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结构性存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结构性存款,是指投资者将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存放在银行,由银行通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者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
2、事实上,结构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结构性存款 风险控制 利率风险
一、引言
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973年,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教授(Ronald I. Mckinnon)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他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保持金融的稳定,会对金融体系干预过多,这会导致金融抑制,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发生扭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现象较为普遍,如利率管制。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0.8倍,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大幕正式开启。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巨大的,将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且存款利率上就看见升的幅度将大于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净息差收窄。这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特别是存款创新。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产品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结构性存款也可称为收益增值产品(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和理财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广义的理财产品,是指可以涵盖所能购买到的全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结构性存款产品则属衍生品系列,是理财产品中的一种,但该产品的特点是本金无风险,收益不确定。因此与其他股权类和基金类理财产品有较大的区别。不同类型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与风险,投资者必须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我国目前的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产品同质性高、产品风险梯度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套期保值机制、某些产品定价不合理,缺乏连续、透明的估值信息体系、与原有储蓄产品形成了竞争关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在开发个性化产品上取得突破、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推进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特征,并对几种不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了比较,然后进一步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对发展结构性存款产品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股票等标的挂钩,也就是说,投资者未来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所挂钩标的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产品设置一致。如果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与产品设置相背离则投资者将面临较大风险,不仅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甚至有些产品的设计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本金部分也受到一定的侵蚀。对于银行而言,银行一般会将结构性产品中隐含的期权或者整个结构性产品出售给其他交易者,从中赚取差价,同时实现风险的转移。但是,如果银行希望自己持有期权从而获得投机收益,或者其产品找不到买主而被动持有,银行就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金融市场并不是特别发达,银行缺少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风险较大。
(二)流动性风险
大部分银行都不鼓励投资者提前赎回该类理财产品,因为如果提前赎回,投资者可能需要承担本金被侵蚀的风险,很多产品只有当投资者持有到期时才是保本产品。甚至有些理财产品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如果投资者试图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一般需要以书面形式向银行提出申请,并以投资者向银行支付费用为前提。同时,银行有绝对的酌情权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执行投资者提出的提前终止请求。因此,通常投资者在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后就需要持有到期,那这样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三)汇率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一部分是以外币认购的,还有一部分产品虽然可以通过人民币认购,但是投资货币仍然是外币,那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使用外币进行投资。就算投资的产品是一款保本产品,也只是保证投资者的外币本金,并没有承诺保证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额。一旦外币发生贬值,投资者就必须要承担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汇兑损失,也即投资者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累计超过25%,对其他主要货币也大幅度升值,如果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去,用外币进行投资的产品将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利率风险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期权部分的比例实质由银行的资金成本构成,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与产品起初的市场利率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旦在产品运营期间市场利率上升,投资者一方面有机会成本的损失,他们会丧失高利率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变相损失了期权部分的价值提高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本身就与利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而言,挂钩利率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比如挂钩美元存款利率的产品,当美联储升息时,投资者由于放弃了提前支取的权利,原有的高收益就会受到冲击。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分两部分,一是产品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发行产品的银行在经营结构性存款中存在着一定风险。不同银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信誉状况和资金实力也不尽相同,对于风险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人员素质较差、风险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银行在自身的经营方面就存在着风险,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二是产品所挂钩股票的公司发生的信用风险。股票挂钩产品中的上市公司如果发生信用危机,股价将会大幅度下跌甚至下市,这将会对产品本身的收益获得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对于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建议
(一)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开发个性化产品
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不同。保本型投资者偏爱风险较低的产品,而偏爱风险的投资者则希望能够通过承担更大风险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针对不同的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开发出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产品挂钩的资产可以实现多样化,对于风险偏好者可以开发出挂钩多种资产和事件的混合型产品。
(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在承受合理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衍生品的自主定价能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大幕已经拉开,银行想要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就必须通过开发或者引进衍生品定价系统从而实现自主地对人民币衍生品制定合理的价格。除了定价系统外,还可以一并引进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衍生品电子交易系统。我国的银行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国际衍生品交易市场,如果引入成熟的交易系统,就可以帮助我国的商业银行迈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自主定价的实现和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会有助于提升银行构造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银行创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衍生品风险的管理需要我国的银行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规范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以及报告制度进行统筹制定。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说,首先,银行需要能够找出产品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全面识别所有重要衍生品交易活动目标所面临的风险。第二,银行要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将会造成的危害,从而能够对风险进行可靠计量。第三,银行需要在业务开展前就根据计量结果测定出风险指标,并在业务开展后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最后,银行应该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加大事后检验力度。
(四)完善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结构化产品的发展还需要以一定的外部宏观市场条件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结构性产品发展的经验,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需要从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执行体系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的是法律体系的完善度。想要实现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的壮大与成熟,就必须从法律的角度界定该种衍生工具监管中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其法律地位。现下,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专门的法律法规,衍生工具的监管仍就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监管缺少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目前专门制定一部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现有的金融市场主题法,例如《证券法》和《商业银行法》。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制度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在监管中的互动关系,出台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各方相互配合的全国性的衍生工具市场监管制度。在银行业内部,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限定衍生工具交易方的资格,实现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还应当整顿和规范银行应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类别和性质,并且鼓励银行的创新,放宽衍生工具设计方面的尺度。加强银行衍生工具交易信息披露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最后,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执行体系的建设。监管部门的监管应该要适当,不能有过多的行政干预,要维护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对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应该建立在经济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行政管理。另外,还需要健全银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组织,加强自律监管组织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的良性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宋淑玲.对外汇结构性存款热销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2]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3]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4]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5).
[5]李畅,徐苏江.结构性产品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发展及其启示(J)新金融.2007(3).
该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1.5%,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4%,在16家上市行中处于较低水平。
与此同时,该行吸收客户存款三季度环比下降1.55%,且三季度末存贷比为76.7%,超过监管水平,是唯一超标的国有行。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受存款下降影响,迫于存贷比监管要求,贷款发放规模将受限,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业绩。
存款环比下降1.55%
“中行三季度业绩低于我们的预期。”多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报告称。
据中行三季报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该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63亿元,同比增长21.5%,低于行业平均的增速水平,同时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9.4%,环比降低9.9%。
净利润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增速水平的一个原因是海外业务占比过高所致,目前海外动荡的经济环境对中行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主要原因是较低的交易和汇兑收入,以及低于预期的资产增速。”中银国际研究员尹劲桦在报告中表示。
资产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存款增速疲软,相较以往,中行的规模增长开始放缓。
三季度末,该行客户存款余额797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17亿元,增幅仅5.73%。环比存款余额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和6月底相比,9月末存款减少1256亿元,环比下降1.55%。
此外,存款增加主要在机构客户存款方面。三季度末,中行内地机构人民币客户存款比上年末增加3136亿元,余额达63098亿元,增幅为5.23%。内地机构客户存款在该行总的存款余额中占比高达79%。
三个原因影响存款增长
缘何中行存款增速放缓?记者向中行发出了提问,但截至发稿,中行仍未给出合理解释。
事实上,中行存款增速放缓并不意外,主要受大环境影响。尹劲桦认为影响中行三季度存款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首先是由于对商业银行与农信社之间的票据交易加强监管以及理财产品的冲击,整个银行业三季度的存款增长均较为缓慢,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相较6月末仅增长1%。
据了解,今年6月下旬,银监会曾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之后又不间断提示要加强商业银行与农信社之间的票据交易,以避免钻农信社老会计制度的漏洞。
同样是6月份,由于此前各银行面对不断流失的存款和日益严格的存贷比考核,为了达标,不惜高息揽储,并大发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导致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不断冲高。为了杜绝这种短期行为,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银监会又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
其次受理财产品的影响,部分存款转化为资产发债表下的结构性存款,如果按照包含结构性存款的口径,中行9月末存款余额相比年初实际增长11.2%。
结构性存款也可称为收益增值产品,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该产品适合于对收益要求较高,对外汇汇率及利率走势有一定认识,并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的客户。在银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结构性存款一般是列入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类产品中为数不少都是“伪结构性存款”,借助利息比普通存款高的优势,将结构性存款变成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此前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还专门就某月理财市场发过一项报告指出,当月市场上的40款结构性产品,只有1款是真结构性理财,其余都是伪结构产品,一度引发舆论哗然。
中行三季报显示,该行交易性金融负债前三季度6126亿元,相比二季度大增了1765亿元,超过了存款负增长,而三季度末该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规模相比年初增长达到184%。“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增加。”该行在报表中这样解释交易性金融负债规模增长的原因。
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是各银行之间存款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中行自身因素来说,在四大行中,该行的网点较少,也给中行带来压力。“将继续加大网点、渠道、IT蓝图等基础建设投入。”该行在报表中表示。
存贷比76.7%超监管红线
中行存款在放慢的同时,贷款增速却超过了存款增速。
三季度末,中行客户贷款总额624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77亿元,增幅10.38%,增速快于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同时是存款增速的近一倍。这样的差异推高了存贷比,该行三季度末存贷比为76.7%,略超75%的监管水平。
据了解,目前中行正在向监管层争取对其部分海外业务不按国内存贷比要求进行监管,但中投证券张镭认为,即便此申请获监管批准,对其现有存贷比的降低效果也有限,75%的监管标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行信贷增长的约束作用将较为明显。
不过,虽然贷款增幅大,但是随着存款规模的疲弱,贷款势必受到影响,在今年已有所体现。
今年第一季度该行新增贷款2961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673亿元,在第二季度贷款增量有所下降,不过不是非常明显,第二季度新增贷款2598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407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随着存款的环比负增长,贷款增量明显下降。前三季度新增贷款587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贷款318亿元,第三季度在整体宏观调控和存款环比负增长的情况下,贷款增量出现了明显下降。
牵一发而动全身。
吸存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公司的放贷能力,对以吃息差为生存根本的中资银行来说,业绩增长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明确是不是保本保收益
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客户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3种。保本保收益型产品,银行要向客户承诺本金安全和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行保证客户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目前,与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挂钩的产品多属于此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银行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也不承诺收益情况,风险由客户承担,目前此类产品相对较少。
在投资人选择结构性产品时,应当明确所选择产品属于以上哪一种产品。如果是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只需要考虑所购买产品的所在银行是否有信用风险。如果属于浮动收益产品,投资人就需要进行下一步骤的考虑,然后根据自己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类型产品。
确定如何计算收益
目前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与外汇汇率、人民币汇率,黄金价格、石油价格、股票价格以及国外利率水平等相关联。挂钩产品的不同,往往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由于不同产品确定收益的计算方式通常不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固定收益型产品
Z银行推出了一款美元固定收益型产品,存款期限两年,固定年利率3.3%,收益支付方式为到期日随本金一次性支付,银行有权在存款期限满1年时提前终止该笔存款。需要注意的是,存款提前终止时,存款天数按实际存款天数计算。
汇率相关典型产品
D银行推出了一款欧元/美元个人外汇结构性产品,期限3个月,汇率观察区间为1.1150-1.1750,如果存期内欧元/美元汇率一直位于该区间.则执行3.5%的高收益,如果存期内任何一天的欧元/美元汇率超出上述区间,则执行0.25%的低收益率,收益支付方式为到期日随本金一次性支付。
利率相关典型产品
R银行推出一款与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挂钩的个人美元结构性产品,期限1年,LIBOR观察区间为2.25-3.50。如果存款期内LIBOR一直位于该区间,则执行5%的高收益率;如果存期内任意一天LIBOR超出范围,则执行1%的低利率,收益方式为到期日本金一次性支付。
短期理财产品你了解多少?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由于投向不同,尽管风险不高,但也不是款款保本,最后收益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并不是新生事物。“7天通知存款”就是早期的短期理财品种之一。每个家庭的账号上,都应该有一笔钱可以随时支取,应对不时之需;每位投资爱好者都会在股市周末休市或节假日来临之际,有一笔闲钱希望能继续生钱。短期理财产品因此应运而生,时限可以很短,最短的期限是当天支取,也有一星期、一个月、三个月支取的产品。
相对证券类投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健、风险比较小。是否保本,是由产品的投向决定的。有些理财产品投向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此类产品风险最小,只有赚多赚少,基本不会赔钱;有些理财产品投向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等方向,收益更高一些,风险随之更大一点。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会出具一份协议,请投资者签字。协议太长,不容易读懂,但是有几点签字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首先,产品是否保本?不保本的短期理财产品,就可能会有赔的风险。其次,利率是否有保证?是固定的利率,还是浮动利率?这关系着赚多赚少的问题。最后,如果投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要看赎回条款,提前赎回理财产品与提前取出定期存款不同,后者只是将定期利率转为活期,前者则要冒本金损失的风险。
哪些高收益产品要谨慎购买?
短期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
你去银行存钱,工作人员会向你推荐各种短期理财产品,也就是结构性存款,并告诉你收益更高,预期收益率甚至达到7%、8%。
解读
“结构性存款”不是存款,它与你印象中保本付息的存款完全不同,本质上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收益挂钩黄金、原油或其他资产的波动。由于目前大宗资产价格涨跌比较剧烈,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会比较大,要慎重选择。而结构性产品的设计原理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购买者很难看懂。即使是一款看涨黄金的产品,当黄金价格上涨时,你也未必一定会赚钱,因为它的设计有可能是要求黄金涨到一定的幅度,涨得超过这个幅度之后也会赔钱。运气好的时候,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可能比存款高,但是风险却更高,存了100万,到年底余额变成80万元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分红险、万能险
交给银行的钱被存进保险公司已经不是新闻。在银行柜台存款时,最后却拿到一张保险公司的保单,工作人员告诉你,年收益比一般存款更高,每年都有一笔额外的分红。
解读
买保险与存款是两回事。保险的分红收益听起来相当划算,你可能无意中买下了万能险、分红险,或其他不一定适合你的保险产品。这是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现金流设计出来的产品。分红多少是不可预期的,而且流动性很差。如果着急用钱,提前取存款,只是损失了当年的利率;如果买了保险类产品,一旦提前用钱,则涉及违约,还会损失掉一笔管理费,倒赔几百甚至几千元钱。
外币理财
外币理财听起来貌似很先进,很洋派。如果你在银行遇到客户经理,他建议你把10万元钱交给他,他换成澳元或加元帮你理财3个月,还保证有15%的年收益,你肯定会觉得自己仿佛也具备了全球理财的能力。
解读
外币理财不仅仅受到海外市场影响,汇率波动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收益多少。例如,当某外币兑人民币暴跌40%,你投入10万元人民币,换成外币理财,再换回来的时候,不考虑转换费用,一进一出就变成了6万元,就算理财经理帮你赚了15%的收益,你赔的还是更多。
另类投资
红酒、普洱茶、艺术品、黄金……近年,另类投资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银行发行另类投资产品的热潮。民生银行从2007年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建行等银行也与信托合作,推出标的不同的另类信托产品。门槛不低,50万元起步,收益更曾高达12%。
解读
另类信托产品分两种,一种属于融资性质,产品的收益率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如7%,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尽量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另一种带有投资性质,收益与风险处于敞口状态,收益无法预先设定,可能会很高,也可能会赔得很惨。购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挑选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银行理财产品风光无限,但上半年仅186款理财产品跑赢CPI,部分短期产品2天收益率达7%,亏损最多达22.4%。所以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更多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