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教师培训

高中教师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教师培训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第1篇

一、参加培训时的表现

每一次培训,我都能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从不无故缺席。每次培训,若轮不到自己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在有疑问的地方作好标记,事后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和商榷。在议课时,我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本课的看法和建议,恰如其分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同仁的上课,挖掘上课的思想和内涵,与当今创新教学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他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该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轮到自己上课时,能充分备课,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能借此展示自己,暴露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共商对策,解决问题。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能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利弊,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合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时,尽量能体现主体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出勤情况

三年内,共计培训9次,每次2 天,共17天,每天按7课时计算,应培训总课时为119课时,实际参加培训119课时,从无缺课现象。轮到上课4次,实际上课4次。能服从安排,上好每次课。

三、收获

三年的培训,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参加培训,是在调动课务,协调好各种关系后,才去参加的。因此,对于这种机会,我很珍惜,培训时格外认真。培训下来,感觉收获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通过培训,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听课,学习,探讨,切磋等,我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相当深奥的艺术。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是难以上好课,教好书的。我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育教学效果也不错,而且平时也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并在竞赛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通过与他人比较,我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地投入,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我做得还不够。又比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导课,讲授新课,总结新课等教学环节上,每个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他教师的设计新颖独到,很值得我学习。

由此,我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能真正地教好书,教活书,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关起门来教学是不行的,停留在老一套上靠吃老本,也是不行的。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教学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才能使自己受学生欢迎。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第2篇

自21世纪初国家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如仅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与财政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安排500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国家在2012年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明确提出“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此外,教育部也专门就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指出教师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

但是,仔细思考近十年来我国高中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仅就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作一些思考。

一、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与其他美术教师的培训是不一样的,如在此阶段中的新任教师的培训内容应主要是帮助理解美术教育工作的意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的树立等。但高中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目的应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思想境界,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一步奠定基础,能在同行中做到“以崇高的品德感染人,影响人”。

因此,对高中美术骨干教师而言,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培训应侧重于从教育学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育专业,侧重于让骨干教师对教师专业有进一步的深度与广度的理解,在培训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如《国内外高中美术教育比较》,《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水平。

二、在专业知识方面

作为促进高中美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知识培训,其内容一般包括美术教育知识与美术学科知识两方面,并应更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与深度性。

(一)在美术教育知识方面

这部分培训内容设计的主旨应是更新美术教育知识,更新骨干教师对国内外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认识,强化骨干教师对现代美术教育进展的领会运用能力。如更深入理解高中美术新课标,包括进一步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区别;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中的系列与模块的关系等。此外,在美术教育的知识方面,还需引导骨干教师认识与了解国内外现代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包括高中美术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及主要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及进一步培训教师熟练运用美术现代教育方式与教育手段,创新运用技能,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教学。

(二)在美术学科的知识方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方面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离校时间相对较久,反而对美术学科的一些知识不如新任教师那样印象深刻,并且也需要更新与深入。

因此,对高中美术骨干教师的美术学科知识培训而言,应侧重于加深与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如美术史论与美术技能知识,引导骨干教师深入理解与巩固美术文化,并能对一些美术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深入思考与归纳整理,如中国画的发展脉络,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本土民间美术发展史等。并以相对集中与分阶段的实操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绘画基础与创作能力。

三、 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中美术骨干教师而言,这部分的培训内容也不再是对美术教学表达与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简单培训,而应侧重于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教学引领能力的形成等。

(一)在教学风格形成的能力方面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个性化特征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如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论证严密的教学风格,活跃创新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有利于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高中美术骨干教师正处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期。因此,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也正是骨干教师极需提升的内容。

(二)在教学研究的能力方面

教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岗位成才、开发师资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骨干教师若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免的过程。因此,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侧重于如何引导骨干教师进行科研的选题,以及成果的表述,注重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引领的能力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第3篇

“项目孵化”――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辅导能力培训

“项目孵化”是最早开发的教师培训项目,特邀高等学校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培训目标: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模拟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和交流总结自身指导中学生开展科技项目研究的实践,强化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观念,使其初步具备指导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辅导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与使命的理解。

培训内容:由教育观念、学科发展动态、科研能力训练等3部分组成。其中科研能力训练是重点,占2/3的培训课时,包括科技项目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科技论文、论文答辩与评价4个模块。

培训方式:注重师生互动、民主参与、重在实践;所有学员按学科分班、班内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广泛采用个人作业、小组讨论、大组交流、集体报告、教师点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个人总结等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训学科和时间:培训一般设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动物和植物)、计算机、地球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等7个科目;时间分短期(1周集中面授)和长期(2年3轮,面授+网络跟踪指导)2种;每年暑假由科教中心与相关省市科协和教育行政部门合作举办。

“聚焦课堂”――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执教能力培训

“聚焦课堂”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师培训项目,聘请上海市各学科优秀特级教师、参与国家课标研制的专家、社科专家、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等为指导专家。

培训目标:旨在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标准”,解决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种具体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培训内容:突出和教师日常工作的相关度,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整个培训周期设计为2年3轮。其中首轮为1周左右的集中培训,主要解决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问题;第2轮为定期的分片区研讨,主要通过听随堂课和课后的交流研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个别化的诊断和点拨;第3轮则是在一所具体的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由不同地区的不同教师“同备一节课、共上一堂课”,在真实的课堂上“以课会友”相互切磋。

培训方法:整个设计依据教师学习成长、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的规律,一方面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具体、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情境设置,帮助学员有层次地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相对比较长期的跟踪指导,为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培训学科:面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各学科的教师;以学校为单位提出申请,每学期由科教中心统一安排培训计划。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能力培训

“通用技术”是课题组针对普通高中增设通用技术课后学校相关师资和设备严重匮乏等问题而开发的教师培训项目,特邀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培训目标:帮助学员充分认识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其对通用技术课本质、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了解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方法,强化教学实务训练,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教学视野,为其进一步交流搭建平台。

培训内容:针对困扰学校课程开设中的问题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主要设计了技术教育的本质与内容、产品设计流程和原则、技术课的评价与考核、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开发、实地考察等5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培训方法:主要采用专家引领、实践操作、学员互动、教学观摩、自制教具、参观访问等方式。

培训学科和时间:培训对象主要是在普通高中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次培训为期1周;由省市教育部门提出申请,与科教中心合作举办。

培训特点

和教育系统常规的高中教师培训相比,科教中心组织的教师培训项目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专家团队层次高、阵容强

秉持“科教合作”的理念,借助华东师大的教育科学研究优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科技专家资源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先行起步的经验基础,科教中心把一大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热心科学教育事业的教授、专家、特级教师等组织起来。他们中有科技专家30多人、中学特级教师近40人、教育科学工作者20多人、人文社科学者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10多人。这些专家不仅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很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与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合作中,逐步熟悉了教师培训工作,了解了培训规律和方法技巧(如培训环节设计、课堂气氛调动、培训节奏把握、现场控制、即兴点评等),成为目前国内难觅的高层次、多学科的优秀指导专家团队。

特别强调培训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培训项目的生命,它从3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所有的培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都非常强调针对性,事先都会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教师的需求和困惑,在培训课程与教师的日常工作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二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所有的培训都以工作坊(workshops)为主要形式,大量采取案例分析、模拟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术报告或讲座等方法,重在创设情境,强调教师的参与和投入,以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三是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涉及个人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系统的艰苦转换过程,要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不断学习和持续改革的动力,必须有外部指导力量的持续跟进支持,一些培训项目都逐步发展为2年3轮的设计周期。对培训有效性的强调,使科教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得到了教师们“累,但值”的共同评价,每次培训结束时学员评价满意率均在95%以上。

注意发挥培训学员的辐射作用

由于科教中心自身的培训能力有限,如何让优质培训资源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一个高校科研机构,科教中心一直主动寻求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合作,注意将自己的培训活动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需求对接。科教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一般都会要求培训单位推选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结束后也会要求学员返校后通过“全校汇报”、“教研组活动”、“上示范课”、“校本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本校和本地区“聚焦课堂”等多种方式,积极辐射培训成效,努力将参训学员的个人收获变成整个教研组乃至全校、全地区教师的集体共享。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输入输出;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5-04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变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抓好广大一线教师的培训是保证这次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工作。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过程中,笔者对所在省的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研,发现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输入和输出即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Monitoring Theory)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理论是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acquisition and learning)理论、监察理论、自然习得顺序(the natural order)假说、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假说和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假说等五大基本假说,其中可理解性输入是这一模式的核心。

本文拟主要结合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克拉申输入假说、Swain的输出假设、中介语理论和教师纠错性反馈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输入和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提高高中英语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顺应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输入输出问题

高中英语一般每周开设5节课,在一些外国语学校中每周开设7节。与高中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新教材已相继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就英语学科而言,有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外研社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英语等等。教师普遍反映:在笔者所在省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比较适合沿海和大城市英语教育较为发达、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内地三线城市和农村学校来说,该教材结构不够合理、课文生词多、难度较大,对师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要求高,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另外,该教材也与四川目前的高考有些脱节。为应对高考,许多学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高中一、二年级快速地把高中三年的课程上完,高三则进行复习,一边用汉语讲解语法和高考要点,一边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广泛而大量的考试,力求高考考点无一遗漏。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加上学生人数众多(一般为70~90人/班),教师往往会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授课,教师的讲授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70%甚至90%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而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赵晓红,1998)。课堂教学语言,除少数重点中学和外国语学校的重点班外,一般是一半英语、一半汉语。即使是重点中学和外国语学校的重点班,语法以及词与词的辨析等较难的内容,一般也用汉语讲解。此种情况一是因为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有限,二是教师英语表达能力有限。每个班每周一般有一次英语早读,一次英语晚自习辅导。但即使是早读和晚自习辅导这样本应由学生自己支配,获得有效输入的时间也常常被教师占用来补课、考试或讲解试题答案。至于其他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电影欣赏等,除极少数外国语学校外,几乎为零。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量的要求显然很难实现;新课标所提倡和要求的任务型教学、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由于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学习者没有受到推动,没有确实感受到有提高和发展自己目的语的需求,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应付考试便成了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

三、对高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建议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第5篇

一、将培训的知识问题化

在讲座开始,笔者把要讲的知识设计成12个问题,出示给培训对象。这些问题围绕培训的主题,都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如,有人说“一讲到底”的课绝对是低效的,请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们学校有这样的现象,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现象?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你让学生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吗?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价值吗?谈谈你们的看法。初三历史学科分析会上,一位老师说,我的上课非常简单,让学生打开书,按照中考要求,将重点内容标记好,然后背下来,学生在中考中也考得不错。这样教行吗?为什么?期终考试时,彭老师看到试卷上有几道题目就是前一天他在班上让学生做了,并且讲评了的,心想这回学生成绩肯定会不错。可是阅卷结束后发现许多学生还是做不出。彭老师困惑了:“我讲清了,可是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呢?”请你们帮彭老师解惑,并思考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启示?

二、让培训的老师当学生

讲座过程中,出示问题以后,对培训老师进行临时分组,建立学习小组。每组6人,力求老师男女搭配,中小学老师搭配。分组后要求各组选出小组长,组员分工,取好组名,调动大家的情绪,让大家快速进入状态。

分组后的自主学习,先要求老师们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写出来,然后抽签确定各小组重点合作研究的一两个问题。小组长要让每位组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归纳。小组讨论以后,各组派出代表把他们合作探讨的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关键词板书,并阐述本组观点。发言结束后,给予一定的自由发言机会,让持不同观点者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培训活动出现激烈辩论。

最后进行点拨小结,把培训需要传播的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技巧事先印好,每人发一张,并安排一位老师读一遍。内容包括10个方面,如,1.树立三个理念:我们都是启梦人,激活学生,让学生想学;只有学生学会了,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展示。2.备课(预设)时突出注意五点: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设计一个合作探究题,留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展示。

三、培训的效果

以往,我们给教师作研训讲座,总是以讲解为主,而试行这种形式的培训,让老师们参与、思考、体验,许多问题不用培训者讲,明摆着的事实就已经说清了。整个过程,培训者讲的时间不到整个时间的三分之一。培训是开放的,许多老师讲得非常精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每次培训2个多小时,没有老师打瞌睡、接手机和提前离开,中途不用讲纪律,大家积极思考并主动做笔记。

老师们还自觉地把我要求的10个方面贴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一位老师说,我们现在上课不再一讲到底,按培训教给我们的方式上课,教学效果真的不错!

四、培训模式的价值反思

这种培训模式让老师们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展示,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真正促进了每一位老师的发展。培训在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三大难题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效转变了老师的观念。一些老师听了讲座后,就自觉行动起来,使理论通过实践变成了老师的经验。这种教研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普适性。当我发现这种模式作讲座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时,我在40天时间内作了11个讲座,从小学到高中,从城区到乡村,从年轻老师到临近退休的老师,每次讲座的效果都很好。

针对性。问题的设置可以根据作讲座的目标来确定,把问题设置在老师的最近发展区。体验式讲座,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他们是主动地学习,一切让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一个讲座下来,你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老师通过体验自主实现了。由于培训环境宽松,老师们在交流中,生动的比喻来了,许多灵感出来了,真是想不到的精彩,让老师们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