馆使用价值的全部活动。图书馆服务既是实现图书馆读者需求的直接手段,又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最终结果。

2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

2.1 文献信息需求

不同载体文献信息的需求。除了对纸质文献资源的需求外,还包括对电子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便利快速获取文献信息方式的需求。即读者能自主选择文献,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馆内外信息资源。

2.2 环境需求

读者对图书馆环境、布局、设备的要求。希望图书馆为读者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2.3 情感需求

读者要求图书馆在服务上体现人性化,要求馆员尊重读者,对读者亲切友好,读者能与馆员友好交流、和谐相处。

2.4 教育需求

读者要求图书馆经常开展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培训活动,以便他们能掌握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技能。

3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满足读者需求上存在的问题

3.1 文献信息需求方面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总量上并不算少,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如:馆藏不够合理,学科专业信息不均衡;新书购置速度慢;新专业、新学科文献保障不足;数据库更新滞后,不能有效支撑教学、科研工作;书目检索系统中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没能根据图书的调整、剔旧、遗失等情况及时进行修改等,从而出现读者经常找不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3.2 环境需求方面

阅读环境条件较差。如:灯光、风扇、饮水等设备不足或坏了没能及时维修;卫生条件欠佳;阅览座位被占,乱架等现象严重;手机铃声或通话声音太大,影响读者阅读等。

3.3 情感需求方面

服务态度不友善。有的馆员对读者缺乏亲切感,态度冷漠,对读者询问不理不睬或回答不耐烦,敷衍了事。有的馆员专业水平较低,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不能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文献资源。

3.4 教育需求方面

有关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培训活动没有经常进行,读者的信息检索技能得不到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处于静态的交流格局,不大注重开展读者需求分析,没有营造学习、研究氛围。

4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

4.1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是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只有保证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和拥有一定数量,才能满足读者的借阅目的和检索需求,提高读者的信息资源满足率。

4.1.1 建立有本校特色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必须根据学院的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及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国内外有关专业特色的、实用性强的信息资源。在不断充实纸质文献的同时,还要重视数字资源建设。一是购买一些中外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以补充印刷型图书、期刊之不足;二是将购买的光盘,挂到图书馆的网页上,全方位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4.1.2 根据读者需求采购资源。①图书采购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摸清馆藏资源利用率,调查研究本校的课程设置及发展,加强与各系部专业带头人及任课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各学科发展动态、最新成果,以及各学科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等,以增强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超前性和实用性。②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置荐购图书窗口,在书库放置“图书推荐表”;将计划购买的数字资源,先挂到图书馆网上,让读者试用;把新书书目、中外文期刊目录,送到各系负责人手中,请教师圈选推荐;每学期组织师生代表到现场采购图书。③成立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读者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有限的资源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效能。

4.1.3 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平台。准确快捷地获取所信息资源,对读者而言至关重要。一是要以敏锐目光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掌握时展的脉搏,及时对馆藏资源剔旧、更新,对馆藏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修改、调整。二是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加强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协调采购、共建共享、合作,进行馆藏文献数字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方面服务。为读者迅速获取馆内外信息资源提供便利。

4.2 优化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众云集的书籍殿堂和阅读中心,优美、安适、典藏丰富阅读环境是吸引读者的主要条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环境影响胜过说教,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对吸引读者,影响读者的选择、期望、满意及其他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4.2.1 外界环境。学校图书馆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校园其他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馆址的选择要考虑到方便师生,安静幽雅的环境。

4.2.2 内部环境。室内装饰要体现人文关怀。室内书架、桌、椅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要协调;书库内绿化以“绿”为主,花为点缀。摆放一些花卉盆景、常青植物,即能净化空气,又充满了活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心情。墙壁、柱子上挂一些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等,为读者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具有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

4.2.3 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规范图书馆内各种指示标牌上的用语,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这样既能给读者入馆后有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又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入馆时需注意的事项,并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各项规定,做一个文明读者。

4.2.4 藏、借、阅、查一体化。各书库内按照藏书、借书、阅览、查询检索一体化的功能需求进行布局,打破传统书架、与阅览座位、检索机分区集中摆放的方式,形成书中有人,人置书海,图书与人融为一体的氛围,方便读者“一站式”利用图书馆,“一站式”利用文献资源,为读者营造一种无微不至的关爱阅读环境,让读者在借阅中产生愉快,使图书馆在心理上更加走近和贴近读者,以唤醒他们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热情。

4.3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4.3.1 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出《图书馆文明行为准则》,确立馆员服务行为准则与礼仪规范、规范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各种行为,界定各个岗位服务内涵和要求,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等。②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馆员激励机制,借助严格、公正的奖惩制度,注重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积极性,定期对馆员业务水平进行考核,助长馆员提高自身发展的迫切感,鼓励馆员大胆表现,对脱颖而出的优秀馆员给予适度的奖励。

4.3.2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耐心热情的服务态度,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以微笑服务沟通与读者之间的感情,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用心真诚地为读者服务,使自己在作为信息生产者、管理者、提供者的同时,像营销专家一样,善于洞悉读者的真实需要,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让自己提供的信息服务与读者的真实需求达到完美的“无缝对接”,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

4.3.3 提高业务素质。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满意。因此,每一位馆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另外,学院和图书馆也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工程,从而不断强化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4 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

4.4.1 开展利用图书馆的培训、交流活动。首先,应开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技能。①每年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为他们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讲座;带他们到图书馆来进行实地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藏书情况,熟悉图书馆的开架书库管理体制、借阅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并示范如何利用电脑查找图书、索取各种信息资源以及在线续借、预约图书等。引导他们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②开设文献检索课。让读者掌握信息资源检索技能,熟悉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提高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收集、筛选、鉴别和利用的能力。其次,开展读者座谈交流活动,面对面与读者进行交流,诚恳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把我们的现状、困难与今后的打算告诉读者,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在为他们服务上所做出的努力,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能得到读者的谅解,也能更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既可以真实挖掘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能屏蔽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4.4.2 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法。读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任何服务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问题是如何及时了解读者意见,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立起便捷、畅通的读者沟通渠道。除了通常设立的读者意见箱、进行读者调查问卷、开读者座谈会听取意见外,还应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运行机制和网络平台,通过专门的部门或专人,利用电话、短信平台、传真、信函等方式,开通网上投诉、求助、咨询等业务,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沟通渠道,并逐步引导他们选择方便的、自助的沟通联系渠道,为读者提供一个表达服务需求和意愿、提出意见和建议、化解不满和怨气的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距离,改变读者与图书馆静态交流的格局。

4.5加强图书馆对外宣传

宣传是一种影响人们思想行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要得到学院的支持,必须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真正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最大化。因此,图书馆要利用校园网、简报、宣传栏、图书馆网页、向读者宣传自己,举办讲座、展览、组织读者座谈会、开展“图书馆宣传月”、“读书月”等活动,介绍馆藏信息资源及其特色服务项目,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4.6 重视服务补救工作

现代图书馆服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服务领域,涉及到人、财、物、环境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在服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状况和失误。服务补救是提高读者信任度的良机,是保持读者满意和提升图书馆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图书馆在工作中出现服务失误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对策,使读者在第一时间能得到补救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挽回留给读者的不良现象,缓解读者的不满情绪,恢复读者已有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接受服务补救的读者,图书馆要定期以各种方式向他们征求对图书馆的意见,而不能为补救而补救,服务补救的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最终杜绝补救。

5 结束语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需要图书馆这个整体的动态系统通过内部机制和结构的不断创新,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整合资源与服务、塑造良好的馆员素质、改善读者关系等各个环节协调运行,进而实现读者满意的最大化。为此我们应密切关注读者的需求变化,随时了解不同时期的读者需求特征,把握不同时期读者的信息需求情况,来调整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祥金.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刊,2001(1):8-10.

[2] 黎秋萍.图书馆读者需求与服务举措[J].浙江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2005(2):53-55.

[3] 程亚男.公众的期待与期待的实现――四论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7(12):192-195.

[4] 于晓梅.试论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J].情报探索,2009(8):104-106.

[5] 骆梅娟.论新时期读者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143-145.

[6] 蔡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服务员求职范文第5篇

高等体育院校术科院(系)的项目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应充分利用这种社会影响力,来提升社会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术科院(系)应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例如,成都体育学院大型团体操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特色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历练,师资队伍质量得以很大提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该团队通过与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音乐、舞蹈等技术力量的配合,为包括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提供了校庆团体操创编导技术服务,为全国大运会、四川省运动会以及重庆市运动会开闭幕式团体操表演提供创编导技术服务和训练团队,为全国的大中小学培养了大量的精于团体操创编导的特色人才。为响应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需要,该团队迄今为止举办了5届全国特色课间操培训班,为各兄弟院校和中小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特色课间操编排范例,同时也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急需的特色课间操创编人才。此外,依托术科院(系)项目师资队伍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打造品牌服务产品,在服务品牌的建设过程中磨砺队伍,提升队伍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这种良性循环,无疑应是高等体育院校术科院(系)服务产品的供给路径之一。    

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术科院(系)项目教研室应致力于项目的改造和创新,做到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兼容并济,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个国家的强盛根本上在于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样有着更为根本的价值。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到成都体育学院调研时强调,成都体育学院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牢把握体育院校着力重点,全面提升体育院校办学质量,切实加强高等体育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主动服务社会功能,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院校。    

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术科院(系)项目教研室应基于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兼容并济的要求下,致力于奥运争光强化竞技项目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奥运项目的改造和创新力度,使之在表现形式、锻炼内容、锻炼方法手段、服务对象、赛事模式等方面,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教学层次和对象、区域职业年龄性别的差异、赛事种类多样化、锻炼内容手段科学化等的不同需要,改造和创造一系列能够“迎合”大众“喜闻乐见”的预期的“新型”运动项目。当然,在这一创新过程,要避免陷入用“强身”取代“健身”,用“竞技”遮蔽“体育”的误区,切实做到项目改造和创新目标的准确定位,达到项目形式的创新与健康手段的弘扬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