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规划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10-0069-03

1.前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规划先行”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规划进村”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广大农民。

然而,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普遍存在着模仿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现象。这种不切实际,盲目模仿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特色的削弱和消失。使城市居住区肌理代替村庄肌理,城市住宅代替村庄住宅。这种不符合农民生活方式的规划,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并且由此滋生了乱搭乱建等违法现象。

在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南陈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试图以农民为核心,根据保留改造点和新建居民点的不同情况,从村庄总体布局、农村住宅及宅基地、乡村景观等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规划进行分析,并对其农村特色进行思考。

2.村庄总体布局

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节约用地的原则。总体布局上,在保证农民生活舒适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用地红线内建造尽量多的农民住宅。

2.1对于保留改造居民点,规划注重体现农村的特点,尊重农村原本的生活习惯。设计时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在对土路、石子路进行规划梳理,对水面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对围墙棚舍进行统一安排的同时,遵循农村地区自然肌理,保护农村有别于城市的自然风貌。在规划中,尽可能按照原有道路、河流走向,确定组团形态、道路系统及开敞空间系统,保持村庄整体形态的延续。(图1)

(1)以控规为依据的同时做到少拆现状建筑,现状建筑与规划红线矛盾的地方,在规划中可适当调整用地红线,以适应现状建筑,节约用地。

(2)道路规划中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及进村位置。为了适应现状道路改造,道路宽度控制在2.5~4.0m。

(3)应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根据用地现状进行适当扩建和插建。一是可以平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可以对新建点无法纳入的住宅做适当安排。

2D04-2010年村民建房(已审批未定桩)情况表(表1)中所有户数将首先安排在保留改造点进行插建。

(4)因改造而在保留居民点中侵占了农民的法定宅基地的,设计中应在其它地方相应做出补偿。

(5)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的提高,在适当位置考虑了机动车的停车位。

(6)根据上海常年主导风向,增加设置公厕、垃圾收集等环卫设施。

2.2对于新建居民点,则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村民生活模式,努力把规划区建设成为一个居住环境良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郊区新型村民社区。

重视乡村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浓郁、邻里关系融洽、景观环境优良的生态文明社区。(图2)

(1)总体户型比按照南陈村居民点现状调查结果(表2)做适当调整。

(2)住宅及宅基地的布置或与道路垂直,或平行于道路,或与道路成不同角度的夹角,间隙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整体形态生动活泼,丰富而多变。各组团围绕组团绿地布置,形态上形成一定的向心凝聚力,促进人文归属感的形成。每个居住组团都设有室外健身点或公共活动场所。

(3)在交通组织上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以节约用地。居民点内部道路划分为主路和支路。主路结构为环形或尽端路,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曲折处理,降低了组团内部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4)新建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0.375hm2(4亩),总建筑面积1000-2000m2之间,可结合卫生所、超市、会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共厕所一起设置。

(5)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配套建设。注重分期开发的工程经济性以及设施配建与住宅建设的同时性,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建齐全、道路交通系统完善、每期开发都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分区单元,每个单元的有机组合又形成一个统一的住区。

在分期建设中,近期、中期、远期的户数都听取了村里领导和农民的意见。新建点分期建设首期根据五年内南陈村村民建房计划(表3)安排户数,并据此确定首期的户型比。

(6)居民点每20-30户设置垃圾桶。垃圾收集点则结合周边区域统一考虑。每居民点规划一座公厕,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3.农民住宅及宅基地

农民住宅设计既要源于农村生活,又要高于目前的农村生活。在户型设计中既要注意功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对应,又要引入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

由于用地范围的限制和对居住户数的要求,居住的舒适性和节约用地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把握并处理好这个矛盾是本次住宅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3.1对于保留改造点,宅基地面积不受《奉贤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试行办法》(2009)的制约。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在改造中侵占了农民法定宅基地的,设计中在其它地方做出了补偿。

3.2对于新建居民点

(1)宅基地划分数据指标按照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规划。即对于1―2人户,3-4人户,5人户,和6人户分别规定不同的宅基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层数。住宅以双拼的形式组合,宅基地之间则以间隔1米的方式组合,形成农村特有的宅基地布局形态。

(2)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本次设计中,住户围墙采用低栅栏建设方式,不建设实体围墙,宅基地南北围墙线后退小区围墙3m,以满足住户的南北道路的需求。

(3)如何确定农民住宅面宽的问题一直贯穿设计始终。有人主张面宽做宽,符合农民长期以来的生活居住习惯,但由于总用地面积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限制而未能实现。最后房型面宽定为7―9m,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节约了土地。

(4)在户型设计中,住宅底层设置卧室和卫生间,方便老人居住;卫生间面积稍大,可提供洗衣等家务劳动空间;底层南向出入口开在客厅,北向出入口开在厨房,符合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也减少了走道面积,增加了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农民的使用特点,为农民提供仓储农具的空间。(图3)

(5)机动车停车位设在庭院内,不设车库。

(6)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在设计中预留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农村地区没有高层建筑的遮挡,水温升温快,效果好。且农村均为独门独户的多层住宅,热水器安装维护方便。

4.乡村景观

4.1对于保留改造点,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林地、农田、果园、水网结合,创造出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光,形成具有水乡特色的郊区新居民集聚区。

对于现状有河流经过的村庄,结合景观,梳理整合河道,提出河道水系整治方案,并利用原有水塘、河道进行景观布置,设置居民游憩场地。

现状有果园的,可以适当修理改造,形成别具风格的农村景观。

4.2对于新建居民点

绿地系统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结合步行道路,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并与规划区内的水体资源结合,形成社区绿地景观系统。各组团的公共绿地景观又与规划区的自然景观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系统。

新农村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设计;节能和生态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相比却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木混合结构、砖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镇、村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较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使得农村的住宅建筑几乎没有抗震的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以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梁、板承重构件在支座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应尽量不超过3.6 m。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下图片是具有抗震、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形式。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地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双赢的效果。

新农村规划范文第3篇

------称___村

意义:新农村建设___试点村

定位:以山水为依托以生态果品为产业的山水之家。

目的:经后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旅游开始从旅游风景区转向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城市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怎么回避城市化,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让环保和生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这就是___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A、建立______县新村改造的试点村

B、建立___乡新能源节约型乡镇的经济运作模式。

C、新村的农民生态建筑样品房居住中心

D、旧村历史文化的保护

E、一个动物、昆虫等种群共存的“生态井田制”产业结构

F、绘制以村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图

J、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绿十字的合作管理机制

H、新农民进城技能培训计划

一、项目概况

“山水之村”概念的核心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倡导公民参与,提倡因地制宜,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生态管理,发展健康经济,体验田园生活,推动绿色经济,固定收入来源,农民长期收益,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个人、自然、生态、经济、文明一体的“山水之村”

二、村基本情况

1、项目地点

位于___西北部___县区,距___70公里。

2、交通

八达岭高速,101国道

3、时间:20__年——20__年(二年)力争在20__年奥运会前完工。

4、环境:村的历史625年,居住村民为25代,全镇森林覆盖率92,是___唯一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地域。

现保存的村落极为完整,因有泥石流的危险,危险住宅全部搬迁,遗留村落进行加固,同时泥石流的山体恢复生态植被。

1、村庄情况

全村80户,275人,在册农业人口252人,非农业人口23人,在外打工人员25人,学生37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旧村占地50亩,新村占地22亩,地下水位260米,相对比较稳定,冬天饮用山涧泉水。

村人均收入390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村民收入的52来自二、三产业,当地特产鸭蛋、板栗、山果

日照冬季:8:00---17:00点夏天:6:00---20:00,冬季温度:零下12度夏天:13—9度,年降雨量300毫米

30年前这里大河小沟有水有鱼,果树植被成林,今天“菜室河”没水了,周围的农户、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生活垃圾90散落在村庄和河沟两岸。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地严重板结。

村民关爱环境和集体意识大不如从前,人的文明习惯和卫生习惯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而提高,要提高公众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公众参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试点村改造的具体内容:

1、实施时间

第一年完成基础设施工作,第二年完成环境与产业调整工作

2、项目规划说明

第一期:规划

在50亩原村庄中搬迁80户中的40户,用22亩耕地作为周转用地,建设新村,在原村庄调整出22亩归还耕地,保留老村28亩遗址村进行改造。

第二期:实施

1、政府(镇、科协)与绿十字具体指导工作

2、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工程进入实施

3、20__年2月完善前期可行性报告

4、20__年2月完善耕地周转和新村改造审批手续。3月初完村民搬迁和旧村改造登记手续。4月建设规划设计,4月底进行施工,同时对本村镇农民技术培训(建筑、有机农业、民俗、文化、饮食等)。

5、新村:20__年10完工主体,11月---12月装修,07年春节前首批农民入住。

6、旧村:20__年5月__8月进行旧村改造,9月—10月环境恢复,公园、中水、资源分类(垃圾)等同时开工,

7、20__年春天第一件事恢复山体和新村生态系统的树木。以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果树为主体。

8、村边和道路以种植农村蔬菜和果树为装饰,回避城市景观。

第三期:新村建设(二部份):

第一部份新村:

1、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分类中心,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生态建筑),采用地埋式无动力中水回用系统。

2、建立有民族和___文化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白墙小黑瓦),生态小公园,溪流休息停。

3、新旧村统一用本地区的砂土石头做村内道路,主要行车之道用水泥路。

4、节能降耗性的房子、厨房、卫生间、厕所、猪圈和沼气池,杂货间(地窖)。房前屋后有树。

第二部份旧村:

1、整理旧村卫生,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农具和村庄摆放物要有特点,建沼气池、中水处理系统。

2、旧村镶嵌明清古石雕20个,尽力恢复二、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式厕所,风箱、洗脸架、农具、照片。

第四期:产业规划的调整

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同时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遗址村的恢复要以接待游客为标准、公园和丘陵地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第五期: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旧村建立综合服务社

四、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生态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和谐为原则,以现有的环境为中心,以人怎样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为原则,建筑在树木之间,河道之间,在为人设计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物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建造出它们的家园。

2、建筑材料:全部使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墙砖、石、泥土)

3、公共设施:中水回用、污水净化、中水回用景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确保没有污水流出村,并成为浇花、洗车、厕所冲水、环卫用水。

4、设计力求赋予建筑传统的精神和崭新的面貌。建筑采用___传统的灰色为主色调,使之稳重而不沉闷。

专家顾问::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龚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五山模式理念的倡导者之

一.

社会学者

沈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叶齐茂: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新农村建设顾问

仝志辉: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康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系教授,生态环境学者,博士生导师

宋庆华:国家民政部顾问,社区参与行动负责人

李永青:日本东洋大学博士后,资源与环境学者(绿十字日本分会负责人)

赵孟营:___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___大学)社会学博士

叶榄:中国十大青年志愿者、地球奖获得者,环境教育(绿十字理事)

柳建:皇家建筑设计师(绿十字志愿者)

胡煜:环艺雕塑家,清华大学(绿十字志愿者)

六、投产价值:

用25亩地,人均1。2万,基层实施争取有政府支持,老村争取同样的补助,因为老村改造困难更大,可是老村保留,对未来观光和旅游的价值远比新村更有价值,有较好的升值的空间。

七、置换或补偿

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旧村保留、置换和拆迁工作组,此工作有“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负责。

八、试点村改造的领导小组:

镇领导:乡长孙平农服中心主任李长旺

村领导:支部书记:范长雨村主任:陈宝国

规划设计:___绿十字主任:孙君、李有栋

专家顾问:

九、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将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深入,“___镇”作为一个生态和环境为主题的相结合的新农村,将成为___县和___农村发展的又一亮点。

“山水之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降低经营风险。

(1)与政府合作范围

(2)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手续

(3)减少前期投入成本

(4)缩短资金流转期限

(5)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整体规划

附件:

“山水之村”策划书

“山水之村”规划方案(文字部份)

“山水之村”联席会机制协作书

新农村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 内涵 问题 建议

一、村庄规划的内涵

(一)村庄规划的任务

在村庄管辖的低于范围内,依据村庄所在的地域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和论证村庄目前的规模、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发展方向,在论证的基础上对规划的定额指标进行选定,统筹考虑村庄资源(如田、林、山、水、路)的利用、治理,村庄基础设施(如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建设,从而使村庄所有的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有效地利用,使村庄的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并协调发展,这就是村庄规划工作的任务。也就是说,对村长目前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现状特点、历史演变装抗以及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以此为基础,对村长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村长的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利用,使村庄建设之间的各项矛盾得到统筹解决,使村庄的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等得到综合部署,最终提供一个与当地特点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住环境给村庄居民。

(二)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村庄规划所必需的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搜集和分析研究,为村庄规划工作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

第二、对村庄所拥有的人口数量、用于建设的土地的使用情况、村庄的属性进行确定,然后以此为依据对村庄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拟定;

第三、以实现对建筑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选择和合理布置,实现村庄布局结构的优化为目的,对包括实现对建筑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选择和合理布置,实现村庄布局结构的优化在内的村庄用地进行布局规划;

二、当前村庄整建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标体系对新农村规划进行指导,缺乏较高水平的规划成果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运动如火如荼,家喻户晓,但新农村规划对规划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有些规划师,缺少农村生活的体验,把城市规划的理论照搬到村庄规划中,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其实这正好说到了村庄规划设计人员的难处,因为村庄规划是全新的理论课题,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还值得探讨和完善。因此,在新农村村庄整建规划编制实践中,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新农村整建规划中运用,技术标准难以适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由于理论体系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直接的影响是村庄整建规划难做。此外,由于高水平的规划师不多,设计任务又繁重,在多种因素制约下所作规划成果比较粗糙,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二)村庄规划有急功近利趋向

有些村庄规划为达到图面美观效果,追求房屋的整齐划一。有些居民点的规模太大,有点象城镇居民小区。这样所做的村庄规划虽然比较好看,但没有尊重村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这里既有规划师的认识水平问题,也与一些行政领导的政绩观、价值取向有关。

(三)新农村规划编制收费无依据

在新农村村庄规划收费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的困难。由于经费限制,这将对规划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技术劳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村庄整建规划编制的质量,也影响规划设计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进行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建议

(一)道路整治

村内道路整治时要体现乡村特色,能土路的,就不要砂石化。能砂石化的,就不要搞水泥路面。村内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宅前路三类。主次道路以混凝土路面为主,宅前路承担交通量较小,但临近住户并衔接户内,宜注重路面效果,路面宜铺装砂石、青砖以及预制混凝土方砖。

(二)住宅风貌整治

第一、住宅外墙。侧重于对整治区内的住宅外墙及院墙的色彩亮化包装,将原先的灰红杂色墙体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刷白、淡粉等色彩。对乡村建筑立面标语、广告的内容和式样等要逐步规范,积极推广泗阳县新农村墙体画的做法,以优美、文明的村环境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第二、院墙材质、建造形式。就地取材,可用砖砌、石砌,也可用水泥制作的条板、铁栅与砖柱装配、粉刷,把它作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力求大方淡雅,不落俗套,坚固实用。与农宅建筑物的形式、风格、色彩、周边环境、当地的民俗习惯等要素匹配。再栽一些如丝瓜、南瓜、葡萄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绿色藤蔓植物,这样设计建造的院门院墙,田园味足,还能推动家庭副业的发展,,节省日常生活开支。

(三)公共活动空间整治

第一、村口空间规划。村口是村庄对外联系的必经之地或最为便捷的地方;也是村庄的标志,村口标志性景物是提示村庄的位置。着重对村口选址、包装,使村庄居民有强烈的空间认同感,体现村庄的历史与文化,尽可能利用或保留其原始自然形态。村口的设计主要通过植物造景、建筑、构筑物等手法营造村口空间。

第二、街道空间。规划时要针对街道不同功能的特点、位置以及建筑空间布局形态,侧重于对现有沿街建筑立面整饰、广告标牌、道路、停车场地、街灯、绿化、公厕、垃圾收集、排水、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梳理整治,营造村庄街区氛围,保证现有村庄街道的本质特点、活力与生气。

第三、村中心。除必须的公建项目投资建设或完善之外,在村中心还应因地制宜地设置铺地、花架、葡萄架、置石桌石凳、儿童游玩、健身器材、科普宣传栏及阅报栏等设施提高综合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月莲,王刚:浅谈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把握的原则 [J]. 民营科技,2010,(01):86,200

新农村规划范文第5篇

农村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效益后评。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应能够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和群众意愿等相关内容,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方案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和民众满意化的最高价值取向。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收到如此效益呢?本文笔者就结合实际工作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新农村规划中的一些问题。

新农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专业性和表达民意性的工作。要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倾向来看,实在不容乐观,新农村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建筑规划图纸的移植或“亮壳”工程。它需要规划师通过对规划区域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确定该区域农村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景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尽量不加重农民负担,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新农村建设中的种种困惑

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业、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已经陷入了“城市色彩农村化,农村个性模糊化,政绩驱动功利化,亮点频出空壳化”的困惑中,农村特色的消失,各种弊端的凸现,制约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

1.1 移植城市特色,乡村个性全然遗失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是不可取的。农村建筑及布局与城市布局也存在有相似之处,但是对于使用功能分区、自然环境的和谐、生产生活的习惯、民风民俗的特点等等是不尽相同的。这些不同之处是众多农村个性和特点所决定的。如有的建筑物前后要有用于晾晒稻谷、茶叶之类的平整场地,是由使用分区和生产特点决定的;有的农村建筑物使用纸浆石灰墙面加民族特色的彩画(大理白族民居),它是继承发扬古朴建筑风格,体现和张扬个性的东西;猪厩、牛圈、鸡舍等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房屋周围的菜园也是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重要角色;凡此种种都是农村生产特点和地方特色决定必要考虑的,绝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设计。那就使得新农村建筑规划断了胳膊少了腿——残缺不全,缺少了自己的乡土特色。

1.2 政绩驱动功利,乡村空壳亮点村频现

当今的世界是激励竞争的世界,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一些地方政府却认为“发展政绩才是硬道理”,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后,很多地方挖空心思打造新农村亮点,来铸就政绩,造成了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浪费,却收不到良好效果。一是重投入,轻实效,创造空壳亮点。有的地方不注重对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着力打造亮点,高标准、重投入,甚至不惜以增加农民负担,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目标只是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当然,上级领导满意,政绩也就树起来了。可是建成后的新村庄,因为不切实际,农民得不到实惠或得到的实惠不多,也就成为了供各级领导参观的空壳亮点村。二是重包装,少内涵,着力造就面子工程。有的地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做得不多,面子工程做得不少。他们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在农村打造“容貌”工程,给农村房屋穿新衣;给道路入口树招牌;让农村名字谱神话…… 到最后,得到上级肯定的也不少,就是得不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三是规划缺失,配套不全,脱离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水、电、通信线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文明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村距相隔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成为建筑规划的鸡勒。很多乡村居民已习惯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生活,在原来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况下固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规划成型成规模的居住区,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当然这些方面也许广大官员是不一定考虑得到的,但作为新农村规划的专业人员是一定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规划工作尤为重要,它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规划是龙头,是先导”。一个项目规划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和对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空间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抓好规划十分重要。

2 未来新农村规划建设路子

新农村建筑规划,不是规划师在电脑桌旁就能设计完成的,而是需要规划设计师对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民族民风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指标做调查研究,再对该区域农村未来发展战略做出总体部署评价的基础上,来安排近期建设和未来远景部署。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要让农民兄弟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并对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也只有如此,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呈现更多的看点、亮点和特点。当然,在实际建筑规划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调查与调研,提出几点仅供参考的意见。

2.1 重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就目前农村规划情况看,存在规划缺失或规划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农村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作为新农村规划工作,除了要了解农村实际,做好调查研究之外,还应该直接参与实施规划“决策”过程和间接渗透“规划理念”。

2.1.1 健全新农村规划体制机制 1993年5月17日,国家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第116号令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1996年7月17日,建设部颁布了《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建设部第54号令)。但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好多地方也没有很好的落实政策法规,没有出台或虽然出台但没有很好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导致新农村规划体制机制的缺失。所以,目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农村规划体制机制十分重要。

2.1.2 规划要参与“决策”和渗透“规划理念” 新农村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应该把新农村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进行研究,使其进入法定框架,参与“决策”过程,让新农村规划最终体现到规划法律文本中,将会更有利于未来建设。新农村规划真正意义上是把对农村规划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规划理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农村特质在创新中延续发展,把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向前推进。

以笔者之见,尽快出台和完善新农村规划编制相关管理办法,从法规体系上保障整个农村规划编制,明确法定地位和主体,对未来农村发展必定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保障。

2.2 政府扮演好新农村建设各个时期角色

要切实抓好农村规划工作政府就首先要明确自己各个时期需要扮演的角色。在新农村建设初期政府一定要做好规划编制,实施建设过程中控制和引导要着力承担推动建设的作用,后期则要达到农民主动,全民参与的局面。

在新 农村建设初期,规划不切实际,中看不中用,是无法做好新农村规划工作的毒瘤。不少“规划师”、“策划师”游走各地,移植他人做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诊断把脉”实际就是一群仅仅会画图的骗子。他们蒙骗政府,坑害百姓,坐在电脑桌旁,为新农村建设亮点做规划。怎么可能切合实际,又怎么能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呢?笔者认为作为政府一定要有独到眼光,为农村扮演规划、控制、引导的角色。当然新农村建设只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只有广大农村全民参与发展大计,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因此,当政府从初期的规划编制到实施建设、控制和引导成型以后,最终还是要让新农村建设回归到农民主导上来。到这个时期,农民已经是自觉形成了共识,政府也随之转换角色,必须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减少干预,保持农村规划的合理性和延续性,绝对不能搞换届换规划,一个领导一个思路,这是农村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尊重农村的自然和文脉,传承农村乡土命脉

农村空间和固有的建筑艺术是有生命的、鲜活的历史艺术的载体,它们能够传承下来就有存在的价值。城市讲风貌,农村也有农村的风貌,它是历史、自然、民族、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传承下来的农村乡土命脉,我们必须在尊重、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只有在保护传承历史命脉,农村才有文化之根,也才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因此在处理关系到农村乡土命脉问题上,绝对不能持对立态度。例如丽江的发展,是对纳西东巴文化、乡土特色、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才成为云南具有代表的民族文化窗口,他们甚至成为一种独有的“元素”。另外,著名的中国石寨子——银都的大理鹤庆的新华村,它以本身固有的特点,民族文化、银器首饰加工业等等为发展基石,在不断创新发展旅游等产业成为云南独特的新农村。

2.4 依据各自特点塑造自身文化

农村文化也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传承农村社会文明,体现农村社会特质起到了一个综合媒介的作用。由农民组成的农村社会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性。正如城市社会特质一样,有人说在北京生活可以感触到北京人的大气与实在;到成都就可以了解四川三星堆文化和麻将、休闲文化;在丽江可以认识到丽江人的慢板与休闲。同样到有特点的农村如中国石寨子村,你就知道子在哪里透射着中国银器艺术和白族民间文化。而这种特有的个性必然是当地特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反应,并且是一种可为外界感受的个性。

因此,可以表现农村特质的个性文化,必将成为今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一个趋势。因为它与城市特色移居农村和生搬硬套亮点做法更有价值和生命力。

2.5 保护与创新并举合理开发农村

不同的农村有不同自然环境,气候特质,人文脉络。但是任何一个年数已久的农村建筑模式,都有它自身的形成理由,其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例如南方和一些山区的建筑,由于气候潮湿,很多房子窗户都开的比较小。因而进行新农村建筑规划。同样要考虑当地气候、风向、日照、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尽量利用原有河流、树林、绿色等地理特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筑成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如果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该规划必然成为败笔。在充分考虑自认因素的影响和心态环境的和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乡村建筑规划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在规划乡村建筑时,把原有传统乡风民俗、古典建筑、碑、坊、亭等体现乡村历史文化的元素纳入到规划保护中。如果失去了传统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建筑再漂亮也只能算一个个形状各异乃至如出一辙的火柴盒。建筑规划则成了简单的住房设计。这些导致新农村乡村建筑规划在内涵上成为简单的村镇建造,新村只是改造面貌的村庄。因此,我们对待农村建设规划问题上,一定要保护与创新并行,适度合理地开发。

2.6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群众广泛参与

要推动群众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有效参与,首先还得从依法依规运行,规范程序操作入手,然后在加以管理运作机构机构和人员的保障。做到有专门机构和必要人员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行为规范,规划引导,建设监督等各个层面开展工作,最终达到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政府指导,专家把脉,农民自主的格局。

2.6.1 依法推动农村规划建设工作

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一样具有自身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约束。但是,由于前几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相对较小,许多地方对农村规划不重视,导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规划的严重缺位。而近年来,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为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农村规划编制与修编越来越必要,而在编制或修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村庄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程序,规范操作。规划一经批准,严格执行,不以个别领导意志而改变,才能更好的推进新农村全面建设。

2.6.2 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有序推进农村规划建设工作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长期对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央地方各级对农村建设投入已迅速增长。而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资金项目分散在各系统,具体到乡镇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使资金和项目运行管理难度加大,发挥效果不明显。

为此,笔者建议在县乡两级设立一个执行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的单位,并配置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对新农村各类项目的规划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从而使资金有计划按要求使用,发挥更好的项目效应。

2.6.3 加强对群众的科普、法制宣传,推动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目前,新农村规划建设除在法制上完善规划程序、规划公示、规划听证和规划监督等方面让群众参与外,还应该对群众进行科普、法制和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引导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