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孜孜以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是一位妇科医生对自己从医生涯的感慨,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流露出了对医学的挚爱。一字一句从她口中娓娓道来,平和又不乏对医学的激情,执着且充满了对医学的坚定。她就是华克勤教授。
医学路漫漫,理念技术齐提升
在二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华克勤教授兢兢业业地专研于妇科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在谈及近些年来临床妇科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进展时,华克勤教授举例说道:“宫颈癌是近些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的一种疾病,患者的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与其有多名及性生活开始得尚早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以前大多选择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包括子宫和宫颈、卵巢和输卵管、宫旁组织以及部分阴道组织的切除。术后,患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再有生育功能、夫妻性生活受到影响、内分泌功能受到波及,以及子宫根治手术中因影响到支配膀胱的神经,术后放置导尿管的时间会相对较长,有的甚至是半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患者健康理念的改变以及对疾病恢复状况期望值的提高,在过去患者对疾病治疗只要求复发率低、生存时间延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在对于此类患者,只切除肿瘤部位,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内分泌功能、膀胱排尿功能及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成为了当今医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微创路修远,多年求索结硕果
作为医院微创技术的“领头人”,华克勤教授在谈及微创技术的发展时提到,“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期望提高等因素促使了更为先进的微创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微创技术,是妇科疾病治疗手段进步的方向,也是患者的又一新选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微创技术就已问世。而事物的发展必然有一个艰辛的过程,更何况是这项有别于传统手术方式的现代微创技术。华克勤教授回忆到,“每一个新技术的起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包括患者、医生、社会对其的认同。如何找好一个平衡点,是将微创技术开展下去的关键。比如,想要患者认同微创技术能为自身的疾病治疗带来更大的收益,就需要医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和掌握微创手术的基本技能并逐级提高,这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患者群、健康人群了解和接受微创技术的存在等。”华克勤教授笑言:“在开展微创技术初期,患者都会很疑惑‘不开腹,能切得干净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沟通,让患者了解微创技术与开腹手术的区别,微创技术的优势所在,并引导患者接受。对医生而言,则要认识到微创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传统开腹方式的一次‘革命’。这一路,虽然不乏艰辛和阻力,但必须要承担起推进技术进步的责任才能有发展。这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医院决策层的大力扶植之下,在改变自身观念的同时,我们让更多的医生有机会去触碰这种新技术,让他们逐步地具备微创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通过阶梯式的培训,逐步扩大了医院采用微创手术进行诊疗的范围。”通过近10年的持续性培养,目前该医院掌握微创手术技术的医生占90%,其中具有四级微创手术(妇科微创手术中难度最大、级别最高的顶级手术)资质的医生近20名。过去,医院妇科微创手术只占30%,2012年,其占全部手术总量的85%,成为了上海市能24小时开展妇科微创手术的妇产科专科医院。
“有很多患者初次就诊就告诉我:‘华医生,我们找您就是为了做微创手术啊!’”华克勤教授爽朗一笑说道。现在很多患者都对微创手术非常认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相对禁忌证。比如瘤体太大的患者,就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使瘤体缩小了才可以进行手术;有疝气的患者,由于腹壁结构薄弱等缺陷不能承受气腹压力,不宜选择微创的方式;还有一些心肺功能不好以及不适于微创技术的头低脚高的患者均不能选择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
之所以能够众望所归地连续担任这个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主席,缘于袁祖贻教授另外几个职务——他除了担任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之外,还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内科学系副主任,及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而且,在专业领域,袁祖贻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近些年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袁祖贻教授一直秉持“注重科研、加强交流、服务临床”的治学理念,他“三措并举”地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医院的院务管理、学科建设和举办会议交流等层面,取得了令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诸多成就。因此,借袁祖贻教授赴京出席另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契机,本刊记者就科研、交流、临床“三措并举”这一理念及其他相关问题,对袁祖贻教授作了独家专访。
在古都的历史底蕴中
光大现代医学学术
采访一开始,记者首先问及了即将在古城西安召开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话题。哪知道,袁祖贻教授却“顾左右而言他”,率先侃侃而谈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似乎要给记者“推销”兼“洗脑”。
谈起西安,袁祖贻教授一脸的自豪。他说:“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更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有‘十三朝古都’之誉;她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还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这座历史名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我给你谈这些,并不是在替西安做广告,而是与我们的话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袁祖贻教授接着才触及了记者所要采访的话题“内核”,“古城西安的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教育优势明显,学术氛围浓厚。能够有幸在这样一座城市中沐浴着历史文化的晨风暮霞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古都丰厚的科技、文化遗风的基础上光大现代医学学术,是薪火相传、相得益彰的事业。因此,推动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与防治水平,提高各级医院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也就一直成了我们历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办会宗旨——即将召开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也是一样。”
袁祖贻教授继续介绍说,“注重科研、加强交流、服务临床”,不仅是他个人“三措并举”的治学态度,也是“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办会宗旨。今年的论坛,仍将继续秉承“立足西部、面向基层、更新知识、共同提高” 的理念,在论坛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形式上以基础培训、专家讲座、病例谈论、研究进展汇报等多种形式,就心血管内科的各种临床诊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突出“形式多样、临床实用、覆盖广泛、紧跟进展”的特色,本次会议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板块上包括有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基础研究论坛、临床基础和介入基础知识培训、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衰论坛、高血压论坛、先心病论坛、周围血管病论坛、临床热点论坛和疑难病例谈论等。本着坚持学术、强调应用和开放协作的办会精神,将学术进展,临床实践与培养、传播统一起来,服务于一线、服务于临床。大会将设立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大动脉和肺血管疾病、心血管护理学等专题论坛,全面展现和交流2013 年度心血管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趋势,交流方式包括专家讲座、手术转播演示、专家见面会、疑难病例讨论、介入病例演示和卫星会等内容,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在举办形式上,将采用专家讲座、手术演示、经验介绍、互动讨论等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面向基层传帮带,
回眸业内大家的往日风采
在采访中,袁祖贻教授还回顾了于2012年10月份在西安举办的“2012中国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的盛况。他说:“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开放协作,是‘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一大特色。在去年的‘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上,同样注重了突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面广的特色,为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便于广大同仁、尤其是来自基层医院的医师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领域新动向,建立广泛的合作,推动和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袁祖贻教授继续回顾说,那次大会是由亚太心脏病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办,陕西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承办的。由国内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高润霖、胡大一、霍勇、杨鼎颐担任大会名誉主席,袁祖贻教授本人担任大会主席,葛均波、张运、韩雅玲、林曙光、杨跃进、马长生、马爱群、汪南平、陈新义、王海昌、牛小麟、郑强荪担任大会联合主席。那届学术盛会邀请了数十位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聚首古城西安,共同聚焦心血管疾病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传播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
袁祖贻教授介绍说,在2012年的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霍勇教授就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强调,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也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战线前移,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将成为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尤其是脑卒中预防的基石,医务工作者要发挥更大作用,为尽早迎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拐点做出重大贡献。
在那次大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吴兆苏教授指出,近30年的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我国从事心血管病防治和临床研究的22名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过去发表的有关资料,重点采用国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共同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这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诠释PCI术后的困惑与思考时说,为了减少血管并发症,使患者更舒适,经桡动脉途径成了PCI的另一种入路方式。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TRI)后,患者可即刻下床活动,无限制,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穿刺并发症易被早期发现,故易被患者所接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当前TRI实践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保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围术期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信随着我们对TRI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能使这项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学组组长黄峻教授谈到,2012年5月发表的ESC急性和慢性心衰指南对原来的指南作了修订,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全文61页,分15个部分,内容丰富,涵盖心衰各个领域,包括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对心衰的治疗,既有药物的选择,又有器械治疗的评价;并对心衰的病因、并发症及其对预后影响和处理要点,均加以说明。新指南推荐的药物或其他方法均有获益证据的支持,对于慢性收缩性心衰,考虑推荐时主要聚焦于对临床结局如病死率、发病率等预后指标的影响。对每一项推荐均说明推荐的水平和证据的等级。新指南图文并茂,附数十张图和表,包括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治疗流程、急性心衰的处理流程等,很实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学会陕西分会主任委员郑强荪教授解析说,室性心律失常(VA)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等;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可导致阿斯综合征、猝死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药物选择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需慎重考虑:1.如何把握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如何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如何寻求治疗药物选择的依据: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的选择至今仍是一大难题,虽在实践中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应就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代观念作一论述。
袁祖贻教授认为,为期三天的“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就心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等心血管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与会的国内该领域的大家们的精彩报告,为与会代表、特别是基层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这些业内巨擘的精彩讲座,切实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让基层年轻医生获益匪浅!
记者注意到,“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举办的同时,还第一次同期举行了“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会议”。那么,这两大学术会议的历史性碰撞,为去年的学术会议带来哪些新的学术气象?两个学术会议的合作背景是什么?
袁祖贻教授对此解释说,“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由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会主办、每年在亚洲主要国家轮流召开,2012年正好轮到在中国召开,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最理想的国际会议主办地之一。考虑到“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国内、特别是中国西部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将会有利于提高国内学者在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所以,主办双方就开始讨论提出合作主办本次会议事宜,并最终得以实现。
攻坚克难,呵护三秦父老“心”的健康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作为历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主办、承办单位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前身是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由原卫生部主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袁祖贻教授介绍说,“厚德、博爱、精医、卓越”是这家医院文化的深厚积淀,“生命至上,患者第一、爱院敬业、求实创新”该院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这家医院不仅确立了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科教型医院”的奋斗目标,还提出了“诚信、质量、科技、和谐”的战略方针,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医疗改革新模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健全计划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实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领头羊”的作用,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学科的临床科研实力十分雄厚。根据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该院学科逐步形成了以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电生理与离子通道疾病以及先心与外周血管疾病为主的研究方向。在全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尤其在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介入心脏病学以及临床心脏电生理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一大批进修医生,并为陕西及西北地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疑难病会诊及技术指导。未来几年,在临床方面将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中青年医疗骨干,积极开展新医疗、新技术,建立和扩大该院的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并积极开展预防和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作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袁祖贻教授详细介绍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学科创建于1954年,在一批又一批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右心导管、希氏束电图技术,并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人工心脏起搏器;同时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心梗住院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国际先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率先开展了我国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因素识别与防治措施、盐敏感高血压发病机制及防治等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起搏电生理以及先心与外周血管疾病为主的学科方向,并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学科是西北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专科医院,是陕西省心血管专业唯一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还是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机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2011年又被评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重点专科。”
袁祖贻教授继续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的学科拥有了一支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不仅拥有德高望重、享誉全国的老专家,还有一批掌握高精尖技术、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人才梯队。学科建设上长期坚持临床优先、学术为重、人才第一的宗旨,重视科室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作用,学术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奋起,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已经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袁祖贻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即“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任何一条“腿”坏了就是废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袁祖贻教授他常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如今的形势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辜负了前辈打下的基础。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同行比,我们地处偏僻的西部,‘地利’的因素差了一些。所以,我们只能充分利用‘人和’的优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当成科训,齐心合力,提高科室在全国的知名度。”
另据记者了解,作为学科带头人,袁祖贻教授近些年还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冠心病的发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发病前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之重,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等,远离心脏“杀手”。未来几年,他还希望建立西部心血管病医生协作网,组织一些多中心研究,在软硬件方面攻坚克难,在呵护三秦父老“心”的健康的同时,也让西部地区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实处,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采访到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即将开幕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话题上,身为大会主席的袁祖贻教授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说:“我们相信,此次会议将会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与提高;必将是一场丰富多彩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诚挚邀请业内同仁莅临古城,参加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共同见证心血管界学术盛会的召开。衷心地期待与您相聚在古城西安,携手开创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美好未来。我更相信,古韵古香的长安城的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小巷、每一块秦砖汉瓦上都蕴藏着一首优美的诗、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信您将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显出一派生机勃勃。
夏天,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水从人们的脸上流下来。
秋天,凉风习习,满地是落叶,高梁红了,稻子熟了。
冬天,凛冽的寒风,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四季相比之下,我对秋天情有独钟。说起秋天,我又不禁想起汪国真的《秋景》:
枯叶旋转着
敲打着窗棂
北风呜咽着
为远去的岁月送行
阳光仍是那么浪漫
泼洒了一地笑声
郊野走着一个人
抬头瞧瞧落叶
低头望望天空
秋天,站在高处远远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在我身边吹过,身边的落叶纷纷落下,有的像降落伞般缓缓落下,有的像蝴蝶般翩翩起舞,有的像舞蹈演员般跳舞。地上铺满落叶,像是铺了一层又宽又长的金毯。枫树上满是枫叶,金黄金黄的,像是一棵棵洒满金粉的金树。
秋天,充满诗意的季节。秋天,充满诗意的画面。秋天你让人沉醉,那金色的枫叶,那金色的地毯,那金色的树,好不让人喜爱。秋天,虽不像百花盛放的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像荷塘月色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可口的金黄的果实吸引人们。我喜欢中秋节夜晚皎洁的圆月,我喜欢公园里美丽的,我喜欢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秋天,漫山遍野,五彩缤纷,有黄的、白的、紫的,像太阳、像火焰、像章鱼,让人神游其中。
千岛湖大桥气势宏伟,有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伏在水面上,吞云吐雾,此番情景,令人心怀顿开.
站在桥上,远望着对面岛上的松柏,郁郁葱葱,浓黑的绿色之间也不乏淡绿的嫩枝,让人们觉得宛如初春时分,万物复苏的情景.惟有那湖心吹来的凉风,让人觉出,春姑娘早已远去.
呆立片刻,领略过淳安人民的雄伟建筑,我们又踏上了旅程.山环山,山复山,整个视野几乎全是山.没有城里的喧闹,没有学校的朗朗书声,更没有清澈的碧水,惟有那不断的山和满山的树,而且是碧绿的松柏.这不禁又使我困惑,这难道真是秋天吗?秋意就只是如此般的绿吗?
如此多的疑问一环扣一环,一环串一环,不断的在我脑海里绕着,转着,好生头痛.然而当我看见她,看到她那美丽的衣着和外表,一切疑问也便迎刃而解了.她是谁呢,是谁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说来怕你们不信,我也道不出她的名字,只知道她住在那座山头,望着群山,迎着夕阳,身上披着红色的外衣,那便是有着满树的红叶的一棵小树.
漫山的秋意,似乎都被她给吸引了,独自一人展示着秋天的美,秋天的华丽.
初秋静坐练字,不但有利于排除一“夏”带来的燥热和浮气,还可渐增对秋之静美的幽深情怀。秋的华美大气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有着“意境深远的和谐之韵”。无论从字体的整体结构,还是由点入画,再到不断变化的形体。种种微妙的变化,都是由心入手来支配每个字的框架布局,犹如初秋万物,随季节深入而呈浑厚与苍劲。那累累硕果亦如这丰满的书法给人沉静与自足。
桌前放着一本喜欢的名家字帖。心涌崇敬的虔诚,在一笔一画中描摹着、感受着,身心沉浸在书法的奥妙无穷、遒劲有力中。有时深情地望着眼前字帖,痴迷中,看着清淡水墨字,变成一位俏丽素雅莲女款款朝我走来,那么清新,那么脱俗,行云流水般的浑然天成。也有恰似古寺俊僧击鼓的雄健,在手起笔落中,无论是力度的精确,还是文字的含义,都让人感受其意味深长,领略到书法的无穷意境和美妙享受。
初秋黄昏握笔练字数小时,不但除浮滤躁,心静意沉,还能在练字时潜心揣摩字体,从那些或长短不一,或曲折萦回,或错综复杂之中,找到一种喜欢的方式,从容下笔。为此,常陷入物我两忘地步,彻底忘了烦忧世事。往往笔墨形成纸上时,枝头的落叶也在悄然而落,那么相映成趣,那么幽美寂静。原来,沉入书法的最佳境界,就是闲看落叶纷纷的洒脱与自由。
显然,练习书法,不但使人融入书法的大美境界,还能怡心养身。资料显示,书法与气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与气功的三调(调身、调神、调息)很相近。古人还说:“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原来人在握笔练字时,神情专注,全身运力于笔力中,思凝墨纸,神及千里,胸中积郁也随笔力挥发而疏散。长期坚持,对锻炼身心、调节生理都起到平衡作用。更甚的是,心胸酣畅、运笔自如间,头脑更清醒了。真是练笔健脑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