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行会计制度

现行会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行会计制度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41-02

1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的社会和经济,从根本上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实务。基于现行会计制度条件下,传统的手工会计加速演变为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实务处理的最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简单地说,为了给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及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不仅要具有使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功能,更应该具有分析会计信息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为经营管理服务。

2 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认识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晚,在人们的思想中,还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仅仅存在于代替手工核算,这样做,仅仅是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而并没有认识到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体系对于会计主体的重要性。

2.2 会计科目的影响

在实行手工会计的条件下,没有严格要求科目代码,当我们用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只需要直接写出所要用到的科目名称。但是,当会计电算化被广泛应用以后,以前手工会计下的编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对账查询报表等,只要在系统中运用有关会计科目,科目名称就会用相应的科目代码来替代。这样,会计电算化相对于传统手工方式要方便和快捷。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实务来说,最大影响体现在会计科目编码的变化。另外,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企业、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

2.3 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填写或审核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然后依据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会计信息,即完成证-账-表这条主线,实现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根据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会计软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证实,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大多数会计软件都采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账务处理程序也将会处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之中。因为这种程序能够适应各种会计账务处理,并且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对于计算机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等功能能够利用的淋漓尽致,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做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4 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相对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这之中,管理者的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解都比较浅层次,大多是表面的一些理解。比如,盲目听取财务人员的建议、软件推销人员的讲解,更有一大部分的管理者存在“关系软件”和“人情软件”,很多管理者往往理解会计电算化就是企业的计算机加上处理会计工作的软件;还有一大部分管理者并不信任计算机,认为计算机的软件和介质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到,这样远不如传统的纸质安全、可靠。甚至还有部分管理者对于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认为传统手工会计已经能够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没有必要再投资去实现会计电算化,增加企业预算。

3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

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障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改造现有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或保守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工作流程还处在旧的体制上运行,而无法适应实际业务的要求,更无法完全发挥其优越性,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转型。特别是采用不同核算方法来处理同类的经济业务,就不能保证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2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较差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主要体现在对电算化人员的管理滞后。现在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出身于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对财务业务熟练,可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处理日常财务。但是,要想熟练地应用财务软件,高效的发挥财务软件功能,受自身条件所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也没有在相应时间内适当调整分工,多数是以模仿为主;更没有严格执行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继而无法保证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存储数据存在一定风险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发展会计电算化应该通过有效控制存储方式、处理方法和介质,配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打破传统会计分工流程,改变会计人员的职能,提高财务处理能力。

3.3 会计电算化管理松散各自为战

目前,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较为普遍,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相应的组织协调,使各部门不能有效地配合,导致会计电算化管理松散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加上受资金或人力等原因的制约,有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硬件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欠缺统一的管理,因而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相应重视。

4 现行会计制度下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研

4.1 政府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

政府应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和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建设走上法制轨道。鉴于当前网络犯罪逐步走向专业化、利益化,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完善和规范会计信息管理与财务披露等相关法律和法规,加紧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范第三方交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安全的法律环境。

4.2 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促进电算化发展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出发,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深刻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了解会计软件的工作方式,从以前的表层认识到深入研究,要让企业管理者看到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于企业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让管理者真正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坚决不能出现“关系软件”和“人情软件”。最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要提高,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会计软件,了解会计软件中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应用的具体功能。这样一来,会计电算化才能真正在企业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4.3 软件商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会计软件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会计软件的某些功能和模块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要求去设计,一味只追求软件的销量,不考虑不规范做法带来的后果;会计软件在具体处理一些会计业务上,对会计账务处理理解不够全面,使得软件的一些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需要强化软件开发和设计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与完善要注重个性化,与企业自身的管理系统相匹配,同时为了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可引入人工智能等高领域技术到软件中,进行预测和决策,开发或优化具备核算与管理功能,并和企业发展情况更加兼容模式的会计软件,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5 结 语

在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需要弄清会计制度与电算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实行系统的电算化,改善后的会计制度也将为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提供有益指导。从会计电算化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延东.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215.

[2] 沈艳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6):145-146.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实际上,币值不变的假设只是一个相对性的假设,因为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对如何进行会计账面的调整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成熟的处理方式,笔者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 客观原则与方式

客观原则既是会计核算也是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基本原则。客观原则要求会计账面价值要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时,应依相关的会计法规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如当遇到严重的通货膨胀、企业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发现会计账实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应依法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依据客观性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方式主要有:①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即为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例行性调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②复核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及权益进行复核,如发现账实不复应及时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③追溯法。对由于国家会计政策等的变更而造成会计账面价值与实际财务状况二者不一致时,按照交易事项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末价值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2 预测原则与方式

预测原则即对各种会计要素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导致其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可以预先估计或测算,并根据估算的结果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依照预计原则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预计法。如企业对各种资产的使用寿命、生产能力、消耗方式,预期效益及残值等均要依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并以此作为会计核算及账面调整的主要依据之一。②估计法或估算法。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IO.11)的规定: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或有损失的金额,可以根据或有项目可能造成损失的范围的有关资料进行估计。又如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成本的估计,对企业或有负债(或有成本)的估计等都可以作为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还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③测试法,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减值测试确认的资产损失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3 谨慎原则及方式

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账面价值调整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的使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成果保持一致,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依谨慎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比较法。又称孰高(孰低)法。如对于资产、投资、权益等账面价值的调整在其成本与市价之间,成本与可变现值之间,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取最低者,而对在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取较高者作为账面价值调整的依据。②冲减法又称减值准备法,即对资产、负债、成本等可以预先通过预计或测算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准备金,当实际资产负债、成本等高于账面价值时,用冲减相应准备金的方式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4 公允原则

即公允价值原则。要求在处理账面价值与实际规格状况不一致时,应该按照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运用公允价值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市价法。是指将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因为市场价格,一般被认为是对资产的负债的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一个公开市场上的价格,经常是公允的和可接受的,对于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也是容易得到的。②类似项目法。是指在找不到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方法。是通过参考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需特制注意类似项目的确定,确保类似项目与所计量的项目具有相同的现金流量形式,且对于经济状况的反应也是相似的。③估价技术法。是当一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时,采用一定的估价技术对其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的方法。由于估价技术的复杂性,因此这种方法也是公允价值方法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方法。

5 贴现原则与方式

贴现原则也即是净现值的原则,即当会计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不一致时,按照净现值的核算方法调整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运用贴现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主要方法有:①净现值法,包括现值指数法,内容报酬率法。即根据投资或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与其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值(净现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这种方法充分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或资产的使用年限,利率等因素。②折算法。主要涉及到有外币业务的会计账面价值的调整。主要有两种折算方法:一是汇率折算法。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一外币折算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二是物价指数折算法。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并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报表时,应当进行折算,首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然后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6 灵活原则与方式

灵活原则是指在对会计账面价值与实际财务状况不一致时,不同的会计业务项目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和调整方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①调整原则的适应性。如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号资产减值的确定和处理中规定: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未探明矿区权益等资产的减值其账面价值的调整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②调整方法的多样性。如对不同的资产、权益、债务其价值的认定、计量和调整的方法各不相同,既体现了会计账面价值调整工作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第3篇

摘 要 对于事业的财务工作来说,主要就是以该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财会工作的对象,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的过程和执行的结果的一个监督、记录并且如实反映的会计事务。它也是预算会计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在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基本都是在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以及会计主体和记账方法等等方面表现出来,本文就此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财会工作 影响

随着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会计管理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并且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也有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会计要素、记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

一、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影响

以前的会计制度是把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确定为预算资金的活动,也就是说将预算资金的活动确定为记账的主体。从而让事业单位成为了可向国家财政进行报销的一个单位,可是对于事业自身来说,其经济管理或者说财会管理工作的意识就比较淡薄了。而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就使得事业单位本身成了一个会计主体,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进行了确定,对于加强其经济管理或者财会管理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事业单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提高其自身的发展能力。所以也要求事业单位不能跟以前一样知识单纯的做做记账和报账类的会计工作,而要注重对于资金的效益方面的分析比较,并且加强对其自身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使其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

二、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影响

以前的会计制度是将预算内外资金进行分开核算的,这样处理计划经济下的会计事务是可以的,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制度方式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政府鼓励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业务收入的合理规划,所以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已经对其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了。所以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各项资金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其在使用和取得之间的时间差,在进行预算资金核算时,取消内外账分设的制度,合并为统一的会计主体。而现行的会计制度还取消了以前的关于全额预算管理方法和差额预算管理方法以及自收自支管理的方法。

三、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影响

在以前的会计制度下,进行会计预算时,是没有会计要素的问题的,不过会将会计的科目分为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结存三个大类,也就是所谓的会计的三个要素。可是这种分类的方法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就明确的将会计要素分成资产和负债、净资产以及收入和支出这五个大类。其中,资产反映的就是事业单位现在拥有的各种财产以及可以随时可以动用的经济资源;而负债反映的就是事业单位从其他部门类似银行或者财政部等借入的款项以及需要上缴的款项;净资产则表示出资者(通常指国家)在该单位拥有的产权净值;收入则反映的是该单位从各个渠道获得的各项财务资产的累计;支出则表示该单位在各项的业务活动中所付出的耗费。这样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在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对于处理其自身的经济状况也有较好的作用。

四、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记账方法的影响

在记账方法上,现行的会计制度将记账方法改为了借贷记账法,也就是与新的会计等式相对应的记账方法,更加适应现代会计事务的需求,也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的处理方式上保持了一致。使其在全国的范围内,甚至同行业之间也可以较好的进行比较了。而且也融合了各业的会计之长,使得其自身的会计业务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可以被公众所了解,从而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对于完成各项的业务活动也更为有利。不仅在经济利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效益上也是一个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在考核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上也为更为有效。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各行业和组织机构财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会计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仅改变了其原先的会计主体,还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在核算的方式和管理方式上都有着较大的改变,还使得会计要素的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记账方法上也更加规范。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钻研。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2]杨晶.浅谈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科技信息.2009(03).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会计制度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各高校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对规范高校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会计制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修改,使得现行的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我们要找出这些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高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一、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在经营性收支业务之外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以实现了的收支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越来越难适应当前日益扩大的高校规模、日渐增多的财务收支量等情况,也无法满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这样将很有可能造成财务管理漏洞,也无法全面地、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及资产状况。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欠缴的学费不作反映,学校的资产被少计了,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甚至演变成无法回收的坏账,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只核算账面原值,用固定基金核算其在净资产中所占的价值,将形成净资产被高估的形势,同时,高校采用大量举债来提高发展的行为很容易就造成学校可支配资源夸大、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地反映高校的收支和结余,也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区分好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不利于资产的管理,现行核算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能有效解决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会产生收付实现上的时间差问题,当前高校会计核算改革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高校的会计核算当中,实施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解决收付实现制带来的时间差问题,不管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收入款项是否收到,权责发生制都能以权利的形式确立其归属期。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迅速,多元化的高校资金来源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资金来源中财务拨款的比例已经大大减小,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因此,高校的基建工程应该采取权责发生制,这样,基建资金的使用情况在会计核算中就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和体现。

二、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中缺乏接受投资方面的会计核算科目,高校投资的账务处理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科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只核算账面原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相违背。不科学的负债分类、不考虑用途之分而将长短期借款全部计入借入款科目核算,与明晰性原则相违背。

高校教育成本是遵循实务基本理论与成本会计理论,运用一定的会计程序核算所得,它按照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效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记录的各种耗费主要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支出,无法客观地反映高校运行成本。

(二)会计科目设置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要解决会计科目设置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完善高校会计科目体系。因为高校的会计科目不适应高校会计核算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核算改革必须完善高校的会计科目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完整,满足高校会计核算要求。根据教育成品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配比原则的要求,增设诸如“公共教育费用”、“预提费用”、“教育成本”、“待摊费用”、“应付工资”、“教育事业结余”、“累计折旧”等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而且,为了解决当前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带来的各种问题,还应该合理地将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取消重复核算、规范会计核算等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准确的财务报表。

三、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侧重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高校会计报表体系缺乏对未来的财务状况及收支事项的预测,由于高校会计以收付制为核算基础,虽然部门预算弥补了对收支事项的预测,但高校事业结余实际上是一个收与支的结余,没有实际反映的当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当期的收支结余并不准确地反映净资产。这样一来,高校会计报表体系只起到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会计报表项目设置不科学,使得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高校借入款项部分长、短期全部列入其他负债,这样做容易给报表使用者造成错觉,有可能给高校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二是会计报表内容反映不完整,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比较简单,高校财务状况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只起到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三是会计报表体系没有建立财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源及资金促使高校建立公开的披露制度,使多元化的高校财务信息需求者能从公开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四、结束语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对于其存在的日益明显的制度性缺陷,我们应该以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修改和完善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使其更加全面、真实、有效地反映高校财务信息,使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 2013, 24(5): 6-8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改进建议

(一)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要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

(二)改进相关会计要素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笔者认为,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成本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没有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由此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需按资金来源列支,可象企业会计一样,购置入时,直接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

3.改进无形资产核算

(1)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建立和登记无形资产台帐,建立台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主权主体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实在物据,一旦有侵权行为发生时,作为索赔的标准。

二是在评估时,作为评估计价的基础。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应根据它带来的未来收益而确定,但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成本投入,也就是某项无形资产的投入费用仍不失为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依据。

三是根据某些规定对没有转让出去且已失去价值的无形资产,通知财务部门摊销其价值。四是便于对无形资产的盘点、清查及档案管理。

(2)为了避免在无形资产摊销中产生账外资产,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建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购入时,直接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不进行摊销。当按规定需转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4.改进事业单位结余的核算。

(1)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上例,提取医疗基金40000元时,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缴费40000,贷:其他应付款40000;发生医疗费支出时(假设一次性用银行存款支付30000元),直接做会计分录借:其他应付款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

(2)对修购基金的建议。如果不取消修购基金,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

(3)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结余中,仅按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均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单位收支差额。所以,结余分配的明细账除所得税外只设“提取专用基金”,不再进行细分。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会计分录为: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使用修购基金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银行存款

(三)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可借鉴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至少应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强调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对关键项目作出说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其中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应包括上年数和本年数。这样,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建立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