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输译文

公输译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输译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输译文范文第1篇

公共艺术是由“公共”和“艺术”两个词组成。具有公共性含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客观上由公众介入具有一定的公共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都能够纳入到广义的公共艺术的叙述中。如城市广场、景观、公园、园林、水体、街道、建筑、装置、雕塑、壁画、工艺艺术、光艺术、影像艺术、广告艺术、公共展示空间等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表现范畴。观察整个公共艺术的历史延亘,发现公共艺术是在漫长的社会物质、精神和心理铺垫中孕育着,在历史进入到现代艺术之后,公共艺术终于产生以至迅速地发展了。20世纪60年代公共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文化概念出现,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这个新概念进入我国,并开始发展繁荣,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拥有了公共艺术丰富的创作语言和创新理念,在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同时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公共艺术作品特色遗失我国的公共艺术作品求量不求质,作品劣质无内涵,甚至部分作品雷同。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因为其反映出了地区特色,更容易获得大众认知的共鸣。一件公共艺术品成名之后,在国内会发现有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抄袭仿制品,这种不根据当地具体特色来具体设计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城市各自的特色文化,使城市形象变得空洞,抹杀了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真正意义。

(二)公共艺术作品形式落后,技术含量、互动性差公共艺术在我国诞生的时间较晚,虽然近年来国内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的研究已成规模,但国内的大部分公共艺术作品还是传统化的,融入数字技术的城市公共艺术的交互性研究并不多见,落后的展示形式,无法调动起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公共艺术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反应,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完全融入一个城市的血脉中,称为其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伴随各种高科技日渐成熟,物质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自然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了公共艺术必须紧跟时代不断的发展。

二、数字化公共艺术设计原则

公共艺术是在公共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形式,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受众已不能满足传统的公共艺术在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的联系。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具有强烈的交互性特征作品,使公共艺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篇章。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公共艺术呈现出来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欣赏者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观手段和智能化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达到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从而得到最佳的用户体验。公共艺术作品越来越注重从参与者得到的直接或是间接反馈,它们把参与者当作是作品一部分,更加强调受众的能动作用和积极的参与性。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中更强的体验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虚拟性原则是必须要遵从设计原则,也是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体验性原则数字化公共艺术很多作品可以让观众直接参与,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怀着好奇心理,自身的主观意念不断的探求其中奥妙,从而不断的达到体验高峰,没有参与者不能获得体验也就不能获取作品的真正价值。数字化公共艺术品,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到体验者的情感、心理、身体等因素。对比之前传统作品带给观众的效果,注意体验效果渐进性和多重性,设计不同的体验角度和多个体验点,并能够使得体验有层次和联系,确保观众在过程中不断巩固已有的体验,达到体验的高峰。

(二)互动性原则互动性是公共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具有观众与作者平等及其信息传导的双向性特点。在互动公共艺术中,观众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并对作品的走向产生决定性作用。数字化交互性公共艺术必须通过参与者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行为改变作品影像、造型、色彩、质感甚至意义。这种交互不仅包括物质和身体的交互,更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三)科技性原则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涉及到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灯光艺术及计算机艺术等的各个艺术领域,单一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艺术家的设计要求,必然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手段融合介入。以的形式存在,不会随空间和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数字化公共艺术不同于传统静态公共艺术作品,更多是以“声”“光”和“电”要素的新领域,是艺术与科技更紧密的联接。受众通过参与活动使得艺术作品产生实时变化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品本身所阐释的内涵。

公输译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 基础处理 旋喷施工 砌石施工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137-01

一、工程概况

某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之一,位于河南境内,河流龙口处。此枢纽是水渠东渠上段与下段、并跨河的分水控制性建筑物。拦河闸设计洪水流量300 m3/s,校核泄洪流量165 m3/s。东渠下段设计引水量35 m3/s,加大引水量45m3/s,年引水量6.5×10 m8。按引水枢纽工程确定本工程等别为三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其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二、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基坑排水

根据上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设备条件以及工程的特点,采用深井井点法排水。根据建筑物轮廓尺寸布置井点,按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单孔抽水极限量,再计算排水孔数量,共打井孔18眼。根据需要降水深度设计计算孔深及抽水设备流量,井深为28m,选用65m3/s的深井潜水泵。滤管为混凝上材料,外面垫钢筋骨架,骨架外缠铁丝,铁丝外包目滤网,外填绿豆砂。

2、基础处理技术

2.1 灌注桩施工

由于该区域地质岩性属于细粉砂上类,为确保成孔合格率100%,采用了160型回旋钻造孔;再由12t吊车整体吊装钢筋笼,导管法浇筑混凝上。

质量控制与检验:①开孔钻头直径大于终孔直径,磨损后及时补焊;②为防止坍孔,孔内泥浆高出地下水1m以上;③验孔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桩位允许偏差:边桩不大于10cm,中间桩不大于15cm;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孔斜率不大于1%,泥浆密度不大于1. 25g/cm3,粘度不大于22s,砂率不大于8%。

灌注桩施工的成孔深度、桩顶标高及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基槽开挖后,采用超声波无损探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及其它设计指标,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2.2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钻机定位制备水泥浆钻孔、喷浆、搅拌钻机移位管路清洗。

钻机定位:首先平整施工场地,场地平整好后,深层搅拌机行到指定桩位对中,桩位对中误差小于3 cm。

制备水泥浆:水泥浆采用一台1立方的立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后的水泥浆流入集料斗中,并通过灰浆泵压浆、输浆胶管传送。

钻孔、喷浆、搅拌:主要采用两钻四喷四搅成桩的施工工艺。开钻前,首先用输浆胶管将灰浆泵同深层搅拌接通;接通后,启动搅拌机电机,通过传杆、齿轮带动钻杆、钻头切上下沉;开钻时,慢速钻进,钻进过程中,钻机操作人员认真观察钻机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成桩质量。

开钻的同时,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从搅拌机中心管不断压入地基中,边喷浆边搅拌,钻到设计深度后,在桩底喷30s,使水泥浆液完全到达桩底后,才能向上均匀搅拌提升;当钻机搅拌提升到设计桩顶时,再搅拌30s,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如此就完成了一钻两喷两搅的施工过程。

钻机移位:每个桩位完成后,深层搅拌机利用其液压行走装置移位到下一个新桩位。

管路清洗:当一施工段成桩完成后,及时进行清洗。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上清洗干净。

质量控制与检验:施工使用的水泥浆,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离析,泵送连续,拌制浆液的罐数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施工记录都配备电脑自动记录仪记录齐全;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 5%,桩位偏差不大于30 mm;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由一台电脑自动记录仪记录搅拌每米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基槽开挖后,经检验桩位、桩数与桩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2.3 旋喷施工

旋喷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使用的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孔位中心。同时为保证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钻机就位后,作水平校正,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然后下插喷管,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边插边射水,水压力不超过1mpa。

喷射采用双向喷管,当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由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旋喷即告结束。施工完毕后将设备全部冲

干净,再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至新孔位上继续下一桩的施工。

质量控制:垂直施工钻孔的倾斜度不大于1. 5%,提升速度5—8 cm/min,浆液水灰比1:1,速凝剂用量为水泥重1%。搅拌水泥浆时,水灰比满足设计要求。值班技术人员随时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喷射时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量的测量工作,并随时做好记录。基槽开挖后,经检验桩位、桩数与桩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施工

整个枢纽工程按照先主体后附属,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进口段、闸室段、消力池段施工时按伸缩缝位置跳仓浇筑。

闸室段分三部分浇筑,第一部分浇筑基础及底板;第二部分浇闸墩;第三部分浇筑闸槽二期、渡槽及交通桥桥面板。

进口段、消力段混凝上分两部分浇,先浇底板部分,再浇边坡或边墙混凝上。渡槽采用立模一次成型,整体浇筑。

(1)模板安装。模板采用新的组合钢模,每60cm一道对拉片拉结,内由钢筋焊接。每个模板缝隙用双面胶带嵌入,外用钢管架加固,垂直及水平间距为60cm,确保了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变形。闸槽采用了定型木模,用钢筋焊于闸墩钢筋上防止位移。圆包头及圆柱采用的是定型模板。渡槽采用立模一次成型,内模用组合钢模板安装。

(2)钢筋制安。钢筋在监理的见证下按规范抽检,钢筋原材、焊接试验结果全部合格。根据施工图的构件配钢筋料单,先给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并加以编号,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加工,成品料和废料都分类堆放整齐。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并不能超过允许偏差。钢筋的制安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4、砌石施工

对石材的质量我们选用质地坚实新鲜,无风化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石材的物理力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石材应呈块状,中部厚度20—50cm,不小于15cm,其长厚比不小于3:1。

工艺要求:在铺设完工的戈壁垫层上,按设计将标高固定各桩上,进行拉线。砌筑时表面的石块平整、均匀、颜色一致。选用整石块,尽量避免分层,分层干砌的石材的断面不大于总断面的30%,而且不得集中,均匀错开。片石干砌为保证牢固,垫石大面向下,石头与石头之间紧靠,大于5cm以上的三角缝用小石块填塞,小石块选用整块。

质量控制与检验:表面砌缝的最大宽度不大于25mm,所有表面砌缝必须用小石块填实,石块牢固稳定,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cm,色泽一致,角、棱、边一致。

三、结语

本工程总体施工进展较为顺利,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通过该工程的施工,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及体会。

(1)任何工程的施工都与领导的支持分不开。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地指出和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工程中问题和困难,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队伍的素质、信誉和实力是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保障。如果施工企业没有较好的素质,没有雄厚的实力和较好的社会信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

公输译文范文第3篇

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德已经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要逐渐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在学校里我们要争做好学生,在家里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为此,我提出如下倡议:

1、做身边环境的清洁员

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外出旅游时将食品袋、水果皮、罐头盒收集好丢进垃圾桶。

2、做自立自强的小主人

每个少先队员要学会独立自主,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素质。

3、做诚实守纪的好孩子

诚信做人,诚信办事;以诚待人,说话算数,有错就改。

4、做健康向上的好学生

热爱书籍,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拒绝不健康读物、童谣和网吧,远离和危险游戏。

下面是我对不文明行为(50人)的调查:

1、随地吐痰。(4人)

2、乱扔垃圾。(3人)

3、踩踏草坪。(1人)

4、爬到树上照相。(1人)

公输译文范文第4篇

一、城市公共艺术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表达

综观世界经典的公共艺术设计,无论是塞纳河畔、曼哈顿区,还是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都与自然、绿色有关,这样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但现今一些城市由于建筑用地、工业设施、尾气排放等问题产生了空气质量下降、雾霾等现象,或因城市管理不善导致城市脏乱差,人们渴求公共环境的优美,公共艺术设计也因此显得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问题,以期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绿色的目标,主要是建设绿色生态,实现绿色文明。以笔者现居的湖南益阳市为例,作为湘北农业经济占比较大的城市,益阳山清水秀,有着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山水城市的优势,市委、市政府也大力投入,着力建设城乡共建共享的绿色文明,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益阳作为一座森林绿化之城,森林拥抱着城市,城市融入了森林,先后获得“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最宜人居城市”等称号,是令人向往的生态家园。特别是2010年以来,政府在全市强力实施“创森”、绿化美化工作,实现了绿化和生态建设上质的提升。2015年3月,益阳又跻身全国卫生城市,这是对城市环保、市容环境的肯定。在公共设施方面,2015年4月,自行车公共出行试点计划正式启动,按照操作简单的原则,在全市形成了绿色交通的大局面,引领低碳出行新风尚,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提升了市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如今的益阳市,街道宽阔,绿荫蔽空,绿地广场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公共设施日益完善,益阳因此成为环洞庭湖地区独具特色的山水新城,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市最亮丽的名片和最具竞争力的指标。

二、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城市规划者应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营造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还应对城市绿色、生态方面多加关注,要对公共设施、城市雕塑、建筑构筑体等形态进行整体规划与合理设计,以显示出对人性及尊严的普遍关切和维护,这也是未来公共艺术设计发展、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必然趋势。同时,设计者要加强对公共社会文化精神的关注,要重视大众情怀和人文关怀,使自己的作品能与当代环境、当地地域形态等产生密切的关联,使作品的表达能贴近市民,更接地气,并结合承载本地自身的历史文脉,体现当地特色,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象征意义。公共艺术就像名片,通过艺术的展现,可以提高视觉冲击力,能够让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张名片记住这个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在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品位,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中都有很大的作用。结语作为大众艺术的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人与环境、环境与艺术关系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它为塑造城市独有的特征及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指明了城市风格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了城市的形象个性,丰富了公共艺术语言,对于增强城市魅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作者:龚力 杨文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公输译文范文第5篇

公共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以当代艺术的文化概念出现于美国,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艺术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具有公共性含义的艺术形式。其中的“公共”就意为要以公众自主意愿参与到公共艺术之中,并直接服务于大众,呈现开放、民主、自由的特点。而交互是一个极宽广的概念,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称之为“交互”,在公共艺术的交互更多的是强调审美客体,即通过公众的参与来配合公共艺术的完成。随着新媒体的运用和推广,公众对公共艺术的交互性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此,新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当代公共艺术的创造之中,在新媒体视阈下,公共艺术的交互性产生了更高的新诉求。第一,与公众的交互中拓宽艺术展现的时间域。借助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无法实现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在互动媒体艺术与人的交互中,公众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直观地进行时间的干预与重构,这种交互方式是全新且令人着迷的。第二,拓宽公共空间艺术创造空间上的可能性。空间的相互渗透、叠加、重构为公众的交互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第三,展示不可见信息。人们在众多感观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但视觉的感知度是有限的,许多信息是人类的双眼无法感知的,新媒体空间艺术可以将众多不可见的信息转变为视觉信息,丰富公众的交互语言和形式。

二、公共艺术交互性“新类型”

在传统媒体影响下,公共艺术曾经的交互性只是公众被动地接受,公众很少有选择和改变的权利,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呈现的是单向传播。互动性是在新媒体视阈下的公共艺术创作中作品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而这种交互体验反映到艺术表现形式中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一)实体式互动

当代公共艺术已不仅停留在“架上”艺术层面了,而是真真切切地与公众进行零距离互动。这源于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有意给公众留于一定空间,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公众,让公共艺术与环境和人发生交互。

(二)参与式互动

体验式互动特征不局限于公众可以对公共艺术进行实体触碰,这种参与式互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原有传统艺术手段达成;另一种则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利用影像、声响、空间动态等形式使公众主动吸引并参与其中来实现的。

(三)创作式互动

创作式互动的公共艺术在近些年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新媒体视阈下,公共艺术的创作式互动带来的是创作权的转移和技能价值的转变,互动不只是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须的行为。

(四)虚拟式互动

虚拟式互动是指人对虚拟环境内物体的互动操作,它主要是借助新媒体等技术来实现作品与人的交互。它可以是人在视觉上或行为上与虚拟空间中的物体、影像进行互动,如同在真实世界一样,这样的互动能使公众产生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更能激发公众的互动热情。

三、公共艺术交互性“新发展”

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当下,公共艺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在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着公共艺术,反映着时代文化,而驻足于新媒体视阈下,公共艺术将朝着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道路发展。新媒体视阈下,公众的公共意识和艺术审美修养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审美和交互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对新媒体艺术形式应用与公共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也将在硬件设施上为公共互动媒体艺术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第一,作品的耐受度更好。公共艺术大多处在室外,需要长时间抵抗自然条件的侵蚀,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不断革新,创作技术手段的更新,作品本身会更坚固耐用,也能够抵御与公众交互性的增强而导致的人为损坏的现象。第二,公共艺术造型上具有很大改善,更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感。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公共艺术作品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类别和形式,同时通过技术的载入,使公共艺术作品带来的感官冲击力更加震撼。第三,新媒体公共艺术作品的可操作性会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运用会使作品本身更为复杂,但在与公众的交互中,公众与公共艺术作品间的交互将更加简单且更加流畅和频繁,并且人们在参与公共艺术作品互动时,能更加亲切自然,甚至通过交互达到内心的满足。第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将更加密切而完善,跨界合作将更加频繁,在新媒体视阈下,多媒体公共艺术的互动研究一定会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公众对多媒体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将不断加深。随着民主法律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对互动性公共艺术的实施更加公开和透明,公众参与性活动也将更加成熟、可行。同时,公众的公共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共艺术交互性越来越认同和接受,各种规模、层次和形式的公共互动性艺术将使公众广泛参与进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