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月亮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古诗词,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理解动态描写

二、核心素养

体会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学习动态描写。

四、评价任务

背诵古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

(1)《四季之美》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读了《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第二个不带引号?

(3)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寻找月亮的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如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五)评价检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旷(

)怡

翩翩(

)(

夜(

)降(

应(

)不(

2.补充句子。

(1)

,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

动态之美

古诗词三首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第2篇

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条小鱼在水中追逐、跳跃。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古诗;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天,竟夕起相思;苏轼的《水调歌头》,因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欧阳修的《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画得如痴如醉,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着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仿佛身临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颇有山在虚无缥缈间的隐约。

古今中外,对月光的绮丽遐想各有所好。东方人将月的美用文字谱写出凄美动人的千古词句,西方人将月的好用色彩绘出了屏息凝神的不朽画作:星空——梵谷最富有想象力的画作,朦胧黑夜笼罩大地的深色调衬出节奏感十足的星与月,像漩涡一样旋着,在目不转睛之於,令一抹微笑似的弯月在漆黑中绽放光芒,闪耀在月明星稀的乡村稻野中。

啊!月亮你是一条淙淙的溪流,时时刻刻为人们送去情感的活水,你是历代文人溺爱的孩子,使他们文字千百年来一直年轻、灿烂。你伴随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沦海桑田,高山平地。你丰富的阅历,你饱含风霜之美,使世人永远有如面对得到的高僧——可望不可及。你的纯洁、永恒、神秘永远得宠于时空的长河,赢得世人无限眷恋与赞美。

段落评价:①语言富有诗意,拟人写法用得好! ②无

③引出诗人的千古名篇于习作中,让习作更添色彩。 语句优美,用词恰当。

④能抓住东方人与西方人描写月亮的不同进行对比描写。

五:最后一个自然段以颂月结尾,荡气回肠,打动读者。

总评价:老师知道你为了写好本篇习作花了很多功夫,你的态度很认真,积累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好词佳句美段,阅读你的习作,犹如走进月之梦境,好美,好醉。

希望你今后多动笔,写出更有个性的文章。

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第3篇

在数千年悠久的华夏文明中,人们对不断变化的月亮的憧憬和向往仿佛一刻都未曾停止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仿佛与那阴晴圆缺着的月亮密切联系着,从古到今无数的诗人写下了关于月亮数不清的优美诗篇。而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古人的诗作中又能推断出什么样的自然规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小词书写了主人公在元夜观灯时引起的回忆和感想。上片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进一步交代了约会的具体时刻,蕴含着的月相知识是完全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可见作者是通过客观、仔细观察后所作。“月上”指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了。“黄昏”表明太阳已从西边下山。月亮与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正是望月初升的时候,此时日地月的空间位置关系恰好是地球在中间,日月在地球两侧,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被太阳照亮的月球的半个球恰好正对着地球,所以在地球上人们的眼中月亮是圆圆的,而月亮在天空的时间也正好日月完全错开,整个晚上都可以看见一轮满月在天空中东升西落,日期是农历的十五或十六。诗中已写明“元夜”,即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朗: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假若让我们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那么天空中的月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推断一下,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故诗人方有“夜半钟声”的描绘。夜半,又名子夜、中夜,这时“月落”意味着当时月亮出现在前半夜,子夜时月落,而后半夜无月。那么此时一定是日地月三者连线呈直角位置关系,被太阳照亮的月面只有一半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眼中月相为月面朝西的半圆,即上弦月。随着地球的自转,中午月出,但日光强烈,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只有等到傍晚日落,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大致最高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夜半、月落”复原诗作的那个夜晚的月相,并且能够推断那是农历的初七或者初八。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第4篇

一、自然现象类

(一)明月

月有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嫦娥、婵娟、玉钩、玉轮、明镜等之称,在古诗词中,常用月亮烘托情思。

1、相思怀情之月

宁静的夜晚,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因此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在众多咏月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彻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这件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清幽闲适之月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常常用明月来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挑选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作者把风蝉鹊这样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和月巧妙联合:因月光明亮,鹊儿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引起“别枝”摇曳;在清风徐徐的吹拂下,知了夜间的鸣叫,常常尤其让人感到清幽。作者把在明月的映照下的惊鹊、鸣蝉等景物描写得令人神往。

3、凄清孤苦之月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通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人们在实际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拜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零落的啼叫,该是月亮的,霜一般地纷纷飘落,所有这样一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落榜的失意,涌上心头。有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时空永恒之月

以明月意象来比喻永恒,常常会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月亮超过时空,亘古不变,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诗人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用明月来喻超过时空的见证人,表现着诗人相比时空永恒,人生短暂。

(二)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如《乐府诗集》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三)夕阳、落日

它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植物类

(一)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落花

它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如李清照《武陵春》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五)萍

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六)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六)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曹操《短歌行》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动物类

(一)莺、燕

它们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最后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古诗词教学从“意象”入手,这算是抓住了根本,是从古诗词作者创作的方法中寻求到了解读的技巧,只要找准意象,积累归纳并把握常见意象的涵义,那么鉴赏诗歌就不再那么难了。

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上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8月

描写月亮的古诗范文第5篇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力求写规范;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的能力;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提到的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课件: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等;乐曲《春江花月夜》;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描红字帖。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猜谜

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老师讲述:“谜”字的笔画顺序。根据学生预习的字词,出示课件:本课词语。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指名读、齐读、排火车读。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老师:找出不熟悉的字,怎样记住它,学生相互探讨。老师板书“幕、慕”,并加以区分。“临、奥”两字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二 整体感知

出示多媒体课件:清幽图片。(教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教师提问:说说课下你预习的词语。(锻炼学生预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用夜幕降临造句,悬挂换词,遐想同义词,由皎洁联想到什么。指导朗读。学生联想。板书:遐想。(如:嫦娥姐姐在华丽的宫殿里翩翩起舞;嫦娥姐姐在和她的小白兔相互追逐……)

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指导并齐读。有感情朗读。

教师:月球上有哪些谜呢?让我们到课文中看一看吧!(大声朗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 继续探索

教师: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他们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学生在课本中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用一个词举例说一说。老师板书:奇异。教师指导:“登”的书写;“奇异、荒漠、任何”的意思;用“没有……没有……”造句。指导朗读。把月球上的奇异的景色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吧。(齐读这一部分。)

四 全班交流

我们原来以为月球上有嫦娥、月宫、玉兔,其实,月球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课件:月球的表面场景。默读3~6自然段,你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画出来。小组讨论。

老师板书: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教师:(指生答。适时出示课件):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教师: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你认为月球还有哪些奥秘呢?(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件: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学生阅读。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五 月亮名句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月亮的名句,并把诗句齐读出来。使用课件出示月亮名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学生齐读出示的诗句。

六 实践拓展

课件出示:小练笔。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很多年以后,你成了一位科学家,驾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星空的奥秘,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星球……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