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33-02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这说明,出生至三岁的早期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铺下道路,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一、早期教育的原因探析
1.早期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描述一个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国度,在那个理想国度中“幼儿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在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国际竞争中,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就依赖于教育,教育的成功捷径,则追溯到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成功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繁荣和昌盛是国家日益强大的基石。
2.抓住幼儿潜能发挥的关键期。日本儿童教育家木村久一总结出儿童潜能的递减规律,他强调每一个幼儿都具备潜能,但潜能通常遵循“递减规律”:如果幼儿生下来就在理想的教育条件下被培养,幼儿可以发展自己能力的100%;但是,如果从5岁开始进行教育,就是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也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80%;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60%,也就是说,教育越晚,儿童潜能发展所受到的阻力越大。简单地讲,每种动物都有适合发挥潜能的关键期,有的动物长,有的动物短,无论长与短,动物潜能必须在这个期限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内进行开发,则会“事半功倍”,相反错过关键期,则会“事倍功半”,三岁之前的教育决定幼儿一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因此,要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3.幼儿是早产三年的动物。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提到人类的婴儿刚出生时,头部特别大,脑的重量是成人脑重的约25%,比成年类人猿还要重,在出生后头一年,大脑发育特别迅速,要想使人类的幼儿像一些哺乳类的幼崽那样强大,就需要把人类现在的妊娠期再延长12个月,这也就是说,人类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但是波特曼从把人与动物幼崽的现象对比中发现,人类并不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恰恰相反,人类婴儿的生理是比较成熟的,早产仅仅是他的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家格赛尔曾对野生儿的智力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头几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关键的时期,此时脑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他今后的心理发展方向,脑在此时仍处于胎儿期,从母亲孕育的胎儿变成环境孕育的胎儿,此时大脑就像高级电脑,有着强大的兼容,植入狼的环境的子宫就变成狼孩,植入熊的环境的子宫就变成熊孩,但是一旦过了这关键的3年,人脑从环境子宫孕育分娩,这时大脑基本成熟而不再会发生大的变化,人脑是早产3年,因此,在这3年里要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
二、早期教育的误区
1.把早期教育视为“超前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所期待的,但是从小让幼儿的自由玩耍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超前教育”所替代,那么原本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的幼儿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这是因为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对早期教育正确理解导致的。
2.家长教育方式的误区。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并且许多家长多以“早教书本”为标准喂养幼儿,例如,孩子的肢体发展、睡眠时间等,但是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家长不应该按照同一标准模式要求。
3.儿童观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曾抱有“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的理念,把幼儿视为自己的“还愿”工具,因此,不顾幼儿的兴趣爱好,过早、过多地进行智力的教育,更有些家长把幼儿视为宠物,娇惯成风,过分保护、替代,使得幼儿从小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导致幼儿的成长受到阻碍。
三、有效实施早期教育
1.早期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教育要及早进行,出生就对幼儿实施教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正如木村久一总结出的儿童“潜能的递减”规律,及早实施教育,抓住幼儿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也讲过,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可以,家长应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适时教育。
2.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生命的每一个历程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正如爱尔维修所说,“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得法即指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而且家长还要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要通过幼儿的自主活动而唤起其好奇心、兴趣、求知的欲望,从而刺激幼儿智力迅速地发展,而不是注重幼儿各种各样的智力知识的灌输,忽视其当下的心理发展特点。
3.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讲过,“早期对幼儿开展教育就是要使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发挥,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的发辉,就会成为成功的人。”然而现如今家长一发现幼儿有某方面的兴趣,就似乎如获至宝,认为幼儿在这方面是天才,就不遗余力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天赋,久而久之,幼儿对这方面的兴趣大大减弱,幼儿的兴趣是天然的,而父母对待幼儿的兴趣则包含功利性的,这种功利性的期待无形中对幼儿施加了一种压力,最终把这种兴趣的萌芽毁灭掉。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给予耐心地指导,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想办法使幼儿的兴趣保持长久,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垫道路,与此同时,家长还要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乐于动手参与活动创作,对幼儿的积极性给予鼓励与支持,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4.习育和化育并存进行。习育指环境,一种社会遗传。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他先天的生理遗传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不可缺少的前提,但是仅仅生理遗传还不能决定发展的进程,还需要社会遗传,需要生活在人群之中,同成年人交往,并在其帮助下成长。因此,家长要为幼儿优化生活环境,带幼儿多到人群中去,多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当然化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化育即人的精神上的教育,纵观人的精神发展的几个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不是最后理想实现的显影阶段,而是在童年、少年气概形成时的感光阶段,这种感光阶段形成他人生的规模,因此,在幼儿时期,家长要培养幼儿树立自我形象,给予幼儿积极地鼓励和支持,重复讲述伟人传记,让幼儿心理树立要成为“伟大的人”的自我形象。
5.努力学习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幼儿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不断获取、巩固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当然是通过模仿,幼儿的模仿不是简单地模仿,他是一种范式模仿,较早认识这种范式模仿的是日本儿童教育家井深大,他发现幼儿之所以一眼看到汽车说出车种,之所以听几遍就能唱广告歌曲,都是范式感受方法所致。范式模仿是把所有的信息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并且幼儿在范式基础上就形成习惯,形成人的心理动力定型。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这部分空白要在出生后继续完成,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变得更加聪明完善,然而父母是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刺激,促进其发展的第一人,因此,父母如何开展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范式,这就要求家长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做好榜样。
参考文献:
[1]威特,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合集[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2,4.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6.
[3]木村久一.早期教育与天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4]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
[5]片意欣.对于才能开发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6]陈章顺.儿童早期教育初探[J].郴州师专学报,1995,(2).
[7]钱萍.浅谈早期教育误区及干预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
【关键词】幼儿心理 早期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2-02
一、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的必要性
在早期教育中,之所以应用幼儿心理学,主要是基于早期教育目标和幼儿的成长特点来考虑的。通过长期的幼儿教育发现,要想在早期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而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对早期教育的对象――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从目前早期教育来看,应用幼儿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掌握幼儿的特点
早期教育的难点在于必须找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由于幼儿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在诸多习惯尚未形成,心理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前提下,应用幼儿心理学可以准确的把握幼儿的特点。从现实的早期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掌握幼儿的特点对早期教育的作用非常大,能够促进早期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必要。
2.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以后,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制定目的性更强的教学措施,大力推动早期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早期教育取得更积极的效果。所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说,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从目前的早期教育的实际出发,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进作用很大,使早期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促进了早期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应用幼儿心理学十分必要。
3.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我国早期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手段更加细致,对幼儿的了解更加深入,整体教学发展很快。在这种形势下,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总体来看,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早期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后续教育的基础,如果早期教育质量不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这种局面下,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显得有必要。
二、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早期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目的产生了积极影响
2.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3.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方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应用
在教学中,相信不少小班的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太小,不能及时或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想上厕所,肚子不舒服……等,从而使问题得不到解决。遇到这些情况,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就需要主动去揣摩孩子的心思。
1.望――观察,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习惯性的动作。有些幼儿遇到某种问题时,会有习惯动作、表情、语言出现。如:有的小朋友,每次要大便时,小脸都会变得通红,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使他没有及时告诉我们,我也知道他要上厕所了。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们摸清了幼儿们的这些生活规律,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使我们很好的掌握了观察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直接提高了早期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闻――聆听,幼儿教育工作,不是幼儿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在教育中,家长作为幼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更要充分调动起来,及时地交流信息,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了解幼儿个体在家中的表现和情况,为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制定最优方案。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后,早期教育的手段得到了增加,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老师也明确了自身职责,家长也在整个早期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问――交流,让孩子们知道你爱他们,语言是最直接的方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勤于动脑、动手,还要勤于动口,多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对你产生亲近感,从而愿意向你倾诉他们的想法,让你开展起工作来更得心应手。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后,老师懂得了如何与幼儿沟通,使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沟通质量得到明显加强,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4.切――抚摸,充满爱意的抚摸让孩子感觉更温暖,平时的教育中,不要吝啬对他们给予肢体的关爱。早上到学校,教师一个亲切的拥抱,可以让幼儿忘记对父母的依赖,晚上回家,教师一个温柔的亲吻,可以让幼儿对校园产生更多的留恋,爱的抚摸,可以让你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不适或痛楚,也可以让你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乐趣和喜悦。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促进作用很大,使早期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提升了早期教育的整体成绩。
四、早期教育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取得积极效果
由于幼儿心理学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对早期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早期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明确和创新,并对早期教育的整体教学成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综合来看,早期教育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心理学使早期教育的整体教学成绩获得较大提升
在早期教育中应用了幼儿心理学之后,整个早期教育的过程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变得更强,幼儿心理学改变了我们对早期教育认识,使我们对早期教育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幼儿心理学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早期教育必须以了解幼儿心理、分析幼儿行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
2.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快速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应用以后,使早期教育的整个发展步入快速提升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幼儿心理学为早期教育阐明了幼儿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使早期教育能够找到发展侧重点,使早期教育的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从目前早期教育的发展来看,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3.幼儿心理学使早期教育树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应用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早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幼儿心理学的应用,使早期教育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并明确了教学目标。所以,从目前早期教育来看,幼儿心理学的应用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4.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早期教育中应用了幼儿心理学之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创新,将幼儿作为教学主体,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使早期教育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幼儿心理学使教师更注重幼儿的实际感受,形成了“望、闻、问、切”的四步教学法,有效创新了教学方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推动了早期教育的持续发展,使早期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提升了早期教育的整体成绩,使早期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时期,提供关键的支撑。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是早期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甘素冰.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10(6).
[2]刘懿.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巧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0(20).
早期教育是“全素质教育”。什么是人的素质?我们定义为人的素质即与人的发展、发挥和个体幸福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的质量。素质培养分4个层次: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生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到成人的发挥素质。所谓“婴幼儿全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质的教育,它是非学历教育、非义务教育、非专业教育、非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生活体验和感受;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也不求甚解,任何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以下几点请大家今后务必要注意。
1 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言自语;一是说个不停。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
想象可成为幼儿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儿童,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儿童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培养。
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为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极容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4 家庭教育模式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条件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5 放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智力下降
根据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采取放任式教育的孩子或生活在放任性家庭的孩子,其智力会逐渐下降。因为一向生活在自由自在环境下的孩子,一旦遭遇困难和危机,就会尽量设法逃避,选择容易的路走。长此下去,其自信心必会逐渐丧失,智力也会逐渐下降。
所以父母无论如何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相处,多关照孩子和生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父母完全让孩子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当然是对的,然而他们毕竟只是孩子,所以仍给他们适当的管束。父母根据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给予适当的帮助,再以本身的见识、经验来决策孩子的行为,也是必须的。但是,仍然应尽可能在孩子的一般日常生活中,采取多鼓励的教育方式。
6 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教育方式
为了教育孩子,父母不知花费了多少苦心,但是心中依然充满种种疑惑。
丁永明
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婴儿喜欢鲜亮的颜色。但研究人员指出,即使仅4个月大的婴儿已对两种颜色――红和蓝情有独钟,因为这两种颜色是鲜明的列比色。绿色是红和蓝的“中转色”,因此婴儿不喜欢,同样不得婴儿欢心的还有黄、紫、灰和褐色。
这项研究由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一批婴儿,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研究人员重复给婴儿看同一种颜色,看看他们多久才会厌烦。接着再看另一种颜色,并利用摄影机检测他们看每种颜色的时间长短。研究的目的是搞清婴儿是否能认出不同的颜色,喜爱哪种颜色,以及颜色怎样影响他们的发育。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喜欢鲜亮的对比色,也喜欢强烈的饱和色。对比色(比如,红和蓝、黑和白)能激发婴儿的视觉系统。单色的玩具,例如一个红色的玩具球和一辆蓝色的玩具车,比多色的玩具更吸引婴儿。研究人员认为,很多小孩不喜爱蔬菜,是因为他们普遍不喜欢绿色。
仅4%的父亲参与婴幼儿早期教育
据有关方面的最新调查,当前仍有70%~80%的0~3岁婴幼儿处于居家撒娇状态,未享受到专业化的早期教育,而且在早期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的情景十分突出。
一项200份问卷调查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只占4%。几乎是单纯女性化的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心理的和谐发展,以及自信心、独立性、勇敢精神等非智力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可以组织一批文化水平高又有育儿办法的父母组成志愿者队伍,通过互相切磋交流,扩大先进的养育观念和操作办法的传播。
孕妇忌食金枪鱼和大比目鱼
丁永明
德国研究人员证实,母乳中含有300多种化学物质。许多化学物质来源于食物中的动物脂肪。其中,许多化学物质可在人体中长期存留,即使女性在怀孕前长期吃素,一些化学物质仍会进人胎儿体内。
研究发现,金枪鱼和大比目鱼体内含有的甲基汞不属于持久性物质,很容易通过母体进入胎儿和婴儿体内,而甲基汞是对胎儿和婴儿的健康有害的。因此,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这两种鱼。
此外,虽然母乳可能存在化学污染,但研究人员并不赞成放弃母乳喂养,因为对婴儿来说,母乳还是最有营养的。
基因疗法挽救免疫缺陷患儿
丁永明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日报道,该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疗法为4例严重免疫缺陷患儿进行治疗,都取得了成功。这使英国利用基因疗法治疗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成功案例达到18例。
在治疗中,医生先将一个矫正的基因序列置于一个失去致病能力的病毒载体中,然后把病毒注入患者体内。病毒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在患者体内扩散,同时把矫正的基因带入人体细胞。
法国最早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由于接受治疗的两名婴儿先后患上白血病,使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但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患者都还不到3个月大。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少免疫细胞,因而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以往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生活在绝对洁净的保护罩中,或是在幼儿时接受骨髓移植。
“城乡儿童共享健康”公益活动先进单位获表彰
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妇幼保健院管理分会,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城乡儿童・共享健康”大型募捐赠书公益活动,自2005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妇幼系统、各级妇幼保健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近300多家单位参与到募捐赠书活动的行列中,积极配合,广泛宣传,积极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营造了关爱儿童、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单位。
为表彰先进,弘扬社会公德,进一步推进此项活动的发展,经主办单位评选,活动主办单位授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10家单位“先进单位”的称号并进行表彰。
表彰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妇幼卫生管理论坛暨第三届省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年会上进行,主办单位向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及奖金。
先进单位: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清远市卫生局基妇科
湖南怀化市妇幼保健医院
辽宁大连市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山东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为更好地了解2~3岁的幼儿,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2~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把握了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特点和他们的行为表达方式与方法。此外,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还学习和掌握了相应教授该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实践探索奠定了厚实的认识基础。
我们专门配备一名副园长来负责2~3岁的幼儿保教工作,负责平时的教研和备课工作、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负责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为了便于管理,我们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强调教师与幼儿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
二、精心营造宽松氛围优化育儿环境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2~3岁幼儿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直觉行动思维,但动作协调性差,有较深的依恋情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是孩子所喜欢的,也是激发孩子产生行为的主要动因。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跟进,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
1、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亲爱儿童用亲情感染幼儿。
对2~3岁的小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是离开父母、离开单纯、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集体环境,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在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期,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对小小班幼儿是十分巨大的。鉴于此,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关爱幼儿,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幼儿营造了宽松、平等、和谐的生活氛围。教师用微笑、亲吻、赞许等表情和动作来化解幼儿的心理不适。
用音乐去吸引幼儿。
新入托的孩子,由于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情绪大都不稳定,哭闹不停。于是,各班都设计了以音乐为主的一日生活方案,在游戏、户外活动、进餐、睡眠前等环节,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分别播放不同性质和类型的乐曲。实践证明,在音乐世界里,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减缓,情绪逐渐稳定起来。
开展混龄交往,发挥幼儿园集体环境教育的优势。
大年龄班与小小班结对子,大班的孩子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穿衣服、带他们去散步等。另外,小小班孩子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活动,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消除了孤独、感受到了交往学习和模仿带来的快乐。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游戏需求
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此阶段的幼儿而言,安全感就成为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因此,我们从2~3岁幼儿的实际生活着手,以其感兴趣的生活主题为主要生活内容,创设各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多个侧面,利用多种感官,来满足幼儿的情感、游戏需求。
熟悉的生活区域,使幼儿在情景中融入,在融入中自由自在。
小小班老师们为孩子布置了赋有亲情、温馨、色彩鲜艳的娃娃家、建筑乐园。在“娃娃家”的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有安全感,并具有“家”特质的环境:小柜子、小镜子、小软床等各种熟悉的小型家具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舒适、随意的氛围,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游戏,这里,孩子们完全融入到了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情景中。游戏区域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幼儿的行为不受限制,充分自主。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和自由表达与表现的需要。而墙面上布置的班内孩子的“全家福”,使幼儿感觉到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并鼓励孩子在玩的时候用“电话”和自己的父母说说话,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
真实的生活用品,让幼儿在依恋中适应,在适应中体验安全。
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物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游戏行为。在游戏中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仿真玩具以外,还投放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具,这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物,既有妈妈的皮包,又有孩子的小衣服、小拖鞋。让孩子感到无比亲切,大大满足了幼儿对“亲近的物品”、“依赖亲人”的依恋情结。幼儿在对实物的操作摆弄中积累了经验,不但促进了他们感知的发展,还帮助他们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真实的生活情景,分散了环境对幼儿造成的压力,幼儿在开心的同时喜欢开口了,在开口的同时也开窍了,身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创设丰富的操作区域来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来获得的。因此,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活动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变废为宝,让幼儿在自由摆弄中积累相关经验。
本着实用、节俭、有教育作用的原则,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利用多种废旧材料来制作操作性较强、能启发幼儿兴趣的玩教具。如: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火车,就是用多个废旧纸盒做成的一节节车厢,车厢分解后就是一辆辆的小汽车,既可以让幼儿练习走和跑,也可以让幼儿练习钻和爬等动作。选择色彩鲜艳的软布制作成鱼、花朵、饺子皮儿的形状,再用布缝制成一片一片的鱼鳞、花瓣,鱼鳞前面、花心部分用子母扣、尼龙扣或者扣子、摁扣进行连接,此项活动锻炼了幼儿小手指的灵活性。
随时调整活动区域的材料,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游戏兴趣。
2~3岁幼儿的兴趣随时会改变,行为也难以持久。为此,我们依据幼儿的兴趣对活动的材料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变换,让幼儿在新的刺激下操作,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与操作需要。比如把纸盒变成了小房子,并且让幼儿自己粉刷房子,在房子上贴贴小花,装装门帘;把纸盒变成小动物,让幼儿为小动物穿上漂亮的衣服等一系列活动。同样的物品,变幻出不同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又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材料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开展丰富的教养活动,促进2~3岁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我们本着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养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制定教养大纲精心选编教材
我们组织保教人员反复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0~3岁教养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从动作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认知能力、艺术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确立了学期、月、周教养目标。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养计划,精心钻研选编教材。另外我们还编写了0~3岁婴幼儿亲子共育教材,印发给每位家长。
2、加强观察因人而异开启潜能
在教养活动中,我们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每个幼儿,同时注意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开启潜能,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发展。例如保教人员观察发现,有个幼儿的表现有些异常,经过和家长沟通,并咨询有关专家,确诊孩子患有自闭症。于是我们在专家指导下,对那个特殊儿童建立了个案记录,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实行个别教养,取得了较好效果。
3、加强早期阅读培养
我们给每个小小班订了《婴儿画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欣赏认读。还购买了大量的婴幼儿图书,老师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与孩子讲话、利用自由活动或晨间接待时间和孩子们沟通交流,通过讲故事、看图书、学儿歌等活动,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老师们还自编了不少歌谣,如《看画报》:小画报,真好看,小朋友们好喜欢。一页一页轻轻翻,仔仔细细全看完。这些歌谣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4、开展户外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由于2~3岁的孩子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在每年的秋冬季、春季发病率较高,因此,我们加强了户外体育锻炼的组织。
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械
我们为幼儿购置了大量的活动器械,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利用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制作了大量的户外体育用品。饮料瓶、塑料袋、纸箱子、易拉罐、纸袋子、旧轮胎等在老师们手中都成了宝贝:用牛奶箱做成高低不同的“小桥”,用旧报纸做成“纸球”,用鞋盒做成“大鞋”、用易拉罐做成了“小推车”,用纸箱做成的“小火车”、“小房子”等等。幼儿园还收集了许多废旧轮胎,在上面喷上美丽的图案,放在户外,孩子们可随意在上面跳、钻,练习攀爬。
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护理
在户外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器械,组织幼儿做模仿操、预防感冒操、开展户外游戏,还开展了“大带小”活动,如:教师提供用纸箱做成的汽车车厢,大班幼儿在前面跑,小小班幼儿抓住车厢跟在后面,这种“大带小”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消除了紧张的情绪,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促进了幼儿走、跑动作的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体验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乐趣。我们还开展了静悄悄走、前脚掌走、高抬腿走和跑、持物走和跑、直线走和跑、曲线走和跑、螺旋形走和跑等活动。活动中,保教人员及时调整孩子的活动量,及时给孩子喝水、擦汗,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锻炼的护理。
5、培养良好习惯打造幼儿幸福的一生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2~3岁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我们把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游戏习惯的养成要求制定在教养大纲中,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对孩子一生成长有用的良好品质,打造孩子幸福的一生。
四、开展亲子活动 努力做到家园共育
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开展2~3岁婴幼儿教养的重点。
1、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由专家、学者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养理念。我们先后举办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重视婴幼儿习惯养成”、“小儿秋冬季疾病预防及对策”、“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关”等多场家长学校讲座。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如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互动游戏、父母互动制作、多元整合教学展示等等。“快乐宝宝迎新年”亲子活动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欢聚一堂,通过幼儿、家长的互动,展示小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显著进步,能干的宝宝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传话”则让幼儿根据教师给予的一句话进行传递,“快快乐乐过新年”的美妙祝福回响在会场中;许多班级还展开了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袋鼠跳”“穿木鞋”“踩气球”等,这些游戏让孩子和家长欣喜异常,家长们认真参与,灵敏的反应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