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会议主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习和深刻领会执法为民理念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检察实践中,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恪尽职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反贪部门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工作,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一切依靠人民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检察工作仍然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使检察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才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检察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无论你的侦查设备多先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警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经费,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检察工作就耳不聪、目不明,就无法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发生犯罪案件,无人报案、无人作证、无人提供线索,于是一些干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甚至抱怨群众觉悟低。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干警还没有真正掌握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本领,没有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没有把群众工作做到位。我们的干警在接待当事人时,一要注意态度,二要注意方法,要将心比心,认真考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利益。
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检察干警要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作到立足本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严格执法,实事求是
要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检察工作中,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指向什么;人民群众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我们就重点整改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文明执法,有助于化解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执法工作遇到大量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数当事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检察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位,多数当事人都能自觉接受和履行处理决定。反过来,即使案件处理结论是公正的,只是由于干警的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也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引发上诉、申诉甚至形成上访。更有甚者,有的干警在工作中,粗暴对待当事人,不但没有实现执法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执法机关的形象。所以,文明执法,事关重大、意义重大。干警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态度要和蔼,办事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考虑要细致。要多给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添麻烦。要注意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对待当事人不侮辱、不挖苦、不嘲讽,对当事人要耐心听取他们的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因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影响对当事人的态度。
3、清正廉洁
关键词:集体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资源配置;个性和谐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牢扎实的社会基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通的,能够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要求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集体主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人际关系角度,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需要我们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人们建立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
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之一。人们总是从各自的价值观出发,去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人际关系,并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对社会、他人或自身的态度。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人那里,由于其价值观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价值观对外部世界的这种阐释机制,使人在认识与评价与他人的关系时,不仅要从事实本身出发,还要从己的价值观出发,受它的指导和调节。
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优良的品德做基础,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尤其是奉献精神。奉献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为不图回报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培养奉献的品德,就要培养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当国家集体和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尽自己的努力,做一切能办到的事情。奉献品德的核心是“爱心”,是超越“自爱”的范畴,真诚的爱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人人都有爱的需要,如果一方能给另一方帮助,满足其爱的需要,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好感,就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正如英国著名活动家玛琳所指出的,奉献品德能使人在社交中应付自如,落得好名声,好信誉,这是建立友谊网的重要方式。不仅如此,奉献品德使人与人之间充满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真挚情感,会化作巨大的动力,极大的促进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二、集体主义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协调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要使社会成员能够实现多赢互利,使社会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处理。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就不必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用合作、共赢、双赢代替“零和”游戏,代替你死我活的斗争和恶性竞争。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要求人们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做到集体利益优先,并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和谐共存――这正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在要求;顾全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急功近利,考虑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和要求恰恰反映了资源配置的要求,蕴涵着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发展的丰富内容。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即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两者的统一。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是一个真正代表全体成员利益的集体,因而集体利益中就包含着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所以,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是把集体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地二位,它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以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自觉的坚持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本身既体现着集体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也包含着对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发展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集体的民族、国家、社团、政党乃至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等,必须充分的关心和保护个人的合法利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力求使每个成员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也是集体主义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个人和集体不可分割,互为目的和手段,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结合,辨证统一。集体利益的实现、集体的命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代表的个人利益的真实程度,只有真正代表个人利益的集体才能真正为个体所接受并自觉自愿地尽集体的义务和责任。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在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利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才能找到调动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通过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满足个人利益的正确途径,才能产生对社会、集体的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有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保障。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妥善处理,作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相统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辨证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发生矛盾是,作为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条件下,为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要牺牲个人的自我利益。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是因为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能最好的得到实现,没有集体利益首先实现的前提,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基础和保证。集体利益是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只有自觉维护和大力发展国家和集体利益,才能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集体,有时也应该作出牺牲,尤其是在个人需要帮助或者在个人利益大于集体的个别或局部利益时,集体利益应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体现了集体主义维护个人利益的一面。
三、集体主义及集体有利于个性和谐发展
和谐应该是全方位的,对个体而言自身的和谐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人是社会的核心,和谐社会自然也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应该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指人的个性和谐。个性即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合,它主要表现在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意志、智力、气质和性格各个方面。其基本特征之一协调性,要求个性结构完整和谐,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和谐发展,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集体是个性发展的摇篮。人的主观心理品质本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交往的直接结果。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集体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是通过直接交往的棱镜折射过来,并内化于个人身上,表现在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之中。因此,个性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集体主义有利于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个性与集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竞争产生动力,合作带来效果,这样一对尖锐的矛盾如此巧妙的统一在人类物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并使之充满活力,这是客观世界的杰作,它必然要对人的主观世界造成深刻影响,所以,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就相应的产生了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即个性和协调性。而集体主义本身就蕴涵着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品格,个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发展才是现代人基本的品格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要靠人们高度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要求人们以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以平等、真诚、友善、合作的态度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取得与社会、集体的协调一致,以期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为了谋求集体发展的良好服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满足个人的利益,建立现代化的协调品格。
只有满足趋群需求、取得心理支援、得到集体的认同,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体情绪的健康与否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指标之一。根据现代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情绪障碍和情感危机,除了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变因外,还取决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其中,个体能否积极的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特别是通过积极主动的交往,建立并保持与社会群体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获得来自群体的心理支援,则是缓解、甚至消除情感障碍、情感危机的关键所在。社会学研究表明,长期脱离社会群体而处于近乎隔离状态的人,由于得不到群体的心理支援,其心理调试功能会逐渐退化,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加迟缓、匮乏,并会出现包括情感障碍在内的人格障碍症状,最终将导致全面精神崩溃。
人类是群集的社会性动物。趋群是人类所固有的以生物本能为基础又超越生物本能的社会属性。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亲近别人的合理需要、与人沟通的交往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在社会大空间和所属的群体中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来实现的。就我们而言,交往主要发生于所属的集体内。因而我们都应热爱自己的集体,自觉将自身溶于集体之中,与集体保持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关系,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支持与合作、友谊和爱情,为集体成员所认同,为集体所悦纳,从而增进彼此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稳定感,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原则,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文保障,它在人际关系、资源配置和个性的和谐方面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集体主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重视集体主义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9-150.
关键词:德育;主题班会;班会技巧
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着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如何探索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新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作为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一、主题班会是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德育是一门精雕细琢的学问,它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作为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地举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班主任应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并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至于目前一些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课过程中常表现的“放羊式”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有些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功能的认识还有欠缺,没有认识到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二是有些班主任还没有掌握有效的主题班会专业技能。
二、开展主题班会必须注重技巧性
1. 时尚、鲜活、深刻的班会素材
时尚、鲜活、深刻的元素更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因此由时尚、鲜活、深刻的素材构建起来的班会除更具吸引力之外,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体验。
一个缺乏对时事热点关注的班主任是闭目塞听的班主任,一个闭目塞听的班主任难以培养出胸怀天下的学生;一个拒绝了解社会风尚的班主任是僵化落伍的班主任,一个僵化落伍的班主任是会被学生看不起的。因此班主任要关注新闻,了解身边的社会和生活的世界,更要有设法将时事热点、社会风尚引入班会并当做一种宝贵素材的意识和眼光。
像青海玉树地震、全国红眼病大爆发、诺贝尔奖各奖项背后的故事等素材,不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从中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使学生的进步。若将这些素材提升拓展,能揭示生活的真谛,教人珍爱生命;能鞭挞人性的丑恶,教人洁身自爱;能警醒徘徊的心灵,催人奋发向上。
除了以上一些时事事件,班主任还可充分利用古训、警言、校训、班规等一些深刻的素材作为主题开展班会课。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谦虚谨慎、诚信孝道等传统美德,还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和健全学生人格。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重在指导,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以权压人。当然,班主任同样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 少谈大道理,多讲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越大。”班主任就事论事的那些所谓的道理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枯燥的说教;说多了还会被误解为拖沓无聊。而故事却不一样,它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生动典型的形象能唤起学生审美的愉悦;自由解读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练就讲故事的能力。
像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的故事、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故事、国庆60周年前夕“阅兵村的故事”、辽宁道德模范马鹏飞与失明奶奶的故事等。还可以是发生在周围老师、同学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是《影响一生的100个智慧故事》等书上的精彩故事,它们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内涵丰富,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教育魅力。
现在的学生主观意识都很强,他们不太轻易服从于某种权威。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克服成人化、口号化、报告化、运动式,努力做到潜移默化,还要淡化教育者的形象,给受教育者以更多的尊重、信任、平等与期待,要像受教育者那样感知、体验和思索,要采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真正地和受教育者缩短距离,沟通思想感情,切实抛弃以教育者自居的教育意识与教育心态”。
班主任平时要加大阅读量,最好能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教师博览》等几种文摘类杂志,遇到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要注意收集积累,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并分类保存适合的文章。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谙熟于心。当学生有初步体验或强烈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故事构建主题班会,这样必然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理性上的思考,发挥最佳的教育价值。
3. 注重监督学生撰写班会感悟
一次成功的班会能让学生情绪激昂,热血沸腾,信心十足,灵魂震撼,但班会课后不久学生又旧病复发,一如往常。所以班主任既要重视班会的德育效果,又不能迷信班会的力量,如果没有后续的德育行为,很难有持久的德育效果。本人发现,学生写“班会感悟”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即班会课后学生撰写感悟,班主任批阅,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这种“后班会行为”能最大地发挥班会的德育功能,同时还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开展新的德育工作提供信息。班会感悟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受教育者如果不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要确立人生观是不可想象的。自我教育是中小学生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实际上就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女确立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心地教导学生注意检点自己、观察自己。”他还坚持认为,“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撰写班会感悟的过程是情感得到抒发、思想得到升华、品质得到呈现、认知变得深刻的自我省察的过程,是一个德育内化的成长过程。
4. 巩固班会效果
班主任还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的结果。主题班会后,要密切留意班上同学在思想行为上的变化,继续加以教育、引导。
本学期在召开了“爱我中华,抵制日货――周年纪念”的主题班会后,那些在集会、广播操上经常讲话、给班级扣分的学生承诺,今后不给班级抹黑,要给班级争光,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且不说他们当时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向大家许了这样的承诺,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到,并且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共同监督。自那次班会后,这些学生果然在集会、两操中很遵守纪律,而且全体学生在升旗降旗时出奇地自觉迅速。在政教处主任还在为有些同学升降旗时没有及时向国旗行注目礼而烦恼时,我班的学生早已经对国旗、班级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发自内心的爱!我趁热打铁,在班上表扬了他们及全体学生的进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班级行规分数几乎没有再次被扣了。
主题班会作为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当然,德育工作是一件长远、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所有教师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在素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提高,自觉从身边、从不经意的点滴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涂光辉,等.班主任工作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张万祥,等.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M].北京:中国轻工业
一、生动导入,引起“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地理教师想要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生活事例或一些社会时事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例如,在讲授初二地理的“时区”教学时,时差的概念,学生通过旅游、夜间看体育直播赛场的情况来体会;各国采用的时区:让学生在观看NBA系列直播,美国当地时间和中国时间的比较中,分别对这些加以理解体会,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我还要求自己上课要态度积极、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在课堂教学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打造轻松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以往的课堂教学,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生怕出错,怕遭到同学耻笑,受老师责备。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做声,不动声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并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紧张异常,没有安全感,更无平等、愉悦的感觉可言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好处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不再板着脸上课,该和学生开玩笑的时候也会开个玩笑,逗学生笑一笑,有时学生在课上捣乱,不要生气发火,而是开个玩笑,或者冷处理一下。这样既解决了课堂上的异常情况,又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上课时如果心情轻松,学生的表情自然,心情就会比较好,课堂效率也势必有所提高。其实这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也深有体会。激情、幽默、轻松的语言交替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我针对气候类型多而复杂的特点,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探讨一种气候类型,上课时由学生自己讲述和相互补充,并且由其他小组评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要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在讲授《地壳运动》教学:通过地壳探索的新资料了解地壳环境环境,使学生不仅仅能掌握知识,更能获得前沿的科学信息和资料;并且讲述地震发生时怎样防震减灾的知识等,学生都感到都很满意,而且还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念。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五、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学校建筑;照明设计;节能
前言
简单来说,所谓的照明设计就是根据照明空间的实际环境和具体应用选取适合光源设施,同时对设施的摆放位置进行合理规划,满足照明空间使用需求,使照明设施能与照明环境互相呼应,取得视觉效果最佳的照明效果。就学校建筑而言,良好的照明空间可以让人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所以,照明设计方案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和优化。
一、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
1)考虑经济效益。节能设计不但要考虑节能效果的优劣,而且要考虑研制成本的高低。设计时要将节能效果和研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保证用最低的研制成本取得最大的节能效果,使照明产品尽可能地经济、优质、实惠以及节能效果明显。设计者在进行照明设计时,要制定周密的成本预算方案,确保节能设计效果能够符合预期效果。
2)节能原则。电力是确保照明设计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要始终秉着节约耗能的原则设计照明设施。节约电能要从工程实施的最初阶段开始,尽量降低非必要电能的耗损量。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较少的电力能源。
3)节约原则。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筑需求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照明方式和照明类别的不同。商用建筑物和民用建筑物在用途上就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两个选用的照明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照明设计师在选择照明方式时要参考建筑物的需求和内部结构,避免产生资源浪费等现象。商用建筑物选用的照明设施应当突出室内结构特色,使用明亮干净的照明设施。而民用建筑物应当选用灯光较为柔和的照明设施,让人觉得放松和舒适。
二、关于学校建筑照明设计的几点体会
1.普通教室照明
1) 普通教室课桌布置是规律性排列,教室照明通常由对课桌的一般照明和对黑板照明组成。照明设计采用在顶棚上均匀布灯的照明方式,为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桌面和黑板的亮度为最高。为减少眩光区和反射区,荧光灯灯具宜纵向布置,并与黑板垂直。灯具布置在垂直黑板、课桌、通道上空,使课桌形成两侧面来光,照明效果更好。
2)普通教室顶棚高度一般是2.8-3.0m,灯具安装高度对照明效果有一定影响。当灯具安装高度增加,照度下降 ;安装高度降低,眩光影响增加,均匀度下降。普通教室灯具距地安装高度宜为2.5-2.9m,灯具距课桌宜为1.7-2.1m。
3)教室照明控制,宜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黑板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有投影屏幕时,在接近投影屏幕处的照明应能独立关闭。
2光源与灯具的选择
1) 光源选择
荧光灯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气体放电光源,它具有结构简单、光效高、发光柔和、寿命长等优点。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4-5倍,寿命是白炽灯的3-8倍。
2) 灯具选择
(1)普通教室选用吸顶式灯具,适用于低顶棚的照明场所;嵌入式灯具适用于低顶棚但要求眩光小的照明场所;悬吊式灯具适用于顶棚较高的照明场所。
(2)普通教室不宜采用无罩的直射灯具及盒式荧光灯灯具,一定要选用有保护角、效率不低于75%的开启式配照型灯具。有要求或有条件的教室可选用高效格栅或带漫反射罩的灯具,其灯具效率不宜低于60%。
(3)如选用具有蝙蝠翼式光强分布特性灯具,一般具有较大的遮光角,光输出扩散性好、布灯间距大、照度均匀,能有效地限制眩光和光幕反射,有利于改善教室照明质量和节能。
(4)不宜采用带有高亮度的白色钢板或全镜面控光罩(如格片、格栅)类灯具,宜采用低亮度漫射类灯具。
(5)如教室顶棚较高,可以选用悬挂式、间接式或半间接照明灯具,该类灯具除具有向下照射外,还具有部分的光投射到顶棚,形成间接照明效果。
3阶梯教室
1)阶梯教室一般能容纳2-3个班的学生,室内灯具数量多,眩光干扰增大,宜选用限制眩光性能好的灯具,如带格栅或带漫反射板(罩)、保护角较大的开启式灯具。
2)阶梯教室由于顶棚结构关系,通常用于平行于黑板的连续布置的荧光灯灯具照明。在这类教室里,为了防止产生眩光,应使用装有乳白或透明棱镜的有机玻璃罩的灯具,也可以用间接照明,防止直射光进入眼中。
3)阶梯教室顶棚分块做成阶梯形(即折板结构的顶棚),灯具被下凸部分隐蔽,并使其出光投向前方,向后散射的灯光被截去,并通过灯具反射器也向前方投射,学生几乎感觉不到直接眩光。
4)灯具宜采用吸顶或嵌入方式安装。当采用吊挂安装方式时,应注意前排灯具的安装高度不应遮挡后排学生的视线及产生直接眩光,也不应影响投影、电影的放映效果。
5) 教室深处与靠近窗户处人工照明的要求是不同的,为改善教室内的亮度分布,便于人工照明的恒定调节与节能,宜对教室深处及靠近窗口处的灯具分别控制。
6)阶梯教室一般设有上、下两层黑板,由于两层黑板高度较高,仅设一组普通黑板专用灯具是达不到照度要求及其均匀度的。为此,可采取选用较大功率的专用灯具的方式 ;或采取上、下两层黑板分别选用两组普通黑板专用灯具进行照明的另一种方式,对两组灯具内的光源做不同配置,上层黑板专用灯具内的光源容量宜为下层光源容量的1/2-3/4。
7)当阶梯教室内设有黑板专用照明时,幻灯、投影和电影屏的位置宜与黑板分开,一般可置于黑板侧旁,宜在讲台和放映处对室内照明进行控制。
4图书馆照明
1) 阅览室照明
(1)图书阅览室应按300lx的照度设计,同时要求避免扩散光产生的阴影,光线要充足,不能有眩光,应尽量减小书面和背景的亮度比,通常是选用荧光灯照明。从发展看,有从灯具直接明装在顶棚面上转为采用嵌入式开敞型、嵌入式下带乳白玻璃或透明棱镜罩的灯具的趋势。
(2)阅览室一般可采用一般照明方式或混合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方式宜选用限制眩光性能好的开启式灯具,带格栅或带漫射等型灯具,配优质的电子镇流器或低噪声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混合照明方式除顶棚选用一般照明荧光灯灯具外,最好在阅览桌上再配荧光灯台灯做为局部照明。局部照明灯具宜设在左前方,这样长时间阅读也不致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3)阅览室面积较大,宜采用两管或多管嵌入式荧光灯块形或荧光灯光带布灯方案,增加灯具的光输出面积,提高室内照明质量。
三、提高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在进行照明节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率。高层建筑物对光线效果要求较高,而太阳光的有效利用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此时,就需要先进的照明技术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光,改善用户的室内照明情况以及照明环境。
2.加强对节能灯具的高效利用
想要彻底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不但要对电气工程照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懂得如何调节各种灯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配合方法。只有完成照明节能设计与高性能节能灯具的有效协调配合时,才能减少用电消耗,达到一箭双雕的节能目的。
3.优化启动设备
在建筑电气工程照明设计中,为了尽量增强节能效果,就应当采用优化启动设备的方式。结合具体的照明要求,选取合适的光源启动设备,而光源启动设备的优化在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力耗能。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照明的目的是为学校提供一个舒适的、科学的光照环境,因此,如何把学校照明设计得既科学,又具有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现代的学校建筑中更好地接受教育, 这是我们建筑设计人员所不断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