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课件

化学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课件

化学课件范文第1篇

    任何教学系统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不例外。为了使研制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件的灵魂即“脚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要在脚本设计的每一环节中认真考虑教学设计问题。

    [关键词]

    课件脚本 脚本素材

    [正文]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正在兴起。无疑,多媒体技术也同样能为化学现代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把一些化学微观世界放大,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从制作化学教学课件并运用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多媒体课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只有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化学课件才具有课件思想,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贯彻教育思想。课件制作包括脚本的创作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这两个过程,而其中脚本创作是基础、是灵魂。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脚本是课件创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多媒体化学课件脚本创作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并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1、 认真钻研教材,精选脚本素材。

    脚本的素材来源于教材,只有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才能从中精选出好素材。素材包括课本内容的文字素材和用于多媒体制作的素材两种。文字素材包括教材中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考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媒体制作素材包括在课件中可用到的各种声音、图片、动画及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在具体制作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借鉴传统教学经验,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要领会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多媒体技术、可作为多媒体制作素材,哪些能成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的文字素材,要认真筛选,从中选出好的脚本素材。如:我们在《化学平衡状态》的脚本创作中,为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中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一规律,我们精选了“H2与I2反应生成2HI”这一可逆反应作为素材,并制作成动画。因为化学平衡状态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一规律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板书讲解中难以理解,而以这一简单的化学反应辅以形象的动画,演示出两种反应速率,就能使学生易于理解这种抽象规律并留下深刻印象。

    2、 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优点进行脚本创作。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等方面都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其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效果不理想或者遇到难以实现的教学问题时,就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1)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的概念与原理抽象程度高,难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抽象模糊,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揭示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形成途径、描述化学思想的产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如我们在《两种常见离子晶体》的教学中,利用电脑展示NaCL晶体结构的比例模型,通过鼠标点击演示按钮,使其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有些实验又无法实际操作。而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动画进行演示,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解温度对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我们制作了颜色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画,在讲解时,进行播放展示在屏幕上,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颜色变化这一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 在化学教学的综合性复习课中,因为知识容量大,知识网络、例题、图表比较多,在传统教学中,耗时就比较多,教学效率非常低。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能够把这些内容迅速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节省教学时间,紧凑复习节奏,提高复习中的课堂效率,同时利用课件中的文字可变化的特点,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这样就有利于对教学环节作周密安排,便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的,只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为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潮流,只注重形式,不重本质,毫无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无止境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采取了“电灌”的教学方式,变相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课件虽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但由于它固化了知识间的联系,模式化了人的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式,忽视了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水平的多变性,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

    (2) 鉴于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虽然可以通过微机解决实验局部放大模拟或微观变化的宏观展示,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微观变化,但是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因此,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而人为削弱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仍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它们完美地结合,为化学教学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化学课件范文第2篇

一、课前

教师应做好科学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课。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做到知己知彼,战术得当。教师应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局部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下来研究,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中的重难点。备学生就是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即将所学知识的可能掌握情况。教师可编写学案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从而让学生方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思考以下问题:其一:如何将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微观知识形象化,深奥知识浅显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其二:思考课前反馈信息,分析知识的障碍点和拐弯处,估计学生可能犯的错误,准备弥补措施。其三: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知识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措施。

二、课中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用心去学,用心去学就能学好化学。教师可以利用魔术、诗歌、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绪言课,教师可以精选几个有趣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清水变牛奶”“茶水变墨水”“无中生有”“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在第一节化学中就感受到化学课的魅力,从而热爱并喜欢上化学这一科。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讲金刚石和石墨时,教师可联系我们平常使用的铅笔。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黏土制成的,当掺入黏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反之石墨的比例增大,黑色增强。H代表铅笔的坚硬程度,H值愈大,铅笔愈坚硬;而B则代表黑色的深度,B值愈大,则铅笔愈深色又如,讲酸碱盐时教师可让学生明白蒸馒头时为何放纯碱、明白治疗胃酸药“斯达舒”的主要成分是AL(OH)3。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白色污染等是怎么回事及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观念,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如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因为含磷的洗涤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最好少使用塑料袋或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

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为什么洋葱被称为厨房里的催泪弹?苹果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嚼口香糖可以防止蛀牙?防晒霜瓶子上的符号SPF、PA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乱扔废电池?又如,讲CO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避免煤气中毒。再如,讲到蛋白质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洗血渍为什么不能用热水。

(三)课堂实验与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自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于健康有害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实验资料表明:视觉记忆效果的为70%,听觉记忆的效果为60%,而视听觉结合记忆的效果可达83%。多媒体能将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教学法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所以将多种教学法如探索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质疑答疑法等相互配合、相互穿插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学法、对比法、表格法、网络法、歌诀法、系统法、联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每一章节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网络化。

三、课后

(一)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1.教师首先要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有无重点知识的遗漏?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以后自己还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地改进?

2.反思整节课中的亮点及不足,不成功之处要充分挖掘失败的原因,下次上课时得到完美的改善,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二)学生要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

每节课后,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和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不但要进行课后总结还要章节小结,从而能对每一章节所学内容了然于胸。教师还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化学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课件;教学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操作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性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操作性的实验,还是设计的,都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其实,操作性的实验需要思考,设计性的实验也离不开操作,无论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化学实验,都需要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这说明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可是,各学校的实验资源是有限的,初中学生的能力还处在培养之中,很多化学实验也不适合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而课件恰恰能很好的模拟这些实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直接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需要各种仪器与药品,但很多学校的条件有限,资源缺乏,造成不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此时,可以用课件来代替。当然,课件代替常规的化学实验是无奈之举,如果实验的条件具备,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毕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需要亲自操作才能培养。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或者反应时间过长,可以用课件进行模拟。比如铁生锈或者铁锈的防护,老师在讲解、总结的时候,利用课件进行模拟,比较方便。

二、模拟化学实验操作错误导致的后果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如果操作的不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比如浓H2SO4的稀释,应该将浓H2SO4沿着烧杯壁缓缓的倒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但,万一有些同学,错误的将水倾倒于浓硫酸之中呢,那就会飞溅出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可,这种现象是不能示范的,也不能让学生尝试的,只能用课件模拟说明。用课件动画进行模拟,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操作要领,认识操作错误的危害。还如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容易发生爆炸,利用课件模拟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先通入氢气,后加热。假如在实验中违反了操作规则,先加热,后通氢气的话,就可能发生危险的事情。为了让学生知道错误操作的后果:试管炸裂,实验失败,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就可以用课件动画进行展现说明。

三、模拟实验的设计

利用课件制成动画,使化学实验设计成动态,便于学生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设计纯碱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实验,这是一个很综合的实验,可以设计如下:

实验课题:某纯碱样品里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等杂质,请用一些仪器按顺序连接成一个实验装置,通过下述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用足量的稀硫酸与一定量的纯碱样品反应,使纯碱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2.实验1完成后,由空气储罐向装置缓缓鼓入空气,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中,使二氧化碳完全被吸收剂吸收;

3.测定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①填写正确的仪器连接口编号:空气储罐接____;____接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②如果所取的样品为11.3克,实验后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增重4.40克,则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

动态设计:

该题可以设计课件。在展示完基本信息之后,出现如下图的画面,学生可以在图中方框内按顺序正确有关字母,并单击“确定”,后,则画面能自动的链接到正确的装置图页上。假如学生在方框内填写的字母不正确,就会出现“不正确,请你重新思考再填”的字样;如果学生连续三次都填写不正确,就出现“答案”按钮,学生单击“答案”按钮就会跳到正确连接的装置图页上。课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模拟某个实验,其很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模拟。上面的课件模拟化学实验教学是比较深入的。

请将正确的仪器连接口编号填入框内,并单击确定。空气储罐出去口接

四、课件可以模拟化学工厂

化学上有很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比如工业上制取氧气,学生只知道原理,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想了解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的,这时候可以用课件播放其生产流程,模拟展现生产氧气的全部过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知识面,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件能模拟微观物质

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如果能将微观粒子形象化,就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等知识的时候,用课件辅助讲解,就能帮助学生很快的建立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六、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注意点

化学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资源;课程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85-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开发学生幽闭的心智,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充分应用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指教师具有的独特教育机智,它包含敏锐捕捉课程和根据课堂教学变化并做出快速反应的个人智慧。教学智慧的缺失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瓶颈”。

1.利用教学技巧。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育情境,因势利导、寓教无痕,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乐趣,那学生的学习将会更为主动更加有效。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用白磷的自燃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向学生解释了“神婆”捉鬼的一些把戏,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又如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时,采用写有化学式的卡片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消除由于化学式书写没过关而影响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学顺利进行的缺陷。

2.运用教育机智。课堂是生命涌动的地方,课堂教学千变万化,突发性教学事件在课堂上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常见的。教师面对偶发的教学事件,能否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记得有一次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在准备加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时,才发现忘了带试管夹,为不使课堂教学中断,笔者灵机一动,拿起放在一边的纸槽,将其套在试管的中上部替代试管夹。同学们一看加药品的约槽竟然还有这般的功用,顿时为老师的“创举”所折服,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3.展现教学风格。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教师具有幽默的个性,在课堂中就能用风趣的语言和方式展开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而又不乏效率。例如讲到电解水实验时,正当学生对如何记忆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而烦恼时,笔者用“父亲(负氢)”来描述这一实验结论,学生听了这风趣的言语,都欢笑不己,眉间忧烦一扫而空,学习热情油然而生。又如讲到分子运动造成酒气扩散到空中引起人的嗅觉时,笔者说:“原来嘴馋不是我的错,都是分子运动惹的祸。”学生被幽默的言语所影响,情绪高涨。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幽默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课堂承载着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任务,制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另一因素便是课堂教学资源。

1.追求教育和谐。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学生发展心智获取智慧的学习活动,教学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达成度。教育的和谐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的程度,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起点。由于初三才设置化学课程,而且初中化学侧重于启蒙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的起点线相对一致,因此,在实施和谐教育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使“待发展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容易完成。现实中,其他学科学习不尽如人意而在化学学习上表现优异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根源,不外乎是化学学科为“待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共同发展起点的和谐教育环境。为此,在教学中,特别是第一堂课及第一个月的教学应加强对“待发展的学生”的关注,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和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加强对元素符号识记、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等这些知识关联性强的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进程中“不掉队”,为教育和谐的实现,提供条件支撑。

2.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必需从教学手段的创新着手。化学教学中,卡片、微粒模型等的合理使用是突破教学难点、实现高效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教学,在介绍最小公倍数配平方法前,先让学生用氢分子、氧分子和水分子的微粒模型进行氢气燃烧反应如何实现质量守恒的微观过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应用了最小公倍数的原理,从而为该配平法的顺利学习扫清了障碍。此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化学课件,能再现难以观察清楚或不易完成的实验,引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的神秘领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时,由于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对这个定律微观解释的知识很难建构。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先向学生演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然后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用多媒体演示了这一变化过程,在多媒体课件强烈视听效果的冲击下,一切化学反应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原理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科学拓展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的一个核心便是教师创造性开发课程。新课程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和操作平台。

1.开发教材资源。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参考资料。因此教师个性化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使教材更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读,用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在不影响课程标准的前提要求下,对教材进行取舍再综合,重新建构,确立自己的教学逻辑结构和教学重难点,形成便于操作、更具高效的教材。例如,课本中把二氧化碳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的实验,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对此实验稍做改进,即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收集在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从漏斗口倒入,这样上下蜡烛先后熄灭的时间层次明显,演示实验的现象就更具说服力了。

化学课件范文第5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化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实践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从学生熟悉关心的蓝天碧水到丰富多彩的日用品,救治病人的药品,再到新材料、新能源,符合中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化学课标》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如元素概念的形成,一改过去先严格定义,再进述后应用的教材编排程序。而是根据当代学生接触物品丰富,媒体信息来源广泛的特点,先让学生领会各种补剂(补钙、锌、铁、硒等)就是指元素,了解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段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述元素概念,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如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学习检验反应产物,h2纯度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进行安全教育。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其内涵就是教师信任学生具有建构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差异;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由此教师应相信学生有自主建构认知体系的能力,且觉察到学生的认识风格因人而异,从而做到施教有别。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化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化学教材这一教育理念尤为突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应该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如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学生先探究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个罐装液化石油气瓶,学生仿佛回到自家厨房里,感受到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真探究,分析又发现使用液化石油气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等等。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建立模型,然后进行

转贴于

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