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电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农村电网;农电工;管理
农电工队伍是供电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农电安全生产和农村供电服务的重要力量。农电工担负着农村电网维护、营业收费和供电服务等工作。农电工虽然经过几次管理变革,目前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电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电工的身份不明确,管理风险和业务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电网的建设和运维人员用工体制不同,农电队伍中拥有大量农民工身份的员工,各地用工情况十分复杂。20世纪90年代,根据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推行的农电体制改革中,对农电上岗人员的管理开始有了政策依据,但农电工的人员接收政策各地不统一:有的成立县(区)集体所有制单位“农村用电管理站”,供电所和农村用电管理站按电压等级和地域分开进行管理,业务上接受县供电部门领导和监督,是“非经营性的镇一级农村管电组织”,与农电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有的是由县级供电企业出资设立农电服务公司(部分是集体资产、部分是国有资产),农电公司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则直接委托外部社会服务公司实施制度;甚至有些农电工从来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农电工用工主体不统一,身份不明确,更加没有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农电工管理在法律和经营上都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第二,农电工薪酬体系不完善。农电工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合同主体并不是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在管理行为上实施不同的薪酬体系,农电工待遇与供电企业正式职工相比差距较大。在“两改一同价”过程中,供电企业在农电工劳资管理上采取低成本运作方式,农电工的工资依然来源于农村低压维护管理费(90年代在电价中提取)。“同网同价”后,进入电力企业的农电工与供电企业职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农电工的自身素质差,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村电网改造后,电力企业对所有农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电费抄核收、客户服务等实行统一管理,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但由于农电工的历史成因,目前在职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素质偏低,缺乏再学习的能力。一些人员思维方式守旧、纪律涣散、责任心不强,甚至无法学会或者拒绝使用现代管理工具,不能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培训、安全规程考试等,导致对农电工的管理难度和农电安全风险加大。
二、规范农电工管理的前提和意义
第一,解决农电历史用工遗留问题,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时展的要求。一是依法用工的需要。《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建立劳动合同制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用工法则。农电工劳动关系不清、身份不明等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二是国有电网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全面落实以及城镇家用电器的普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用电能量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国有电网企业需要延伸服务领域,延伸先进的管理标准和生产经营理念。推进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有利于整合、优化电价价区,进一步降低电价,促进用电消费,促进扩大内需和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有电网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建设幸福农村的社会责任的需要。农村电网由于历史原因,基础建设薄弱,网点多面广、设备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较大,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逐步引入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农电机构经营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农村及农村企业提供方便、周到的电力服务,是国有电网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不可懈怠的要求。
第二,劳动用工的改革依赖于产权模式的调整。目前直供直管、代管和股份制农电企业投资主体不同,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多样,国有电网企业对此类农电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差别很大。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尽快完成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调整,尽快理顺农电机构的供电资产与国有电网企业的产权纽带关系,规范和统一电网经营管理,彻底完成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迫切性日益彰显,而农电工的何去何从,依赖于产权关系的调整。农电企业的资产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划拨给国有电网公司,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理顺用工关系,是农电工的出入之一。
三、农电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明晰身份,完善用工机制。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仍存留着不同所有制职工的“身份”属性的认识,国有企业的固定工身份有着天生的优越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同所有制企业都属于市场主体,都应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社会全面由“身份”向“契约”过渡。在国有电网企业统一接收农电资产的前提下,择优录用农电工,与国有电网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彻底打破身份限制,建立电网企业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实现同工同酬,实现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这是最理想的管理方式。在农电资产未全面理顺之前,也可采用成立农电子公司的方式,规范农电业务管理和农电工的管理:农电子公司与农电工签订全员劳动合同,明确用工方式,农电工参与镇(区)级供电服务工作,建章立制,规范农电工日常管理。
第二,完善薪酬体系,实现同工同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规范农电工用工,均应实现以“同工同酬”为目标。针对农电工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可对供电机构各类岗位进行分析,安排农电工在其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工作,并对其岗位进行价值评估,以本地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作为参考依据,确定合理的薪酬基准线。按要求为农电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开展量化考核,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实行收入动态管理。
第三,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明确安全职责。供电企业与农电工必须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并明确农电工必须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制定人才培训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各工种的高、中、初级技能培训与鉴定大纲,实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农电工的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培训方法可采用理论学习、现场操作、知识竞赛、研讨等多种形式。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安全知识、规程规章制度、文明服务、法律知识、营销知识等各方面。
四、农电工规范管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第一,高度重视农电企业资产划转工作。根据国资委国企改革有关精神,主动向市县两级政府汇报、解释股权无偿上划工作意义,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农电企业职工的安置方案,签署划转协议,落实报批手续。
一、重中之重抓安全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我局以安全风险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以防人身触电、高空坠落为重点,以系列标准化建设为总揽,抓流程化、专业化,促规范化、精益化。进一步加强了生产计划的刚性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和完工汇报的闭环管理,实现农电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我局“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的安全管理方针不动摇,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农电安全工作。
二是建立农电安全诚信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更新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措施,夯实农电安全基础。在制定《农电诚信安全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和《农电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以防人身为重点,反违章,除隐患,突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农电检修施工现场“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和反“六不”斗争,将工作重心转向现场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防范,严格执行“三措”的审批。
四是加强配网设备管理,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以“两清理”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整治两清理及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全面解决配网设备存在的标识不全、交跨距离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实现配网设备规范管理、安全运行。
二、全力以赴抓建设电网改造突飞猛进
我局抓住**年国家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步伐,完成农网基建及西部完善化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坚强农网,满足农网“四性”(安全性、可靠性、节能环保性和科技进步性)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三农”,使广大农村客户“用上电、用好电、电好用”。**年农网建设共完成投资11765万元。
一是坚持“建强农网,服务三农”原则,制定并完善农配网发展规划。做到以电网规划为龙头,指导项目立项,在立项过程中根据负荷情况选定典型设计方案,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增强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既节省资金,又能满足电网负荷需求的效果。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抓好杨凌揉谷乡等地的农村中、低压电网改造,完成市区、兴平的27个乡(镇)、140个村的农网改造建设任务。开展农村排灌供电设施改造,加快解决农村三相动力用电需求。年内力争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达到90%,使广大农村客户“用上电、用好电、电好用”。
三是坚持“科技兴电”,全面整合农电技术管理。加快推广应用农电科技成果,积极推广“新农村供电模式”和“四新”技术,加快了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
四是加大农网工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县局网改专工及物资、财务等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流程、农网改造政策掌握、农网管理制度的集中学习,保证农网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农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工程各阶段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农网建设预决算及资金管理。农网工程资金按照国家有关农网投资政策,严格审查、核准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严格农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严禁项目与投资不一致,随意扩大概预算和对暂时不需要改造的线路设备进行重复性投资。
三、集中精力抓运行运行管理精益求精
**年,我局大力开展配网运行的分析和研究,解决配电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细化农配网“两清理”工作;进一步拓宽带电作业领域。
一是积极开展配网运行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严格执行工作计划管理及审批制度,加大作业过程管理力度,实现施工现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其次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流程化。根据设备的变化情况,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各项制度的实施考核力度;同时不忘班组基础管理标准化。细化配网运行基础管理,强化班组资料管理。
二是加强配网运行分析和研究,重点加强负荷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运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对监控采集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到以数据指导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配网安全、可靠运行。
三是以配网可靠性管理为龙头加强专业技术管理。制定了配网可靠性指标预分配制度,实行“先算后干、边算边干、干后复算”的办法合理安排计划检修工作,提高了配网供电可靠性。请厂家对d电电压监测仪共125块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居民客户端电压质量实施了实时监控并采取各种有效的调压措施,确保了电压质量合格。利用城网综合智能配电箱项目的实施和杨凌集抄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该系统在生产技术领域的功能开发,通过基础数据的收集积累、对比分析,“以数字说话,以数据指导实际工作”,逐步提高农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四、提升标准抓管理农电管理亮点纷呈
进一步强化农电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低压线损规范化管理年”和“三节约”(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活动,努力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提高效益。
一是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在加强硬件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供电所的精益化管理水平。杨村供电所建成了国网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管理示范窗口,建成了渭滨、庄头等十个省公司样板供电所。
二是提升农电优质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二保”服务进景区、园区、社区活动。杨凌分局园区供电所、杨村供电所农村居民社区服务窗口,成为农电服务示范窗口的亮点。
自2006年杜浩然通过考试当上安全员后,深知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他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好。在安全活动例会上,他总是认真分析安全现状,对所里、班组和个人在安全责任履行、规程制度执行、安全风险分析、现场措施落实中存在的不足深挖细找,对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以及施工中出现的违章现象总是大胆批评。农电工胡宁宁说,别看杜安平时幽默搞笑,一旦到了施工现场,谁有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操作的,他都毫不留情的批评。安全管理关键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对新进的农电工,杜浩然总是教育他们要多学习操作规程,钻研业务知识,多学习安全简报、事故通报,有了经验,危险就能防范,有了防范,事故才会远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违章。今年3月19日,公司结合“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开展特别安全日活动,杜浩然作为安全员更是首当其冲地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了许多建议。每次施工,杜浩然总是在前一天检查并理顺施工工器具和各种施工材料,制定安全监督计划,仔细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汇总全天工作情况,进行安全评价。
降线损一丝不苟
线损管理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对于降线损杜浩然总是一丝不苟,夜查、不定期突击检查再加上对工作的敬业负责,杜浩然总能把线损降下来。2006年,杜浩然还在十里所工作,所里的高压线损率居高不下,一直在9%左右,为了找出高压线损率高的原因,杜浩然将所内前两年的总表电量全部调出同现在的电量进行对比,看从中是否能找出问题。当他查看言岭铁矿的台帐时发现,言岭铁矿变压器的电量与现在的电量差别非常大,杜浩然觉得有些蹊跷,与所长立即赶到现场,打开计量箱用钳形电流表一查,果然找到原因,A相二次线无电流,而此时该变两台22kW的电机正在磨铁粉,该户每月的电量在3万千瓦时左右,这样算来言岭变压器少计了15000千瓦时,按当时关口表的电量为50万千瓦时计算,只降了3个百分点,面对依然很高的线损率,杜浩然不气馁,继续查,又发现总表的铅封封印存有问题时,一系列问题根除后,高压线损率降到了3%左右。
搞服务真情实意
马头是个工商大镇,每月供电量500多万千万时,业扩、村变73个,专变270多个,工商户、小作坊、大厂区很多,面对众多客户,该怎样开展工作,怎样搞好服务,杜浩然心里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真心实意地为客户着想,不耍威风刁难,不找理由推诿。2007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杜浩然正在值班,生产卫生巾的客户李冠彬打来电话说,他的变压器跌落保险掉了一个,由于厂家催着要货,厂内有许多工人正在加班作业,请求给予帮助。杜浩然放下电话带上工具与一名同事,赶往客户厂区。经过检查,发现跌落保险的熔管烧断,杜浩然又赶回所内仓库,对照原来的熔管直径查找,组装完毕后又急匆匆的赶到现场,经过一番调试后变压器恢复了运行。李冠彬万分感激,等着接货的广东老板也操着广东话说:辛苦了,你们真棒,太谢谢了…”
学技术勤奋钻研
杜浩然有一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多次代表公司参加临沂供电系统的技术比武、临沂市特种作业竞赛,为公司赢得了荣誉,而成绩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勤学苦练,不懈钻研。1999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杜浩然,参加了公司10千伏线路的施工改造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为了学好技术,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勤奋,从蹬杆、扎线、变压器安装,一点一滴学起,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学不到真功夫,请教完老师傅的实践操作,自己再抽空学《农电工基础知识》、《配电网基础知识》。在沂南培训基地学习时,他更是自我加压,勤学苦练。俗话说:天道酬勤,多年的实践锻炼,理论钻研,使杜浩然提高了技术,提升了素养,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所长张乐坤说:他是个敬业负责的人。
1、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一个科学有效、合情合理的、能充分调动农电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因此,随着物价的日益增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精神压力不断加大等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农电工都缺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效率也随着明显下降,再加上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不能真正体现分配的公平性,也就不能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而且在考核上不能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经营管理者的随意性大,这样情况下,农电工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给电力企业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农电工队伍不稳定近年来不少农电工因福利待遇、物价提升等其它一些现实问题的原因,业务素质稍好的农电工断断续续的辞职跳槽改行现象一直在持续,这给我们本来就棘手的农电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间接也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上损失。
二、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公开选拔人才,优化农电工队伍为了更好的优化农电工队伍,提高农电工整体综合素质,在农电工用人审批制度上要严格把关,首先必须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台新闻节目等媒体公开要招聘人员的具体条件。
2、多途径提高农电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由于大多数农电工学历较低,而且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很少有人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若经济条件允许,首先要建立一个面积、条件设施足够的教育培训基地,有了这样的前提,就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电力部门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种类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内容可以从职业道德、法制教育、文化基础、岗前培训、业务综合技术、优质服务等方面着手。可以采取单位送培、外派参观学习、单位内集中加分散培训,还可以进行其它技术比赛、文艺活动等多种灵活方式。
3、实行定岗定酬,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本着按岗、按劳取酬的原则,根据上级要求,应统一规范的制定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利于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供电所要实行岗位定员定编制,工资由基础工资加考核工资组成。岗位不同,基础工资就不同,在单位内完成的业绩不同,考核工资也不同。所以要实行岗位竟争制度才能达到定岗定酬的效果。由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命题参加考试评定工作,这就要对农电工的理论知识的业务技能水平进行总体测试、考核,然后评定级别,确定相应级别农电工的薪酬。
三、农电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明确安全职责供电企业与农电工必须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并明确农电工必须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制定人才培训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各工种的高、中、初级技能培训与鉴定大纲,实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农电工的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培训方法可采用理论学习、现场操作、知识竞赛、研讨等多种形式。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安全知识、规程规章制度、文明服务、法律知识、营销知识等各方面。
2、高度重视用工改革期间的员工队伍稳定由于农电工基数较大,改革期间的维稳问题较为突出,关键是要做到“透明”、“依法”。一方面由于农电工的管理经历了多次改制清理、主辅分离等重大改革,用工情况十分复杂,全面理清农电工作人员的历史劳动用工关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必须结合上世纪90年代的“两改一同价”改革以来的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梳理涉及农电工清册,并进行公示接收监督和质疑,剖析问题,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必须依法操作,向农电工明确用工规范后的岗位安排、劳动合同签订时间、工龄的计算方法、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办法,计划生育管理等员工关心的问题,对于在改制过程中申请脱离农电工作的农电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依法给予经济补偿金。妥善处理用工风险,做好员工队伍维稳是对农电工规范管理工作的最大考验。
关键词: 新形势;农电工;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电网;创新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085-02
0 引言
所谓人才强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农电工作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在农电事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供电企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00年6月实施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原来的农村电管站划归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管理,成立了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在农村行使供电、管电职能的农村供电所[1],自实行农电工统管的发展战略后,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加大基础投入,加强农电工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基于农电工队伍的特殊性,其管理还面临着一系列尚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电工的人力资源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因此,规范农电工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以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农电工队伍的基本构成
农电工是指承继了农电体制改革前原电管站工作岗位,经县级供电企业考核聘用的在乡(镇)、村从事农村电网维护、营业收费和供电服务等工作的农村电工,由供电企业聘用后,主要是从事农村电网维护和服务工作[2]。农电工是一个较大而特殊的群体,主要由改制后划转的农电工、职工子女和家属、招聘的农民工三部分组成,绝大多数为初中文化,年龄符合规定标准,业务技术上大部分人能胜任,从事的岗位绝大多数为抄表收费和安全管理等。
2 农电工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农电工46.72万人,担负着农村电网维护、营业收费和供电服务等工作[3]。对于农电工的管理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虽然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实施“三新”的农电发展战略,采用精细化管理,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但农电工因其队伍的特殊性,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农电工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积极性。农电工管理被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一大重点。
2.1 管理成“真空”,配置不合理,队伍流动频繁 农电工队伍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存在有大量冗余人员,且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驾驭新技术的能力,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而实行农改后,农电工仍是农民合同工,人才配置未得到优化,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改革发展,农电工的素质已不适应时展的需要,尤其是“两改一同价”后,农电工的培训工作更成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要么培训内容不明确,缺乏相关系统的技术培训,要么培训目标过于笼统,脱离实际,使培训效果流于形式,长期的松散型管理使得农电工队伍素质急待提高。再者推进规范化管理以后,很多经验丰富的老电工收入的下降使得其不得已离开企业,另谋高就,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
2.2 激励成“摆设”,同工不同酬,工作心态失衡 农电管理点多、面广、线长,管理起来难度颇大,其中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农电工队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使得农电工的工资福利有一定的提高,虽然现行的工资政策保证了工资的按月发放,但现实情况是农电工的工资待遇仍然普遍较低,由于现行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考虑较为片面,还存在平均主义的现象,缺乏鼓励农电工提高技能的动力,特别是由于历史及政策差异,造成农电工与企业的正式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相比差距太大,同工不同酬,劳动价值无法等价交换,农电工就算工作再出色,与企业正式工相比,也得不到相同的晋升或奖励的机会,造成人员工作心态的失衡。
2.3 积极成“冷漠”,社会理解度低,责任感较缺乏 农电工是农电体制改革的产物,目前企业主要采用制、多经托管制两种形式进行管理,然而由于农电工自身的原因及管理的混乱,农电工的切身利益没有相关政策保护,使其对社会角色定位模糊,尤其农电工又长期在基层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集体活动,企业对农电工的“冷漠”,使其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缺乏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地方群众中形象不好,反映不佳,这些因素都将是企业的巨大隐患。
3 新形势下加强农电工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