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年的传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是呀,那些对成人来说是“习惯”的东西,对孩子可是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哟。
我们不妨按照传统的过年流程,和孩子一起来听听故事(或许全国各地流传的故事内容都不一样),把过年变成一个特别长特别好玩的”游戏”吧。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
从前,每逢腊月廿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灶,这一天可以视作是过年的开始。北京俗曲《门神灶》中唱道:“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张桌,两边配上两碟糖。黑土千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赞祝,赞祝那灶王爷降了吉祥。”桌上的供品,两碟糖指的是糖瓜和关东糖,是供灶王夫妇的;黑土干草一碗水,是给灶王所骑的马准备的。
相传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灶王,每逢腊月廿三,灶王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家家户户的善恶行为。一种说法是人们为了让灶王在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时候多说好话,所以要给他吃糖。另一种传说是,灶王吃了百姓供奉的麦芽糖之后,嘴巴被粘件了,说话的时候只能说“甜,甜”,这样玉皇大帝就会认为人间是甜蜜而祥和的,就不会降罪下来了。
提示:
父母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角色游戏。比如,让孩子扮演灶王,父母扮演玉皇大帝,问问“灶王”,这一年来家里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哪些是好的,哪些足不对的;哪些事情让孩子伤心,哪些事情让孩子快乐。这样的史流一定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大扫除
我国民间把腊月廿三起到除夕止这段时间叫做 “迎春日”,也叫“扣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表明除旧迎新,把一切旧的不好的东西全部扫到门外,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过年要穿新衣,年初一不能扫地等习俗也表明了同样的愿望。
关于扫尘也有一个传说:说是人间有一个恶神,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就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这个神到玉帝那儿汇报,说人们想谋反。玉皇大帝大怒,迅速派人去察看,并且命令下属在有谋反言行的人家屋檐下用蜘蛛网作标记,到除夕夜的时候满门斩杀。这个恶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家家户户遭祸。此事被灶君发现了,他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要求每户人家在除夕前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除夕夜,玉皇大帝看到人间家家户户都窗明几净,并没有蜘蛛网,就不再降罪下来了。人类就此躲过了一场大劫难。
提示: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传说只是传说,但是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却是人类从古到今的共同心愿。我们在忙碌着进行年终大扫除时,不要把孩子冷落了,家长可以分配给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春联
每当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贴春联。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在家门口贴上用桃树做的木板来避邪。渐渐地,人们开始在木板上写一些上下对仗的话来表达愿望,逐渐就演变成了春联。
很多地方还有贴年画、倒贴福字、剪纸等风俗习惯,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愿望:希望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祝贺新年的手工、剪纸作品,用束装点房间,营造家中的节日气氛。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购买一些中国结等饰品,和孩子一起布置。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们念念浅显易懂而又琅琅上,的春联,让孩子感受一下中国文字的精妙。
守岁
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这个习俗和“年”的来历很有关系。传说中,年是一头怪兽,每到冬天,“年”就要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声响和火光,所以人们要在除夕夜整夜地守在火炉旁,往火炉里面扔竹子,让竹子开裂时发出的爆裂声吓跑怪兽。于是,慢慢就演变成了除夕要“守岁”,过年要穿大红颜色的衣服,放烟花燃爆竹等习俗。
提示:
哈哈!大家好!我是家家户户的好朋友,我叫春联,也叫春帖、对联,在春节的时候会看见我。我身穿大红的衣袍,身材修长,身上会写上吉利的话,甜美的语言。比如会写:四路财源通宝地,八方鸿运临吉门;春回大地,福满人间等。除了这些,我的头上还有横批也是吉利的话,如万事如意。
我可是家家户户过年时的明星,你们则是我的粉丝。有时我会和我的福兄弟们一起被贴在大门上,我不仅是现代人的明星,也是古代人的救星。在古代有关于我的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来吃人,人们为了躲避它就往山上跑,后来有一个村民无意发现了制服它的办法。年兽怕响声,火光和红色。为了每年村民都平平安安,所以到了过年时人们都会贴春联,放鞭炮等。还有传说我的前身宋朝以前是桃符,在王安石的诗句中就能找到我。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我。桃符到了明淸两朝的时候,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慢慢地成了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众心捧月的明星。
最后,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合家欢乐,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年,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却又相互传染,大范围蔓延,不可遗弃的那种……
有病初成,年是一个传说。“年”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收成。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似乎这与远古走来的关于年的传说并不相悖。即便是最广为人知的“野兽说”,也都是为了庆祝将“年”兽打败,保护了民众所得。
而在这一切以快、准、狠为节拍的新时代节奏里,似乎人人都被设定为自动默认程序。“年”自动转化为默认思维――“过年”。
病成相思,年是一种渴望。旧时过年,是对白面馒头的渴望,对二尺红头绳的翘首,对扯一件新粗布衣裳的期盼。有首童谣唱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年就成了孩子们的相思病,都是这样在小孩子的手指尖一天一天靠近。除了对平素里难得一见事物的新鲜,还有孩子间可以放松欢聚的贪玩。而那些家长们看着奋斗了一年换来的孩子们的喜悦,与邻里街坊们的笑颜,那种心情,自是而今人们一条状态换来无数个人的点赞所无法比拟的。
病发规律,年是一个驿站。由古至今,过年总是意味着团圆,而对游子而言,这团圆又是人生的驿站。因而,年像极了慢性病,发作周期规律,并发症状为迁徙。即年是走南闯北后的归宿,是历经风霜雪雨后的港湾。即便是选择旅游过年的人们也会扶老携幼,选择全家总动员。不管是往家走,还是全家往外走,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春运的大军。只是而今的春运虽说一票难求,但与古代相较,却有了海陆空任君选的可能。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首《次北固山下》道尽王湾回家过年的艰辛。又是陆路,又是行舟,又是书信,结果呢?新年到了,还踟蹰在回家的路上。可见,这就是先人们留下的传统。无论身在何方,即使跋山涉水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只有回家才能真正放松,只有回到父母身边共话团圆,心才会踏实,才能真正得以休息。
病及神经,年是一种能量。即使是在“年味”愈淡的今日,年依旧是辞旧迎新的拐点,旧历的结束,新春的开始。每逢过年,人们便精神焕发,像是被什么刺激了交感神经元,所有遗憾都在一顿年夜饭抑或吐槽调侃却又难以割舍的春晚中终结,并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在新禧年里开拓未来。像是过了年,春天就来了,杨柳春风,万物复苏。一切都是蓄势待发,一切又都生机盎然。
每到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放鞭炮。大家知道为什么过年时都要贴大红春联、放鞭炮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的体积庞大,非常凶狠,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那天都要来吃小孩,人们恨之入骨。人们为了“年”不再来作恶,于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在自家的门上贴上红对联。点上火把,想把年吓走。没想到果真吓走了“年”。后来每逢春节,人们便贴上对联,燃放鞭炮。从此,“年”再也不敢出现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人们贴对联,放鞭炮,都只是对新的一年的开始表示祝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罢了!
每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得吃一口大糕。然后再说吉利的话。这就可以在一年都能吉祥如意,据说这还会意味作来年将步步高升呢!
接着,晚辈开始给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晚辈压岁钱。关于压岁钱,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从前有一个跟“年”一起的怪物,叫“祟”。它和“年”是很好的朋友。自从“年”被红色吓跑之后,“祟”便出来出来单独行动,它不再惧怕红色。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制服“祟”。有一天,一位老大爷在集市上买东西,“祟”看见他掏出的钱后,吓得一溜烟的跑了。后来,人们便在新年这天都会给孩子们钱,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们一个“护身符”。压岁也就是“压祟”的意思。
……
1、扫尘,扫尘顾名思义就是打扫尘土,过年前都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打扫一遍,这样才能以最新的面貌迎接春节的到来,表达除旧迎新的寓意,扫尘这个习俗自腊月二十七日开始,也有些地方早早就开始除尘了。
2、贴春联一般是在除夕那天贴,春联决不能够等到过年的时候贴,不然没任何寓意,也没有达到喜庆的效果,春节贴春联很是讲究,春联的顺序,不同样式的春联等都要按着规则来,这样才能家宅平安,来年阖家幸福、事事顺心。
3、放鞭炮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一开始有个传说是为了驱赶年兽,如今却是增添吉利,让鞭炮声除旧迎新过新年。不过,现在大多数城市禁止居民随意放鞭炮,所以人们想出了很多模拟鞭炮声过年的方法,挺有一番意思。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