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线框架

引线框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引线框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线框架

引线框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C19400合金; 纯铁片; 铜铁中间合金; 铁相富集

中图分类号: TG 339文献标志码: A

Application of Addition Technique of Iron in Lead Frame Materials

WU Hao

(China Copper Co., Ltd., Beijing 10008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production demands in the enterprise,the application of addition technique of the lead frame material C19400 was carried out.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pure iron sheets and configurations of iron content in copperiron intermediate alloy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microstructure,performance indicators,production cost,client suitability and casting technique,it was found out in the experiment tha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between pure iron and copperiron alloy with addition of C19400,which both meet clients’ demand.However,the addition of iron to copperiron alloy can immense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make mass production possible.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s of the same type.

Keywords: C19400 alloy; pure iron; ironcopper intermediate alloy; enrichment of iron phase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关键载体,起到支撑芯片、连接外部电路和散热的作用.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因其高传导性、良好的加工性能、良好的电镀锻焊性能以及必要的强度特点,备受市场青睐.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只有中铝洛铜、中铝华中和宁波兴业等少数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引线框架铜带,高档引线框架铜带主要依靠进口.表1为美国标准引线框架材料C19400的合金成分.

熔铸过程中,Fe元素在产品中的分布是否均匀,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C19400合金含Fe量较高,Fe的质量分数为2.1%~2.6%,而Cu的熔点为1 083 ℃,Fe的熔点为1 535 ℃.直接加入铁片,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结渣和烧损量大,成分控制困难,Fe在Cu中不易熔化且不易分布均匀.相比而言,采用CuFe中间合金,由于二次重熔,熔点变低,更有利于Fe在Cu中的熔化和均匀分布,可减少铸锭中Fe相富集,最大程度地保证C19400合金加工材各项性能的优化和稳定.在C19400合金试验过程中,采用过添加纯Fe片和CuFe中间合金配置合金中的Fe成分,在质量、成本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对其进行研究,以便指导企业后续批量生产.

1试验方法

1.1试验方案

试验中Fe元素的添加通过两种方案进行,分别为添加纯Fe片和CuFe中间合金.每根铸锭计重10 t,原料添加方案分两种.

上海有色金属第37卷

第1期吴昊:引线框架材料铁元素添加工艺研究

方案1:添加CuFe合金+旧料(含19400、19200、10200,3个牌号,19400占旧料50%)

方案2:添加纯Fe片+旧料(含19200、10200两个牌号)

1.2试验过程

在2#框架炉组试验,试用纯Fe片配置C19400合金中的Fe元素.试验过程主要针对金相组织、性能指标、生产成本、客户适用性和熔铸工艺参数5个方面进行研究.

2结果与讨论

2.1金相组织

2.2性能指标

表2为成品性能的检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同种状态下,产品的平均硬度波动不大,相反,添加纯Fe片较添加CuFe合金生产的C19400合金的各种状态产品导电率略高2个点.

关于C19400合金的强化机制,普遍认为是析出强化[1-2],但是关于C19400合金强化析出物的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有研究认为是Fe与P形成Fe3P化合物,并起到析出强化作用[3];有研究认为是通过析出Fe2P起到强化作用[1];还有研究认为析出的强化相主要是单质Fe[4].

2.3生产成本

CuFe中间合金含Fe量一般控制在10%左右,比纯Fe片使用量大.生产C19400合金(不加旧料的情况下)1 t,需CuFe合金230 kg左右;而使用纯Fe片仅需23 kg,CuFe合金原料使用成本大大高于纯Fe片.每生产1 t C19400合金铸锭,添加纯Fe片可降低成本315元.

2.4客户适用性

方案实施以后,C19400合金成品(大部分为添加纯Fe片生产)发货总量1 052 t,对23份投诉、33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其投诉的主要问题为表面质量、尺寸公差、成分不合格以及管理等四大类,其中表面问题占60%以上,而关于产品性能的问题未接到一份投诉.

2.5熔铸工艺技术

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添加合格的CuFe合金较为方便,成分易于调整,并且成分分布易均匀.使用纯Fe片直接加入,容易在加入后成球状,不易分散,Fe的成分均匀化困难,不利于质量的稳定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从生产操作和纯技术角度分析,在中间合金质量受控的前提下,使用CuFe合金生产引线框架材料更容易控制.

而使用纯Fe片替代CuFe合金生产C19400合金铸锭的重点在熔铸工序,难点是铁片的熔化控制,主要涉及的是温度参数.试验收集了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熔铸生产的铸造温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Mintab数据分析工具,分4部分对铸造温度进行分析,见表3.从表3中看出,熔铸生产的铸造温度、工序能力在逐步提高,温度极差逐步缩小,平均温度也较稳定.

生产中不仅要考虑Fe较难熔化到Cu液中和Fe的分布均匀性,还要考虑加料的顺序和P的添加.其原因是P与Fe、P与Cu反应的放热不一样,等原子比的P与Fe的反应放热为-39.5 kJ/mol,而P与Cu的反应放热为-17.05 kJ/mol,前者反应放热大,更易发生,Fe会将Cu3P的P置换出来生成更稳定的Fe3P[3].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先加CuP中间合金脱氧,并且P与Cu先生成Cu3P,再加入CuFe中间合金,Fe把Cu3P中的Cu置换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Fe3P.否则先加CuFe中间合金,在熔体中的氧会使Fe氧化成Fe的氧化物,而且P再与Fe结合成Fe的P化物就可能很困难,最后导致PFe化合物分布的不均匀.

而加入P的主要目的是脱氧和防止氢脆.如果熔炼时P的加入量过高,多余的P将与Fe结合形成Fe3P或Fe2P化合物,并以粗大颗粒析出.Fe3P及Fe2P相硬度较高,对合金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但是Fe3P与Fe2P相的大量析出,使得后续时效过程中起主要强化作用的αFe弥散相数量减少,反而使材料强度降低,从表1可以得到证实.另外,P的加入,会对产品的导电、导热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C19400合金熔炼过程中,P的添加量在满足脱氧和防止合金氢脆的前提下,应取下限.

3结论

(1) 从工艺技术分析,使用合格的CuFe中间合金,添加方便,成分易于调整,成分分布均匀;而使用纯Fe片直接加入,容易在加入后成球状,不易分散,Fe的成分均匀化困难,不利于质量稳定和生产过程控制.

(2) 从金相组织分析,纯Fe片与CuFe中间合金生产的C19400合金铸锭金相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Fe相偏析和富集,都存在少量夹杂和气孔缺陷.

(3) 从原料生产成本控制分析,使用纯Fe片的成本明显低于CuFe中间合金,故企业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采取纯Fe片添加的方式批量生产更加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赵谢群.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研究及开发进展[J].稀有金属,2003,27(6):777-781.

[2]王涛,王碧文.IC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J].有色金属加工,2002,31(2):9-17.

[3]马莒生,黄福祥,黄乐,等.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功能材料,2002,33(1):1-3.

[4]Ryu H J,Baik H K.Effect of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base lead frame alloy[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0,35:3641-3646.

[5]《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编写组.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6]赵东梅,董企铭,刘平,等.高强高导铜合金合金化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11(S2):21.

[7]谢水生,李彦利,朱琳.电子工业用引线框架铜合金及组织的研究[J].稀有金属,2003,27(6):769.

[8]刘平,顾海澄,曹兴国.铜基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的发展概况[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13(3):37.

[9]陈兴章,方守谊.高端铜材发展诌议[J].上海有色金属,2014,35(1):1-6.

[10]Miyaka T Y.A copper alloy development for leadframe[A].Proceedings of 1995 Japan International,18th IEEE/CPMT International[C].1996.

[11]李智诚,薛剑锋,朱中平.电子元器件新型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应用[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1.

[12]袁振宇,董企铭,刘平,等.时效对CuFeP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2,3:33.

[13]《重有色金属加工手册》编写组.重有色金属加工手册(第一分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

引线框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风险;VaR;度量框架

一、引言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而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只要银行进行投资经营活动,市场风险就会随之产生。它通常是指利率、汇率等市场变量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管理就是围绕这些汇率、利率、股价、商品价格和波动率这些参数的管理进行的。

在度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上,按照技术要求的不同,具体又分为灵敏度分析、波动性方法、方法、压力测试法和极值理论。其中,是目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

这些参数和方法都是管理的工具,除此之外,在管理方法上巴塞尔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度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在实际市场风险度量中,由于前台、和后台的业务特点不同,导致风险来源、性质、影响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市场风险度量和管理的出发点和重点也不同。

二、市场风险管理的参数

市场风险的管理参数是指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下面临的不同风险。如表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具体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如下:

表市场风险管理参数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波动引起的银行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动和银行经营收益绩效的变动。利率风险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利率风险大小是指利率变动幅度大小带来的风险度,而利率风险方向是指利率变动方向上升或下降带来的对于不同资产的不同风险的表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其利率风险大小和利率风险方向的组合产物。巴塞尔委员会996在《在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选择性风险四种。

汇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一种,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的定义“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我们可以把汇率风险定义为因汇率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具体就商业银行而言,是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市场风险度量模型

市场风险的度量包括度量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证券组合价值损失的大小。市场风险度量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测定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如Delta,Beta,持久期,凸性等。一旦得到这种关系,对于市场因子的特定变化量,就可以求证券组合价值变化量;另一种方法是度量由于市场因子的变化而导致的证券组合收益的波动性――收益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序,常用统计的标准差来表示。

.灵敏度分析方法

灵敏度分析法即为上面所述的第一类度量方法,这是利用金融资产价值对其市场因子的敏感性来度量金融资产市场风险的方法,其中市场因子包括利率、汇率、股票指数和商品价格等。灵敏度方法在度量金融市场风险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近似性。只有在市场因子的变化范围很小时,这种近似关系才与现实相符,因此它只是一种局部性的度量方法。2对产品类型的高度依赖性。某一种灵敏度概念,只适用于某一类资产、针对某一类市场因子,如Beta只适用于股票类资产,久期只适用于债权类资产。这样一方面无法度量包含不同市场因子、不同金融产品的证券组合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3对于复杂金融产品的难理解性。如对于衍生证券,Gamma,Vega等概念很难理解。4相对性。灵敏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证券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是多大。要得到损失的大小,必须知道市场因子的变化量是多大,但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市场因子的变化是随机的。

2.波动性方法

波动性方法是指通过市场数据统计来反映实际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程度,即波动性,用标准差和协方差来表示。波动性描述了收益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程度,它也存在着两个缺点:它只描述了收益的偏离程度,却没有描述偏离的方向;2波动性没有反映证券组合的损失到底是多大,不能给出一定数量的损失发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或管理者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每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尽管波动性不适宜直接用来度量组合的市场风险,但市场因子的波动性是VaR方法计算的核心因素之一。

3.VaR方法

传统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一般只能适用于特定的金融工具或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传统的风险测度工具包括方差、下偏矩PM、持续期、凸性convexity、beta、data、gamma、theta、vega、rho等,这些指标难以准确地计量金融机构暴露的整体市场风险,无法解决现代金融风险因子的波动性问题。因此,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风险度量框架,将上述的这些方法统一于该框架下便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被提出并逐渐成为市场风险的标准计量方法。

4.压力测试与极值分析

金融市场市场出现极端情形,此时VaR依赖的假定和计算的参数发生巨大变化,导致VaR方法估计的结果出现极大误差。为了度量极端市场状况下的市场风险,人们引入了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作为对正常市场情况下VaR的补充。

压力测试法有时也称为情景分析法,假定风险因素发生极端的变化,并测试这种变化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用过去实际的数据来模拟将来,是一种全值估值法。与压力测试相比,极值分析则是通过对收益的尾部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估计极端市场条件下金融机构的损失。

压力测试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历史数据可能无法涵盖的极端事件风险。例如992年9月,德国马克对意大利里拉的汇率突然从.760变化到.880。在过去的两年中,里拉汇价是“盯住马克的,并且很稳定。所以,从过去两年的历史波动中无法把握里拉突然贬值的可能性,而采用压力测试法则能弥补这一点。极值分析法则能准确的描述分布尾部的分位数,具有解析的函数形式,计算简便,能给出极端条件下的VaR与概率水平的准确描述。

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两者在本质上研究的是同一问题,即极端市场条件下资产的风险度量。两者的缺点在于方法过于主观,在测定时,它必须确认出那些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的极端情景或事件,而小概率事件的预测难度很大,从而对市场的判断和经验极为重要。总之,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应被视为其他方法的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当用于估计风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动而产生的最坏影响时,它还是很有效的。

四、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度量框架

随着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鉴于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996年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将资本要求扩展到交易帐户中与利率有关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以及整个银行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补充规定》已经改变了以前将表外业务比照表内资产确定风险权重并相应计提资本金的简单做法。

2004年《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将风险的定义扩展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为了使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银行能够更敏感地反映自身头寸及其业务的风险程度,新协议针对不同风险改变了原有协议中过于简单的、线性的且大部分为外部模型的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风险衡量方法。在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标准确定上,新协议沿袭并从银行信息披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补充协议提出的两种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一是委员会建议的标准法;二是对交易资产组合采用以VaR为基础的内部模型法。标准计量法是将市场风险分解为利率风险、股权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的价格风险,然后对各类风险分别进行计算并加总。内部模型法的推出是一大创新,引起了银行界的广泛关注。

巴塞尔委员会在《补充规定》中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主要提出了以下定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0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一年;至少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但是,在模型技术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均未做出硬性要求。即使是对VaR模型参数设置做出的定量规定,也仅限于在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时遵循,商业银行实施内部风险管理完全可以选用不同的参数值。如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计算监管资本应采用99%的置信水平,而不少银行在内部管理时却选用95%,97.5%的置信水平。此外,考虑到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在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时,必须将计算出来的风险价值乘以一个乘数因子,使所得出的资本数额足以抵御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损失。乘数因子一般由各国监管当局根据其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质量的评估自行确定,巴塞尔委员会规定该值不得低于3。

相比之下,中国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顺应巴塞尔监管时间的国际化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在对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式及公司治理机制进行学习,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具体的实施,不久的将来,我国商业银行定会对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充分了解,达到新巴协议要求。

参考文献:

[1] ecretariat of 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upervision200).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 explanatory note. Bank or International ettlements

[2]irotakaideshima2003).Overview of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presented on 2nd Newly Independent tates Policy orum on Microfinance aw and Regulation

[3]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upervision2003).Overview of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Consultative Document presented by Bank or International ettlements

引线框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采空区、地质灾害、成因及防范

1 背景

四川省旺苍县普济镇张家湾煤矿矿区村民房屋发生墙体开裂、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给矿区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地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查明矿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地质环境

2.1 地形地貌

调查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为构造侵蚀低山沟谷地貌,山坡呈斜坡或宽缓的台阶,河谷较宽阔,谷底多呈不对称凹形。调查区位于南北向山坡的坡肩地带,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北、南、西三边高、中间为由西北向东南的地槽,中间较宽阔;西北部为岩石的小山脊,山脊外侧为陡坡,坡度30~60°,采煤巷道起点位于斜坡上;南侧为缓坡,坡度20~40°,地势逐渐升高,直至山顶。

2.2 地层岩性

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坡洪积(Q4dl+pl)含碎石粉质粘土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泥岩、砂岩互层,各层的工程特性如下:

含碎石粉质粘土:灰色,湿~饱和,可塑~硬塑。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砂岩、泥岩碎石组成,碎石含量10~30%,偶见块石;碎石粒径2~6cm,块石直径20~40cm。层厚2.0~8.0m。

泥岩:灰褐色,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层厚2~30m,最厚达50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石英、云母、岩石碎屑等细粒碎屑物10~30%,局部夹砂质条带。岩层中见钙质、砂质结核,结核粒径0.3~2.0cm。

砂岩:灰色,细粒~中粒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层厚0.5~30cm。胶结物主要为钙质,碎屑物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含少量云母;胶结物占10~20%,碎屑物占80~90%。

2.3 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坳陷、四川台坳、西秦岭冒地槽褶皱带、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内,岩层具有单斜构造特征,产状190°∠23°。调查区节理主要有三组,产状为:①125°∠75°、②190°∠78°、③285°∠82°,节理面较平直,节理宽度0.2~2.0cm,长度1.0~4.0m,节理间距0.3~2.0m,将岩层切割成条块状岩块,在岩质相对较硬的砂岩层中表现较为明显,在陡坎处易形成危岩。

2.4 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区汇水面积约0.75km2,大气降雨一部分流走,另一部分渗入第四系土层中形成孔隙潜水,赋存于含碎石粉质粘土中;雨季时孔隙潜水较丰富,枯水季节时土层中含水量低甚至无水。

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裂隙中含较丰富的裂隙水。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和导水裂隙为地下水的储藏和排泄提供了有利条件,地下水沿裂隙、采空区渗透到下一层煤井或沿采煤巷道排出。

3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3.1 地质灾害类型

调查区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房屋变形、开裂、地面裂缝、沉陷、地下水位降低或漏失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调查区南部地势较高的地带建筑物变形破坏较地势较低的地带严重。

1、地面沉降及裂缝:近二十年来,调查区南部个别住户地面上可见裂缝,裂缝宽度0.5~3.0cm,裂缝两侧高差约7.0~10.0cm(见照片1)。地表裂缝系土层向下坡方向沉降、滑移而形成的拉张裂缝。

2、建筑物变形:调查区内建筑物变形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抽脱、墙面倾斜、墙体错断等,二十年来,随着采煤活动的加强,变形幅度逐渐增大。建筑物裂缝宽度一般0.3~1.0cm,最宽达5cm,长度1~5m,见照片2、3。

3、地下水位及地表水位降低和漏失:二十年前调查区中部的水田可以种植稻谷,附近井泉较多。近二十年来,地下水位降低,水田不复存在,井泉干涸或半干涸,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3.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地表裂缝和房屋变形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调查区南部(采空区平面示意图上两条波浪线之间的区域),地表裂缝的延伸方向与采空区的走向大致相同;调查区中北部建筑物的变形较轻微。地表水漏失严重区为采空区平面示意图上第一层采空区和第二层采空区之间的低洼沟槽地带,走向与采空区走向一致。

4 采空区分布及特征

4.1 采空区分布

调查区采煤巷道和采空区杂乱,可归并为3层,第一层采空区距地面60~80米,第二层采空区距地面100~110米,第三层采空区距地面130~140米。第一层采空区和第二层采空区年代久远,采空区范围较大(见采空区平面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4.2 采空区特征

Y1煤层为调查区的主采煤层,厚度约1.65米,产状190°∠23°。

调查区矿井属小煤窑,主要为手镐采煤、平硐掘进、平巷运输,顶板管理有垮塌法、煤矸石自留充填法及临时支护法。采空区沿煤层延伸,巷道高度1.2~2.0m,局部达3~5m,宽度1~3m。

5 采空区沉降计算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经验公式及数值,对采空区的沉降进行估算。

1、采空区影响范围及深厚比:对张家湾矿区自上而下的3层采空区的影响半径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深厚比=采空区至地面垂直高度(H)/采空区高度(m)。采空区高度平均约2.5m。

2、采空区覆盖岩层的破坏高度

(1)冒落带最大高度 (M为煤层开采厚度)

计算得: 8.4(m)。

冒落带高度小于上、下采空区的距离,下一层采空区不会导致上一采空区底板塌陷。

(2)导水裂隙最大高度

计算得: 35.7(m)

导水裂隙高度大于相邻采空区之间的距离,导致上一采空区变形、沉降。

3、采空区最大沉降量

6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1 采空区变形沉降原因

(1)岩性因素:调查区岩层为软硬相间的砂岩、泥岩互层,倾角较大,采空区以上岩层易产生离层现象,同时产生顺层滑移,不利于采空区的稳定。

(2)开采不当:采空区顶板管理主要为自然垮落法、临时支撑法、煤矸石自留充填法,易冒落、溜帮,致使采空区有足够的变形空间。第三层采空区放炮产生的振动促进第一层采空区和第二层采空区变形、沉降,导致采空区上建筑物变形加剧。

(3)雨水:雨季时,坡面面流汇集于中间地势较低的地带,部分地表水渗入岩土内,降低了岩土强度,使岩体节理进一步发展,采空区变形加剧。

6.2 建筑物的变形原因及破坏程度

根据《建筑物下采煤规程》:当深厚比小于80时,一般建筑物将受到严重破坏,若建筑物长度小于10m,且位于采空区形成的移动盆地中央,可能只受轻度破坏;若建筑物位于采空区边界上方最大变形区,则受到严重破坏。所以,移动盆地中央的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较低,南部移动盆地边缘建筑物受到的破坏较严重。

采空区的分布与煤层倾向相同,位于倾角23°的不同水平面上,移动盆地叠加。根据井上、井下对比,叠加区域即为本调查区中部地势较低的地带(即移动盆地中央)。第一层和第二层采空区对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第三层采空区使前两层采空区再次冒落、滑移,变形加剧,致使调查区中部地势较低的地带(移动盆地中央)沉降量加大,大于移动盆地周边的沉降量,南部山坡上的土体在下沉的同时向盆地中间滑移,产生拉张裂缝;盆地中间沉降较均匀,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较低,南部山坡上的土体变形幅度较大,建筑物受到的破坏更严重。

7 结论

1、本文估算了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和地表最大沉降量,分析了调查区地质灾害的成因,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现状吻合:①采空区岩层变形沉降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地表水下渗降低了岩层之间的粘聚力,加大了采空区的沉降量,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次要因素;变形破坏范围平面上呈条带状,与采空区走向一致,说明煤矿开采是导致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最直接的原因。②地表移动盆地内沉降较均匀,建筑物受到的破坏较轻微,地表移动盆地边缘沉降差异较大的区域建筑物受到破坏较严重;倾斜煤层分平巷多次开采,移动盆地多次下沉,导致移动盆地边缘(斜坡上)的土体向移动盆地中间滑移,地表出现拉张裂缝,建筑物被拉裂或裂缝加大,受到的破坏更严重。

引线框架范文第4篇

孕产妇死亡率受多方面的影响,研究分析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寻找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资料与方法

活产数来源于2006~2010年全县“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年报表,孕产妇死亡数来源于2006~2010年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死亡报告及乡(镇)、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报告和孕产妇死亡调查表等。

方法:每例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42天的死亡孕产妇均属调查分析对象,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除外,如车祸、中毒、自杀等。

结 果

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见表1。

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见表2。

2006~2010年产科出血原因及构成,见表3。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年龄分布及构成,见表4。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个人文化程度,见表5。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孕产史,见表6。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情况,见表7。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宫缩剂使用情况,见表8。

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构成,见表9。

讨 论

孕产妇死亡原因:我县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200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前3位死因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有所不同[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比率不断下降,产科原因和内科合并症导致孕产妇死亡率相对有上升趋势。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产科出血以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因素,三者占产科出血原因的90.00%。

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从调查资料显示,高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适龄生育妇女,孕妇年龄越大,孕产次越多,妊娠并发症越高,妊娠风险越大;计划外妊娠死亡偏高,由于孕妇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保健知识能力和自觉参与保健意识不高,孕期高危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孕期接受保健服务次数越多,死亡率越低,孕期接受保健服务≥5次,死亡率仅18.18%。

干预措施:①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不断强化三级保健网络。县妇幼保健院至少有1/3人员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按辖区人口数量多少,配备了2~5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县、乡产科基本设施按标准进行了改造。②以妇幼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产科质量:项目实施过程是产科质量提高的关键步骤,通过项目实施得到了各级政府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加强了基层产科建设,配置了必须的设备及急救设施;落实了乡、村级保健员报酬,稳定队伍;加快了人才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强化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卫生网络。2006年9月实施了郏县“应用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促进基层产科服务质量研究”卫生部与WHO合作项目。2009年以来“降消”项目在我县的顺利实施,又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的产科质量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2010年我县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1.10/10万。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妇幼卫生知识:目前仍有一部分妇女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做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针对此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群众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住院分娩的好处,帮助群众走出误区,如B超代替产前检查、胎儿体重越重越好等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彻底改变封建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科学生育观,主动自愿参与和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期和分娩安全。

参考文献

引线框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失误发现与纠正

[分类号]G203 TP393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人因失误事件越来越令人担忧。据中国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调查,至2007年5月,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已高达65.7%,较2006年上升11.7%,且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美国计算机技术工业联合会(The Computing 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首席操作员Brian McCarthy也报导,2006年美国人因失误引起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已由2005年的47%上升至59%。他认为信息安全保障正在下降,原因在于人因失误不断发生。人因失误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的、严重的威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要想完全消除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人因失误是非常困难的,是因为它很难被预测,即使有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也无计于事,毕竟人是最难以控制和预测的。因此,人因工程专家指出,防止人因失误的一种明智的方法就是对人因失误及时发现,并纠正。著名信息安全顾问Charles CressonWood等也强调,正确地运用安全专业的补救办法,完全可以纠正或明显地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因此,本文从感知、判断与决策到行动的一般发展规律,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发现是人因失误分析及其纠正的起点,研究了信息人员人因失误发现的4种重要途径,且构建基于人因失误发现的人因失误纠正框架,为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一种主动性预防措施。

1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发现

信息人员的敏感度、怀疑与好奇性是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发现的基本素养,而引发人因失误发现的重要途径是“比较”。运用Tom Kontogiannis提出的人因失误发现的4个方面:预计效果与实现结果;设备失效与自身的失误效果;计划行为与执行行为和意图与计划。根据它们之间的失配,可以发现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人因失误:

1.1 实现结果与预计效果之间的比较

在信息安全结果阶段,信息人员感觉或留意真实信息行为结果,比较“实际结果”与“预计效果”之间的失配,从中发现失误。表面上看,这种失误很容易发现,其实不然,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处理的复杂行为序列中。这是因为信息人员要记忆信息行为的执行路径,使得他们可能忘记已产生的行为结果,或可能不留意前面的行为结果。还由于信息系统设计问题,如不良的信息系统界面,或安全逻辑干扰掩饰,或信息操作人员本身的行动,掩盖了信息操作人员对信息行为真实结果的判断。

1.2 设备失效与人因失误之间效果比较

通过比较设备失效与自身的人因失误两者的不同结果,能够准确区分信息安全事故哪些是由于人的行为引起的,从而发现人因失误原因,及时纠正失误。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安全复杂系统中,会出现设备失效和逻辑安全干扰等现象,但不能因此,就把不理想的信息安全结果全部归结于设备原因,从而阻碍人因失误的发现,导致人因事故再次发生。这种“把失误搪塞过去”的态度是人因失误难以发现的一种原因。

1.3 执行行为与计划行为之间的比较

这种比较出现在信息安全计划的执行阶段,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失误发现,通常属于出错失误发现。在信息安全执行阶段,信息人员注意到执行行为与计划中规定行为之间的失配,从而发现人因失误。

1.4 意图与计划之间的比较

在信息安全计划阶段,比较意图与计划之间的失配,可能出现人因失误原因弄错的现象。造成这种失误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安全计划行为与意图之间出现的认知失误。指定意图与制定计划通常不是同一个人,制定计划的人不仅要充分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目的与意图,同时还要考虑该计划执行者的行为,因此给意图与计划之间达到一致增加了难度。

2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框架

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人因失误纠正过程是随着人因失误类型、信息人员特征及安全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特点及信息人员的认知行为,参考Van Der Schaaf学者提出的人因失误纠正三个阶段,以认知行为规律为主线,构建基于人因失误发现的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框架。

它包含人因失误分析(感知)、人因失误纠正计划制定(判断与决策)、人因失误纠正计划实施(行动)三个阶段。在该框架中,基于失误发现的网络信息安全失误分析是失误纠正的基础及纠正计划制定的理论根据,失误纠正计划实施落实在网络信息安全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果阶段,因此采取人因失误前纠正、失误后纠正和补偿纠正三种措施。

2.1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原因往往不只是简单的错误操作(出错失误),还包括信息人员对所处情景的错误认知和判断(弄错失误),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分析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事件调查与人因失误原因确定两个环节。

在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分析中,失误说明与辨识、失误类型确定均源于对人因事件的调查,其中包括对网络信息安全目标或计划、行为序列规范中的人因失误、情况说明中的人因失误等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信息安全主管、信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管理人员及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等人员。

运用人因失误原因分析方法,如事件与原因因素分析、变更分析、屏障分析、追溯分析法等,对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影响因子进行描述、说明与辨识,找出人因失误可能原因、具体原因及根本原因,分析并确定人因失误类型。其中弄错失误不是发生在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问题解释、建立高级目标阶段,就是发生在信息安全行为计划制定阶段,它需要信息人员具有渊博知识与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辨识其根本原因。相比而言,出错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只要将信息操作人员的执行行为、实际结果与制定的计划、目标与结果进行比较,基本就能确定其影响因子了。

2.2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计划

通常,专家们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评价系统上,而不是在选择最佳纠正计划上。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计划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环境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重要的人因失误因素还需要严肃认真的调查核实,不可仅凭经验、假定与参考资料,草率地做出纠正计划,只有充分考虑了信息安全事件工作环境、

信息人员自身的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人因失误纠正计划,修正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计划或制定新的计划,才能从根本上纠正、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的发生。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计划针对失误环境、失误对象、失误类型及严重度等不同因素,有不同的纠正计划。而这些计划的实施与实现需要得到信息人员、信息系统或环境即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三者配合与支持。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计划归根结底信息人员策略、信息安全组织管理策略与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策略三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2.3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措施及其实施

2.3.1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措施根据人因失误特性、人因失误发生的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果阶段)、信息安全系统结果和可用的失误纠正时间等因素,信息人员可以采取不同人因失误纠正计划措施。本研究借鉴Mo和cmuzet提出的人因失误处理常用措施,作为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措施:

・失误后纠正:当信息安全人因事故发生后,信息人员运用已掌握的信息安全处理方法,如取消规定的某个操作指令;停止某个正在运用的信息操作程序或启动相关备用程序等,力争将信息系统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失误前纠正:信息人员已感觉或察觉到某种失误将要发生,但还未发生,此时信息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将信息系统带入一种中介稳定状态,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好的解决办法。这种纠正措施主要适用于关键设备已存在危险,人因失误后果暂时未显现或人因失误行为后续行为还未发生,且有充足响应时间的情况。

・补偿纠正:信息人员激活备用操作程序及多余设备,采取各种可能使用的补偿措施,将系统带进一个所希望的信息安全状态。

2.3.2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实施阶段 不同的网络信息安全失误,有不同的发现途径,需要运用不同的失误纠正措施,在不同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阶段进行实施,它们之间的关系。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因不同的计划实施分别发生在信息安全计划、执行与结果三个阶段。结果阶段人因失误纠正实施是在“事实之后”,而其他两种人因失误纠正实施则在失误结果之前。所有措施的正确实施需要依赖于信息人员自身捕获失误的监控能力。

结果阶段纠正弄错失误与出错失误两类人因失误。此时发现的弄错失误大多数是难以解释与纠正的,因为失误的直接原因是状态评价或制定计划失误所造成的。在执行阶段失误纠正中,采取补偿纠正措施,重点纠正网络信息安全执行过程中伴随行动的出错人因失误。计划阶段失误纠正是将人因失误防范或消除在人因失误发生前,侧重纠正信息安全计划,包括信息安全意图与目标及计划行为中的错误理解人因失误,即弄错人因失误。

相关期刊更多

低温物理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江西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