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多媒体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辅助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教学领域当中,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计算机,无论是否实用,凡授课必用课件,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免有些矫枉过正。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们辩证的来看待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力争取得教学效果达到最大优化。

一、多媒体的优势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上的知识很枯燥,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这些年教育改革的角度上来看,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要求。

(2)在高中的课程当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经常涉及到物质的微观领域,天体的宏观运动等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一些现象,学生的脑子里没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教师也无法利用实验手段展示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图像等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就可以使这些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降低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电场》这一章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场的概念,电场也不像磁场一样可以用小铁屑演示,教师如果只是运用画电场线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也是电场问题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的原因。如果制作成课件,既可以描述电场,也可以展示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错误。同样在《磁场》这一章中,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场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但是同样涉及到了安培力与洛伦兹力,这里需要学生具有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单纯的在黑板上很难展示出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能靠这老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展示磁场方向,电荷的运动,现在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三维空间画面,并模拟出周围的磁感线的方向,电荷的运动方向,栩栩如生,方便学生由直观观察。尤其是在微观领域的学习上,如:原子核内部微粒的运动,电子云的概念,能级的概念,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等等,这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很好的解决。

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具有很大优点,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教学手段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我在一些文章上看到,有些教师利用flash等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物理研究的过程是当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者研究某个规律,往往都是在对大量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得出的。利用计算机做实验锻炼的又是什么?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完全取决于教学需要,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它的作用是辅助教学,而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实验。否则就会是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老师创造的,而不是客观事实。给学生一种看动画片的错觉。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严谨的,容不得丝毫虚假,同时实验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一个主要手段。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当中,包含了很多学生的活动,比如:猜想、观察、分析、讨论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知道如何利用实验来研究问题。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无法达到这些效果。即使是一些学校条件有限,实验器材不全,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实验视频,进行观察,而不是利用动画模拟。

例如:网上有一个利用flash制作的演示实验课件,演示的是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当磁场方向发上变化时,射线方向随之变化,看上去似乎很好。但是利用flash可以制作各种偏转效果,不如真实试验具有说服力。因为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出任何效果。而且,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随之解决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空气湿度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电荷的转移、导体与非导体之间的界限。

当然这也不是说模拟实验一无是处,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有些实验过程时间很短,或者肉眼不容易观察,这就可以利用模拟实验来演示。例如:光的折射,做实验时应该利用实物,但是讲解时,由于光的线路无法观察,可以利用课件来模拟实验方便讲解。但这也不能称为模拟实验了,而只是一个讲解知识的小课件了。

总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并用,处理好它们的主次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才是真正利用好了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富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富网络应用 媒体

一、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富媒体技术,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页、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技术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和交互控制的技术。[1]富媒体技术集桌面应用程序丰富的用户使用界面功能,便捷高效的部署以及友好的互动交流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网络资源融合应用技术。从概念中我们发现,富媒体技术主要有两层内涵:

(一)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富媒体技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技术,它主要解决的是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问题。网络传输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需要符合不同带宽的限制,流畅的将信息资源呈现到用户界面。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因其受格式、数据量大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能符合网络传输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传播时出现了迟滞性。富媒体技术则使用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传播的稳定和速度的问题。

(二)富媒体技术关注点在于交互控制和双向信息推送。富媒体技术除了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以外,其更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富网络应用(RIA)以及Web技术搭建一个用户交互控制和信息双向推送的平台,它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构筑了一条稳定、便捷的通道,服务器可以将用户需求的资源推送到客户端,用户也可以实时回传用户数据,达到双向交互的目的。

二、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应用技术手段,它着力解决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关键技术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技术,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一)富媒体技术的特点: 根据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富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应包括一下几点:1.丰富的UI展现。富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丰富的页面控制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UI界面,将用户最需要的操作功能集成整合在页面或者客户端中;2.深度的用户交互。用户对于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不只是满足与对于资源的播放、暂停等简单的交互,富媒体技术能赋予用户和信息资源之间更深层次的交互控制,使用户在浏览信息资源的同时,使用客户端的各种外接设备主动参与交互;3.动态驱动的响应机制。富媒体技术的动态响应机制能够持续的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对于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回馈,并间接的影响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学习体验;4.部署的便捷特性。富媒体技术支持包括浏览器或者客户端的访问,用户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能通过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信息资源进行自由访问,并且服务器推送的信息能通过网络高速、准确的传递到每个终端节点;5.融合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富媒体技术能够将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完美结合,实现桌面即Web,浏览器即桌面。富媒体技术能够将单机的应用程序实现网络连接,使用户能够更为便捷进行网络学习。

(二)富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同样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主要优势:1.更加丰富的媒体展现能力。富媒体技术编译的场景中除了可整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还涵盖了矢量图形交互电影和各种复杂的交互式流媒体格式;2.强大的动态交互能力。富媒体技术在进行丰富媒体信息展现的同时,还能更多的加入了网络交互性操作,使用户融入整个网络教学训练的环境之中;3.融合式网络教学的业务体验。富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一组连续的富媒体场景信息传递,使用户在PC终端上体验音视频服务、动画、下载、媒体控制播放、呼叫、sms/mms发送、定时提醒、摄像头捕获等各类业务操作,最终将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资源平台,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4.实时的内容分发。富媒体技术能将服务器端的资源更新实时推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的信息一旦改变提交,其他的各个终端上的数据同时更新。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富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应用”和“丰富媒体”的结合,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遵从网络教学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解决学习前端的交互控制、网络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

三、富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比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概念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图、文、声、像等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成整合的信息处理技术。[2]笔者已经通过上文介绍了富媒体技术基本内涵,但是人们经常混用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这两个概念,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两个概念,笔者从以下几点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基本定义的区别。从两种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调媒体类型多样性的计算机技术,而富媒体技术则强调页面控制、页面展现、互动交流、信息资源推送、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一种网络融合技术。

(二)集成整合能力不同。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但是对于媒体格式、资源类型有限制,并且对于用户使用要求必要的插件或者播放器。富媒体技术具有优异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对于媒体格式几乎没有限制,并且不不需要客户端安装任何插件就能进行信息资源浏览,自带渲染器,形成一个完整、无缝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三)对于网络的依附程度不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全部下载才能浏览,会话活动仅限于浏览器,一旦浏览器关闭,会话则会中断,信息资源则停止传递;富媒体技术则具有一次加载,多次使用的特性,数据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即使终端会话,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离线浏览使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在其根本上存在着区别,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富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种补偿和完善,它不仅重视媒体展示的丰富性,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的交互性、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融合性,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范文第4篇

前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让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影视动画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影视动画行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改善了影视动画的特效制作流程,增强了特效制作的效果。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媒体工作者陈旧的影视动画理念。多媒体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游戏、广告和动画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影视动画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结合多种媒介之间的交流信息,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最终表达、展示出信息的技术手段。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来源不再是一个类型的媒体,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媒体。多媒体技术主要采用的媒体方式有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数字化的形式把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文化娱乐、商业广告、工程设计、通信传播等多个行业,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影视动画的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将拍摄到的素材制作成特效镜头,这主要是通过合成手段和三维动画的渲染;另一方面是经这些镜头通过剪辑,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影视动画的后期制作在增强影片的画面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特效,就是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性手段,来打造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比如汽车相撞、火山爆发、星球大战、海啸山崩。通过特效手段,不仅可以模拟各种天气状况,还可以呈现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弥补了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条件、技术的限制造成的拍摄效果不理想。

三、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如何运用视听技术

在以往,影视动画都是二维动画的方式,来影响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给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设置相应的背景音乐、灯光和音响效果,都是通过模拟视听技术来完成。在传统的影视动画中,影视后期制作人员根本不可能对视听配置方案频繁进行调整,从而选出最优的方案,更不用提对作品整体构思和整体风格的考虑。但是,多媒体技术投入应用以后,这种状况就可以被改变了。多媒体视听技术的采用,能够完美地模拟场景状况,让音效的处理效果完美无缺。在后期配音中运用视听技术和多媒体软件,能够让声音更加符合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对场景的表现也会有所增强。多媒体软件能够对人类的声音进行处理,模拟声音主人的不同情绪状态,也可以模仿声音嘈杂的餐厅、安静的隧道等真实场景,甚至可以模拟一些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声音。

(二)如何运用模仿现实和虚拟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创造力和仿真能力极为出众。创作者在具有影视动画方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空间。多媒体制作三维动画常用的Maya、3DMax等软件,都有强大的操作功能,帮助创作者模拟出自己想象的空间,并且可以通过精准的数值进行调控。多媒体技术在构造虚拟空间上尚且如此强大,更不用说对现实的模拟了。运用多媒体软件,能够对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化进行模拟。对时间的演变的模拟,比如模拟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对空间的变化的模拟,比如模拟从高山变成低谷的变化过程。多媒体在模仿现实和虚拟空间上的应用,让影视动画特效具有了可操控性和可调整性,对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有力地激发。

(三)如何运用新的影像设备

光学、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运动捕捉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影视动画的特效制作效果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动捕捉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影视动画越来越符合人类的特点[3]。对人物表情、动作和行为的捕捉模拟,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的生活状态,与传统动画中人物的不真实感形成鲜明对比,是对传统动画局限性的一大突破。旧的动画设备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将被灵活性强、模拟程度高的多媒体影像设备全面取代。

四、结论

多媒体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 广播; 多媒体;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38-01

一、前言

随着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内容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实践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电视多媒体技术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在电视领域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现实生活中,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已数见不鲜。科技的卓越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圈。

1.计算机技术。当今的科技技术进步得比较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机型与配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电视多媒体对计算机的要求远远不止是主机的部分,还需要扩展相关的专业用卡。所以,有时候计算机主机的作用只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虽说不是非要追求高端的主机平台,它本身的系统稳定性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然而,集成度的提高,可以方便将其他的工作或者更大的功能集成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较快捷的处理。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最早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它是借助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数字图像的转换、压缩、恢复、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带动了其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4.计算机信息贮存技术。信息贮存技术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目前,最廉价的贮存介质是磁带,所以对一些长期需要贮存的信息,采用磁带贮存是最好不过的了。美国一家公司提供的一定容量的数据流磁带和相应的驱动设备,经过数字化保存的视音频素材,在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下可以完好无损长达20年。

三、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在我国每个省市,各家电视台都有数量不等的演播室、后期编辑机房、音频制作机房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运用网络化技术之后,可以将每个点连为一体,真正地实现所有素材、资料的共享,进而加快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经常查询各种资料。运用网络技术之后资料查询工作变得十分方便,可以在本地工作站访问资料库,查找出所需的资料并直接调用。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视频编辑、字幕、三维动画、音频制作等分机房进行,之后再通过网络整合成为完整的节目。由于实现了网络化,由多代复制所造成的信号损失就可以避免,制作人员可以充分享受由无损失编辑带来的好处,即使需要多次修改编辑意图,对节目的最终质量也将毫无影响。这样,制作人员便能消除后顾之忧,将精力全部放在节目的创意和充满想象力的制作上,打造出最精美的电视节目,进而提高节目质量。

2.无磁带播出

广播电视系统的联网,使得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变得更加简便,自动播出设备可以调控节目播出的内容和顺序,甚至还可以在节目播出前的最后几分钟内更改节目单。

许多电视节目的现场性、时间性非常强,在进行现场新闻采集时,可以随时将拍摄好的素材下载到便携式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草编,这样便提高了后期机房编辑的效率。甚至还可以在便携式设备上直接进行联机编辑,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并且应用很广,能在新闻、专题片、MTV和电视剧等多种节目的制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种编辑模式下,编辑人员通过网络从电视台的素材库把较低质量、较大压缩比的视频素材下载到家中的脱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草编完成后,再传到电视制作中心进行一次合成。目前这种编辑技术发展还受到广域传输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远程编辑定会成为现实。当然,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首先必须对广播电视系统中,从事多媒体编辑操作的计算机相关硬件及软件进行选配与安装。

四、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五、网上广播

将广播节目的声音送上因特网是网上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新形式。我台早在2003年就已将广播送上互联网。依托金号网平台,我台实现了十套频率的直播与点播。2009年,配合我台各频率及其他业务部门,完成七十余次拍摄任务,以金号网为主体,联合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如腾讯网、西部网等,实现视频直播、录播。

网络音视频在实现起来其技术也相对简单。以我台金号网为例,各频率音频从主控机房进入信息中心机房音频编码服务器,经过编码,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通过互联网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供网民访问。而视频则更加方便,通过视频切换台可以直接送出信号至视频编码服务器,编码后编码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直播流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即可在第一时间将节目展现在网友面前。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技术的多项优势特点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应用技术实施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阿群,陈少红,刘,徐方勤.计算机网络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