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峰的妹妹

林峰的妹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峰的妹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峰的妹妹范文第1篇

亲爱的韩美林爷爷:您好!

您最近身体好吗?是不是又创作了许多新的作品呀?

韩爷爷,您知道吗?自从2005年11月11日晚上那5个活泼可爱的奥运小使者——福娃揭开神秘面纱那一刻起,我便喜欢上了她们。温柔纯洁的贝贝、憨厚乐观的晶晶、热情奔放的欢欢、身手敏捷的迎迎、天真无邪的妮妮,他们就像是5个亲密无间的伙伴,惹人喜爱。我喜欢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形象可爱,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代表着奥运精神。贝贝传递繁荣、晶晶象征欢乐、欢欢洋溢激情、迎迎化身健康、妮妮播撒好运。“北京欢迎你”多好的寓意呀!我真佩服您能创造出这样一组福娃作为我们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

我可以想象到,在这“光环”的背后您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呀!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从2004年8月5日起开始征集奥运会吉祥物,12月15日 选定6个修改方案,05年4月29日用“京燕”替下“龙”,8月18日通过审核,您修改的稿纸整整装了72麻袋,在创作过程中您还曾两次做了心脏手术,我说得对吗?

韩爷爷,我见到那5个小福娃,瞧着他们甜蜜的微笑,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这都是用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拼搏和努力换来的呀!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根本没有“中国”的存在,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一声清脆的枪声,以566环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夺得一枚金灿灿的奖牌,实现了中国奥运历史上金牌“0”的突破,由此揭开了中国奥运史上的新篇章。那以后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次次让雄壮义勇军进行曲回旋激荡。这一切怎能不令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呢?在第24、25、26届奥运会涌现出了高敏、楼云、许艳梅、王军霞等更多奥运健儿,他们靠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斩金夺银。更出现了“乒坛魔女”邓亚萍,这位“小个巨人” 一人夺得了4枚奥运金牌,蝉联两届冠军这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成绩。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三这前所未有的成绩。

2008年我们将迎来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我相信那时中国奥运健儿一定会更加顽强、更加努力,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一定会夺取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的好成绩,让小福娃的笑容绽放得更加灿烂!

韩爷爷,说不定在奥运会召开的那一天,我正作为一名志愿者,手中拿着您设计的小福娃,为各国运动员及国际友人服务呢!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林峰的妹妹范文第2篇

一、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概况

中山陵风景区位于南京市东郊(118°48'00"~118°53'04"E,32°01,57"~32°15"N),东西长7.11km,南北宽6.17km,状似菱形,总面积为3008.8hm,其最高处头陀岭海拔448.8m。风景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降雨量900~1000mm,平均气温15.7°C以上,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文景观丰富。中山陵风景区是江苏省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森林公园。2004年3月1日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人文景观品位高,有中山陵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明孝陵为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0.2%占南京市森林面积的15.6%是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对市区环境美化、空气净化、滞尘吸收、噪声减弱、气候调节,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城市森林公园,该风景区的风景林受到外来病虫害入侵、森林火灾、土地开发蚕食林地、乱建违章建筑、登山热引发的游人践踏植被等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对风景林的可持续经营构成严重的威胁。2002年的森林经理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松干蚧、松材线虫的严重危害及其他一些人为管理的因素,与1953年相比,区内松柏类针叶林所占林分的比例从65%减至129%,取而代之的是杨、槐、黄连木等落叶阔叶林。与此同时,森林年龄结构也开始失衡,林分林龄严重老化:1953年I龄级林分占总面积的62.3%,V龄级以上占11.9%;到2002年I龄级减至28%,V龄级以上占80.8%。随着风景林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失衡,使得中山陵风景区只有春、夏有绿,到了秋、冬则是一片灰色,导致风景区景观效益严重降低。南京市植被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1998年开始,中山陵风景区的风景林面积一直呈缩小趋势,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逐渐侵入风景林深处,同时植被密度也在下降。面积缩小和密度下降直接导致风景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降低21。

二、国内外森林美学评价的理论回顾

(一)国外森林美学评价

美国、俄罗斯近40年来对森林风景美学价值开展了许多研究,其研究方法有心理调查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等,而后者应用的更多。通过心理物理学派途径研究森林的风景质量,一方面考虑了公众的平均审美评判标准,另一方面林木调查、经营等因素易于获得并易于控制,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在实践应用上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T.C.Brnwn等(1986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建立了黄松(p服视也順)林分的风景美学价值模型。研究表明,黄松的风景美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由黄松林分的物理特征来说明:美学价值随草本植物和大树的增加而增高;随着倒木和林木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L.M.Aithur(1977年)利用心理物理学途径,研究风景林美学评价回归模型自变量的选择。他把风景因素分成自然成分、设计因素、林木调查指标3大类。其中,自然成分包括倒木、林木大小、密度等7个因子,设计因素包括观察仰角、景深、多样性等20个因子。研究表明,林木调查指标与自然成分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且用林木调查指标建立的模型更能有效地预测森林的风景美学质量,设计因素也能很好地预测风景质量。但这些因素较为抽象,不易量化和通过经营管理措施得到控制,因而实用性较差。

G.J.Buhyoff等(1986年)从林分结构出发,研究建立美国长叶松(Pirospalustris)林分的风景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林分年龄、平均直径、林分疏密度与风景美学质量呈正相关;而254~127cm径级的林木株数平方与风景美学质量呈负相关。Buhyoff还采用植被调查方法测定的参数预测城市森林风景美学质量。研究发现,城市森林美学价值随林分平均胸高直径、胸高断面积、林冠郁闭度的增大而增高;树木大而稀疏的林分往往比树木小而密的林分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R.B.Hull等(1986年)研究建立了基于森林经营活动的森林风景美的时间序列分布模型。研究表明,天然林分具有很高的风景美学价值;未经疏伐和强度疏伐的人工林次之,其中二者的美学价值没有显著的不同。一般情况下,降低林木的密度可以提高风景美学价值,生产力较低的立地具有较高的风景美学价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风景林的美学价值也随之提高。

俄罗斯也很早就关注风景林经营,在城市周围建立了很多森林公园。俄罗斯林业工作者认为,森林美是测树调查因子和林貌因子综合而成的,具有鲜艳的林相、和谐的分层结构的外貌以及爽心的内景的结合体。俄罗斯森林风景美学评价的方法类似于因子评价法,即按小班调查因子和林貌特征确定评价因子,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通过评价因子得分来确定森林风景的优美程度。

(二)国内森林美学评价

国内的森林美学评价起步较晚且开展较少,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大都采用描述因子法在现场进行评判,而且对美景度的得分值大多没有经过标准化处理,使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大大降低。评价的尺度多限于森林公园、景区、景点,对风景林小班的美学评价研究较少,心理物理学方法在森林美学评价中的运用较为欠缺。

吴楚材(1991年)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数量化理论I,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景点进行了定量评价。

李春阳、周晓峰(1991年)在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中,采用了调查分析法、民意测验法和直观评判法于一体的综合评价法,即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大学生的现场评价资料,筛选出组成帽儿山景观的8大要素(地貌、植被、色彩、镶嵌度、奇特性、水体、飞禽走兽及邻近风景),建立了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但新球(1995年)提出了由5大类17个因子组成的森林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这5大类是指新奇性(3个因子)、多样化程度(5个因子)、天然性与神秘性(4个因子)、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3个因子)、和谐协调性(2个因子)。每个因子区分为5级,每级赋予分值,然后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各景观区的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景观等级划分。

倪淑萍、施德法(1996年)以实地调查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进行评价。对20种景观因子分别采用10-7.5、5.0、25、0等5个级别进行打分,然后进行偏相关分析、排序分类,将风景区划分为低分区(25~45分)、较低分区(45~60分)、中分区(60~80分)、高分区(80~1⑴分)4种类型,并对主要森林景观提出了改造措施。

三、中山陵风景区森林美学评价实践分析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中山陵风景区开展了首次风景林经理调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教研组主持和技术指导下,分别于1963年、1982年、1988年、2002年对中山陵风景区进行了4次风景小班的区划和风景林美学评价。

(―)风景小班的区划

森林风景小班的调查是在森林经理小班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由于森林经理调查小班内林分的生物学特征比较一致,林分结构相对均一,保证了小班内森林美学价值的相似性。因此,原则上风景小班的界线与森林经理调查小班的界线应该是一致的。但当森林经理调查小班的面积较大,各地段间的美区划风景小班。另一方面,相邻调查小班面积较小,美学价值相差不大时,也可以合并为同一风景小班。根据上述原则,2002年,中山陵风景区共划分为662个风景小班。

(二)风景林类型的划分

根据中山陵风景林的外貌特征和林分结构,即根据风景小班内树木的多少、树冠的郁闭度以及林木的分布状况等把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划分为以下5种森林风景类型151:①水平郁闭型,由单层同龄林构成,次林层与主林层的平均高相差不到20%,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年数,水平郁闭度在0.4以上,林木分布平均,能透视森林内景;②垂直郁闭型,由复层异龄林组成,次林层与主林层的平均高相差大于20%,林木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期年数。垂直郁闭度在0.4以上,林木呈丛状分布,树冠高低参差;③稀疏型,水平郁闭度在0.1~0.3之间,由丛状乔灌木或单株乔木构成,树冠发达;④空旷型,指林中空地、草坪或水面和草地相连的空旷地,水平郁闭度在0.1以下,周围有森林作背景;⑤园林型,由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和观赏植物综合配置而成,一般是名胜古迹所在地段。一个风景小班属于一种森林风景类型,在2002年划分的中山陵风景区的662个风景小班中,水平郁闭型、垂直郁闭型、空旷型、园林型、稀疏型小班的个数分别为89、399、53、83、38。

(三)风景林美学评价因子选择

根据森林风景美学评价心理物理学派的观点,森林的美学特征是由其本身的物理特征所决定的,通过林貌因子或测树调查因子可以反映森林的美学质量。根据以上思路,选择了树种组成、水平郁闭度、垂直郁闭度等17个风景林评价因子,每种森林风景类型确定6个美学因子1(6。评价水平郁闭型风景林的主要美学因子有:①树种组成;②水平郁闭度;③透视度;④树冠长度;⑤色调对照;⑥卫生状况。评价垂直郁闭型风景林的主要美学因子有:①树种组成;②垂直郁闭度;③透视度;④树冠宽度;⑤色调对照;⑥卫生状况。评价稀疏型风景林的美学因子有:①树种组成;②树冠高度;③树冠长度;④树木配置;⑤地被物;⑥卫生状况。评价空旷型风景林的主要美学因子有:①空旷地形状;②树木配置;③周围林相;④地被物;⑤眺望条件;⑥空旷地结构。评价园林型风景林的主要美学因子有:①树种组成;②眺望条件;③建筑物;④服务性设施;⑤道路状况;⑥卫生状况。

(四)风景林美学评价结果及分析

类型对各风景小班进行美学等级评价。每个评价因子都分成好、中、差3级,并分别赋值2、1、0分,然后分类型累计得分。累计分数在10分以上者为第I级,属保护巩固对象;分数在5~9分者为第II级,属调整改善对象;分数在4分以下者为第II]级,属改造提高对象。为了和1963年、1982年、1988年的风景林美学评价结果相比较,将2002年中山陵的风景林美学评价结果与前3次汇总于表1。

表1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的美学等级变化表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的美学等级与1988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I、II级风景小班所占的比重分别下降了5%、21%,III级风景小班所占的比重上升了26%。与1963年相比,变化幅度更大:2002年I级风景小班所占的比重从51%下降到16%,下降了35%;II]级风景小班所占的比重则从0%上升到了30%;而II级风景小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1988年中山陵景区的风景林美学等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II级风景小班仍占多数。从表1可以看出,1963年以来的近40年间,在外来病虫害入侵、林龄老化、土地开发、违章建筑等众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下,中山陵风景区森林美学等级不断呈下降趋势。在景观的尺度上,应用森林美学理论,通过风景林规划的途径,提高风景林美学质量,改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已成为摆在风景林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四、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规划探讨

(一)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规划实践回顾

1953年,在我国森林经理学前辈干铎教授主持下,进行了中山陵风景区的首次森林经理,并编制了中山陵风景区风景林的第一个森林经营方案,1958年在进行第一次经理复查时对此方案进行了修订。1963年在对中山陵风景区进行第二次复查时,增加了风景林美学评价的内容。1982年在第四次森林经理复查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1988年、2002年中山陵风景区又进行了两次森林经理调查,但均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现存的经营方案由干受当吋的计算机'模型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风景林空间格局分析内容,是一种缺乏多方案选优的单情境规划,且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对目前的风景林经营已经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指导下,2004年4月江苏省建设厅颁布实施了由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详细规划》。该规划重点划定了核心景区范围,进行了景区功能调整与划分,提出了各片区规划控制要求。2004年8月,南京市规划局公示了由世界著名景观公司易道规划公司承担的《钟山风景名胜区外围景区规划》(草案),该规划重点对钟山风景名胜区外围,被此起彼伏的违章搭建、拥挤不堪的居住环境搞得面目全非但与城市生活密切联系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遗憾的是,由于规划的目标和编制者专业背景的限制,上述两种规划均未包含风景林规划的内容。

(二)风景林规划的内容

相对于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规划而言,风景林规划的研究成果较少,现有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风景林规划的原理、指导原则、经营技术体系等方面,涉及风景林规划内容、方法的研究成果较为罕见。与此相对应,现有的相关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在森林公园、风景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中,均缺乏风景林规划部分,对风景林规划的深度、广度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斤5132-95)及2000年建设部的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借鉴《中山陵园森林经营规划方案》(中山陵园管理处、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林学系,1982年)及中山陵风景区规划大纲附件一-《中山陵风景区森林经营规划方案》(中山陵园管理处,1986年),风景林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风景林评价;②营林方针和主要任务;③经营区划分和经营方向;④风景林类型划分及空间布局;⑤特色景点风景林规划;⑥风景林管理。

(三)风景林规划的方法

在景观层次的大尺度上进行风景林规划,由于规划范围空间跨度大而变化缓慢,再加上复杂的空间异质性、缺乏重复性和参照系统、研究资金和取样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繁琐的计算、汇总和制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经营区划分、风景林类型空间布局、特色景点风景林规划等风景林规划的主要内容很难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选优,即使勉强进行,其成本也非常高。因而,传统的风景林规划,是一种单情境规划,规划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规划师个人的学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建立在VirtualGIS、计算机模型技术基础之上的多情境规划途径,大大降低了景观规划多方案选优、汇总和制图的工作量,为风景林规划这种复杂多因素交互作用控制下的不确定问题决策提供了新型的问题识别和辅助决策方法。

多情境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识别问题和辅助决策的研究方法。从决策论的角度来看,情境是“对未来可能性和决策者未来状态的描述,以及与此相关的事件系列,有时故意地以一成不变的老套、原型、最适度、世界末日或极端的形式出现,通过这些事件将研究对象由现实状态导向未来目标状态”。多情境规划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如果……,也许会……”的方式,探索研究对象的各种未来可能状态及实现途径。多情境规划研究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通过对多种可能情境的模拟和描述,逐步减少问题的不确定性,找到在现实约束条件下实现期望状态的途径。

林峰的妹妹范文第3篇

在文化底蕴、地域风格等条件的支撑下,现代风景园林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现代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审美文化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现代风景园林与审美文化为出发点,研究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文化表达,分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文化;发展前景

现代风景园林以古代园林为依托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审美文化不仅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且是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基于此,如何将审美文化渗透至现代风景园林中,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和探究的话题。

一、审美文化与现代风景园林

审美文化,指以人们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在现代文化系统、艺术文化系统等的作用下,审美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工具文化、社会理性文化与审美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三大形态。审美文化,其实质是群众对美的追求,是一项审美活动,人为性与非自然性是其基本特点。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审美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现代风景园林属于审美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在审美文化作用下的产物,如城市公园。现代风景园林以大众为服务对象,以使用者需求为出发点。近几年,随着审美文化的发展,美的范围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促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现代风景园林作为审美文化的体现之一,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二、现代风景园林中审美文化的表达

1.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功能现代风景园林的乐趣不仅包括精神需求,而且涉及审美功能。若以感性角度为出发点,即兴、观、群、怨。“兴”,即人们内心感触的展示,“群”则是人们亲切感情的表达,“怨”则与“群”存在相对立的关系。对于现代风景园林来说,连接景观与人们的情感是其重要的审美功能,设计者应体现情感的共鸣,达到契合人们审美观点的目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渲染人们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功能。

2.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一方面,中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此,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不再受字面表达内容的限制,采用现代化运作方式,达到中和的最终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乐和,表达真情实感。艺术的优雅、婉转、柔和等特性是乐和的重要体现。现代风景园林情感表达较为婉转、含蓄,这促使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推动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发展,拓展其艺术发挥空间,实现提升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文化的目标。

3.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本质基于儒家文化,可将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本质归纳为两点,即比德与悦心。比德的审美本质主要集中体现于园林中具有德性的植物,通过植物彰显人的形象与园林的本质,如,梅、兰、竹、菊等植物均属道德本质的体现。至于悦心,若以空间设计为出发点,现代风景园林构成要素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还要取得愉悦人们身心的效果,引导人们在欣赏表象的前提下发现其审美本质,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层审美效果。

三、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前景

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园林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是推动西方园林发展的有效动力。17世纪,“中国热”已在欧洲园林设计中得以展示。到了18世纪,不管是设计思想还是设计方法,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林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包括环形游览线路布局、视点移动转换和散点式景点布局等在内的设计手法均在西方风景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发展尚不成熟。一些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以西方园林的内容与设计方法为指导,忽略了对中国地域文化特征、自然资源的考虑。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需要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基础上,以中国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结合现代生活环境需求,将审美文化渗透至现代风景园林的每一个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审美文化的功能,推动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精神满足成为人们重点的追求目标。鉴于此,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面临新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其中,审美文化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关注的焦点。因此,设计者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以园林主题和人们的需求为指导,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优化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使审美文化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获得预期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桦琳.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龚娟.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与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殷慧敏.玛莎•施瓦茨园林作品的大众审美文化表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林峰的妹妹范文第4篇

青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雄伟的崂山,还有银沙滩上的小螃蟹。

大海上有汹涌的巨浪。为什么巨浪一到海边就会分散呢?原来,海边没有水,海浪一到岸上就会落下来。

崂山上有清澈的泉水,最雄伟的还得算瀑布。那瀑布从天而降,简直就可以用一首古诗来表示,那就是《望庐山瀑布》了。

青岛真是太美了,我爱这座城市。

指导教师 崔梅茹

林峰的妹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美托洛尔;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33-02

风湿性心脏病又叫风湿性心瓣膜病,指的是急性风湿性心瓣膜炎留下的慢性瓣膜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期常常表现为乏力、心慌气短、咳嗽、心力衰竭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手术治疗或者介入治疗为主,但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美托洛尔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中,具有缩小梗死面积、缓解胸痛等作用。对比观察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使用美托洛尔和常规方法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2]:通过心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左室射血分数在40%以下的患者。排除的标准主要包括:病窦综合征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有药物禁忌证患者等。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男性占46例,女性占34例,平均年龄是(50.3±15.3)岁。随机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

1.2.2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对使用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剂量的范围在6.25-25mg/Bid,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的心衰治疗措施。

1.2.3对两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的距离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3数据分析选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检验计数数据,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的距离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在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为主,操作较为复杂,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美托洛尔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中效果显著,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6分钟步行的距离,减少了心性事件的发生率,增强了心肌收缩力,提高了心排血量,能够增加心脏负荷,加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3]。上述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的距离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宋来春,王春,姜德哲,谷天祥,樊国亮.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80例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06(03):121-12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建设信息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水利建设与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