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有以综合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红领巾法制知识广播,也有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整合型法制教育。但就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来看,只有课堂教学才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最佳主渠道。因此,在课堂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力度,也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义不容辞的、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法制教育。下面是笔者在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几点偶得。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最佳途径。
二、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等。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和谐和美丽。教师把这些以往在授课时几乎忽略或者说比较牵强的保护环境知识讲给学生听,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两者的结合显得融洽、自然。
三、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首先,要注重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首当其冲,是加强法制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把德育教育摆在先行位置,寓法制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让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根本。体验教育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因此,教育者要用尽可能多地运用体验教育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在体验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他还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教育、接受法制教育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基本策略。
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它的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径无可比拟的。其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其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中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数量在整个中小学学科课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上的优势表明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但渗透时要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制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吸收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但又不能超越法律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十代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李玫瑾教授也十分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她说,学校的法制课程应该像语文、数学一样,列入到小学和中学的基础课程之中。这种法制教育不是讲法律条文,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与法、社会规则与法、自由与法、甚至幸福与法等讲起,让人在接受教育的早期就能认识法律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如,我在教学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我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校门口的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全部被垃圾填塞,恶臭熏天。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2、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4、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87-01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身作则,规范言行,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的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还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
五、有机融入法制教育,促进教与学。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他们懂得了法律。如:在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中,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的危害。
六、丰富第二课堂,用情感化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七、挖掘法制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
1 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法制教育氛围
老师不仅要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法律渗透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例如《万年牢》这篇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保证质量,合法经营。再将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及时教育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像这样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这些内容定位在学生生活之中,紧密联系在法制教育上,合理分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把法制教育的内容贯穿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
2 挖掘教材,自然渗透法律意识
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填鸭式”的法律条文的灌输,它是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法制教育意识,善于发现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槐乡的孩子》一课中,可由课文中孩子拾槐米换学费跟现在的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作比较,适时穿插《九年义务教育法》,让孩子通过比较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羸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胸有成竹的大将风范所折服。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大雁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古代帝王用狩猎的方式来取乐消遣,现代人却用狩猎来满足自己对美味的猎奇和对金钱的贪欲。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老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辩的空间,那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最近几年,小学学生犯罪数量出现上涨趋势,根据有关权威研究人士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1966年亲少年犯罪在全部社会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为30﹪;1976年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占到了全部刑事犯罪的63﹪;最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所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5﹪—80﹪。而在少年犯罪中,小学生犯罪行为也不鲜见,例如故意伤害、抢夺、杀人等违法行为,以及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行为经常出现。另外,很多小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分辨不清自己的行为是否犯罪,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其中有些女生不注重自身安全,有的小学生网络交友陷入不法之徒的陷阱。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开发和挖掘数学学科中法制教育的素材,上好学科渗透课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按照小学数学的特征和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程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数学课程既不单单是数学内容,也不完全变成法制课,恰到好处地渗入一些法律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法律知识。例如在讲授人民币认识的课程过程中适当渗入廉洁自律的法律教育并加以案例加以讲解;在讲解平面图形的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对交通指示牌的认识,并适当渗入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在讲解重量单位课堂上,我一边引导学生采用天平称出一克的物品,一边教育学生:公平教育,诚实做人,一克虽然轻但是其意义重大。
(二)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要求如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例如在开展口算抢答游戏中疆场出现有些学生站起来回答,故意打错等行为,导致游戏不能正常开展。对于这些行为,我在讲明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游戏中的恶规定跟我们国家的法律一样,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定,游戏将无法开展。
(三)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留意周围事物,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潜移默化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数学教学内容要注重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例如在讲解统计图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统计某个网吧一周的人流量,并完成统计图制作。在讲授过程中引入现实事例:一个学生上网成瘾,随时都活在虚拟世界,自甘堕落,废弃学业,最可恨的是以自己父母亲生命要挟索要上网费。通过这一事例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上网成瘾带来的危害,也明白了如何报答父母,从而有效减少了学生自小无知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