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快乐中成长

在快乐中成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快乐中成长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爱 快乐 成长

天真、活泼、可爱是幼儿的天性。在我们以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用过于成人化的方式教育幼儿,让幼儿早早进入到学习的“苦海”中去。为此,我认为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们广大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我们要让幼儿在享受童年的美好生活的同时去叩开知识的大门。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在生活中给予幼儿“母爱”般的关怀

幼儿年龄比较小,对母亲或家人的依赖性很强,刚进入幼儿园往往会感到很不适应。这时, 我们就要在情感教育上下点功夫。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感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为此,我们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要像母亲一样给幼儿以亲人般的关怀,要有耐心,要融入真实的情感。幼儿刚入园时,我总要给孩子以一个热情地拥抱,以拉近幼儿和我们老师的心理距离。幼儿在入园初,哭哭闹闹是常事。这就要考验我们老师的耐心了。我们可以亲密地抚摸他们一下,也可以用一些好玩的玩具去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果有一些幼儿对这些措施也不“买账”时,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奖惩。当然,我们这里的奖惩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要让幼儿明白好表现就会有好的回报,表现不好就会吃到一点点“苦头”。由于我对幼儿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幼儿都很喜欢我这个妈妈老师,他们经过一段时间也会深深地爱上我这个新“妈妈”的。记得去年的九月,我们班进来一位小不点——蔡禹杰。他刚刚两岁多。由于家里没有人照顾他,就提前入园了。由于年龄小,他一时班就号淘大哭。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托班的大多数孩子都吹起了“喇叭”。整个班级大哭声一片。怎么办?孩子还小,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这时,我灵机一动,妙计上心头。于时,我急忙打开电视机,优美的乐曲声随之响起。这时,我就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师翩翩起舞起来。这时,一些“老生”(入园早,所以没有升入高一年级)也跟着跳起来。那些孩子就好像中了“魔咒”一样,也跟着舞动起来,哭声也就停止了。我们幼儿园人手比较紧,我们的老师不但要管教学,还要管生活。有的孩子大便拉裤档里,我们便及时地进行清洗更换,并联系家长。在午饭时,我会认真观察幼儿的饮食情况,既让幼儿吃得好,又要控制他们的饮食。遇上幼儿头疼脑热,我都会尽快地送到卫生院进行治疗,并及时通知家长。孩子衣服穿少了,我会给他们加一些,孩子口渴了,我会递给他们一小杯水。我把这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这里也能感受到母爱。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了,枯燥的说教没有任何的效果。他们对优美的歌曲,多彩的图画,动听的故事和有趣的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幼儿园教学要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下功夫,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感染幼儿,去教育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能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吧。我在教学中,始终以活动为载体,把活动的开展贯穿于我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活动的形式上我注重多样化。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活动,有讲故事、练说话的语言类活动,有活动手脚、进行适量运动的体育类活动,有猜谜语、画图画、练唱歌的艺术类活动,有探究一些知识的科学类活动……多形式的活动上孩子有新鲜感,能让幼儿更投入,也可以保证活动的效果。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我注重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学会生活,也能在生活中运用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如有一次,有一个老师开展了一个“抓小偷”游戏。而在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因为多次扮演“小偷”的角色而在孩子而得到了一个“小偷”的绰号,给孩子幼儿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来的阴影。我想在活动中,如果我们讲清规则,对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并能让幼儿轮流扮演各各角色,我想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了。

三、及时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能更好地成长

幼儿是最天真的,也是最敏感的。他们的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老师的点滴评价对他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恰当、及时的评价会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幼儿参与活动的耐心不够, 我们必须用鼓励等有效的评价方法促使幼儿能坚持下去,让他们高效持久地参加活动,从而使活动的效果得到了保证。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表扬的面要大一些,不仅要表扬表现好的宝宝,对于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宝宝,我们也要尽可能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让他们从小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好宝宝,从而对自己更有自信。如我们班级有一个幼儿,名叫孙博文。这个孩子生性好动,经常和别的孩子追逐打闹,让老师感到无比的头疼,当然也不会得到“小红花”,时间一长,便有了“破罐子破摔”的迹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就对他进行留心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从不迟到,每天都按时地让妈妈送到学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便在班级的小明星栏目对孙博文小朋友的这一表现进行专门的表扬,并美其名曰:“守时的小明星”。这个举动对孙博文小朋友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表现得越来越乖,能主动地帮助其他小朋友,也能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对班级的事情也很热心,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能让小朋友更多地享受到自己成功的快乐,我还在班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讲故事比赛、念儿歌比赛、拍皮球比赛等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孩子我都进行了及时的表扬,并发五角星。孩子在比赛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体验了自己成功的喜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总之,我会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自己是很棒的孩子,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把快乐和幸福带给他们,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乐教育 快乐 成长 幼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23-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喜欢的环境,让他们在与同伴和有专业知识的成人的共同生活中实现成长和学习的基本权利。

快乐与发展是幼儿生活的主旋律,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机会和创造宽松氛围的课程,才能使每个幼儿愉快、全面地发展。幼儿园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它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终身教育、后继学习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真正满足幼儿愉快发展的需要。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弊病,主要表现为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教师更多关注幼儿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儿的生活,更忽略教育对幼儿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幼儿以一种积极的个体意识去主动感受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启迪智慧、发展能力。因此,只有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准则,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才能真正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广西军区幼儿园(以下简称“军幼”)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培养“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的总目标,通过开展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快乐教育的研究”,探索促进幼儿愉快、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奠定幼儿快乐成长的基础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快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因此,我们把环境看成“第三位教师”,在开展快乐教育活动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重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著力打造园所大环境

我们对全园的户外大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按教育功能要求和不同的目标,将幼儿园大环境划分为体能训练区、自由创意区、综合运动场、攀爬区、角色游戏区、种植园、戏水池、民族商品一条街、“大地飞歌”自由墙等,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童趣化和可选择的环境,还有开阔的草地、安全的塑胶地板、可移动的多功能游戏材料以及可以自由涂鸦的艺术长廊等,让幼儿来到这些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场地,能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兴趣,不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都能自主选择各种类型的游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保护了幼儿的天性,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促进了幼儿自主健康成长。

(二)创设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快乐教育环境

1.创设专门的艺术活动室。我们通过创设艺术活动室,如音体室、电子琴室、打击乐室、多媒体活动室、美工创意室、图书阅读室等,吸引幼儿乐于参加快乐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地表现与发展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更自由、更宽松的表现与创造的环境。

2.创设户内户外艺术游戏场所。我们创设了大型户外自由创意墙、编织园、美美发屋、田园花都、巧手剪纸廊、化妆舞会场所等趣味性、艺术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区域环境,吸引幼儿乐于参加艺术活动;还利用社区环境,带幼儿到市博物馆参观壮族服装展、到民族文物苑观看壮族的歌舞、品尝壮家小吃等,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3.建构班级艺术区域小环境。幼儿园各班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了涂鸦墙、小舞台、童话屋、星星音乐厅、美工小作坊等,将艺术品、艺术工具、艺术材料等放置在活动区内,吸引幼儿乐于参加艺术活动,鼓励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生动活泼地表现与发展才能,使艺术活动区成为幼儿抒感、表达自我、想象创造的理想场所。

(三)创设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的精神环境

我们要求全体保教人员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幼儿的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快乐发展的需要

军幼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将快乐教育与特色艺术教育相融合、正规艺术活动与非正规艺术活动融为一体、技能学习与游戏表现双向开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主题教育活动

即以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石,从幼儿熟悉或关心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围绕主题结合幼儿实际能力、兴趣和发展需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教育活动。我们把快乐手段作为幼儿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感、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鼓励幼儿运用艺术手段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和才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成长。如大班主题活动“生日快乐”以幼儿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创造性地用绘画、歌舞、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乐意表现的内容,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幼儿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发展。

(二)专项功能室活动

指创设以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活动为主的专项功能室,提供丰富、可供选择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的多渠道互动中获得发展。专项功能室的活动流程如下:向幼儿介绍新的表现材料、表现内容――幼儿自主体验――分享经验,交流讨论,集体学习新的艺术表现技能――幼儿用已掌握的技能和表现手法去创造表现自己乐意表现的内容。如在“美术创意室”,围绕“民族村”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向幼儿介绍竹筒鱼、酿田螺、三角粽、五色糯米饭等食品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制作方法,准备了芭蕉叶、米、各色纸、田螺玩具以及绳子等制作材料,指导幼儿自主体验制作壮族特色小吃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感受制作的快乐。专项功能室活动注重自主体验与集体分享结合、幼儿自主学习与教师隐形指导结合、学习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与发展能力结合,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的多渠道互动,掌握初浅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通过自我体验、表现与创造,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快乐体验。

(三)自主性的艺术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依据兴趣性、游戏性原则,我们开展了自主性的艺术游戏活动,除了创设自由宽松的艺术游戏活动空间,还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机会。我们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实现环境资源与教师资源共享,开展大选择、中选择、小选择快乐游戏活动。大选择游戏活动指全园范围的艺术游戏活动,先拟定一个活动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为幼儿准备丰富、可选择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游戏内容,在与不同年龄同伴的自由游戏与交流中,感受艺术游戏的快乐。如“彩色世界”主题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游戏、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使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中获得色彩情感的发展。中选择游戏活动指在年级平行班之间开展的跨班艺术游戏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开放各班艺术游戏区域,实现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伙伴进行活动。小选择游戏活动指班级艺术区角游戏活动,将艺术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每天都能自主选择,自由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此外,我们将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制度化,做到每天一次小选择游戏活动和一次中选择游戏活动、每月一次大选择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四)拓展性的艺术兴趣活动

除了制度化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我们还创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艺术兴趣活动。为帮助幼儿开拓视野,我们利用社会资源,围绕“多姿多彩的壮族”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文物苑等场所,让幼儿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为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开设了多种艺术兴趣活动小组,有电子琴、打击乐、诗朗诵、讲故事、创意画、趣味手工、舞蹈艺术团等,鼓励幼儿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参加,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五)渗透性的快乐教育活动

快乐教育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快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更有利于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快乐教育。我们在幼儿活动室中展示各种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如幼儿创意画、各种工艺品,还有一些自然界中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贝壳、昆虫等;在幼儿寝室布置安逸、宁静的经典名画或墙画,给幼儿提供富有审美情趣的生活空间。同r还注重日常生活欣赏,将主题活动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如外国文艺作品、经典音乐、民俗故事等。此外,我们还在各个生活环节中渗透艺术教育,如晨间入园时播放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婉转动听的音乐,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时播放背景音乐,餐后散步时带幼儿欣赏园内的壁画,午睡前给幼儿讲故事等。总之,我们将快乐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情景化、生活化。

三、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促进家园合作,扩大快乐教育范围

家长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军幼注重与家长合作,通过交流、表现与分享,共同实施快乐教育活动。

1.家长参与快乐教育环境创设。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环境和游戏区域环境创设,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整理各种艺术素材等。如幼儿园艺术长廊与种植园的壁画墙饰,选择了家长提供的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作题材,使整个壁画成为一本放大的图画书,让幼儿在具体的艺术形象前领略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家长一起布置舞蹈室,放置各种乐器、歌舞用的扇子、纱巾、头花、自制的各族服装,以及展示各族歌舞的影碟、相片和图片等;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家长收集孩子的出生照片、手印、足印、成长照片等用于环境布置,拍摄孩子的成长录像供大家欣赏等。许多家长对艺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带来的各种艺术品和材料令人惊喜,也让幼儿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艺术的奥妙,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强了亲子交流,显示出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2.家长参与快乐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快乐教育活动,就是想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元旦、“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同台演出;每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展“歌娃娃”“多姿多彩的壮族”等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带孩子观看艺术节的筹备工作,收集各种有关民歌节的宣传海报、民歌节标志、吉祥物以及观看民歌节盛会,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绘画、歌舞、语言等形式把自己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艺术的氛围,不断提高幼儿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月饼圆又香”的家园互动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月饼,在“爷爷教我打月饼”的欢快歌声中,他们一起擀面、和磨、设计月饼样式、送到饭堂蒸烤。最后拿着自己制作的月饼时,家长和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和喜悦。

(二)挖掘社区资源,增强快乐教育效果

社区资源包括幼儿园的周边设施(小区医院、银行、商店、邮局、超市、体育馆等)、工作人员、居民等,这些社区资源涵盖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社区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胆量,让幼儿真正接触社会。我们通过宣传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园区联谊活动,积极与社区开展交流活动,给社区居民传递正确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引发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例如,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灾区小朋友开展募捐演出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邀请“海底世界”动物剧团来园演出,让孩子们了解海龟、大鲨鱼等海底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一系列快乐教育活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掌握了各种社区生活规则,养成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同时,社区形成了浓郁的快乐氛围,幼儿园的教育成为社区文化的一大亮点,促进了整个社区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快乐教育的效果。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快乐;成长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丰富孩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增强孩子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直觉能力。

但怎样引导幼儿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

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有效地利用“激情”状态,帮助孩子解放身心,释放激情

1.唤起激情和自信

幼儿的个别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幼儿热情大方,敢于表现自己,而有的幼儿内向胆小,不敢表现自己。解除内向胆小幼儿的诸如恐惧、畏缩、疑虑等束缚,激发他们音乐表达的自信,开发出他们自身具有的潜力,这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美国现代情绪心理学家杨(Young)认为:“当人被周围情景激动到他的大脑控制减弱或失去的地步……那么,这人就有了情绪。情绪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情感状态”。由于幼儿情感控制能力比较弱,又易于兴奋,激动,激情很容易发生。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幼儿进入音乐活动的激情状态,并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奋点,激发幼儿的表演欲,使幼儿有激情地演唱,这样就可以摆脱他们心理习惯的控制,使孩子体验到一个积极主动的自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喜悦。

2.给捣乱的幼儿找个理由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那些纪律松散的幼儿,我们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因势利导加以利用,变为他们进入音乐氛围的机遇。一次在《秋叶》的音乐活动中,当舒展流畅的旋律诉说着秋天树叶落下的情景、幼儿们一起左右摆动手臂表演时,当到最后一句“落下来”时,“嘭—嘭—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震动了大家的耳膜。

“老师,浩浩他踢我!”有孩子喊道。

浩浩是我们班最顽皮的孩子,习惯较差。只见他站在地板上,用脚踢着落下的“树叶”。

我想,这孩子其实是想以一些捣乱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也许我可以试着为浩浩的“捣乱”行为找个理由,于是我灵机一动:“浩浩,你是看这些小树叶落在了地上,想把它清理掉,是吗?”

他愣愣地望着我,没想到我竟然没有去批评他。

“那老师给你找个扫帚,你来当清洁工,把树叶扫去,好吗?”

他兴奋地看着我说:“好,好的,老师我要把它们扫得干干净净的。”

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浩浩随着节奏扫着落叶,其他小朋友像落叶一样,朝着扫帚的方向在地上爬着、滚着、唱着,充满激情地投入到了活动中。

二、让每一个幼儿都快乐参与

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音乐欣赏。因此,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欣赏曲《网小鱼》时,要首先让幼儿感受小鱼,体验“小鱼游”的美,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样子,用眼睛抓住鱼尾儿的美丽摆动,聆听小鱼水中游动的声音。所以,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鱼池”为主题的场景,让孩子们走进池塘感受氛围,参与讨论小鱼游泳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优美的歌声《网小鱼》,还可以自己编鱼儿觅食物的动作。经过这些体验,所有幼儿都会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鱼儿感觉后的表现。

三、舞随歌动

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竹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快乐成长

山区竹资源丰富,我园利用此资源优势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区域操作材料,满足幼儿能力发展需要。为此,我园教师因地制宜地搜集各N形状不一的竹片、竹筒、竹条和竹席,然后进行归类、加工、改造、挖掘以及创新,从竹资源的功能和价值入手,开展多种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乡土资源环境中找到快乐。

一、利用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1.多个活动区域使用同一种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充分利用竹资源,根据幼儿兴趣,投放同一材料,挖掘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做到一物多用,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使幼儿的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其发散思维也得到开发。

例如,美工区:制作竹筒娃娃,装饰漂亮的竹镯,用竹圈拼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益智区:竹席拼图、竹席迷宫等;综合区:制作出一个个漂亮而立体的“小工艺品”,如椅子、桌子等;音乐区:竹编钟、双响筒、串铃等用竹制品制成的打击乐器 ;计算区 :毛毛虫、比高矮、比多少、比长短、比粗细等一系列让幼儿在计算区域使用的玩具,等等。让幼儿在这种低成本、多功能的材料中获得多种玩法,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不同能力的发展。

2.不同年龄段使用同一种材料

根据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特征,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挖掘教育价值,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学习,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从而大大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

例如,教师选择大小形态不一的竹圈这一竹资源,先涂上红、黄、蓝、绿等颜色,再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毛毛虫”在各年龄段幼儿的计算区域使用。小班幼儿可以按照“毛毛虫”身上的颜色进行同种颜色的排序;中班幼儿可以按大小和颜色进行排序,还可以玩“高低接龙”游戏;大班幼儿可以按顺放、倒放、单双放,十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排序等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数学游戏。又如,利用竹资筒的大小、粗细、高矮的不同,转化成一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使用。小班幼儿可以用来玩数学游戏中的找相同,又如,找大小、配对;中班幼儿可以用来比高矮、粗细,并进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也可以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列;大班幼儿可以用作打击乐中双响筒的道具,并跟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拍打。由此可见,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正所谓“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3.不同区域中使用若干种材料

采用竹资源这一低成本的材料更能让幼儿通过组合创造出多种玩法。将各种材料巧妙地组合可产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从而让幼儿得到自主选择,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例如,在操作区教师设计了“喂食”这一区域活动,小班幼儿会自己利用竹筷子这一材料作为小动物的餐具,与黄豆、绿豆、花生、蚕豆、黑豆等豆类的组合,自发地给小动物喂上不同的“营养品”。这类游戏,不仅让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而且也能使其得到语言的发展以及小手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在美工区的“笑娃娃和哭娃娃”里,教师提供了竹筒、稻草、橡皮泥、毛线,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自由选择材料,让他们给竹筒娃娃装饰不同面部表情、衣饰穿着,有的会用竹筒和橡皮泥的组合材料作出笑娃娃和哭娃娃;有的还会用竹筒、毛线、稻草给笑娃娃和哭娃娃穿上不同的衣裳,装饰以后,投放在角色区扮演“娃娃”这一角色。又如,将竹筒、竹圈、竹丝、竹节、竹鞭的组合,构成一座富有创意、立体的微型建筑物(如房子、车子、桥等)。这些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利用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

《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指出:“户外活动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运动。”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户外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拓展幼儿互动的空间,丰富幼儿互动内容,提升幼儿互动技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幼儿的需求,让每一位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与同伴乐于互动、勤于互动、善于互动。教师巧妙地开发利用竹资源,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户外玩具,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运动技能。如教师提供一条长长的、细细的竹条,让幼儿与同伴自由结伴玩“钻山洞”的游戏,让幼儿锻炼钻和爬的技能。有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用一根细竹竿玩骑马、跳竹竿的游戏;有的幼儿将竹条、竹片这些材料,制作成竹推车、竹船、竹枪等玩具。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锻炼走、跑、推、拉、瞄准等技能技巧,提高其奔跑能力,增强其手臂力量。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幼儿在这其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三、利用竹资源,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亲子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大自然就在身边,家长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幼儿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可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个性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亲子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需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情感沟通来实现双方互动,让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父母自身素质。教师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竹资源,开展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亲子活动。

比如,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竹竿,利用庆“六一”的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到幼儿园玩“抬花轿”这一活动,并配上莆仙戏《小五哥嫁妹》中的音乐片段,让家长和幼儿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一边哼唱着动听的戏曲旋律,一边做抬花轿的动作,同时让幼儿在无形中感受到家乡戏曲的魅力;在“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里,组织家长先用家中的竹筒制作成“龙头”,再用竹条编织成灯笼,最后安插在竹板上,供家长和幼儿在节日里参与“巡海”的民间传统活动。

可以看出,提供这样一个家长和幼儿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萌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竹资源是山区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一大乡土资源,教师在利用竹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时,要转变资源观、教育观,开发和利用竹资源,充分挖掘竹资源的可利用性,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找到快乐、享受快乐,让山区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颜景妹.自然资源材料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

[2]葛红梅.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J].好家长,2014(46).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第5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建构与知识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因此,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感悟,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启迪智慧的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缺乏激情和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自行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把它们的轮子改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形状,分别模拟出它们一路颠簸的情形,这时学生个个捧腹大笑,在这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圆的轮子不会颠簸,而其它形状的轮子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车轮”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探求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找准知识的障碍点,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充满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造成一时的困难,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新课:(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然后要求学生用拍手掌的方法来给小朋友分饼,每人分到几块就拍几下。学生对(1)、(2)两题很快就拍出来了,而对第(3)题却卡住了,因为每人分到的饼是半块,怎么拍呢?这个问题难住了他们,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激情。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去体会数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会学习。

如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时,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圆:铁皮圆片、硬纸板做的圆、铅丝围成的圆、布剪成的圆、钟表针尖形成的圆等等,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合作交流,想出办法测出圆的周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快就能运用“化曲为直”的拉直法、绕线法、滚动法测出前三种圆的周长。后三种圆的周长无法操作,老师引导学生用已知圆的周长和直径,求出它们的比值,学生很快又体验到“不管是什么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了圆周率,体验了参与过程的乐趣。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