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故事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笋牙儿的童话故事
宜昌康小 指导老师 刘崇
笋牙儿被春雨呼唤着,被雷公公呼唤着,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对她说:“别看我比你高,你长大以后会更高。”柳树也说:“你长大后也会像我一样长很多树叶。”小笋牙儿说:“哦,真的!” 小燕子说:“别看我能捉害虫,其实你长大了以后,会有更多作用,可以净化空气、编竹篮、造房子......,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小笋牙儿说:“哦,原来我长大了以后可以干这么多的事情呀!太好了。”
一天、两天、一年......小笋牙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
小组工作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一、研究背景
艾滋病致孤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因患艾滋病死亡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社会适应性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旨在达到个体与社会情景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自我内在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平衡状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ZMD地区是艾滋病高发地区,目前有近千名艾滋病致孤儿童。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参加指导教师主持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在ZMD地区就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开展多次调研和实务介入。
调查中采取问卷填答方式收集资料,因考虑到儿童理解能力因素,所以只选取了年龄在13岁以上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二)研究工具
1.本调查使用了陈建文、黄希庭两位老师编制的适用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量表(SAS一555),包含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4个分问卷,共70个题目。每道题从0到4进行五级记分,经反向计分调整后,每个维度以及总体问卷的得分越高,则社会适应性越高。
2.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进行交错分析,从而使得对问题的分析更加透彻。
3.小组工作,是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一个新的探索。在实地研究中我们多次使用小组活动这一方法,通过不断地变换活动内容和方法,通过控制不同变量观察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总结出对儿童适应性缺陷具有矫治作用的小组工作介入途径,揭示小组工作在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中的价值。
三、小组工作介入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状况
1.使用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1)社会适应性量表的信度分析
对被试进行信度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64,方差为F(n=75,k=69)=8.463,P<0.001,表明问卷的重复度量效果良好,项目间平均得分检验结果为F(df1=69,df=27)=11.035,P<0.001,表明量表各项目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问卷信度比较高。
对整体被试的结果做信度分析,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为0.886,方差为F(n=75,k=69)=11.003,P<0.001,表明问卷的重复度量效果较好,项目间平均得分检验结果为F(df1=69,df2=24)=6.764,P<0.001,表明量表各项目具有内在相关性,问卷信度较高。
(2)社会适应性量表的效度分析
Turkey认为,对于较好的结构,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10~0.60之间,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应在0.30~0.80之间。所以分别求得全体被试在量表中四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如下表。在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群体及13岁以上被试群体中,该问卷具备较好的结构效度。
2.量表的分析结果
从社会适应性量表全体被试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优势感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性得分为.842,心理能量与心理优势感的相关为.726,人际适应性与心理能量之间的相关为.596,心理弹性与人际适应性之间的相关为.678,从这一结果进行分析,心理优势感与社会适应性相关得分比较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不高。可见,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确实存在有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有针对性的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成为了研究的必然目标。
(二)小组工作介入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理论解读
小组工作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组员的态度、人际关系,提升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针对社会适应性问题所建立的小组主要发挥社会化、康复和能力建设的功能。
从小组工作的理念来看,“平等、尊重、分享”的理念能够为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沟通交流、相互鼓励、信任提供相对理想的环境,解构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的困境,为其思想和内心郁结的释放提供了可能。从小组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社会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契合艾滋病致孤儿童年龄和兴趣特质,通过集体和个人绘画、情景剧、人体画、歌唱、小组讨论分享、集体创作节目等活动形式深挖孩子们的内心体验,释放他们内心的阴霾,习得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增加亲社会连结,适应性。从艾滋病致孤儿童的人际适应性弱点来看,小组工作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适应性困境疏导。
四、小组工作介入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结构模型
从对获得的资料和小组工作介入实验过程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小组工作在介入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过程中存在着良好的运行效果。
(一)小组工作在介入过程实现“被动无适应”“主动要适应”的观念转变
案例:小光是一个13岁的男孩,在xx小学读六年级。个子不高,瘦瘦的,穿一身黑色的衣服,看上去就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我通过一份专门的调查问卷来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非常的紧张,眼神总是害怕和我有接触,是不是的往外面看并且从不主动和我说话。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当我问到是否愿意到红丝带家园生活时他表现出了抵触的情绪,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是极不情愿的,而且我了解到他一般很少出门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当我问到原因是,他没有回答,是他的奶奶说的关于艾滋病影响的原因。在几次小组工作中我都特别注意小光的一举一动和变化,每次小组工作我们都采用了游戏破冰,刚开始大部分孩子都很慢热,不容易到一块儿来,通过“松鼠和大树”“巧解千千结”“万里长城永不倒”等团体协作和信任性游戏,我发现小光慢慢的也和别人主动沟通,并且经常为团体的优胜出谋划策,或许这就是他在慢慢适应这样一个类现实的群体环境。
(二)娱乐性小组工作的结构模型
娱乐活动是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有社会适应性缺陷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搭建起“类社会”交际环境,使其在模拟环境中慢慢获取社会适应的技能,从而形成比较实用的社会适应性。在娱乐性的小组活动中,使儿童在情景中寻求迫切的社会支持、在游戏中树立自尊、沟通的价值追求、在体验中识别自我应对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分别对获得的社会支持、价值取向、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以期实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的综合提升。
(三)小组工作在研究中的价值揭示
小组工作所具有的平等、沟通的价值理念在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艾滋病致孤儿童在经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引导后心理上出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运用社会适应性量表进行后测,我们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与总分的相关度普遍提高,其综合社会适应性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长伟.救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河南模式”解读——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2):51-54.
[2]张长伟.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政策分析:社会保护的视角[J].学术探索,2012,37(5):89-92.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童话以贴切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从童话的这些特点看,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他们几乎能自发地以童话的形式来写童话。因此,让低年级学生写童话体作文,能使他们拥有广阔的天地,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们快速起步,正确起步,在童话的世界里快快乐乐地去作文。
一、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到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都是童话。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鼓励他们课后多读童话,看完以后相互交换,进行交流。每天放学回家还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让他们把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展开比赛,看谁写得最好。同学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是特别感兴趣,慢慢地。教室里形成了一股看书、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的思维张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学写童话打下基础。
二、观察图画,编写童话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用既直观形象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的心,让他们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写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1、拼拼画画,展开想象
小朋友喜欢自己拼出或画出一些小动物,他们能利用自己听到,看到的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图案拼画的栩栩如生:小狮子、人熊猫。小猴子、青蛙、小白兔、……我运用他们平时对这些小动物形象的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编个小故事,小朋友这时来了劲,一个个议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出现了:《小猴于骑车子》、《小青蛙搬家》、《调皮的小狮子》……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 身于童话的海洋中。
2、利用图画,精心构思
利用图画来写童话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一幅图画发挥想象,看图作文,也可以是多幅图进行续编故事。如《小白兔采磨菇》、《小熊送伞》等,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根据图画想到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精彩。平时,经常对那些语言生动或想象丰富奇特的有个性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在班内展示。小朋友得到了鼓励和促动,对写童话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三、巧用语言,激发思维
一、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到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都是童话。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鼓励他们课后多读童话,看完以后相互交换,进行交流。每天放学回家还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让他们把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展开比赛,看谁写得最好。同学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是特别感兴趣,慢慢地。教室里形成了一股看书、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的思维张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学写童话打下基础。
二、观察图画,编写童话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用既直观形象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的心,让他们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写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1、拼拼画画,展开想象
小朋友喜欢自己拼出或画出一些小动物,他们能利用自己听到,看到的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图案拼画的栩栩如生:小狮子、人熊猫。小猴子、青蛙、小白兔、……我运用他们平时对这些小动物形象的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编个小故事,小朋友这时来了劲,一个个议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出现了:《小猴于骑车子》、《小青蛙搬家》、《调皮的小狮子》……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
2、利用图画,精心构思
利用图画来写童话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一幅图画发挥想象,看图作文,也可以是多幅图进行续编故事。如《小白兔采磨菇》、《小熊送伞》等,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根据图画想到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精彩。平时,经常对那些语言生动或想象丰富奇特的有个性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在班内展示。小朋友得到了鼓励和促动,对写童话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三、巧用语言,激发思维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32开
国际刊号:1003-4765
国内刊号:62-1164/H
邮发代号:54-1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