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螺丝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螺丝刀属于简单的轮轴机械。螺丝刀是一种用来拧转螺丝以使其就位的常用工具,通常有一个薄楔形头,可插入螺丝钉头的槽缝或凹口内。主要有一字(负号)和十字(正号)两种。常见的还有六角螺丝刀,包括内六角和外六角两种。
京津冀晋和陕西陕北及豫北方言称为“改锥”,豫北更多的叫法是螺丝刀,江西、安徽、和湖北、河南黄河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等地称为“起子”,中西部地区称为“改刀”。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螺丝刀;弹夹式;效率;双赢
引言
用传统的螺丝刀,对一天拧上千个螺钉的工人来说都是费时费力的。而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节省工作时间。
电动的螺丝刀、气动的螺丝刀开始逐渐步入市场,但工人还是得一个一个安在螺丝头上再拧。这样一来就没有提高多少的工作时间和效率。不仅如此,现在普遍使用的电动和气动的螺丝刀都需要工人的注意力集中,一不小心就拧过头了,且高处拧螺丝钉还要被一个电线或通气管所牵绊,虽然充电型的和电池型的螺丝刀也已步入市场,但是电量和马力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工人。这些给工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工人们对此无法改进,我们团队针对此研究方向进行改进。
1、主要的研究内容
1、针对螺丝刀的弹夹式研究达到将螺钉装在类似弹夹的装置中,可连续供给螺钉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2、针对弹夹式螺钉与螺丝刀的连接处设计达到当拧完一个时,第二个就会自动到了螺丝刀头上。再加上螺钉的弹夹式设计,可大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时间的目的。
3、针对螺丝刀的便捷性,达到可以直接接通电源使用,又可以充完电使用的目的。
2、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的工作流程:
接通电源,闭合总开关:
1、按下按钮(常开按钮)电机1转动,通过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带动螺杆旋转;即可实现拧螺丝的过程;
2、控制器判断控制电路是否接通:如果接通,电机2(自锁电机)转动,①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传动机构,通过可伸缩楔块将动力传给棘轮,棘轮带动圆锥齿轮1转动,通过圆锥齿轮2带动圆盘转过一定角度;当回程时,可伸缩楔块在棘轮的作用下挤压弹簧向上运动,回到原来位置,而棘轮不再回转;②通过齿轮齿条带动螺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将螺钉安到螺丝刀头。
3、自锁电路控制
自锁电机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1)A,B端接通电源:当螺杆头无螺钉时,SB1为常态(即为常闭),SB2为非常态(即为常开)电路导通,直流接触器KM1线圈得电,KM1常开辅助触点以及常开主触点闭合,KM1常闭辅助触点断开,实现与KM2连锁,电动机得电正转;带动齿条向后运动,使螺杆向后运动,SB2变为常态(常闭),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圆锥齿轮转动,使转盘转动一定角度后。
(2)当齿条后部接触到复合开关SB3时,复合开关的常闭触点断开,KM1失电,KM1的常开辅助触点和常开主触点断开,电机停转;下一时刻,复合开关的常开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KM2线圈得电,KM2常开辅助触点以及常开主触点闭合,KM2常闭辅助触点断开,实现与KM1连锁,电动机得电反转;齿轮往回运动,可伸缩杆在棘轮的作用下压缩弹簧,向上运动,越过棘轮(由于有棘爪卡住棘轮,使棘轮只能单向转动);当螺丝刀头顶到螺丝后,SB1变为非常态(常开),不影响电路,电路依然导通,电机继续转动,螺杆继续前进;当螺杆到一定位置时,顶开了SB2,使SB2变为非常态(常开),电路断电,电机失电停止转动。
(3)接着电机1转动,使螺杆旋转拧紧。当拧完,螺杆与螺钉分开时,SB1变为常态(闭合)电路导通,进行上面循环。
4、浅谈创新点
(1)此装置将螺丝刀与电路相连接,提高了螺丝刀的实用性价值以及工人的工作效率。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可充电型自动弹夹式螺丝刀有比较独特的设计,如自锁电机的运用,弹夹式转盘供给螺钉等。自动可充电型螺丝刀也会为每天拧几千个螺丝钉的工人提供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黄立培.《电动机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5~27(1)
[2]刘润华等.《电工电子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116~123(2)
【关键词】 螺丝刀 电机 节约
此装置利用多种机构的相互配合,例如“两个直流电机与控制电路”、“齿轮与齿条”、“蜗杆与涡轮”、“棘轮与棘爪”、以及“圆锥齿轮间的精确配合”,来实现自动弹夹式螺丝刀的功能。
1 总体结构的配合
特殊部分介绍:
(1)传动机构:
(2)圆锥齿轮1的特殊构造:
(3)传动杆。
2 弹夹式储存螺钉装置的设计
弹夹式储存螺钉装置由储存螺钉转盘与特制弹性金属螺钉夹两部分组成。转盘上分布n个对称的通孔(出钉空)。通孔内安装特制弹性金属螺钉夹,由特制弹性金属螺钉夹来限制螺钉相对于储存螺钉转盘的运动。储存螺钉转盘由主电动机带动作绕中轴转动。通过精密的运转使出钉孔内的螺钉按需要到达固定位置,以配合刀头推动螺钉实现定点输出,达到自动出钉的目的。特制弹性金属螺钉夹则由限制金属圈与弹性金属固定片两部分构成。其中弹性金属固定片采用具有高弹性限度,高屈服强度且具有一定韧性的回火屈氏体回材料制成。螺钉最初由弹性金属固定片固定在储存螺钉转盘的出钉孔内且处于工作位置,由螺丝刀头将螺钉推出并将螺钉输出,之后刀头退出弹夹式储存螺钉装置后弹性金属固定片由弹性作用恢复初始形状,与此同时转盘由紧密配合转动将下一颗被固定在弹性金属固定片内的螺钉转到工作位置。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往复,实现螺钉的连续供给。
3 展望与憧憬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人们追求高效的劲头也越来越强。各类电动的螺丝刀,气动的螺丝刀开始逐渐步入市场。可充电型自动弹夹式螺丝刀有比较独特的设计,如自锁电机的运用,弹夹式转盘供给螺钉等。也在实际运用中体现了一些优势,能克服在极端条件下如高空作业的困难,避免了需要逐个上螺钉的麻烦从而提高了效率,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如仅实现了“自动化”进给螺钉,但没有实现“智能化”,还需要人为地控制。目前对螺丝刀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种设计层出不穷,产品在一步步的解决工人效率和安全性等一系类的问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研究终会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螺丝刀,以此来满足工业需求,自动可充电型螺丝刀也会为每天拧几千个螺丝钉的工人提供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一个农民带动了一个村庄
1996年,黑龙江宾县永利村李树铭从俄罗斯返回家乡,给家乡人带来了到俄罗斯种菜的信息和希望。从此的10年间,永利村乃至宾县的农民,大批往返俄罗斯去种菜,带富了一方的农民。一到夏天,永利村9个屯显得空空荡荡,很多男人们都去了俄罗斯,一到冬季,他们便带着收获回来了。
高中毕业后,李树铭回乡务农,接着在村里第一个搞起了蔬菜大棚。1994年,乡政府组织一批农民去俄罗斯种菜,他被聘为技术员前往。在俄罗斯的两年,他学会了一些常用俄语,同时在当地建立了初步的人脉关系。
1996年,回到家乡的李树铭开始筹备自己创业,他开始筹资以及招人。他开出的条件是:负责来回全部路费以及手续费,到了俄罗斯,包吃包住,每年10月,农民们可以全部返回到家乡。农民们心里清楚,如果是自己在国内打工,路费要自己出,干完活能不能拿到工资还不好说,而给李树铭打工,这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因此很多农民被李树铭招去了。
从1996年至今,李树铭从永利村里带走了一批批的农民去俄罗斯种菜,不仅李树铭成了老板,其中有的农民自己也成了老板。
不仅是永利村,就是宾县在到俄罗斯种菜方面也是声名显赫。据称,2006年,宾县去俄罗斯种菜的农民有6000人。还有一种说法: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种菜的老板大约70%来自宾县,宾县的大小老板在俄共经营近2000个蔬菜大棚。
宾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副主任李洪涛,是一名输俄农民的经纪人,据说,2006年在俄的6000名宾县农民,有2/3是他办理的。
李洪涛说:在俄罗斯,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关系不一定能打通,虽然俄罗斯政府欢迎中国劳动力进入当地,但在政策执行方面,中国老板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在宾县,每年春节过后,老板们就开始招工。农民们有的直接与老板接洽,有的则找李洪涛报名。按照多年形成的惯例,所有农民前往俄罗斯的费用都由老板承担,每人的费用大约在9000元左右,这包括护照签证等手续费2000余元、来回路费2000余元,剩下的约4000元则是疏通有关环节的隐秘费用。农民们报名后,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一切都由经纪人或者老板办理。
在俄罗斯,农民们挣的薪水不算多,约为1000元左右,就是说,他们没有因为是出国劳务而挣很多的钱,而老板们收入则很可观,很多人每年要挣100万元以上。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中国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向国外输出劳力,则是渠道之一,而向俄罗斯输出菜农,则被部分农民所看好。
中国菜农帮了俄罗斯
俄罗斯土地广袤,耕地荒芜,劳动力减少,蔬菜奇缺,勤劳苦干的中国农民前去种菜,帮了俄罗斯人的大忙。
乌拉尔地区的涅维扬斯克区,很多土地无人耕种,即使1万卢布的月薪也吸引不来当地居民开拖拉机。2006年,13名中国农民来到这里,从该区租种了20公顷土地。根据协议,承租人在土地上种植蔬菜,然后在当地的中国市场上销售。3月,他们来到这里,建起休息室,开垦了所有租借的土地,建起了10个温室大棚。
当地农委会主任谢尔盖说:“我通常8点起床,他们已在干活了。出于好奇,我早上6点来看,他们也是在干活,晚上11点来看,仍在干。一开始,我觉得他们不止13人,而是50个人,甚至为此还向农业公司经理发脾气:‘你答应过我,他们不会有很多人!’他把我领到这里,让所有人排成一排,我数了一下,的确只有13个人。之所以显得人多,是因为他们总是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租借给中国人土地的阿亚茨科耶公司负责人说:中国人是自己到我这儿来的,他们想租种土地,我就租给他们了。我对他们非常满意,如果明年还想加租20公顷,我连想都不用想就会答应。现在,区里很多人都盯着我,如果实验成功,会有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跟着这样做。
他说:我们不仅从中国人那儿获得租金,还让耕地有了生机。我们的协议是,他们每年都要租种新土地,而那些已开垦了的将由我们自己来种。
很多时间内,俄罗斯市场上缺乏蔬菜,市场上来自国外的蔬菜价格贵得惊人,只有很少人能买得起。中国菜农大批涌入,增加了蔬菜供应,降低了菜价,很受普通俄罗斯人的欢迎。
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种菜,种的最多的是土豆和卷心菜,也有胡萝卜。蔬菜大棚里主要是种黄瓜和西红柿,豆角、青椒、韭菜、芹菜、大葱、空心菜、生菜、香菜等种植相对要少很多。
有人说,除了北部地区,中国菜农几乎遍布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几乎每个城市的郊外都有中国人在种菜。俄罗斯很多地方的政府,也很乐于将土地租给中国人,既有租金收入,又丰富了当地的蔬菜市场。
中国菜农在俄罗斯遇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去俄罗斯种菜,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
俄罗斯地方检疫部门常指责中国农民的蔬菜、水果和家畜、家禽肉蛋所含的化肥等超标,当地农户也抱怨中国农产品冲击本国市场。
俄媒体2006年6月报道,基洛夫州有关部门接到俄商贩的举报,他们从中国人手里批发的几吨柿子椒,不到一天就腐烂了。调查后发现,菜农使用的农药超标。对菜地的分析结果显示,菜地今后两三年内种植的蔬菜都会对身体有害。
由于媒体对化肥和农药事件的广泛报道,中国菜农不仅形象受损,种植的蔬菜也倒霉,价格只能不断往下降。
对中国菜农不利的报道一多,俄罗斯有关方面就对中国菜农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对中国菜农种植的蔬菜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查,一旦查出农药超标,则将其全部销毁,连牲畜都不能喂。
有人指出,俄罗斯媒体对中国菜农的负面报道,有的情况属实,有的则相当离谱。如一家媒体报道说,中国菜农给雇的俄罗斯人吃治头痛的药片,俄罗斯人服药后会变得疯狂地干活,他们怀疑中国菜农是因为服用了这种药片才玩命地干活――此种说法就很难让人信其有。
安全、证件等问题也很令中国菜农烦恼。
前不久,俄警方在远东地区工业重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郊的蔬菜大棚里,逮捕了115名没有证件的中国农民。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警方和俄联邦移民局、俄农业监察署在联合发动的大规模突击检查中,发现在市郊几十个蔬菜大棚里干活的115名中国农民没有证件,属非法移民,随即将他们移送到市内务局特别收容所关押。
媒体说,开春以来在远东地区,中国蔬菜大棚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许多中国菜农在那里辛勤地劳作,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中国农民不是通过合法途径来到俄罗斯的。他们没有任何合法证件,违反了俄罗斯移民法,给当地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英语单词pharos,译为汉语“灯塔”、“立标”,其源于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岛名。罗马帝国留下记载,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后,其派遣的大将托勒密成为埃及最高统治者。此时,尼罗河的人海口已有一个港口城市,托勒密以已故国王姓氏命名,叫亚历山大。当时亚历山大城的经济贸易相当繁荣,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国际转运港口,为给航海者有个物标定位,在港口外,在一个叫法罗斯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灯塔,“法罗斯”(“pharos”)也就成了灯塔的物称名,并为国际认可,通用,沿袭至今。法罗斯岛上的灯塔与金字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灯塔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外1500年之久。灯塔用花岗石砌造而成,四周的塔壁布满精密的雕像。塔高134米,比当今世上最高的日本横滨港灯塔还高28米。白天,在浩瀚茫茫的地中海海面上,因为有了它,远方的船只可以精准确定航向,准确计算航程。塔顶上层的导航室里有个硕大的火炬,下方是巨大的铜镜,夜晚散射火光至65000米之外,为夜航船只导航。
1301年和1302年,当地先后两次发生地震,震塌了灯塔的顶部。1375年又一次发生地震,强度更猛烈,终于将残存的塔基倾覆于地中海海底,千百年傲视地中海狂风巨浪的灯塔淡出人们的记忆。1477年,统治埃及的马摩洛克王朝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在灯塔的原址建造了一座军事要塞,命名为马摩洛克要塞。随后的数百年间,世人时断时续谈及岛上曾有过的灯塔,但是总有人怀疑,2000多年前的亚历山大人果真能建造成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吗?
1994年,埃及当地政府在灯塔旧址修筑防波大堤,意外发现海底有古代遗物。从1995年起,一场令世人瞩目的海底打捞和考古开始了。考古队在灯塔旧址周围的海底发现狮身人面像达12座之多,其中托勒密王朝二世时期制作的狮身人面像的头部重达5吨,侧面刻有托勒密王朝称号。在海底发现的雕像更多,总数达2000具以上,这些雕像大多用红色花岗岩雕刻成,大多数的高度在3米以上,重达数十吨。最令人惊喜的是,终于找到了世代相继传说中的那座灯塔的塔身。经测量,灯塔边长36米,在塔身每个侧面都有大量巨幅雕像作为装饰。
在打捞物中,他们还发现有比托勒密年代更久远的文物,其中有古埃及的方尖塔。方尖塔是太阳神的象征,是法老时代的遗物,推算一下,应该有3000多年的历史。此外,他们还发现有不少文物上都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和法老时代的符号。这些发现使考古专家们困惑了:既然在这一座灯塔周围发现的大批雕像和石材,很多是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埃及时代的遗物,那么,此座灯塔本身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有人认为,也许此座灯塔出自于3000多年前法老时代的古埃及工匠之手,但这与罗马帝国时的文件记载不符。也有人认为,灯塔是托勒密王朝时所建,只是这些古埃及时代的雕像和石材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从古埃及神庙征调来的。尽管人们现在无法彻底解开这一谜团,但埃及有关部门已根据考察资料绘出了法罗斯岛上灯塔的复原图,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予以重建。到那时,复原的灯塔将成为地中海上的一个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