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若寒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96-2
基金项目:2012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其主体即青藏高原,是我国典型的高寒脆弱区,地处世界最大的成矿带之一,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矿产资源包括铬、铜、钼、铅、锌、铁、金、银、盐湖资源等,多数为国家紧缺的矿种,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10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数据的矿种41种,矿产地近3000处。其中,铬、铜和盐湖锂矿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鉴于铬、铜以及盐湖中的锂、钾等均为我国最主要的紧缺矿产,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尤为凸显。
长期以来,矿产业发展落后,与其资源地位极不相称,但近年来,自治区矿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产开发管理薄弱,多数矿山属于盲目投资建设、盲目开采,采矿方式原始,采矿工艺落后,大多露天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而且只采富矿,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这种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随着对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矿山迹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粗放式矿山开发遗留的大量矿山迹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急需解决。矿山迹地也称矿山废弃地、采矿废弃地、矿区废弃地等,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等。本研究选取自治区的那曲地区为研究区域,试图阐明高寒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壤、植被和水体的生态效应,为高寒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研究区概况
那曲地区位于83°55'-95°5'E和29°55'-36°30'N之间,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主脊分水岭以北,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南,西与阿里地区为界,东缘与昌都地区毗邻,总面积达45多万平方公里。这里是长江和怒江的发源地,为青藏高原腹地。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属羌塘高原高山草原带和怒江上游高山灌丛草甸带。那曲是一个具有地热资源、水利资源、湖泊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现已发现著名的藏北、藏南两大超基性岩带,蕴藏着丰富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各种矿产,特别是我国急缺的矿种:金、铬、铜、钼、硼。目前,矿山已成为那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六大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了那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矿山的发展,还带动了那曲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的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由于那曲处于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态一旦破坏,恢复起来相当缓慢,甚至不可逆,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和研究,为高寒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研究方法
利用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选取的典型矿产资源开发区内的主要地物进行判读,并指出环境破坏程度不同的区域;然后根据遥感信息判读结果,在不同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的区域进行实地监测研究。
为了调查矿产资源开发对地形地质、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影响,在那曲那木切砂金矿附近,选择未退化草地、退化草地和矿区草地,取1m×1m草地样方进行调查,记录草地类型、物种组成、植被盖度、地形、草地退化程度等,测定土壤含水量,同时取0~30cm的表层土壤样品以备室内分析,采用刈割法获取植物样方地上部分,取回实验室后置于65℃下烘干后称重,得到地上生物量;使用根钻获取群落根系,用淘洗法将根系与土壤分离,在65℃下烘干后称重,得到地下生物量。共取得有代表性的草地样方和土壤样品各30个,分别代表未退化草地、退化草地和矿区草地。
使用样方调查数据统计物种数并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表征。Shannon-Wiener指数(H)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的株(丛)数,N为样方各物种株(丛)总数。
3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
目前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体、土壤(地质)、大气、植被和人类健康等5个方面。(1)矿产资源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地表河流和地下水污染,如矿山场滤液和有害物质流入河流,改变水质、硬度和pH值等;地下水水源枯竭。(2)矿产资源开发不仅破坏地质结构,导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裂缝,还可能引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的,引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1],有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还会形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3)矿山开采后,长期暴露地表的固体废弃物在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将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并使固体废弃物风化解体,形成碎屑、粘土和溶解物3类风化物质。这些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将产生风化扬尘,污染矿区大气环境。(4)矿区植被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矿山工业广场的建设、废弃物堆放、开山修路、地面塌陷与露天采矿剥离引起的。矿区的建设和生产改变了土地养分的初始条件,从而使植被生长量下降[2]。(5)矿山开采所引发的粉尘以及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都会影响人体健康[3]。
那曲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效应的特殊之处在于地处高寒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评价提供依据和对策。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判读,在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区域地质地貌、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3.1对区域地质地貌的影响
在采挖的过程中造成地面不均沉降,常引起地层变形,局部塌陷、生成不规则裂缝,此外大量废渣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形成局部人工地貌,破坏地表结构,易引起滑坡、地震、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矿区生态坏境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且很多矿区开采之后没有治理和恢复地貌,任由废矿和废渣堆放,严重破坏了地表景观和当地的生态环境。露天开采在矿区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露天采坑,其中小者一般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长和宽一般为20~40m,而大者深可达数十米,长达数百米。采坑开挖边坡高度2.5~30m不等,坡度一般在60°~85°,个别地段呈近直立状态,崩塌隐患严重。地面露天开采占用和扰动地表面积规模大,弃土弃渣数量多,这又为水土流失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3.2对土壤的影响
采矿采挖的过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土壤的影响,矿区的土壤大部分都会遭到毁灭性的影响,此外,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会污染当地土壤环境,通过对矿区土样进行分析,发现土壤矿化度、酸碱度和重金属含量明显大于周边地区,污染严重,且土质退化严重,极易造成土壤贫瘠和风沙化。通过对未退化草地、退化草地和矿区草地土壤样品的分析,表明矿区土壤的碱解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低于未退化草地和退化草地,而砂粒含量则相比偏高。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碱解氮和全氮,仅有未退化草地的约40%,退化最不明显的是速效钾,分别为未退化草地的82%和退化草地的95%。矿区由于人工开挖表层土壤和矿渣占压地表植被,优良河谷草场破坏殆尽,砂卵砾石。有机质含量高的河谷草甸土表层土壤,经过采金冲洗以及风化、侵蚀等作用,弃渣土层中的大量粘(壤)质成分、有机质成分随之流失,其毛细作用大大降低,土壤肥力降低、土质恶化。另外,矿渣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重金属随尾矿砂进入矿区周边土壤,土壤中绝大多数金属污染物都难以溶解,其生物有效性较低,植物难以吸收利用。同时由于受到因采矿引起水土流失的影响,矿区下游草场也受到影响,导致下游草地土壤沙化,草场退化。矿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植被一经破坏,自然恢复极其困难。因此,在自然状态下,露天开采对植被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由于露天开采造成的植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原始状态。
3.3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采矿活动破坏了地表结构和土壤水体环境,也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使植被面积减少,矿区周围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造成生境破碎和生物多样性受损,进而影响矿区植被群落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相比未退化草地,矿区草地的单位面积物种数降低了51%,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39%,盖度降低了46%,生物量降低了34%。
4矿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目前,我国矿区的生态重建主要在采矿造成的四种破坏类型上进行,即露天采矿场、废石场(排土场)、尾矿场(包括采煤中产生的矸石山)和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不同破坏类型的生态重建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高寒脆弱区因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其矿山迹地的环境治理有别于一般区域的治理经验。由于矿山矿体埋藏较浅,矿山多以地面露天开采为主,极少数为地下硐采,如砂金矿、铬铁矿、铁矿、铜矿、铅锌矿等,尤以砂金矿和铬铁矿露天开采留下的矿山迹地规模最大。粗放式矿山开发遗留的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等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增加了生态恢复难度[4]。针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生态安全战略对策,实施整体保护战略,建设国家生态公园
基于生态环境地位的重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综合考虑,提出对生态环境应实施整体保护和重点开发的生态安全战略,把那曲的部分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和世界水平的我国国家级生态公园。把国家生态公园的性质、任务及其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4.2加大现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
在国家生态公园框架下,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关键、特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实施重点保护的对策。加大高原高寒天然草地以及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和原始林保护的力度。
4.3加强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如下内容的研究: 在生态环境不稳定性与敏感性评价与研究基础上,开展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生态功能效益价值判断的研究;研究生态安全等级划分和生态环境变化允许值的判定;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4.4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矿业结构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矿业环境的有效保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矿业企业的地位与作用由于自然地理交通能源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矿业开发工作起步晚,起点低,部分矿山规模过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致使矿业开发成本加大,矿业开发受到严重限制因此,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通过联合开发的办法,提高矿业开发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提高矿业开发的效益,降低矿业开发成本,提高矿业开发的科技含量,对落后的采矿技术和选冶工艺要进行限制,加快自治区矿业开发的步伐逐步清理关闭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下以及资源保证程度不足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企业质量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严格禁止工艺落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区外矿业企业向区内转移,确保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4.5建立和完善法规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矿山环境保护的特点,在国家出台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下,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努力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就很好地遏制了矿山业主的破坏行为大力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生态破坏问题,遏制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改变矿山乱挖滥采浪费资源的现状,协调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矿业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实现高起点、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周忠轩,吴钢.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J].生态学报,2003,10:2144-2152.
[2]武强,薛东,连会青.矿山环境评价方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03:84-88.
其实就是一场游戏
尔虞我诈
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利字了得
今日你设红门
我敷衍
明日某时
斯垂清泪设寒门
海若迎风
浪自起
雪若呈雨
身自焚
盈盈笑靥
伤字焚身
独处轻舟
赏荷残塘
利若
孔孟荀
何愁断垣
独思量
轻舟你我
过客李桥
薄命书生
生死较量
孤帆远影
断壁残垣
丝菱儖胄
独鹜烟霞
清波寒蝉
立领河山
一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便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鸿雁:书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了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深入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高洁品格的象征。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月亮:抒发了思想怀远之情。月亮因其独特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亲人,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他看到长安之月,想着妻子在鄜州也在看月想念着他,这里借月亮充分展示了两地思念之情。
二
不过,不少诗歌的意象不止一个。为了找准“象”解准“意”,有必要对意象组合的方式有所了解。因为把握规律,方能以简驭繁,举重若轻。诗歌意象组合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并列式
所谓并列式,就是意象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的图画的意象组合方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两个对比关系的意象“酒肉臭”、“冻死骨”并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唐王朝潜伏的危机。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两组相隔甚远的四个的意象联系起来,反映了昔日火热、豪迈的战斗生活,从而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晏殊《踏莎行》,此诗以“春风不解”、“一场愁梦酒醒时”两句“黏结”“稀疏的红花、绿草、杨花、莺、燕、炉香游丝、斜阳”七个意象,流露出无尽的春愁。此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舒婷的《思念》(首节)也属此列。
(二)叠加式
所谓叠加式,指将两个(或多个)、两组(或多组)不同时空的意象叠合的组合方式。庞德所谓的“意象叠加”,旨在将丰富的含义包孕、诞生在彼此映照渗透的意象中,以及叠加后的艺术图景里,即“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赫尔姆)。需指出的,意象彼此不能独立,只有叠加成为整体,意象才有存在的价值。
如臧克家的《三代》将“孩子、爸爸、爷爷”三个意象叠加一起,才构成中国农民这一意象,全诗也才成为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高度概括。诗人正是通过这三个意象的叠加,表达了对中国农民的同情。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在你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三节))
此诗第一节有“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并列式意象,反映昔日的祖国艰难前行;第三节有“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五个并列式意象,反映今日的祖国走出“左”的阴影,以崭新的面貌前行。将有对比关系的这两组意象叠加,我们便明白诗人的意旨:祖国虽饱经忧患劫难,却正焕发新生的活力。于是,“祖国”这一新的意象诞生。
(三)辐辏式
所谓辐辏式,就是诗中数个意象与主导意象之间存在着如车轮的辐条与车毂之间一样的关系。在多个意象之间,存在向心凝聚的美学结构,彼此是主宰与从属的关系。其表现方式有以下两种。
1.范围上由大到小
柳宗元的《江雪》有三个意象:千山、万径、孤舟。从视野上看,三个意象的范围由大到小。诗歌的“焦点”是“孤舟”上的“蓑笠翁”。“鸟飞绝”的“千山”、“人踪灭”的“万径”、风雪中的“孤舟”所构成的凄凉孤苦画面正烘托着“蓑笠翁”的心情。据此,我们便根据这一“焦点”所承载的美学信息,把握被贬永州的诗人此时孤寂、失落的心绪。
2.结构上由外向内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此诗以“莲叶”作为意象构思的中心,戏于莲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鱼作为分意象,都一齐向“莲叶”这一主导意象聚集,从而构成江南水乡叶秀鱼戏的生动画面,让人顿感江南的美丽可爱。
(四)流动式
诗的意象采用顺移推进的手法,表现出层次上的演进,有较强的叙述性、情节性和旋律进行感。这种意象组合形式就是流动式。
王昌龄《采莲词》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花脸两边开。撑入横塘君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此诗中与荷叶“一色”的“罗裙”、如“芙蓉花”的“脸”、“歌”三个意象在采莲图中,呈现出顺时性流劫感特征来,生动展现了一幅鲜活的劳动画面,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
三
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把握分析诗词意象呢?首先要领会诗词意象的内容特征。
首先,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特别强调“诗言志”及“缘情而发”的创作原则。
诗人外感于物且“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并将这种情思寄寓于意象或意象群,达到抒怀言志的目的。例如屈原笔下的凤凰美人犹言贤臣、明君,申椒兰桂指代高洁品行。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政的渴慕。又如古诗词中的“燕子”,因具有眷恋旧巢,春去秋归的习性,故又成为人事代谢、兴亡盛衰故国之思的寄托:“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再如月亮代表乡愁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情感的孤独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次,分析诗歌意象,还应把握意象的审美结构特征——整体性。
一首有神韵的好诗,往往意象逼真,栩栩欲动,并且这些意象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例如,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采用了九个鲜明的意象,构成了一组意象群。它们依靠诗歌内在“血脉”及诗人情思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哀愁、寂寞、荒寒、怅惘无边的诗境。这些意象从整体上成为了诗人抒写羁旅愁思的媒介。
再次,分析诗歌意象还应结合诗人创作情感背景、缘由和风格情调,用比较的眼光来审视。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情感(如“木叶”),而有些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却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例如,同是梅花,在李商隐、王安石、陆游、笔下,诗境诗情却迥然不同。李商隐的诗“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中,非时而早秀的梅花,成了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怨嗟、伤悲溢于言表。王安石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人以凌寒独放的梅自况不屈从世俗的品质。陆游《卜算子·咏梅》却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清高。的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却成为坚定、达观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充满壮美、豪放、乐观的情调。
最后,分析诗歌意象还要把握好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意象由两个字组成,即“意”+“象”。这就告诉我们,直抒胸臆不能构成意象,而是需要作者的情感必须呈现为“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要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歌中就是意象。而这里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我们把意象定义为: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如“柳”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了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柳”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离别的色彩,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诗经》)。
但是,即使是同一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有所不同。同样是“柳”,“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懒的意味。而“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中的“柳”带着诗人早起时的肃穆感。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策略
古典诗词朗诵既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造。让朗诵走进高中课堂,有利于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在古诗词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诵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明确朗诵教学目标
“朗诵诗词要尤其注意声音、节奏、韵律所营造的效果”[1],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训练,就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训练目标。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其次要在正音的基础上把握好相关节奏、重音、语调,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而作为朗诵,还有一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艺术性,配上合适的态势语言,对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朗诵就更具美感,更具欣赏性。
执教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设计了朗诵训练的环节,朗诵目标由易到难,要求明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相应的目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节选)
朗诵目标:
冲关一:音读――读准字音,流畅清晰。
(注意“留恋处兰舟催发” 、“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中加点字的读音。)
冲关二:意读――读出节奏,停顿、重音、延长音处理到位,语意传达准确完整。
(注意:要确保语意表达的准确。例如“寒蝉凄切”中 “切”字,应有稍长的停顿。 “对长亭晚” 中“对”字领起,要停顿,并做拖音处理。)
冲关三:情读――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准确生动地朗诵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要准确把握全词凄凉的感情基调。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要读得低沉、缓慢,体现凄凉的氛围和离别的愁苦。)
冲关四:艺术朗诵――在情读基础上掌握变音、颤音、重复音等技巧,并辅之以恰当的眼神、动作,有表演性。
(注意:融入词境,做到眼前有景,心中含情,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以用极力压抑的哭腔去朗诵。)
这堂朗诵教学课目标讲究梯度和层次,学生对照具体目标要求,明晓方向,操作有法可循,正音正字、理解词作、把握情感、进行朗诵尝试,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朗诵、指出错误、实践改进。在这样定目标的朗诵活动中,学生的朗诵就有了方向,朗诵的潜能不断被激发,朗诵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最后的朗诵展示更是积极踊跃,表现精彩纷呈。
二、营造课堂朗诵氛围
古典诗词朗诵情境氛围很重要。“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导引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然后以心传心,进得去,自能领悟,进不去,瞎子摸象。”[2]学生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但古典诗词离他们实在太过遥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朗诵所需要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进入诗词的氛围。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节选)
(一)导入(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教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唐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和它同名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出示图片:张若虚),这首诗歌就是――(出示文字: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诗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初步感知、朗读
教师: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明月朗照,静谧宁和,江面辽远,波光粼粼,两岸花影摇曳,面对此种情境,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大家大声自由朗读,揣摩诗人内心情感。
笔者在导入的时候,用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导入过程,多媒体展示诗人和诗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优美的朗诵开场,把学生带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中,为学生自由朗诵入境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创造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不愿意、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在课堂上大声、动情地朗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诵情感环境――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朗诵,愿意互动展示朗诵水平。当一个和谐、友好、宽容、自由、开放的朗诵氛围形成的时候,学生就会愿意开口,主动朗诵。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朗诵的参与度。班级中有些内向的学生,羞于表现,怯于展示;有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再受打击。如果教师不去关注和调整这部分学生的情绪状态,那么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是班上朗诵活动时的“边缘人”,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朗诵要求不能太严格,必须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使其在朗诵前没有顾虑,朗诵时没有思想负担。教师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正确的引导,同学友好的支持、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指点,会消除他们对课堂朗诵的恐惧感。逐步树立朗诵的自信,产生朗诵的意愿,从而确保了课堂上朗诵活动的全体参与,形成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四、培养良好倾听习惯
在古典诗词朗诵时,需要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应该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发现学生朗诵中的优点,倾听学生朗诵中的语音、语调、语气,把这些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朗诵时,关注学生的眼睛、面部神态和肢体语言等,及时把握学生朗诵时的状态,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从而能在学生朗诵后给予准确引导。教师倾听时欣赏的眼神,赞同的面部神情,鼓励的表情示意,都会使学生在朗诵时得到鼓舞。周围融洽的环境氛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舒适,由此产生自信,对作品的朗诵处理就能做到更加富有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就更加大胆,进而更大程度地获得朗诵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但是,只有朗诵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仔细倾听是不够的,朗诵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朗诵氛围,还需要有其他学生的认真倾听。在朗诵活动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朗诵者的表现。朗诵结束后要由学生进行点评,尽量给朗诵者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不足,同学们善意的提醒是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朗诵水平。这样增强了学生朗诵作品的信心。
先是倾听,再是接纳,最后是相互的提高,这样的朗诵交流方式能营造平等、互动、欣赏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树立向上的信心,提高朗诵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