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材料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范文第1篇

记叙类文章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的,因此拟题可以使用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1.以人物为题。这种方法很像舞台上的亮相,大幕一拉,人物闪亮登场。它让阅卷者第一眼就知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围绕谁而展开。如:

①电梯里的女孩(北京考生)

②小姨和查理斯先生(吉林考生)

[提示] 这个人物一般是主要人物,或对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

2.以事件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言道出,快人快语。它让阅卷者对文章所叙之事一清二楚。如:

①312宿舍卧谈会(山东考生)

②还你一个明媚四月天(重庆考生)

[提示] 对所叙事件要高度概括,言简意丰。

3.以物件为题。这种方法有点像电影中的道具设置,它或为描写主体,或起辅助作用,如象征、隐喻、暗示等。如:

①一把旧锄头(湖北考生)

②风雨中的花朵(山东考生)

[提示] 这一物件在文中必须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旨起到重要作用。

4.以立意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开宗明义,直接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审题结果。如:

①活出生命的价值(福建考生)

②掀起善良的盖头(重庆考生)

③不该舍弃的微光(上海考生)

[提示] 对材料意旨的把握必须成竹在胸,一旦走眼,阅卷者甚至不看文章,立判走题。

二、议论类文章的拟题。

议论类文章是以议带叙来论证观点的,因此拟题可以使用以下五种基本方法:

1.亮出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单刀直入,它可以让阅卷者对作者所持观点一目了然。如:

①治标,更要治本(安徽考生)

②敢于担当,迈向成功(山东考生)

③既要淡然,更要奋然(江西考生)

[提示] 要多用短句,最好是警句,少用长句, 切忌把答卷纸一行写满的句子。

2.妙用修辞。这种方法可以展示考生的语言功底,它让阅卷者既能咀嚼出文章丰厚的意蕴,又能领略到作者如云的才气。如:

①危险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安徽考生)(比喻)

②当时只道是寻常(天津考生)(引用中的“直引”)

③大隐隐于“乐”(辽宁考生)(引用中的“化用”)

[提示] 一定要拿捏好修辞的分寸,欠了固然不够味,过了也会让人咋舌。

3.摘录材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规避了新材料作文的最大忌讳――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它给阅卷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该生的作文是扣住材料的内容来写的”。如:

①鼓掌?奔跑?(浙江考生)

②谁解家书味?(湖北考生)

[提示] 摘录一定要既直击材料的核心意象和意旨,又直击作文的主体内容和中心观点。

4.巧借由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使文章顿生“事趣”,牵引着阅卷者一步步地追随你的议论。如:

①莫再化作五指山(湖南考生)

②马二先生和王冕(天津考生)

[提示] 这个“由头”一定要是一截别人没有嚼过的甘蔗,否则,不仅不能吊起阅卷者的胃口,还会倒了阅卷者的胃口。

5.诗化语言。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流淌着诗情,摇荡着画意,为文章平添上一抹文采,带给阅卷者一股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如:

①生于此岸,心无岸(广东考生)

②善在指间,青灯不灭(河南考生)

新材料作文范文第2篇

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新材料作文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等。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下面就从审题、拟题、布局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谈谈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一、审题立意策略

原则: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方法:抓关键句法、因果分析法、多角度切入法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主要指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和结语句。

例1: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再接再厉 追求无止境

例2: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用了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立意:挑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树立新目标、不要忽视一小步、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2.因果分析法。

例3: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抗不了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原因:它们实在抵抗不了甜酒的诱惑

结果: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立意:戒贪婪 懂得放弃

例4: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结果:鲤鱼――鲫鱼――米虾――一无所获

原因:井里捞鱼,空间不宽;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例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能更鸣)

立意:c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或结果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多角度切入法。

例6: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

从画眉鸟的角度:

①内心的限制是最大的束缚;②打破惯性思维;③适应新环境;④走出框框;⑤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

从主人的角度: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等。

新材料作文范文第3篇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心里总有一种胆怯,担心自己作文是否写跑了题,是否偏离了题意。这种担心体现在对新材料作文题意的解读把握度不准。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要难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它要求对材料全面解读、深层挖掘其内涵、确定准确的立意角度、拟好分论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十分重要,审题准确,就意味着一审定下了作文这半壁江山。因此,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审题原则,注重审题策略,这样就可以打开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切口,找准立意角度,拟出好的论点和分论点。

下面是笔者归纳总结的几个新材料作文审题小策略。篇幅所限,所举例的作文要求均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找准关键词句

很多材料中隐含有关键词句。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而关键词句就是新材料作文的“文眼”,蕴藏着能揭示材料的主旨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在审题时打开切入口,找准立意,成功剖析材料的主旨深意。

例:有一只狗习惯吃鸡蛋,看见一个海螺,以为是鸡蛋,张大了嘴,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后来觉得肚里很沉重,很是痛苦,说道:“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

【思路点拨】整个文段的关键句是“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立意角度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经验主义要不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二、探究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能透过材料列举的现象,推究出其本质原因,从原因切入立意,是可以提炼出最佳立意的。通过对材料中展示出的结果进行溯本求源,顺藤摸瓜,找到材料的核心所在,准确立意。

例: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树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有的树承受不住厚厚的雪,或整棵树倒下,或折断树枝;雪松却完好无损。仔细一看,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承受住了厚厚的雪。

【思路点拨】为什么有的树承受不住雪的压力,而雪松面对厚厚的积雪却“完好无损”?因为有的树本性就比较脆弱,或者不像雪松那样懂得弯曲,在承受不住时,弯曲一下,让雪从枝头滑落。由此可提炼论点:

①要坚韧地面对苦难。②妥协有时也是一种智慧。③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成功的要素。④人生贵在承受。⑤生命中必要的妥协可以让人收获很多。

三、把握异同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它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而且这个性和共性还可以相互融合于天地之间。一般在多则材料作文中,给出的多则材料必然存在异同点。分析这类材料,要学会找其相似点、相异点和相关点等。这要求学生重在分析材料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求同法、互补法。

(一)求同法

例: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思路点拨】如材料一是一种社会现象――笑容缺失。材料二中是外国记者对这一现象(笑容缺失)的不解。材料三中是对这一现象(笑容缺失)的探讨。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微笑的缺失。所以我们可以从这点立论:让笑容回归,生活需要微笑,呼唤微笑。也可以更深入一层来立论:打开你尘封的心灵,沟通从微笑开始,

(二)互补法

例:材料一: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

材料二: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思路点拨】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二者的统一,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四、辨明褒贬色彩

有些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人的主观情感倾向。审题时若能灵敏捕捉到这些语言信息,细心把握其情感色彩,才能找到最佳立意角度。

例: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来没有人穿着韩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中的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可以推测出导师对那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武大樱花下留影的行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反应体现了命题人的意图,也透露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意识淡薄,民族气节观念不强。这呼吁我们要维护祖国民族尊严,爱国意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欣赏并继承中国民族传统民族意识。

五、学会联系实际

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现实生活,挖掘深层含义,产生新颖深刻的立意。

例: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人说: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思路点拨】材料中的山是本体,可以用来比喻人生,事业,际遇的情况。

比如说山顶寓意人生的顶峰,事业的顶峰,事事如意,登上山顶必须具体心怀大志,目光远大能登上顶峰的人生自然可以寓意为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的人生际遇。反面立意角度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在顶峰的人往往是高处不胜寒,要忍受断琴知音少的寂寥之感。而山腰寓示着可进可退的处境,面对人生或前途的或得或失,可以有宠辱不惊的心态,还可以在半高处打基础为登上高峰做准备(相当于人生的蛰伏期)。而山脚象征着人生的低谷期:低调,谦逊、乐于平淡质朴的生活、可以写作家、领导、艺术创作、企业家的创业深入生活,深入民众,收获更多的东西等。

六、多向辐射切入

有些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类材料,审题可采用思维发散方式对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多向辐射切入。一般可以从正面、反面、辩证、延伸、类比等角度入手抓好立意。

例: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思路点拨】这个材料是在探讨事业、前途和亲情孰重孰轻的问题以及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的立意角度有:①亲情,大于金钱、重于事业;②个人选择须尊重;③事业亲情两不误(鱼和熊掌兼得);④是金子总会发光;⑤是金子岂是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

新材料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存在问题 训练策略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因此写好新材料作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今虽然有“材料”,但如何奉上一顿完美的写作“大餐”,仍是摆在高中学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新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一、新材料作文的界定和特点

在2013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中,新材料作文已经形成了“一统天下”的格局。新材料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它是一种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而产生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新材料作文之所以取得广泛的认可,是因为其自身的优越性。笔者通过研究 ,发现了其具有的几个特征。

1.开放性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一要求灵活开放,同以往限定写作题目的论文相比,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理解,自立题意、自定题目,自由地进行情感抒发。

2.自主性

新材料作文少了对学生在写作中条条框框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形式和内容要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个人发挥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擅长的文体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独立的创作。这一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真正有感而发,避免了学生无病、为写作而写作的尴尬局面。

3.深刻性

新材料作文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其深刻性的特点。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宗旨是挖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它的开放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会带着各自不同的兴趣进行创作。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发现虽然是针对同一则材料进行创作,但学生写出的作文形式多样、主题各异,足以体现这一考查主体的深刻性。

二、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误区

新材料作文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作文形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

1.脱离材料实际

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中,给定的材料应该作为学生写作的一个依据。学生在深入理解材料后,进行情感的抒发,而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写作完全脱离了材料所涵盖的范围。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材料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在自顾自地进行写作,而写出的文章与给定的材料间没有联系,偏离了新材料作文的初衷。在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对材料认真地进行梳理,找出材料中隐含的主旨,进而再进行阐释。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抛弃给定的材料,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2.过于依赖材料

与上面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种情形是学生在写作中过于依赖题目中给定的材料,甚至将材料原文转换成论述的对象在作文中引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缺乏充分的理解,也没有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吸收与提炼。这样写出的作文,不仅得不了高分,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

3.立意不够深刻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创作出有内涵、有深意的文章。但是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阅,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新材料作文审题不严、立意不深刻、没有达到高中学生作文写作应有的高度。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作文仅仅是对原材料进行浅显的引申、论证和拓展,本应该有的审题过程和写作思考过程却被学生一掠而过。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深挖主题,这对以往限定学生思维范围的话题作文是巨大的超越。然而学生已经习惯了先前有明确主题限定的写作形式,因而在面对新材料作文这种可以充分发扬学生个性的写作模式时,反而显得手足无措。想要适应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主题,不断积累素材。

这是笔者在新材料作文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几种写作误区。但只要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针对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训练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策略。

三、新材料作文写作的训练策略

1.奠定基础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文写作,都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和写作技巧作为保障。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技巧则可以对文章进行升华。这些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可以把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逐渐地积累。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翻开目录,我们会发现每一单元的划分都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它有别于以往以文体作为划分依据的其他教材,而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划分。这一划分的原则对学生的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同一情感的表达,学生可以鉴赏到古今中外不同作者的写作艺术,有利于学生积累相关的写作技巧。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要培养学生广泛读书的意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学生广泛地阅读书籍,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2.读懂材料

理解给定的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基础。很多时候,学生对材料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泛泛地读而没有用心体会其中隐含的情感倾向。学生写不好材料作文,多数也是因为没有读懂材料。其实命题者的意图,早已隐含在材料中,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就可以提炼出文章中隐含的主旨。考试中的材料作文写作,由于时间紧迫,学生往往将时间投放在作文的立意和构思方面,而很少花费时间对原材料进行钻研。这就很容易发生跑题或是立意不准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对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读懂材料方面的培养。这方面的练习材料很多,比如,教材中的课文、生活中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读懂题意的材料,既方便又实用。

除了读懂材料,读懂作文要求也是很必要的。在材料作文写作中,命题者一般都会有具体的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阅是读,不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避免失分。

3.选题立意

“文贵立意”。好的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因此,学生一定要在立意方面花费功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立意水平?学生首先需要明白 “意”来源于何处。它既源于材料,同时又源于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所以,学生在立意的时候,就需要深挖材料,摒弃浅显的、传统的主题,更多地发挥个人的创新思维,从新的角度进行阐述。古人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是对写作与时俱进方面的要求,作为现代学生,一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掉书袋”,而是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文章中体现进步的观点。敢于突破传统,能够与时俱进,并且融入个人深刻的见解,这样的立意写出的文章一定能深刻并打动读者。

新材料作文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满足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得到了广大语文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大有可能成为今后高考语文作文考查的主要模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新材料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之方.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新材料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材料;共性层面;人事联系

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备受宠爱。其让学生在写作时发挥的空间更大,展示的机会更多,尤其能呈现出立意的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一、从新材料的共性层面来归类与解读

1.时代性

比如,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以“探险者与蝴蝶”为题,描绘了几只点燃的蜡烛影响了蝴蝶的习性,从而联想到人类不经意的举动对自然和生态的巨大影响,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另外,校园热点多受关注。如,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天津高考作文:“学方能知之”。考生看到这些材料后,他们的写作热情和灵感就会被瞬间激发,有话可说。

2.启发性

莫言被山东高考作文题选为素材,即“诺奖得主莫言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咬’后的反应”,不论是从作家角度谈名人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还是从读者角度谈杂志社要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这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而言,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3.趣味性

广东高考材料作文“富翁与三个贫困家庭”则是以做公益献爱心为主题的。捐助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体现了温暖的人文情怀。可由于媒体舆论、各类组织和道德绑架等因素,使得好了味。三个贫困家庭对于“捐助”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一家感激地接受帮助;一家接受但会偿还;一家谢绝了好意。面对贫困,有人接受,有人拒绝,为什么好心赞助却选择了“愚蠢”的拒绝?就很有意思了,把做“慈善”受助方的“报恩”、“偿还”和“施舍”的不同反应,从正反两方面思辨,各有利弊,更能开掘出此次作文的深刻内涵。

二、从新材料的人事联系来追问与整合

新材料作文大多有一定的故事性,一件事串起多个人物,这样立意点也就不止一个。下面是笔者课堂教学中的一次专项立意训练案例: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去卖。一位农民看了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训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内容。

通过批阅发现,答案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生活中凡事不要都两手抓,要学会放弃一只手;做事不要优柔寡断,该断则断,否则自己将会置身于多余的绳索中;少一根绳子,少一点羁绊。

从作业的反馈看,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旨,才会存在立意上的偏差,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对材料的一系列追问,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角度立意问题。

1.审读与追问

通过对材料的反复研读,提出如下问题:

①上述材料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

②材料结尾写到:丰子恺叹服,这是为什么?

③普通的农民为什么能让大师叹服?

④农民为什么知道只需画一条“牵头羊”的绳子就够了?

⑤“牵头羊”就能掌控整个羊群,这说明了什么?

⑥漫画大师却不比一位农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低级“失误”?

⑦农民说“牵头羊”就行了,头羊就一定能带好群羊吗?

⑧反过来想想,群羊是不是一定要跟头羊走呢?

⑨“头羊”与“牵头羊”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⑩从身份地位角度看丰子恺和农民,他们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整合与立意

针对追问,一一作答:

①材料最后一句:“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

②和⑥丰子恺叹服是因为农民讲得精妙,他的失误是因为没有生活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创作要尊重客观事实和生活规律”“艺术源自生活”等立意。

③和④农民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实践经验,由此得出“智慧源于生活”“规律来自实践”等立意,再加以类比,即可引出“现实生活中的‘牵头羊’现象”。

⑤立意有:“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因素”“‘牵好头羊’就会事半功倍”。

⑦和⑧从反面来问,正面作答:不一定。“事情要首先要解决好主要矛盾”即抓关键人物,便能较好掌控全局,利国利民,否则,适得其反。而且,“‘群羊’要有自己主见,不能盲从”。

⑨“头羊”就是“领头羊”;“牵头羊”是“牧羊人”对“头羊”实施的动作行为。“牵头羊”就好比是企业高层对中层干部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领头羊”作用。

⑩从两人身份地位角度来看,可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