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乡酒

思乡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乡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乡酒范文第1篇

可能是我们认为爱情不会腐朽,

会一直支持到永久。

虽然我们相爱地无药可救,

可你的离去还是依然照旧。

相爱的本质是互相拯救,

我们却游戏了太久,

整日的吵闹还是喋喋不休,

过后又是一阵烦忧,

突然发现我们不可能永久,

你笑着把它当作了借口,

最后决定了出走,

说是没有归期的旅游,

思乡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道;道德教育;以道为本;抱朴守真;贵柔守雌

一、以道为本,唯道是从的德育纲领

道家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道,道家全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都是建构在以道为本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我们研究道家的德育思想必须着眼于道论,在道论中体会其德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老子看来,道是最有生命活力的,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道为一切的本原能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因此道也是道家宣扬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

道家主张以道统御德,“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十四章》),这也就是讲应该执古御今,以道御德,对天地万事万物都应以道的观点观之,只有用道的标准,把天地间的万物看成是平等的,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所在。“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庄子・秋水》),这是说在审视人生的时侯,应该放弃个人和世俗的偏见,站在道的高度去观察事物审视人生。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五十一章》),这就是尊道贵德,在道家看来道德教育就是把天道转化为人道,使人道符合天道,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做人做事必须以道为纲,唯道是从。

二、抱朴守真,返璞归真的德育取向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人最终也是回归自然的。道家讲人性本质是朴实的,这是道家思想道德教育认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道家自然生出了抱朴守真、返璞归真的道德教育取向。道家的思想家们主张道法自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强调待人要真诚,说话要遵守信用,这正是道法自然、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的最好体现。

道家认定朴是人性的本质状态,人的本性是朴素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小人君子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道德经》有云:“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也就是讲仆是无欲的基础,是自正的根基。“屈折礼乐,屈折礼乐,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庄子・骈拇》),如骈枝多余的礼乐早就不自然的我们,因不自然我们才无安全感才失去了常态。这就是道家主张的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使人返璞归真的缘由。人最初始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性格,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才最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在道家思想者看来,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改变人性,对人性加以修饰,而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回归到人性的原始状态。道家所主张的人最初本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上讲的以人为本,是人性回归,是保持人性格的质朴。

三、贵柔守雌的德育原则

历史上儒家显赫道家隐藏,道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多具隐性风格。在道家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柔是人性的美德,是道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道家看来,处于险恶的社会环境中柔弱就是刚强,人在生活中以谦虚示柔正是为了更为强大。贵柔守雌是道家的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极为独特的德育原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七十六章》)从这段文字字义表面来看似乎是表现出了隐忍退让之意,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柔弱胜刚强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当你取得巨大成就之时你就很可能会处于风口浪尖,要想成功的走下去,必须学会以柔以弱来保护自己。无论何时人必须掌握柔可胜刚的道理,唯有如斯,人生方可继续平稳的走下去。“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以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七十八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柔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命力正是在于柔,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必须像水一样润物无声,想花香那样沁人心脾,耐性的柔性说服远比强制的武断教育效果好的多,这一点正是我们都知道却又是最容易忽视的。

贵柔守雌凸显的是道家道德教育的大智慧,表现出的是注重道德教育的柔力。面对强大的矛盾特别是思想矛盾,不可以强制强、以暴制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以柔化之,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则。

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其德育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去发掘为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所用。道家思想中无为、不言而教、知足不争等思想也极具研究价值,在此就不再一一展开。在几千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作用依然不容小觑,道家思想重在人性的探索,就是所谓道法自然。凡事遵从客观规律,虽曰无为,实则有为,乃顺势而为。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特别是对于道德体系的构建依然具有其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世欣.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思乡酒范文第3篇

1、酒香不怕巷子深,也作“酒好不怕巷子深”,意思就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陈窖一开香千里,要真正吸引酒客(消费者),让他们不会因为巷子深而怯步,就需要在酿造上下大功夫。

2、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典故:

在泸州老窖国宝窖池所在地泸州南城营沟头,在明清时代有着一条很深很长的酒巷。酒巷附近有8家手工作坊,据说泸州最好的酒就出自这八家。其中,酒巷尽头的那家作坊因为其窖池建造得最早,所以,在8家手工酿酒作坊中最为有名。人们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最里面那一家去买。传说在1873年的时候,中国的代表张之洞出任四川的学政,他沿途饮酒做诗来到了泸州,刚上船,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他心旷神怡,就请仆人给他打酒来。谁知仆人一去就是一个上午,日到中午,张之洞等得又饥又渴,才看见仆人慌慌张张抬着一坛酒一阵小跑。正在生气之间,仆人打开酒坛,顿时酒香沁人心脾,张之洞连说好酒,好酒,于是猛饮一口,顿觉甘甜清爽,于是气也消了,问道,你是从那里打来的酒?仆人连忙回答,小人听说营沟头温永盛作坊里的酒最好,所以,小人倒拐拐,走弯弯,穿过长长的酒巷到了最后一家温永盛作坊里买酒。张之洞点头微笑: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啊。

(来源:文章屋网 )

思乡酒范文第4篇

翻云覆雨料不定,日思夜想理不清,殚精绝虑干不完,吃香喝辣办不到,溜须拍马学不会,谁升谁降都不管!

雾都孤儿熬度艰难时世,凤凰涅磐品味百年孤独。

家春秋四世同堂,雾雨电三生磨难。

抱残守缺天地窄,只有抱恨终身;固步自封路途穷,更加固执己见。

创造现在才能创造未来,把握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兄之诗日见沉郁,抒人生之慨,展苍凉之情,每读戚戚焉。时日难留,夙愿难遂,你我惟寄意于诗,聊付岁月,究可哀也,亦或存些微幽光或欢欣。

荒原犹呐喊,心事浩茫连广宇;荷戟独彷徨,于无声音处听惊雷。

老调子已经唱完,新故事拉开序幕,纵使古往今来一个理,悲喜略同,也各有千秋、别具意味。

六月的雨,对我来说,恐怕更多是一种仓皇,一种无法的逃避,一种激情的渲泄。

心要沉得下去,在喧嚣或寂静中感受稍纵即逝的光芒。

十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处闹市而有定力。

十二

精神需要提升和丰富,但生活只需要简单。

十三

清醒的人是痛苦的,麻木的人是幸福的。

十四

爱上写作的人,都是魂不守舍的人。

十五

无欲虽刚,已成不动的佛像。

思乡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意象思维 具象思维 写作

意象思维,也可以叫做象征,指的就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原则,是一种由象到意,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过程。有关意象的说法古人常把它们分开来说,如《周易》“立象以尽意”,《庄子》得鱼兔而忘筌蹄,王弼《周易略例》“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最开始把“意”和“象”相连接使用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比兴篇》中“诗人比兴,拟容取心”,“心”乃客体之心,“容”乃客体之容,指的是,塑造艺术形象,不仅要模拟现实表象,更要摄取现实意蕴,要达到现实表象和现实意蕴的和谐统一。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把“形象思维”和“意象思维”进行区分:意象思维较之形象思维外延更恰切,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形象思维容易产生以下误解:一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因而忽视了理性因素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容易造成作者最资深的理论修养的忽视和培养。二是把形象思维误解为形象化,从表象概念表象,形成一种庸俗的循环论当中,使得文本形象淹没思想。三是把形象思维直接看作是罗列事实,现象,毫无思想可言。

意象思维,实际上是绘画的术语,广义的来讲可以将之分为三类:一是符号意象思维。即用某种符号来象征一些神秘的自然法则。根据德里达的观点,在他看来,符号是由双重意义的,符号意味着“表达”或“指号”,表达就是一种有所指的能指,而指号是一种没有所指的能指,就是,这种符号不表示任何意义,实际上,第一类就是这样的指号。二是玄想意象思维。即用选择出的意象符号来象征事物的本质,或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如老子,庄子的虚静,无,道等。三是审美意象思维。即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带有文学情趣的思想境界,这也可以叫做意象思维的最高境界,如王维的著名情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就包含了深刻的审美意象思维,题目是“相思”,但是始终却没有低回婉转,缠绵悱恻的语言,它的千千情结只有一颗小小的红豆发生,这首诗的审美意象是非常丰富的,第一个层次的意象就是让人联想到南国一片翠绿的世界中的一点红豆,然后由看到红豆的鲜红玲珑,更联想到古代的动人传说,妻子为守候战死的丈夫哭死路边,化身为红豆,此处红豆的审美意象就成了人们一往情深、相思无已的象征,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表面问红豆几时发,实际则是寄托心底的一腔深情,此处,审美的意象思维达到了顶峰,提升了诗的审美境界,所以近代人们才根据红豆的审美意象来表达情意,成了人们两地相思,万千情愫的结晶。

这里,我们也可以很真切的理解意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不同,两者虽然都跟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关,但是,两者的本质是不相同的。具象,顾名思义,包括一切具体可感的形象,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大脑所能察觉到的一切形象,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总之,所有一切能够体察的形象,都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先验的思维过程,这种具象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是静态的思维。而相比之下,意象思维却是一种象征,是在具象的基础上想象经过联想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而这根本的不同是在空间上的差异,具象是在当时当地具体可感的直接形象,而意象思维则是人们在非当下的时空中把曾经的具象再现,这种思维常常伴随在回忆、反思、意识流等状态中,意识思维的过程常常伴有人们的理想、希望、憧憬的过程,从具象思维到意象思维是一种由实到虚的过程,也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

具象思维和意象思维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审美意象思维特点,在写作过程中,在了解了审美意象思维的品质之后,我们可以认识到它所具备的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大脑可分为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有的人从外界接受信息,输入贮存区便停止了思维,这种人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指数多属于积累型,有些人又将积累的知识输送到判断区,进行分析整理和判断,这种人学习主动富有条理,善于总结规律和经验,属于判断型。当把分析整理的知识输入想象区,进行新方法的再结合加工,就属于扩张型,这种扩张型的方法也就是意象思维的产物,它的特点就是以理性为主导的创造性思维,特点是以表象,即意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可以说意象思维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环节,然后才会产生更多的情感因素,审美意象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二、创新性

这是因为审美意象思维属于思维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文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审美性思维,以及超越性思维,这是一种超越客观经验事实、存在物质世界和世俗法则约束的思维形式。有些人在接受事物时停留在第一阶段,有些人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最后一个阶段,所以,这种思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思维使得艺术家对于传统的司空见惯的,按部就班的东西提出了质疑。这种思维形式,体现最深一般都是思维比较活跃的作者。李白就是运用创造审美意象思维最多的例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歌的基调本来应该是送别诗,却逃离了以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传统话语,取而代之的是高调感慨,直抒胸臆。“弃”刻画出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冷酷无情,一个“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得意时光的留恋不舍。由于李白一生傲岸,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最终不得不含恨离开长安。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面对着长空秋色,目送归鸿,心潮澎湃,壮心欲飞,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作万丈豪情,在诗中作者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笔法,狠狠的倾泻出自己的审美意象思维,不论是“长风”还是“秋雁”,不论是“高楼”还是“文章”,都是被一种内在的情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实际上,这就是意象思维的创新性的体现。

三、能动性

虽说意象思维是一种不确定的跳跃性思维,是很多意象串连起来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思维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从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留下影像到“想象”和“联想”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心与智相生相动的结果,这种能动性把零散的、碎片的、甚至看起来毫无联系的记忆表象之间建立一种相关性,使之能动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一个诗意的意象氛围。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说,这一个个没有联系的意象是自然的不经意的举动,但经过作者能动的串连,使得这些可以说有些“丑”的意象顿生美感,因为这些意象与“断肠人”相互映衬,产生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从何而来,那就要得益于审美意象思维在起作用了。

四、批判性

意象思维不同于具象思维,也不是形象思维,所以,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虽然短暂促成,但是也是有严密的过程,写作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作者写作时善于严格的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的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这里的批判代表的是反思,使之更清晰,更完善。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应该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目符合,有了这种精神,写作时能动的思考,仔细观察,久而久之培养一种精细的智力品质。另外,要做到批判性的思维还要坚持辩证法尽量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绝对的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做到从否定到肯定在到否定,使思维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把握真理。就拿写作来说,反复的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效果的。

通过以上对于审美意象思维的特点的论述,我们会发现意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一种主动的心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唐代刘禹锡感慨“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其实也是在感慨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和审美价值,我们应当在写作过程中主动追求一种创造审美意思维的决心,使文章的深意不仅停留在表面,并且保持到灵魂,具有一种穿透力,所以说,这种思维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激发的。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所提及的意象思维的几种特点来培养自己的意象思维。

1.要保持对身边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越是关注,好奇心就会越强,从而对事物的探究就越发的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容易产生比较新颖的见解,也就是在接受了一种事物之后,不要停滞不前,要把接受的意象输送到判断区,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再以新的方法加工结合,创造审美意象。

2.要时刻注意把意象和人生相结合,生发出一种大气的意境。根据意象思维的能动性特点来看,要把一些跳跃的,没有联系的意象连结成一种心情,必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属性,并赋予它审美意蕴,使之在一种适当的境域下自然生成,正因为文学的意象思维是跳跃的,我们在阅读中,把握了几种意象,就得知了全文的主旨,这就是意象思维的好处,再说“形势的零散并不意味着思想的零散”要时常善于感悟人生真谛,可以说,感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情与理的碰撞和升华。

3.要培养审美意象思维,还要注意在解读过程中的把握。不论是在分析还是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分析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悟性也是不行的,因为,要做到对文章的准确解读,又不能过分解读,就要时刻把握好审美意象思维的运用,要把直观的感悟式的语言转化为深刻的理性的情感,既不失去愿意,又不丧失灵气。

4.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言意之辨可谓独一无二,中国的文学理论也是早熟的,但若是没有创新,一直延续就得东西,唯一的代价就是无法逾越,最后早熟的代价就是早衰,缺乏变化必定造就腐化。在席卷而来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大的挤压之下,中国的理论所剩无几,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是否面目全非或是丧失殆尽,就要看我们对于意象思维的继承和发扬了。

参考文献:

[1]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商务印书馆,1999.

[3]骆玉明等.中国分类鉴赏系列•爱情篇.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边防警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曲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八桂侨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