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景文章

写景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景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景文章

写景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写景文章范文第2篇

王国维说,成大事业的学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三境说”几乎可通用于凡事凡物。那么,写作呢?是不是也有“三境”可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境:让学生“笑”谓之“感染” 或言“快乐性写作”。学会观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生命的原色应该是鲜活的。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几点残雪,跃然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密林深处午后的蝉噪,稻花香里半夜蛙鸣……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在我们看到的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个性、我们的胸怀,无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从大自然中感悟美丽、和谐,旺盛的生命力,来演绎无数个美丽童话。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学生在观察自然,描绘美景,抒写真景真情,写得明白流畅,清新朴实。

第二境:让学生“哭”谓之“感动”,或言“体验性写作”。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的人和事,而是缺少感动的灵魂。要学生有灵魂震动,师生间要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尊重和力量。同时借助文学作品了解社会,关注生活。在我们看到的色彩纷呈的世界里,或美丽绝伦,或丑恶无比;或惊世骇俗,或平淡无奇,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语言来观察、理解、分辨。对于人间冷暖、众生百姿、世态万象,只要抓住撩拨我们心海的某一事物或现象,反复咀嚼,仔细玩味,交流沟通,用笔展示出心灵通道,用心钻燧出思想的火花,那么即使是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中,也能感悟人生,透露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之情,或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阅人间沧桑,叹人生无常,或写实,或想象,真假结合,虚实相生。

写景文章范文第3篇

1.体味情感。如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理清思路。因写景文章结构灵活多变,主旨隐藏于文字之间,多从文章线索和写景顺序上来考查。

3.表达效果。考查文章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时也会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及作用。

4.语言意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写景文章的一大特色,对语言品析命题常从这个角度设题。

5.抒写感悟。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对物、对景的感情态度。

1.熟知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突出主题;交代背景。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起线索过渡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同学们答题时可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综合来回答。

2.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写景文章,结构尽管灵活多变,但是有一条基本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结构多为总―分―总或分―总。线索则是文章反复描写的对象,要抓住文章描写对象的特征。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主要的景物和人――次要的景物和人――揭示主旨。对主要景物和人的描述是为了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其他景物和人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反衬等作用外,还有引出对象、作铺垫等作用。

3.注重表达的修辞效果。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同学们需熟知这几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如议论、抒情在写景文章中的作用无疑是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最常见,同学们需了解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每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文章在景物描写时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以及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在这里表现了景物的何种特点。

4.瞻前顾后,品析语言。

理解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时,同学们要紧密结合上下文,扣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人物心理,密切联系文章中心,先看词语本意,再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看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或事物的什么特点。

5.拓展思维,抒写感悟。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紧扣题目要求,将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说出真话,道出真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戈壁风景

杨宝奎

来到戈壁滩已近两个月了。记得刚进场的时候,看到胡杨树上树叶还是金黄金黄的,而现在被凛冽的寒风已吹得全部飘落了。恰巧早上下了一场霜,原来光秃秃的树枝上全挂满了银霜,地上的枯草也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花。再向远处看,一排排沙枣树,树干粗糙而挺拔,密密麻麻的树枝被白霜装点着,着实是银装素裹,唯有那挂在枝条上的沙枣一串一串的,一片一片的闪着红光,格外醒目。

在一棵沙枣树下,有一个农民朋友正在拾捡着被风吹落在地上的沙枣,头上的皮帽子早已挂满了一层霜雪,口中呼出一团团白气,看不清脸庞,只看到他粗糙的一双大手,捡起地上的沙枣来双手敏捷而有节奏,就像两只饥饿的母鸡啄食着地上的玉米。我好奇地蹲在他旁边,学着他的样子也捡了起来。沙枣比花生米大一轮,橘红色的表皮非常光亮滑润,轻轻地一剥,薄薄的表皮破了,里边露出了乳白色的沙枣粉。“这沙枣粉可以吃吗?”我和拾沙枣的农民聊了起来。农民朋友操着浓重的甘肃话说了起来:“这沙枣可是我们这地儿一宝啊,沙枣属温热性的,剥开外面的红皮,把沙枣放到清水中浸泡,有一夜工夫,沙枣粉轻轻地一揉搓就搓下来了,沙枣粉烤干后甘甜可口,我们这里比较穷不舍得这样吃,而是放到玉米粉中混着吃,煮成了粥,也可以放到面粉里蒸成馍,我们这里的娃儿们都喜欢喝沙枣粥,吃沙枣馍。你们没见到我们这里的娃儿们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脸红扑扑的吗?都是吃沙枣馍吃的,他们冬天也不怕冷,也不得感冒,可好了!”“这沙枣核有用吗?”我问道。“有用,将沙枣核洗净晾干,可以做成枕头,沙枣核做成的枕头松软、舒服,夏天枕起来凉凉的,有安眠作用,我们这里的人枕着它很快就能睡着。”“这沙枣树好种吗?”农民朋友头也没抬随声答道:“在这戈壁滩上大部分是野生的沙枣树,人工栽它也很省事,早春截一根稍粗一点的树枝,在地上插得深一些,浇上满满的一桶水,第二年秋天就可以结沙枣了。”

不一会儿农民朋友就捡了一大包沙枣背在肩上,向远处的村庄走去,最终我也没看清他的脸。我站起身来,细细端详这一排排沙枣树,有一种崇敬之情。灰褐色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像藤条一样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十分坚硬;树上的枝条是那么的繁茂,在白霜的包裹下,像黎族姑娘头上的银饰,一闪一闪地发着银白色的光;再向上看橘红色的沙枣就像红宝石穿成的珠帘,一串串又连成了一片片,整整红了一片,在银色的枝条映衬下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仍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确实被冬天的沙枣树所感动!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还有这么美的景观,我的确被冬天里的沙枣树的美丽而折服!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月31日)

1.本文写的是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第一自然段写胡杨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写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为什么要着力写与农民朋友的谈话?

3.沙枣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写不尽的江南

雨明

每每到江南,人未到,心先柔润起来,湿漉漉的宛若轻轻一攥,就有清清的流水轻灵而落。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倒在江南迤逦的湖光山色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风雅诗人写就华彩篇章,可江南是写不尽的,一如江南的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情……

最喜欢的风景,就是灵秀的江南小镇,垂柳依依,白墙青瓦的小屋依次排列在水边,袅袅娜娜的炊烟,懒懒散散地氤氲着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勤劳的水乡妹在溪水边洗衣服,乌黑的长发,蜡染的碎花布衣服,挽起的裤脚,耳鬓边上似不经意插着的一朵小花儿,时不时撩一下头发,静静的流水在她面前欢快地舞蹈着,一条温顺的小狗眯缝着眼睛,在她身边享受宁静,这是怎样静谧和美的图画呢?

最喜欢江南的花儿,恣意大胆地开放,全然不顾你的目光。那些花儿从不抱怨生长的地方,在水渠边,在小桥下,在人家石板台阶的缝隙里,甚至在有细小裂缝的墙上,只要能立足,就灿烂地擎起那些鲜艳与美丽,有些花儿连叶子都很少,只有那一朵硕大的花朵得意地欢笑着,?

喜欢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晃晃悠悠地在水道漫步,那是何等的享受呀。拨开垂柳,细细品味江南的水,水面丝柳袅袅,水雾氤氲缥缈,远处镜湖潋滟,眼前鸥鹭嬉戏,还有那天边的点点万里归帆,擦肩而过的各样小船;岸边,你能听到吴歌轻轻、软语呢哝,那些细致温柔羞涩的江南女子,西施般的袅娜娉婷,又是怎样让人陶醉的风情?楼台亭阁里,多少才子吟诗作赋,多少姑娘歌舞绣纺,在淡淡香气缭绕中只见衣袂飘然、红袖盈香,又?

喜欢江南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雨。那雨是有灵性的,懂得人的感受一般,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如泣如诉,间或点点滴滴,总让人有一种想把心事一起放飞在雨中的冲动,于是,来到雨中,尽情沐浴在这样温柔的触摸中,清清凉凉、滋润舒爽。这样的时候,总会想起最柔软的故事,情愫在雨中舒展着,一如干净叶子上慢慢滑动的水珠,晶莹而妩媚。

喜欢江南的绿,那种无边无际的、无处不在的绿。在江南,绿色主宰着一切,水是绿色的,所有的土地都覆盖了绿色,树叶的绿鲜亮而洁净,甚至连飘落的雨也是绿色的。在这样的绿色海洋中,你的心很静很静,眼睛也极舒服。阳光下的江南,绿得滋润而清澈,绿如同要流动起来。

江南是什么?是悠闲自在的乌篷船?是默默无声的青石小桥?是弯弯曲曲的风情雨巷?是风姿绰约的曲苑?是矜持绝美的荷花?是静静的回廊、雅轩?还是那缠绵的竹笛、箫管、丝竹?我说,江南是水的诗行,是雨的轻歌,是柳枝的婀娜,是宽宽窄窄小桥的灵秀,是绵绵密密的桨声灯影,,

……

来到江南,把梦里江南的柔媚细雨写进我的诗里,把江南的石板拱桥搬进文字中,迎着江南的桃红柳风,饱蘸江南的柔翠烟霞,写对江南的钟情;江南的琵琶清音把我灌醉,江南的莺燕鸥鹭带我入梦,江南的梅竹秀气缠绕身边,沉浸在江南的细腻婀娜里,你如何能写尽美妙如烟的江南?

(选自《润・文摘》2010年第9期)

1.本文题目是“写不尽的江南”,文章主要写了江南的哪些景色?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黑体词分别改为“袅娜”和“懒散”好不好?为什么?

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是从第三、四自然段的句末抽出来的,请根据意思还原。

A.怎能让人不流连忘返

B.怎能让人不痴迷

4.根据文中的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再补写两个比喻句。

春天来了,几阵清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是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写景文章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B超、肝穿活检等证实原发病为肝炎后肝硬化,并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均依据临床表现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呕血或黑便。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8.3±7.2)岁。按照生长抑素用药方案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常规剂量组患者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即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250μg/h生长抑素(每支剂量为3mg),连续注射1周,患者停止出血后继续用药2d;给予双倍剂量组患者双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即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500μg/h生长抑素,连续注射3d,患者停止出血后将剂量缩减到常规剂量,连续注射4d,如果1d内没有有效控制出血,则运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给予患者外科急诊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运用凝血酶止血等,同时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让患者禁食、为其抑酸等。依据血红蛋白水平适当为有需求的患者输注新鲜血浆及红细胞悬液。用药过程中运用多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电进行持续监测,同时对其大便颜色、血红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比较

双倍剂量组患者≤72h的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70.00%(21/30)(P<0.05),但两组患者≤24h、≤48h的有效率及止血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双倍剂量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写景文章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笔下的景物描写如诗如画,生动传神,为文章增光添彩呢?

N0.1:描写要抓准特征

要想把景物写活,前提是抓准景物特征。只有抓准景物特征,描写时才能如数家珍,得心应手,把景物鲜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何才能抓准景物的特征呢?一是要进行仔细观察。除了从整体去把握景物的形状、色彩,关注景物的细微之处外,还要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观察,用手去抚摸,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嗅闻,有时甚至需要用舌头去品尝,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是要进行阅读积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一些与自己想要描写景物有关的文章,了解别人的观察视角,品味别人的优美描写,无疑能弥补自己的观察不足,丰富自己的描写内容。

三是要进行练笔。平时坚持写观察日记,练得多了,真正写作时,好词好句就能信手拈来。

N0.2:描写要富有层次

一方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写景顺序主要四种,即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镜头转换。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远看,那些山峰大小不同,高低不平,黑乎乎的。近了,更近了,骆驼峰终于站在我们面前。只见整座山峰由三座巨大的石峰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头、峰、尾分明,成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骆驼。最妙的是,陡崖凹槽和起伏的线条准确地勾勒出骆驼的身架与神态。如此鬼斧神工,怎不令人赞叹!

这一片段就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景的,层次非常清晰。同学们在描写某一景物时,可根据景物特点或自己的观察特点,选用一种或多种顺序进行写景状物,让描写井然有序。

另一方面,在描写景色时还要注意详略,写多个景物主要景物要详写,次要景物要略写;写一种景物,景物的主要特征要详写,其他特征可略写。这样才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譬如一位同学在写《美丽的植物园》时,主要写了百卉园里的各种花;而在写百卉园时,又重点写了“菊海”;写“菊海”时,又重点描写了的颜色,条理非常清晰。

最为重要的是,写景时要对景物展开立体式描写。景物一般都存在外形、色彩、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对应着我们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写景时,要多角度,动静结合,这样笔下的景物才会栩栩如生。

N0.3:描写要充满诗意

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生动描摹。一方面,要把词语用活。在写景过程中,恰当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来呈现景物特点,凸现语言的动态美、色彩美、韵律美,吸引读者目光,打动读者的心。例如:

昙花终于开放。只见在海带状的绿叶拗口间,娇嫩的花蕾微微颤动,筒裙似的花托,拢不住丰腴的白玉般的花苞,渐渐地裂了开来;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间轻轻地探了出来,一片,两片,三片……

在这个片段中,形容词、动词的使用十分传神,如“颤动”“拢”“裂”“探”等动词,将昙花开放的过程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要把修辞用准。准确的修辞,不仅能使某一片段变得生动传神,韵味十足,更能使整篇文章变得灵动,充满诗意。例如:

那是怎样的云啊,像白的鱼,满天空游着。湛蓝的天幕,做了海洋。又像万千只绵羊,挤着拥着,一齐往前奔去,哒哒哒的羊蹄声,响彻天空。不,不,它更像瀑布跌落在石头上,大朵的水花,四下飞溅。我仿佛听到哗啦啦的水声,自天上流淌下来。想起李白那句著名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谁说地上的水,不是天上的云变的呢?

这个片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天上的云写得非常美丽,让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美。

同学们在描写过程中,还可适当引用一些与景物有关的古诗词,以增强文章的韵味。比如一位同学在写《故乡的雪》这篇作文时,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等诗句,表达效果非常好。

N0.4:描写要融入情理

相关期刊更多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市教育局

语文教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德州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