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够走进这个庄严的会场,能够踏上这个光荣的讲话台,我的心中感慨万千,既有莫大的幸福,又有万分的骄傲。幸福,是因为我的工作能够被领导和老师们所认可;骄傲,是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用人格的魅力,捍卫了师德的尊严;他们,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让会昌教育的百花园鲜花盛开、香飘四海!其实在各位老师面前谈师德,真是很惭愧,你们都是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我要学习的楷模。既然大家给我这次机会,我就简单谈一谈。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首先,尊重同事。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事关系也不例外。同事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的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创伤难以愈合。所以,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其次,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同事的困难,通常首先会选择亲朋帮助,但作为同事,应主动问讯。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这样,会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
第三、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最后,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同事之间经常相处,一时的失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失误,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征得对方的谅解;对双方的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以真心、真情对待同事,一定能获得良好的同事关系,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也使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回顾十三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感觉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那就是对学生要有一份爱心和耐心,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差生,要有意无意地时刻调整自己心中感情的天平。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一面,因此在平时我就不断地告诉自己要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从不同的角度提醒他们,真诚的对待他们。我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第三、要正确处理与家长和社会的关系。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感情,互相理解,谋求一致,采取协调的步骤。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
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今天坐在这里,如果说我能代表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发言,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荣耀,那是因为我得到了教育大家庭里的长辈们、同仁们的倾心引导和鼎力的帮助,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让我从一个教坛新兵,不断地成长起来,知道了用爱心、耐心去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用勇气、锐气去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以高尚师德为行为准则的教师们共同祝愿会昌的教育事业,在教文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积极进娶创新发展的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中,创造出会昌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关键词]诗歌教学;以学定教;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引导人们与之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给人们带来各种情境的艺术体验.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的鉴赏力,提升鉴赏思维能力.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在现在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诗歌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只注重其语言和知识因素,学生能识记和翻译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鉴赏思维的引导和培养,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学定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尊重其思维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对知识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教师则从学生的教导者变为指导者和咨询者。
一、探究性教学与接受性教学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2],并对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更为侧重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过程,可以锻炼及展现学生的自身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广泛的进行对资料的搜集,再通过课堂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当然,接受性教学在诗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很多知识如名词术语、概念之类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的系统的基础知识等,还是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学习。
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
发散思维是指在给定的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联想、猜想、推想、合理想象等思维活动来开拓思路,从而产生更多的信息的思维过程。辅合思维则是指根据给定思维,通过比较发散思维得到的多种结果,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运用到诗歌教学中,对一句诗句,学生可以通过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对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和感情可以得出多种结论,再结合作者背景、身份、历史情境等展开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追求的并不是结论是否正确,而是学生获得知识,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建立整体教学观念
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教师会着重让学生背诵一些名句,不利于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每首诗歌的思维一般都是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诗歌的完整性,从诗人立意的角度整体对诗歌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中融合诗歌的“情”“景”,理解诗歌的内涵。
针对以上教学方针,在诗歌的教学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
1.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勤于研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面、阅历都比较窄,因此,学生想要真正能领会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首先就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先简单对学生介绍诗歌及作者,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书籍等方式收集与诗歌、作者相关的资料,并总结归纳诗歌产生的条件、背景,当时作者的情况等。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而丰富的资料,能更为深刻的理解诗歌,与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勤于探究的习惯。与传统的单凭教师课上讲授相比,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对知识的掌握更为详细全面,同时,让学生总结归纳诗歌相关资料,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2.展现诗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白话文来说,诗歌的语言更为含蓄、深奥,学生对语言文体不熟悉,就对其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诗歌教学应能够展现诗歌自身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对诗歌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花费时间,把诗歌全部翻译成白话文来讲解诗意,既枯燥又缺少美感,不能使学生感悟和欣赏到诗歌的魅力。所以,教师应采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
2.1吸引法
诗歌文辞优美,许多成语、名句、典故出自其中。教师可以从此入手,在教学中导入相关背景、民间故事等,必然能使学生产生追根求源的兴趣。
2.2开门破题法
一些诗歌本身就具有设悬手法,能使人遐想万千,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直接从题目入手,就此引入诗歌的整体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求知欲,从而调动思维,主动学习。
2.3情景感染法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想要学生感同身受,就需要教师设计导入相应的感情氛围。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富有激情的描述性语言、多媒体画面的展示、相关乐曲的播放等来创造情境,能使学生更直接感悟诗歌中情感,快速有效理解诗歌的内容。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情境表演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多变,运用多种方法展现诗歌魅力,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思维,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3.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悟”性
“悟”是体会和感悟,诗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使其能体会和感悟诗歌意蕴。因此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融入诗歌的意境中,体察诗人创作时的感情,想要表达的主题,并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持之以恒,自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感染学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诗歌接龙、诗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悟、体味诗歌的美好。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托课堂或课外活动,发动、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诗歌创作,开展原创诗歌比赛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诗歌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不但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能力;实验教学方法系:创新;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有关就业状况调查显示,高达一半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他们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部分毕业生都要走向大众化的工作岗位,只有小部分毕业生能留在顶端的精英岗位。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接触与科学技术相关联的社会各方面,使学生对各行各业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达到较好地实现形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彻底改变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高校教育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才的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深化高校教育创新的组成部分。通过改革,能够推动高校教育创新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经济的振兴要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阶段,一套好的方法和制度对人才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和直观观察认识到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现代化的人才要求知识全面并具有个性,显然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方面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探索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还不够重视,缺少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虽然高等院校加快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实验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高校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足,往往还是考虑先进行理论教学,而后施行实验教学,因而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养成的学生重视理论课学习而轻视实验课学习的不良习惯,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了学生业务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在课程体系上,大部分实验教学还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学分,实验教学计划也是从理论教学的需要出发而制订的,导致实验学时与内容的开设存在随意性,不能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缺少新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实验教师将所需实验器材准备好,上课时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学生依照施行,实验完毕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育方法只注重对实验结果的验证,而不注重实验过程,缺乏完整性,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使抑制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对实验缺乏兴趣,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思路是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环节,多方面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倡导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课前小测验
在实验之前设置小测验,小测验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实验。这既能检验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又能促使学生在准备实验时回忆和复习、主动翻阅书籍、查资料,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就不会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而是依照实验步骤机械地重复书本的操作,最后实验做完了,却是一无所获。这样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二)增加当堂实验总结答辩
实验总结是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老师总结学生的实验报告结果,针对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提出问题,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老师的实例解析及师生间的互动讨论,理清思路,巩固和强化已学知识,并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当堂检查实验结果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指点,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阐述,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自己实验过程的错误,在自行解决的过程中对已学知识结构查漏补缺,深入探索。
如果缺少当堂实验总结的环节,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及时的验证和肯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讲解实验报告的问题,学生会因为时间的缘故而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日积月累,学生将渐渐地对实验课失去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多维评分标准
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但不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而是只作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提示,检查和监督实验的进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
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证实、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而且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心应手。
不能孤立地依照实验报告判定学生的成绩,而应当将课前小测验、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答辩三部分的成绩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
四、实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和编写实验教材方面需要教师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注重与市场的接轨,充分利用设备,设计高质量、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实验项目,例如基于案例和项目的实验项目。
一、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对物理实验课程重视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物理学习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观念,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因此学生们对物理实验感到学习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很多学生对课程应付了事,物理的实验报告进行互相的抄袭,不能体现出物理实验的作用。
2、很少进行实际的物理实验操作
随着高中教学中教学设备的改进,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教学进度,但是许多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代替了学生们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们接受实验的结论是被动的。
3、实验过程过于程序化,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许多学校的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时候,学生们一般情况下只是遵照实验书以及通过老师所讲的实验的目的性、实验器材、实验的步骤等进行机械程序化的操作,只为了达到实验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做的原因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物理的理论教学与物理实验教学不能配合好
由于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是不同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由于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人数、实验的设备和实验难度的情况等因素进行课程编排,这样就会使一部分的重要实验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理论依据
1、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起到一个正确引导的作用,但是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是达不到圆满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操作。
2、活动探究性
进行物理的科学实验操作是为了能够将物理所学的内容与实践进行结合,并且要求学习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装置以及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物理过程的解释。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验的思考和探究,因为仅仅做实验而不进行思考研究,就发现不了物理实验的科学性,也就达不到物理实验的目的。
3、学生间的合作性
物理实验可以采用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习生进行自主的操作,也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很好的合作性学习。这种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的结果与结论不同的情况,这样学生们之间就可以进行自主的讨论,促进了彼此的学习。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直到满足实验的最终结论。
4、交流的互补性
在进行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们对物理研究的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可以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得到直观感性上的认识。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对不同的实验进行设计,可以启发他们认识到实验过程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就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物理实验产生足够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过程设计和案例分析
由于物理实验一般是根据所学的物理原理对物理量或者物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所以将物理实验设计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方面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科[lunwen.1KEJIAN.COM]学问题正确的研究能力。设计的过程是:(1)提出将要进行试验和研究的物理方面的问题;(2)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或者使用学校内的实验设备。(3)对进行的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自己主动设计方案,并进行分组讨论,采用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4)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5)对实验结果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6)完成实验的报告或者论文。
例:对“机械能的守恒定律”进行验证的实验中,使用自由落体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因为发现 v 和gh之间的误差比较大。经过讨论提出摩擦阻力影响误差的猜想,这个时候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摩擦的阻力进行测量,从而求出了摩擦阻力存在的功fh,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mgh和 mv2之间的差值就是误差范围内存在的fh。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以及思考和探究,对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更加理解,并且符合科学家在研究物理方面的问题时采用的由提出假设然后进行验证的方法。
四、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反思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们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进行探究性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参与、进行积极的动手动脑、进行相互的合作和交流、把物理的原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起来。如果长期实行,对学生们在创新思维、自我表达、自主学习、实践和相互合作的等方面的能力的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们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性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
结语:
物理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验活动发现物理规律的一门课程。所以要想收到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必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对物理实验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主动进行物理问题探究的良好科学素养,使学生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对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问题的掌握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这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绍虎.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点滴体会[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05) .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对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基本上属于知识积累型人才,往往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工作的要求。为此,高校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实验教学人员面前新的课题。
1 创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实验结果,而忽略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满足于记住教师所教的知识,“照方取药”做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和动手设计实验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只有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才能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立足确定“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做出来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设计、做实验”这样培养能力的基本思路,为实施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 优化实验知识结构,更新实验内容
从本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调整相关学科知识配置。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日益频繁,以专业为单位的单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根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原则,进行学科为基础的整体化的能力培养,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同时适当精简传统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筛选、取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从创新应用成果中吸取题材,替代过于陈旧落后的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更加具体、实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实验内容要趋于“综合、 多样化”,实验教学不要局限于某一局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等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物理思维方法,通过“实战”性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消除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搞创造发明的自信心。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目前的实验内容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指导书详细,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实验报告按固定格式填写,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3.1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能够应用的东西;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会模仿,不能创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想,结合实验予以探讨;实验指导书要进一步改进,只需把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基本内容讲清楚就行;实验准备可在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后按要求提供;实验前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有些问题可在学生实验时以点拨,提问和探讨等方式加以解决;实验结束后要留有思考的空间。总之,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归纳式教学法,是通过观察、分析零乱的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或原则,归纳法不同于演绎,可能会使学生多走弯路,但它符合认识论原理,可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它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法,符合实验“探询未知”的原则,应在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为此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安排上,也应更新观念,由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总结分析,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对设计性实验,实验题目要灵活,可包含多种设计或实现方案,以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4 革新实验教学手段
4.1 加强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育不是个人的灵感、顿悟与直觉,而是集体的创造和智慧的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此创造了条件,可自主地选择学习条件从而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4.2 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实验。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经济的方方面面,高校应尽可能应用计算机控制、检测等技术改造传统实验,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4.3 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验教学要求,自制实验装备。为了让学生掌握适合社会需要的技术知识,实验教学装备也不断换更新,大量外购实验设备,学校财力难以承受,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自制既能满足实验要求,而且费用相对低廉的实验设备。
5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开放实验室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其次,由于开放实验室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突出了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特点。项目选择、方案讨论、设计实施、总结报告等都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起指导和监控的作用。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尝到了创造性工作的成就感,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决断能力。最后,由于开放实验室在充分信任和放手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责任心、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锻炼。
6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