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善行日记

善行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善行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善行日记

善行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行一善;善源;体验;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14-02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是什么?善是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善是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善还是一抹微笑一个搀扶,善更是热情、关心、温暖、理解和宽容,善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在班级中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每天好人好事的实践中,在每天好人好事的记录中,逐渐形成敦厚、善良、正直的品德,并逐渐形成可以影响一生的人格素养,使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体验爱的同时,人人献出一份爱,让班集体处处充满爱。

班集体是实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地。鼓励每个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事,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班级中设置日行一善体验教育,要充分与学生的生活链接,用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的方式去组织开展活动。这样,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有立足之本,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作用。如何在班集体中开设日行一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几年的探索,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寻找善源,将善故事化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因此,我们在践行日行一善活动前,要先给学生寻找到善源,播撒下善的种子。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用故事的形式、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善行的重要性,事半功倍。

1.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善源。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关于“善”的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这些故事中有讲谦逊礼让的,有讲孝敬师长的,有讲助人为乐的……它们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于是我采用故事会、观看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用这些故事来帮助学生找到善源,播下“善”的种子。

2.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善源。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善”的影子,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善的眼睛。见义勇为是善,拾金不昧是善,助人为乐是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同样是善……善无处不在。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讲你发现的身边的善事、善人,从而加深对善的体会。

二、角色体验,将善责任化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富裕,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班级公共卫生的保持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对于公共财物的爱护不屑一顾;对于同学间的小矛盾,不能互相谦让;对于集体的事,不能主动去做……于是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岗位轮换制和岗位竞选制,让每个孩子懂得付出爱。

1.岗位轮换制,让每个孩子懂得付出爱。设置一些角色,把队室、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小主人信箱、红领巾示范监督岗等各项工作,通过定期轮换、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日行一善活动充分体现在这些角色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些角色体验中,懂得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敬心理,让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体验一种有责任的生活。

2.岗位竞选制,让每个孩子积极付出爱。开发各个民主岗位,除中队小队干部、课代表、小组长之外,还开发了多个管理项目。把墙壁、地面、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队角、宣传栏……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体验,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班中人人是主人,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自己在管理别人时的想法及做法都有亲身体验,天长日久,由这种责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相伴一生的习惯。

三、活动体验,将善规则化

学生生活在有规则的社会里,学校生活更是有其规则,但很多学生的规则意识却很淡泊。一个不守规则的人,即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将来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于是我以班集体为依托,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将日行一善活动具体化,以此进一步拓展引申,使日行一善渗透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记日行一善准则(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我给学生定了以下内容:(1)关心自己、友爱同学;(2)我为班级做点事;(3)身边的小事人人做;(4)关爱弱者;(5)捡起地上的一片纸;(6)帮助同学做事。还编了《日行一善拍手歌》:小学生爱行善,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还要做个好市民,日行一善,从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做起,日行一善,从讲究卫生、文明说话做起,日行一善,从保护动物、节约资源做起,日行一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能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并组织背诵比赛,评比结果。

2.《善行录》提高学生做善事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准备一本《善行录》,将小组中涌现的善行及时记录下来,对表现突出、特别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颁发“行善奖”和“爱心章”,发挥榜样的作用,以鼓励更多的同学,使班级成员形成人人争做善行的良好风气,养成“日行一善”的好习惯。

3.把日行一善活动拓展于公共场所。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等活动,每当活动结束,我会充分利用队会时间,对活动的目的与日行一善要求进行对比,并将善行记录在《善行录》里,及时表扬,使学生脱离开学校小圈子,把自己融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从小要求自己不仅在家、在校是个好孩子、好学生,更应该是社会上具有优良品质的人。

“日行一善”就是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伸出互助的双手。在家能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能尊敬老师,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学会用行动和成绩来回报老师。日行一善活动使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善”,在细节中感受“勿以小善而不为”,促进少年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谢金士,连榴英.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八项修炼[M].中国工业出版社,2010,(2).

[2]王咏春.在少先队文化中灌输朴素情感的行与思[J].辅导员,2012,(1).

善行日记范文第2篇

9月5日是首个“中华慈善日”,由山东省民政厅、济南市民政局主办,省慈善总会、济南慈善总会、济南各区县慈善总会承办的山东省暨济南市“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在泉城广场举行。同时,省慈善总会2016年全省“慈心一日捐”活动全面启动。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光杰、济南慈善总会会长张泽等亲临活动现场。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济南市及各区县民政局和慈善总会的有关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宣传活动现场主要有展板宣传、义工服务等形式。展板宣传既有《慈善法》的释义,提纲挈领地对《慈善法》进行解读,又有第五届“山东慈善奖”有关评选工作说明和获奖情况公示。省、济南市及各区县慈善总会的展板则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从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慈善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省慈善总会系统十几年来的工作成就。每个展板前都有省慈善总会系统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进行讲解,同时发放《慈善法》单行本、《慈善法》问答、慈善募捐和救助等工作宣传材料并回答有关疑问。义工服务主要由律师事务所、山东省警官总院及施尔明眼科医院的义工,为大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医疗义诊等服务。内容充实、设计新颖的展板和丰富多样的义工服务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大家仔细观看了展板内容,就关心的问题跟慈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慈善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山东的慈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法律咨询和义诊服务的工作台前也是人潮涌动,热情周到的义工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

2016年全省“慈心一日捐”活动时间为9月5日至12月31日。活动期间将通过集中开展慈善宣传、推介慈善项目、表彰先进典型等活动,依法动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捐赠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2015〕22号文件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6〕3号文件要求,2016年全省“慈心一日捐”资金全部用于扶贫脱贫。各级慈善总会按照民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围绕精准扶贫科学策划救助项目,对全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重点施救。

善行日记范文第3篇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一起活下去”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位13岁的小姑娘对记者说,醒来后,她从缝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一个声音唤醒了她,那是同学马健的声音。“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已感觉不到伤痛的马健背起孝廉就向门外走去。刚到门口,扒出孝廉的地方墙壁突然倒塌。好险!“如果晚了几分钟,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记者叔叔,你们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小孝廉说。

12日晚,脱险后的北川中学同学在校长刘亚春的组织下,男生4人一组,打着手电连夜搜索未脱险的同学,直到晚上三点半余震频发才停下来。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又协助武警救援队搭帐篷,维持现场秩序。许多学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饭。同学们从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幸存者,仅高三3班生活委员申龙所在的小组就救出十几名同学。同学袁垒一人就救出6名同学,而他自己则因劳累过度,在13日凌晨集合时昏倒在地。14日转移至绵阳后,袁垒又和另外5个同学成为救灾志愿者。

大震袭来之时,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了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眼前的世界霎时变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见。前路坍塌,后路阻断,四周是震天巨响,“往哪里跑”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快、快撤,不要留在这里。”“留在原地,会有人来救我们吧?”“怎么办、怎么办……”众人心中只浮上了两个字——完了。

自救,势在必行。

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余九冬、刘晓容则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下的人时刻警惕着,山上的人牵挂着为他们“站岗放哨”的两个小姑娘。

天刚蒙蒙亮,队伍就踏上“征程”。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绕过一段又一段断裂的公路,狂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突然,岷江水被强余震激荡而起,两米多高的大浪让大家从“泥人”变成了“水人”。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余震刚歇,队伍又开拔。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余九冬对记者说。面对巨大灾难的三天三夜中,自助助人的动人故事俯拾皆是。

让死神望而却步

武警水电三总队质安科长涂云已做好了面对任何惨烈画面的心理准备,然而,眼前的一幕却一下子打开了他泪水的闸门:

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埋在废墟下的16个孩子,当被救援人员告知要少说话,保存体力时,立即拿出身边的课本,默默地认真地学习起来,同时悄悄地相互提醒:“不要睡着了。”

顽强生长着的生命或许根本就对死神不屑一顾。

孩子们得救了。劫后余生的孩子没有大人们预想的那样号啕大哭。女孩张曼见到老师陈全红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老师,我以前做了很多错事,原谅我好吗?”腿和手指都严重受伤的罗瑶对抱着她的武警战士说:“叔叔,我想弹钢琴、跳芭蕾舞……”男孩蒋蒙则反复念叨:“下面还有人……”

当武警战士抓住高银手臂的那一刻,小姑娘本已瘫软的身体猛地向上一耸——那是求生的本能!她在拼尽全力配合营救她的人!

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抢救现场,发现小高银时,她的头部上方是两块交错叠压的水泥板,双下肢骨折,右腿被别在倒塌的课桌和座椅间,严重变形,上面还压着一块大石头。

6个多小时的救援,6个多小时的“生死时速”,小高银一直默默地配合着大人们。“这个女娃儿被抬过来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亮亮的,紧咬着下嘴唇。”聚源镇卫生院院长汪能说。

小高银明亮的眼神和顽强的一耸,令死神羞愧了,退却了。

在北川县城的一处废墟里,倒塌的墙壁实实地压在两个死去的大人身上,身下则是他们3岁的女儿宋欣宜。小欣宜得救了,断墙下整整40多个小时与死神的抗争,是父母用他们的全部生命,紧紧护卫着孩子的生命之弦。

善行日记范文第4篇

一、“零存”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并鼓励学生努力吸收课外广阔的教育资源,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从大千世界中汲取营养,夯实写作基本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摘抄精彩片段或美文整篇,使学生在一个不限制体裁、内容、篇幅的轻松环境中完成在课外阅读中的点滴素材收获,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逐步渗透教师的要求,规定题材范围摘抄,让学生全面提高素材的积累,决不局于一处。

二、仔细观察生活,“零存”写作情感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总觉得生活中无大事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明白,纷繁芜杂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合而成,而生活中无尽的美就蕴涵其中,他们或存在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身上,或同学身上、或亲戚身上、或朋友身上或自己身上,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的情况,生活及家庭的变化、学习变化的情况。总之,可记的东西很多。生活中有趣的、新鲜的、特别的、都可以记,不一定都要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不一定只能记好人好事,自己快乐的、烦恼的、伤心的、矛盾的、担心的、期盼的、想象的、后悔的、想不通的等都可以记。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倾注真情的去描绘,我想一定会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些同学已逐渐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而且其中不乏佳作。例如赵越同学的《茫茫烟雾从何而来》这则日记,他巧妙运用对比先写了金秋十月的无比言说的美以及农民伯伯面对丰收的欣喜兴奋心情,然后在笔锋一转他写道:在金秋的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当农民伯伯们完成了收割粮食这一“善行”后,他们的“恶行”却接着上演了。手轻轻一挥,那一小撮火苗在经过了稻杆这一助燃物的滋润后,一发不可收拾。也许,在他们看来,那些消逝的,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火势渐长,渐凶。风起,烟涌,涌进了城中。让我们的周围弥漫着散发出焦臭之味的“雾气”。后来小作者对这一行径的肆无忌惮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同学并肩走在柏油路上,并肩行进着,有一刹那,感觉自己漫步于琼楼玉宇之间,却又找不着飘飘欲仙的感觉。”“置身于‘雾都’之中我们除了埋怨似乎别无话题,‘怎么就没人管管?’我揉了揉被烟浸疼了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起了牢骚。同学接过话茬说:‘有人管呢,听说焚烧秸秆要罚款的!但怎么就不见效呢?’是呀,怎么就不见效呢?看来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啊!”或兴奋,或伤心;或窃喜,或委屈;或羡慕,或嫉妒……学生将这些丰富的情感存进日记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及时讲评,及时反馈,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善行日记范文第5篇

30年时间,人生从青涩走向成熟。

3口人,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的文明代表。

栗岩奇和家人,用力所能及的长期坚持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大爱。现已退休的栗岩奇和妻子程凤丽原先是干部,女儿栗程现为中学教师。一家三口不仅是“献血达人”,而且还是天津市首个“双捐”家庭,2016年,栗岩奇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每次献血,看到自己鲜红的血液流出身体,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一袋血,它承载着一份健康,承载着一份生的希望。对我来说,有什么是比挽救他人的生命更快乐的事情呢!”――栗岩奇日记

2004年,栗岩奇的岳母患病需要手术,急需输血,可当时医院的血源非常紧张。一家人正在着急时,栗岩奇慢慢找出自己的献血证,以“互助献血”的方式,为岳母找来了手术用血。直到这时,栗岩奇的妻子程凤丽才知道丈夫已经无偿献血达18年之久。善良的程凤丽没有责怪他,只是埋怨自己太粗心,没能在生活上更加精心地照顾他,让他身体恢复得更快些。至今,栗岩奇已经坚持义务献血30年,累计近5万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血液含量的10倍。即使是在外地出差,他也是走到哪儿献到哪儿,把无偿献血的足迹留在了北京、长春等很多城市。

由于长期献血,在栗岩奇的手臂上,有很多针眼,这分明记录着他的古道热肠。天津市血液中心马明说:“栗岩奇常来我们这儿无偿献血,我们都亲切地叫他‘献血哥’。在咱们天津,正是有栗岩奇这样有爱心的人士,才挽救了那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每次看到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口,我们都非常感动。”栗岩奇说,因为上过战场,亲眼看到很多战友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生命,能够特别深刻地了解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曾经的军人,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应当加入义务献血的队伍。每次当医生发来短信,告知血液经过检测合格,可以应用到临床时,他就很高兴。

在父亲的影响下,女儿栗程在大学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时开始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她说:“我选择这个时间点献血,就是想以实际行动向爸爸学习,给爸爸支持。爸爸常说做好事不要等,医院的病床上每天都有患者在等着鲜血救命。”栗岩奇经常在周末带着女儿和志愿者一起,来到义务献血采血点,帮着发放宣传页、解释说明,力所能及地为献血者提供服务。在栗岩奇的动员下,他的妻子、女儿,天津、北京、河北的亲属,身边的朋友、同事……纷纷走上了街头采血车,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做好事,让我心里非常有底气。无愧于心,内心便是一片清明。”――栗岩奇日记

1994年,栗岩奇被评为单位优秀员工,收到现金奖励300元。拿着这笔钱,栗岩奇和妻子商量着怎样让它变得更有意义。二人商议后,将这笔钱捐助给了安徽的一个贫困学生。到目前为止,栗岩奇和程凤丽通过希望工程、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渠道累计资助了20多个孩子,还经常给这些孩子写信、寄钱、寄物,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自强自立、奋发向上。

除了捐助困难学生,夫妻二人还曾义务照顾身边一对年迈的老邻居,为二老养老送终。栗岩奇一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能多帮助别人就多帮助别人,这种付出,表面看是利益的单向输送,其实是互利互惠的,意义也是长远的。

“说句到家的话,人活在世上,谁没有个难处。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栗岩奇日记

生活中,只要看到乞讨的残疾人,每次他和爱人都会慷慨解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也都会热情地伸出援手。有一次,他和爱人在一家小餐馆吃饭,见到3个农民工模样的人进来,只要了汤和馒头,夫妻二人就悄悄地出钱给他们点了几个菜。

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栗岩奇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外地农民李淑平,交流中他了解到,为给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李淑平已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另外因一直为女儿捐献血小板,李淑平体内的血小板数量较低,曾几度供应困难,已危及女儿生命。

后来,栗岩奇和爱人就想尽快帮助李淑平渡过难关,栗岩奇先后为他女儿李婉茹捐献了筛龅ノ谎小板,又拿出了1000元钱塞给李淑平,让他先救救急。2013年,他们又先后送去了4000元钱,让他坚持为女儿治病。

当得知李婉茹的病情已大为好转,治愈可能性已在80%以上时,栗岩奇和程凤丽的心才放下。小婉茹出院后,栗岩奇和爱人每年还会过去探望她,他说:“做善事不能等、不能停,我们可以等,急需帮助的人却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