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概述

个人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概述

个人概述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设立的有免征额,而设立个人免征额的主要目的是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劳动者的社会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个人的所得税制度实行收入减去固定标准的免征额作为应税所得额的方法,其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纳税人的赡养费用、子女抚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因素。

    二、税率结构的选择不恰当

    税收实践证明,较高税率、多级次的累进税率结构其调节作用并不显着。由于税率的偏高,较高收入者为达到少缴税,通常会分解其税基,利用低税率来达到目的,这无疑会导致我国税收的流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无法实现公平赋税。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种制度的有效建立是其得到公平实施的有力保证。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只有法制才能让人们信服,信赖,得以遵守,从而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极大的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因此广大公民便会产生其难以真正发挥自身作用的想法,时间一久,这种想法根深蒂固,便会带来极大的消极效果。从而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更加困难。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调节合理的税率

    税率是税制中的核心,它的高低与广大纳税人的负担成正比例关系。另外税率的改革不能一味地,盲目地改革,而应该认清当前形势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税率。举例来说,有些税率的改革看起来是比以往调低了,可是具体分析,其为纳税人增加的负担反而较以前更甚,这明显加重纳税人负担的作法还不如改革之前。而根据各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成功经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次应在4-5级更为合适,在一定限度内,适当减少税率级次,会增加税收的累进性,进而使税收调节作用更加显着。

    (三)加强税收征管的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我国人口中国,行业广布,三百六十行都有人在做,所以我国目前公民收入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有些收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变得更加困难,逃税漏税的情况更是会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控制,从根本上解决税收流失的问题,其中这也涉及到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加强对税收征收部门的有效监督。严格监管我国取得合法收入每位公民,了解人们收入来源的合法性从而进行征收,这样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也进一步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款的流失。

个人概述范文第2篇

    渐入尾声的此轮个人所得税改革,不仅解决了该税种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为我国开启全面税制改革做出了具体尝试。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完成了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等方面的调整,再次明确了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但也遗留下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改革逐步调整,有的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很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综合与分类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有效设计,便是其中的关键。

    综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凡采用综合计征的国家,都有一套较之分类个人所得税更为复杂的税率结构。一方面,这样的安排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个人所得综合汇算清缴的特征;另一方面,综合税率的有效设计,将对分类所得征收向综合所得征收的转变,有极为重要的激励效应。②

    为此,本文以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率设计为核心,既对接现阶段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要求,又体现综合税率设计与分类税率的整体一致和有效。参照渐进式改革方案的主要思路,本文为将来的个人所得税整体推进,提供亟待构建的税率设计参考。

    二、渐进式改革的初始化方案

    个人所得税渐进式改革方案的终极目标,是将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推向具有综合特征的税制安排。在充分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征管环境和征管条件,考虑初始阶段的主要目标以及未来完善的总体构想,本文设计了中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初始化阶段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区别劳动与资本所得,区分经常与偶然所得的综合制框架

    依据劳动与资本在个人所得发挥的作用,可以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目划分为劳动所得、劳动与资本混合所得、资本所得。在此基础上,依据发生的频次,又可以区分为经常所得与偶然所得。这样区分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安排中的税目划分原则的平滑对接,同时引入了综合制框架惯有的依据所得性质的区分对待、再汇算清缴的通行做法。

    2.纳税申报人标准划定:年综合所得12万元

    建立在综合所得基础上,对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以现行自行纳税申报制度为基础,对部分收入项目适用综合税率表进行年度汇总清缴。这一方案的最大特点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自行纳税申报的人数,充分考虑了信息成本和征管成本,在着重加强对中高收入者征管的同时,部分解决了收入均衡性和费用扣除标准差别化问题。

    3.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设计:费用扣除与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走向综合与分类结合的税制安排,将实现综合收入核算过后的费用扣除,也将考虑综合税率结构与分类税率结构之间的协调。目前的分类所得计征税制,对个人所得的总体把握存在不足,直接导致了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争议、劳务所得的费用扣除不当等问题。改革后的个人所得税综合制具有费用扣除公平、计征办法合理的优势,在基本保持现行标准扣除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汇算清缴、费用综合扣除的办法,将解决分类税制引发的系列问题。另外,综合税率结构的设计,也将进一步改善个人所得税总体税率结构的离散状态,系统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起到平衡分类所得之间税率差异的作用。

    4.纳税人的差别化对待:减免考虑与抵扣激励

    建立以税收减免和抵扣激励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差别化管理办法,有利于适应纳税人收入多元化、社会角色差异化的现实情形,重点实现对低收入者减负,对高收入群体强化征收的基本目标。差别化对待的初始方案:其一,涉及子女抚养扣除的考虑,采用税额减免的办法,为今后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人管理,引入赡养扣除做相应准备;其二,为了尽可能实现高收入群体的税收遵从,社会捐赠抵扣将作为首要考虑的内容。同时,个人所得税抵扣措施的正向激励将引导高收入人群贡献公益事业,还可以为逐步完善差别化抵扣的内容和标准提供有益参照。

    总得来讲,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初始方案,是要在真正意义上建立我国现有税制体系中面向自然人的直接税框架。同时,它肩负着部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最终目标。

    就个人所得内涵而言,综合所有收入的计税形式,有利于公平分类所得的税负负担。让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多纳税并以此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就要实行综合所得税制——以个人申报为基础,将其所有来源、所有项目的收入加总求和,一并计税。就个人所得税现行格局来看,个人所得税从代扣代缴走向综合申报的过程,将在我国税制体系中更好地平衡各税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税务机关与纳税自然人之间直接联系的起点。

    三、分类所得税税率设计

    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安排,是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关注焦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起始点税率的基础上结合渐进式改革方案的整体部署,做出优化设计,以实现税率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1.“个人所得税改革征求意见稿”的税率标准——工资、薪金所得

    梳理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标准,最主要特征是7级累进。

    表1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综合与分类制下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如果采用渐进式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参考各国的税率设置经验,以及后续个人所得税由分类走向综合的现实考虑,本文认为,在税率方面有几个问题需要重新规划。

    第一,综合税率与工资、薪金所得之间的匹配。即按年综合收入12万元以上综合计征和自行申报,年综合收入12万元以下暂不纳入综合制的原则。按年收入12万元全部由工资、薪金所得计算,每月应税部分适用“个人所得税改革征求意见稿”,20%的税率标准。决定了纳入综合申报的目标人群,未来的个人所得综合税率必须小于或等于20%,才有激励自行申报的动力。

    第二,适当考虑并降低中等收入人群的税负。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第3级与第4级之间,超过4500元-9000元的部分,范围设定比较粗糙。以年收入24万元计算,扣除3500元月度免征额,这一部分可以划定为4500元-7000元(12万元以下)适用15%税率,7000元-17000元(12万-24万元之间)适用20%税率。

    第三,降低中等及以下收入纳税群体的综合税率。而中高收入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可适当提高。我们设计在第4级,即年工资、薪金所得超过20 万元后,从年收入12万-24万元适用税率20%,直接适用下一级的30%税率,不考虑25%的部分。此举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主要收入形式的这类人群。

    第四,最高边际税率建议降至40%,将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遵从。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降低,符合国际趋势。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2010)的研究表明,各国的工资薪金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降低,有助于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遵从,降低综合制下高收入人群税收筹划的冲动。此举还将在简化税制的基础上,增加税基总量和纳税义务人数量,提高综合制的征管效率。此外,为了引导其自行申报,这类以上的中高收入人群,将在综合汇算清缴过后,比照综合税率予以部分退税。

    基于上述4个方面考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设计的综合与分类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标准如下:

    

    另外,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应缩减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层级。目前改革方案中的7级税率,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仍属偏多,6级或5级设置较多。

    四、费用:分类扣除与综合扣除

    费用扣除是核定综合税基的准备,也是具有综合特征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关键内容。一般而言,费用扣除分为分类所得费用扣除和综合所得费用扣除。即使在综合制为主的国家,在综合所得税制基础上依然对某些分类采用分类所得的办法。如法国个税综合制当中,对法国本土居民在法属殖民地的所得采取了分类费用扣除,不纳入综合费用扣除,适用相应的分类费用扣除标准。

    作为个人所得税综合制的典型特征,分类所得费用扣除和综合所得费用扣除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联系。但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全的综合所得费用扣除可能僵化税制安排,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一些区别化的处理。因此,分类费用扣除的特定办法,有利于完整推行综合制。

    就本文考虑的六类综合所得而言,都将面临综合费用扣除的问题,为此做出如下设计:

    

    未纳入初始阶段,综合制改革的个人所得分类项目,延用现有的费用扣除标准,主要涉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产生的费用扣除。分类税率和费用扣除的整理过后,综合税制的税率设计成为接下来的核心内容。

    五、综合税率设计与汇算清缴

    综合税率设计和汇算清缴是连同一体的制度安排。在保持现行分类核算与费用扣除的基础上,汇算清缴是综合税率实施的前提。综合税率设计与汇算清缴的结合,始终是个人所得税综合制改革方向中绕不开的关键一环。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过后,沿着渐进式综合制框架,设计了其中尚未触及的综合税率及其汇算清缴内容。

    1.分类税率走向综合税率的前提是综合制框架的有效执行。综合制框架的有效执行,是将先期选出的六类所得汇总金额,然后比照分类税率缴纳。

    2.分类税率之间存在的数量差异,不宜短时间内采用一刀切的单一综合税率,还应继续采取综合制下的区别对待。

    

    从数量关系上,对于高收入群体,即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标准超过20%的纳税义务人而言,其他纳入综合汇算的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存在不对等的情况。基本思路是,分类税率要与综合税率之间存在级差关系,即分类所得平均税率高于综合计征适用税率。在设置综合税率时,有两个解决此问题的税率设计。

    设计1:工资、薪金所得高额累进部分,予以税收优惠,平衡综合过后与其他所得之间的税率差异。建议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额适用税率超过20%的部分,可按2%退税。

    设计2:将其他所得纳入综合累进税率,同时调低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进与现行其他分类比例税率之间的落差。这里需要大量数据和运算,横向平衡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确定适用综合汇总应税所得的多级税率标准。

    3.综合税率的另一个配套,是综合费用扣除与综合税收减免。抚养、赡养和其他社会公益支出的考虑,将是实现综合税率的必备条件。同时,在征管信息系统当中,对综合税率的适用,也应当谨慎考虑。

    根据税率基本平衡的原则,本文采用累进综合税率的办法,设计了综合税率表。

    

    六、税率结构:综合与分类的平衡

    综合税率结构设计,是使个人所得税具有综合制特征的必要一环,也是平衡综合与分类税率结构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面临分类税率向综合税率过渡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构筑分类所得税率与综合所得税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纵向来看,现行的分类税率结构和分类征收方式实际上形成了11种个人所得“税收”,而设计的综合税率适用的综合汇算所得征收,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所得总税率。由于加总的综合所得依然存在内部分类,并已经在代扣代缴环节按分类适用了不同的所得税率,因此再向上综合过程,就存在匹配分类税率的问题,这是所谓的纵向平衡。

    横向来看,走向综合与分类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一个有阶段性安排的制度设计。我们的设计中,考虑了征管环境约束,也顾及了综合项目的特征,按照六类应税所得先期综合的原则,实现部分的综合税制。由于个人生产经营所得、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依然采取分类管理,适用分类税率,那么同属个人所得的此类项目,与将要实行的综合项目之间,存在税率结构的对接,这是所谓的横向平衡。

    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的选择,是贯穿于分类所得税率与综合所得税率之间平衡关系的一个要点。现阶段,工资、薪金所得,大额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这四类所得适用累进税率和免征额扣除,其他分类所得适用比例税率。按照二元税制的观点,对劳动课税容易、且适用累进税率,而对资本课税困难、适用比例税率的原则,形成了上述分类税率的基本构成。从个人所得税综合制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综合税率一般具有累进特征,如美国、英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那么现行的比例税率在走向综合制的过程中,如何取舍成为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个现实问题,本文建议把握两点:

    第一,搭建综合计征的框架。目前的任务是实现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的有机结合。综合税率采用累进税率还是比例税率,要依据申报人数、收入总量和分类税收份额综合测算决定。

个人概述范文第3篇

本刊讯(记者李志明)2008年10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价格认证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价格认证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近年来,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价格认证机构“以价格鉴定为基础,以价格事务为依托,以价格认证为拓展”,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认真协助司法机关办案,努力调解价格矛盾,积极处理价格纠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张茅同志要求各级价格认证机构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服务司法,发挥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继续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工作,确保涉案财务价格鉴定公平、公正、科学;二是服务社会,发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及时有效调解价格矛盾,处理价格纠纷,各级价格认证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地办法,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的价格认证工作;三是服务政府,充分发挥价格认定在行政部门公务活动中的作用;为政府部门工作服好务,当好价格主管部门的助手;四是服务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体系多元化,因此,价格工作要从单纯的价格管理向管理和服务过度,服务工作应该贯穿于价格工作始终。

张茅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价格认证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扎实抓好价格认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价格认证机构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价格认证工作水平,把工作的重大转移到规范市场价格的行为上来,为促进全国价格工作的整体推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茅强调,当前价格认证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立法,价格认证涉及国家、地方、企业和公民的利益,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规范机构、理顺职能,各地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制定价格认证机构和职能;三是为各级价格认证部门配备得力的领导班子,稳定业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价格认证工作局面。

个人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改革 理工科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for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JIANG Chengzhi, WANG Dejun, ZHAO Wei, ZONG R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only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mathematics courses in teaching method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teaching abou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respond to the exam question in the form of, but for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realsolve the problem, and thus from the form and nature of a refor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and take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s for example to do a simple reform program example.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ing ways

1 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由原国家教委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制订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了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开设数学实验课进行实验教学、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强调不够,这不利于促进和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必要重新审视。因此,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今后进行教改必须强调的一个侧面。

伴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教育前景越来越重视,规划教育路线、转教育体制、进行教育改革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数学教育改革方案

2.1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数学作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是单纯地讲述知识点,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理论后将之联系实际,并真正的掌握它,这使得数学教育的成果大大缩水。传授数学的方式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点教会学生作题解题。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应发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引导式的帮助他进行深度分析,其过程中引入知识点传授数学相关概念,最后帮助学生作出解答,即新的授课方式为:

理工科大学生数学教育=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引入新知识点。

以高等数学为例: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本科数学教育的重头戏,高等数学在理工科基础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大量学生学习完高数课程后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而仅仅会用各种公式和微积分概念来解题。

微积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与连续变量有关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用微积分的理论与方法,用数学的语言自己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日常现象的成因(如:“椅子为什么能放稳”、“易拉罐的形状”等),对一些生活问题经过思考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衣服怎样漂洗最干净”),并通引入一些广泛流传的趣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一起分析思考(如“谈谈龟兔赛跑悖论”)。在授课过程中,先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分析,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入知识点,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力。

下面以“椅子为什么能放稳?”为例,引入微积分中的极值概念。

授课开始,引入问题“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椅子往不平的地面上一放,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但是只要稍微挪动几次,就可以四脚着地放稳了。这是什么道理呢?”然后由学生自主思考,作出无需数据依据的初步解答。然后引入知识点零点定理等并帮助学生深度分析建立假设寻找各自答案依据。

为了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对椅子和地面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1) 椅子的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接触看作是一个点,四脚连线呈正方形;(2) 地面高度是连续变化的,沿任何方向不会出现间断(如没有台阶的那种情况),即地面是数学上的连续曲面;(3) 地面相对平坦,不会出现连续变化的深沟或者凸峰,能够使椅子在任何位置上至少有三只脚同时着地。

这里假设(1)是显然的,假设(2)给出了椅子可以放稳的条件,假设(3)则排除了三只脚同时着地的情况。下面就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椅子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把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表示出来。如果用表示椅子的四只脚,以正方形表示椅子的初始位置,则以原点为中心按逆时针将其旋转 角所得到的正方形就表示椅子位置的改变。换言之,椅子位置应该是角 的函数。

另一方面,由于可以椅脚与地面的竖直距离是否为零作为衡量椅脚是否着地的标准,而椅子旋转就是在调整这一距离,因此该距离也应该是角 的函数。

注意到正方形的椅子脚是中心对称的,所以只要考虑两组对称的椅脚与地面的竖直距离就可以了。

设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 (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 ( ),显然 ( )≥0, ( )≥0

且由假设2可知, ( )、 ( )均为连续函数;由假设3可知, ( )和 ( )至少有一个为零,即对任意的 , ( )・ ( )= 0。不妨设 = 0时,有 (0)>0, (0)= 0

于是,改变椅子的位置使其四脚着地,就归结为证明下面的命题:

已知 ( )、 ( )均为 的连续函数,对任意的 , ( )・ ( )= 0,且 (0)>0, (0)= 0,证明至少存在一点,可使 = () = 0。

注意到将椅子旋转后对角线与交换,于是由 (0)>0, (0)= 0知

设辅助函数 = ( ) ( ),则在[0,]上连续,且

对于这个问题,由零点定理可知,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 0,即 = ();又因为对任意的 , ( )・ ( )= 0,所以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故 = ()= 0。

由以上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不难看出,关键是选择了变量 表示椅子的位置,以及用 的两个函数表示椅脚与地面的距离,并且把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翻译成了数学语言。至于利用中心对称和旋转并不是本质的东西。

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本例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以零点定理以为工具求解,用数学语言解释了放在不平地面上的椅子的平稳问题。”

2.2 改变考试方式

考试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衡量和检验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的指挥棒作用。考试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测试出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能力的高低。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方法,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目的的需求。要想通过考试达到测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单一的考试方式肯定是欠科学的。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更能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3 小结

本文通过浅入深出的理论介绍与联系实际的广泛举例,简单介绍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方式的方法,即以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入手、紧紧围绕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展开教学来代替纯理论知识讲述、大量做题计算的方法。希望改革后的方法能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被广泛推广,真真切切地服务广大师生,使老师教学更加轻松、效果更好,使学生抱有更大的兴趣、对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010云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数学建模方法的研究与教学系统的开发》资助

参考文献

个人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理统计;教学改革;医学实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医学信息的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以及卫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数理统计》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建立统计分析思维的入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对临床工作和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整理,有利于对多种渠道获取的医学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医药学领域应用数学方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新一代医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中国

《数理统计》是我校中医、药学专业、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立足随机现象出现的规律,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医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这门课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概率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为增强学生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合格的医学实用型人材,我们对这门课进行了教学改革,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1改革课程教法,培养应用能力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生源与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的差异也起来越明显,由于学生中女生比例偏大,且多数文化基础课较差,尤其是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数理统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统一课型、学内容、统一进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熟练使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现以pbl教学法为例进行分析。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 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依据现实而构建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取医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查找资料,找出案例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案例交给学生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拟定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及时总结点评。

比如:南阳及周边地区15家医院联合对心肌梗死抢救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其随访调查的部分资料如下表所示:

根据这些资料,可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出院后第一年死亡率与以后几年的死亡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别?(2)2年生存率是多少?3年生存率是多少?(3)如果有患者中断了随访,中断随访的患者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怎样的随访才算有效?

通过案例将理论教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越来,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不过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该教学法虽然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明显,但它只是对医学实践中的某个方面或某种特定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它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法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扎实的理论知识才是讨论的基础,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现代化特别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对大学生而言,《数理统计》知识点多,教学内容难于掌握,如果借助图文并茂的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将更加直观、生动、多样。另外随着医学统计软件的日益完善和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计算出结果的内容,现在使用统计软件瞬间就能准确地计算出来,极大地方便了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虽然统计软件包的使用为熟悉统计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对于那些统计概念不清,不能正确选择统计方法的用户来讲将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总之不管cai课件多么直观生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文魅力却是无法被替代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发挥、随机应变、融会贯通也是任何课件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学实践。

3采行弹性化课堂教学

所谓课程的弹性化是针对以往课程的单一化与僵化的缺失而提出来的。它主张课程的实施要留有伸缩余地,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学的机会。事实上,以一种僵化刻板的课程实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身上,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行不通的,这有违教育原理,因此, "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今天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我们在课表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伸缩性,在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评定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标准,以便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4联系医学实际,注重能力的培养

《数理统计》课有很强的实用性,我们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中医药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差异去优化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去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教材要尽可能体现医学的特点、应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淡化定理证明和计算技巧训练,加强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的讲解,重点讲解如何选择合理的统计方法,如何用统计软件如spss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实力。

近年来,随着众多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大量涌现,我国在医药卫生方面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头,不少掌握医学和理科学科知识的毕业生进入工作第一线,使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环境得以改善。愿我们共同努力,在统计教学中携手前进,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医学实用型人材。

作者简介:吴建勇,男,河南南阳,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教学与应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