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夫熊猫的影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大媒体表示这目前看来会是一部很棒的皮克斯动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并不同于之前已经收获大量好评的皮克斯《料理鼠王》和《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是一部充满着皮克斯神奇,并且感动人心的作品,与此同时,它与之前的皮克斯作品相比显得更加古怪。
几家专业电影网站都对《飞屋环游记》有极高赞誉,首先是Cinematica网站,他们是影评中对这45分钟剧情介绍最全面的,他们表示尽管影片有大量未完成段落并且用了很多临时性的配乐,但是这45分钟实在太棒,太迷人了。他们还认为本片的主角卡尔绝对可以是皮克斯动画历史以来最棒的角色。
Comingsoon在影评中透露,他们去年也参加了《功夫熊猫》的未完成版本的展映会,当时就觉得《功夫熊猫》是部不错的动画。而现在看来《飞屋环游记》未完成片段的印象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的《功夫熊猫》。并且他们还声称本片导演peterDoctor当场表示在这45分钟之后,《飞屋环游记》将有更多精彩的动作戏,好看的还在后面。
Exclaim网站是影评中透露剧情最少的。它们居然很有信心的预测,根据目前试映片段的反应,皮克斯的这部《飞屋环游记》100%的不会在票房上失败,将延续皮克斯的卖座纪录。Firstshowing则认为这部《飞屋环游记》就像其他皮克斯动画一样神奇,并且这是你亲眼观看才会相信的。
尽管为78岁老卡尔配音的Ed Asner非常出色,但为9岁男孩拉塞尔配音的Jordan Nagai还是抢走了他的光彩,这个胖胖的亚裔小男孩自始至终都在喋喋不休,问这问那,而老卡尔则非常没有耐心听他嗦,两人的互动非常有趣。
[关键词] 《功夫熊猫2》中国文化 儿童教育寓教于乐素质教育
自2008年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上映以来,引起了全球观众的热议和评论,导演詹妮弗接受《功夫熊猫2》的执导,2011年5月,《功夫熊猫2》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再次席卷而来,憨态可掬的熊猫阿宝和他的盖世武侠朋友,带着他们的中国功夫和搞笑的功力为世界观众奉上了一份饕餮盛宴。东方文化在西方思维诠释下并没有失去其原本的味道和感觉,可见《功夫熊猫2》的创作团队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孕育了这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佳作。[1]
一、《功夫熊猫2》所映射的儿童教育意义
儿童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都离不开科学而有效的儿童教育观念和方法,《功夫熊猫2》折射出关于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整体构型,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一)儿童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儿童教育不能忽略掉儿童生活与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中国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能束之高阁,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传授齐头并进,这对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涵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着弥足重要的作用。《功夫熊猫2》在第一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画面、音乐等形式上升到情感层次,中国功夫的完美展示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奥抽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观念在天真烂漫的动画形式下被具体化为可爱的熊猫、老虎、孔雀等银幕形象,整个影片流程轻松诙谐,观众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对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的少年儿童。
(二)儿童体育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结合
《功夫熊猫2》以动画的形式对中国功夫进行刻画和展现,吸引了世界观众的眼球。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体育学的精粹。中国功夫强健体魄、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是显而易见的,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哲学、医学、美学等的相互渗透与融入,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整体观。[2]《功夫熊猫2》中阿宝寻求内心平和找到了中国功夫的精髓最终打败了沈王便是身体与精神合为一体的最高境界。儿童的身体素质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不断加强,在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应与精神教育相结合,不能厚此薄彼。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乃至凝结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
(三)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相结合
《功夫熊猫2》中渗透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的元素,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等的大量融入使得影片鲜明艺术化而不失厚重质感。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教的创造性哲学思想中熠熠生辉。儒家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追求仁义道德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笨拙憨厚的熊猫阿宝不仅有超强的功夫,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最有力武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单靠科学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哲学伦理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内部思维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儿童伦理教育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道德生态环境,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和智慧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二、《功夫熊猫2》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功夫熊猫2》从画面到情感都凝结了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可爱憨厚的银幕形象和画面场景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尤其是阿宝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过程中对阿宝小时候的回忆,小阿宝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透露着欲罢不能的可爱与天真,孩子在享受欢乐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这是其他动画电影所不能及的,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儿童教育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一)儿童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人文素养的培育
《功夫熊猫2》中的情感路线和人文关怀给我国儿童教育提供了一定启示。儿童情感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是他们以后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顺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儿童教育的人文性价值取向,教育的人文精神表达的是人类教育对于人的自我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照,由此而诠释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人的心灵与人格的完整、自由与和谐。[3]儿童教育也应本着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崇尚,挖掘儿童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诉求,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和感悟,对人类本身发展的认知和体会。人文化的儿童教育注重对儿童天性与心灵的关怀和释放,这是21世纪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文化相互融合的最佳路径。
(二)儿童教育应注重孩子天性,教育方式应寓教于乐
《功夫熊猫2》的制作充分考虑到了儿童观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偏好程度,憨态可掬的熊猫,机灵活泼的猴子,刁钻恶毒的沈王爷,聪明威风的虎妞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整部影片基调轻松诙谐,让儿童沉浸在欢乐与开心的世界里,同时又感受到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教育。这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通过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儿童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自主、自愿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儿童教育的共同着力点,创造良好而愉快的儿童教育环境。[4]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轻松的教学模式是进行良好的儿童教育的有效手段,儿童教育的根本是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情感培养,“乐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化知识与情感教育的落脚点,达到形式与内容统一。
(三)儿童教育是发展孩子个性的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旨在解放儿童
解放儿童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让没有受教育的儿童受教育,把儿童从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二是让受教育的儿童自由发展,把儿童从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两种状态是我国当前儿童教育的重要使命和目标转向,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5]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孩子个性和爱好,保障和维护儿童综合发展的自由和权利,是解放儿童,帮助儿童更好地走向成人和社会的有力助推器。儿童是一个国家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是担负着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后备军,儿童教育问题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与衰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充满活力的主体性教育是改善我国当前儿童教育现状的重要手段。《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美式思维和西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阵营中的地位。中国的教育改革道路是漫长的,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塑造德、智、体、美、劳综合协调发展的新生力量,创建科学文化、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共举的现代儿童教育模式。
课题项目
红河学院博硕课题——西南民间工艺的儿童教育价值研究,课题号:10BSS219;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研究,课题号:2011Y291
红河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号:ts201003;
参考文献
[1] 孙志逾,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之旅,2010年第1卷。
[2] 王安琛,中国功夫,民族精神——《叶问》折射的民族精神,电影评介,2009年第4卷。
[3] 丁海东,论儿童教育的人文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5卷。
[4] [5]涂艳国,中国儿童教育30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关键词:动漫;民族元素;设计
从当代优秀的动画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汲取各国名族文化中的特点,吸引众多的观众,有利于传播传统、具有各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动漫设计也应该不断地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行讨论,来分析我国动漫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1、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纵观优秀的动漫片,无一不是在动漫角色、造型、场景的应用。比如,日本著名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机器猫》;美国优秀的动画片《变形金刚》、《猫和老鼠》、《大力水手》、《兔八哥的故事》、《米老鼠和唐老鸭》等风靡全球的动画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场景都具有丰富的民族元素特点。
中国动漫设计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解放初期流行连环画,时期漫画进入停滞时期。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日本动漫业及欧美动画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了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动漫设计中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民族元素,包括人物角色、造型环境、音乐等方面。
首先,民族元素在我国动漫角色及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主要是由动画角色的造型和设计决定的。好的人物角色及造型能突出变现动漫设计的思想及特点,也具有比较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因此,设计者在对动漫角色和造型设计时,都会考虑动漫角色及造型的独特性。而应用民族元素来打造独一无二的人物角色和造型具有十人份重要的意义。
比如,我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及造型设计就极具民族元素特点。在《大闹天空》中,动画设计者对孙悟空的这一具有民族元素的人物设计了具有京剧表演艺术的造型装饰,这种夸张及具有强烈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这一故事情节的背景,也使得这部动画片获得了成功。
再如美国梦工厂的动漫大片《功夫熊猫》也是采用了中国民族元素熊猫,进行造型和角色的设计。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因此受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关注。通过熊猫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角色及形象,利用影片的情节,使得这部影片连连制作续集且大获成功。
因此,好的动漫设计应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对动漫设计的人物、角色、造型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但可以利用民族元素吸引更多观众,还能出神入化地表达出设计的效果。
其次,在动漫设计的场景中应用民族元素。设计者设计动漫情节及故事时都会对其发生的背景有一定的要求和设计。因此,突出的背景设计及场景特征也能使观众对动漫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独特的动漫场景对于动漫作品的成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动漫场景的设计要将动漫故事的情节背景和人物造型更好的烘托出来,彼此结合,从而使场景的设计与整部影片的风格更加匹配。例如,我国的动画片《宝莲灯》在动漫场景的设计方面就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由于《宝莲灯》的故事情节及背景具有强烈的古典特色,因此该动漫在设计场景风格时就吸收了我国壁画、古典建筑等特色,使该影片的场景极具民族特色,又与影片的人物造型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中国民间元素的场景,使得影片的大获成功。再比如《功夫熊猫》,该动画片在片头恰如其分地应用了中国的剪纸艺术来表现中国山水特色,让观众一下子就进入了影片,融入到设计者想要传达的艺术氛围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元素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动漫设计者营造具有艺术特征的动漫场景,能够更突出的传达影片的效果、增强吸引力,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获得成功。
2、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的影响
从动漫设计对民族元素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挖掘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对于动漫影片的设计及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的动漫影片都是根据题材广泛的吸取各国各名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加以艺术加工,利用民族文化的精髓来吸引观众。我国的动漫发展历程不长,更应该努力学习和应用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民族元素来更好的传达动漫的独特效果。以动漫的视角和方式来表现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同时,动漫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适合动漫创作的各类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国动漫设计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来体现我国传统的民族元素,从而推动我国动漫设计的发展。
3、总结
综上,动漫设计应该应用民族文化,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应用来发挥民族元素的独特性,更好地创造出具有特点的动漫人物、场景等。从对当代优秀的动画片学习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作者单位:黄淮学院动画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慧春.谈民族传统文化在动漫角色设计过程中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9(12).
关键词:院线动画电影;产业链;票房;发展瓶颈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国产院线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动画电影作为中国美术片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展历程可谓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1941年万氏兄弟完成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道路漫漫已经走过了75个年头,从被局限到主动寻求发展,有坎坷也有喜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电视机走入平民百姓之家,传统媒体的介入,让更广泛的中国民众接触到动画电影,目标受众群体的数量从这一时期起进入爆发式增长。
这些80后、90后的目标观众,他们称自己为“粉丝”,对国产动漫有着多年的“情怀”,他们收获的观影乐趣,几乎完全取决于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和热爱程度。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动画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数是庞大的,他们的消费贡献,可以帮助动画产业链持久地运转下去。经典“情怀”之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文简称《大圣》)收获9.56 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成绩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它的成功正是粉丝电影的效应,也印证了目前国内拥有良好的动画电影消费市场。
但我国动画电影的产业链正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低龄化的院线动画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无法满足全年龄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样以“情怀”吸睛的《我是哪吒》,豆瓣电影短评给出了“幼稚”的标签;低质量、低评分的影片依旧充斥着市场,仅2016年国庆档上映的四部国产动画电影中,就有三部票房成绩不足千万,其中《新东方神娃》的票房仅为20万元。笔者通过统计豆瓣电影短评,2016年前11个月的影片评分数据显示,国产动画电影评分低于5分的占58.9%,进口动画电影评分低于5分的占4.3%(10分制)。
二十一世纪新媒体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深入动画电影领域,无论是前期制作、宣传,还是后期发行、放映,从业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政府投入资金、制定政策来培养动画专业人才,填补行业空缺,动画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显著。据2015年仅杭州地区的数据统计,动漫相关企业已达220余家,就业人数达1.8万,且仍在增加中。
中国动画专业从业人员的制作技术近年来也有大幅提升,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也在不断加深中。早在2003年左右,中国动画人就开始在三维动画技术方面进行研发了,包括口型动画、模型制作等。梦工厂动画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Inc.)作为美国排名前五位的动画公司,与中国合资组建了东方梦工厂,共同完成《功夫熊猫3》的制作。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动画从业人员已能参与制作高水平动画作品,技术上已经得到了弥足进步。
二、国内外院线票房对比
作为一部成功的院线影片,我们除了探讨它的艺术性价值,还要看它的商业性价值。电影行业的主流运营方式,仍旧是需要人们通过购买电影院门票,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大圣》9.56 亿元的票房佳绩,保证了续集的顺利制作,为逐步形成具备优秀民族IP的系列片打下基础,横向带来更广的商业圈和更长久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在竞争上限制进口片数量。根据《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2015年进入中国城市主流院线并完成上映的动画电影共计57部,票房共计超44.08亿元,票房较上年增长了45%.其中国产占43部,票房总计约20.54亿元人民币;进口占14部,票房总计约23.54亿元人民币。国产动画电影以约75%的上映总量,取得了约47%的票房成绩。
笔者根据2016年1月至11月票房数据的统计显示, 国产动画电影(由中国大陆独立制片)已上映39部,票房约18.34亿元人民币(D1);同时间段内已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24部,票房总计约55.82亿(图2)。总体票房成绩国产不及进口动画电影,尽管刷新了单部影片最高票房,但仍有64.1%的影片票房低于1000万元,大部分低质量影片的产出仍是局限住中国动画电影的绳索。
图1 2016年1月~11月国产院线动画电影票房统计
图2 2016年1月~11月进口院线动画电影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库(http://)整理
三、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发展瓶颈
(一)投资方对动画产业认知的欠缺
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虽然前景巨大,但产业链的规模形成较晚,特别是国内动漫市场的盈利模式的不明确性,使得产业链断裂的风险较大。
首先,投资影响着影片的审美水准。动画电影中体现艺术性的宏大的场面,色彩的极至运用,制作精良优美的画面等等,都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如果投资金额不到位,直接影响产出作品的质量;其次,从长期投资方面来讲,很多投资方的功利心重于耐心,不敢扶持新人,某一种类型作品火了,就扎堆做相似题材作品。但是动画电影的商业性不仅仅体现在电影本身,由影片而引发的对周边衍生产品的市场范围也不容小觑。如果投资方能将目光放长远,对优秀的动画电影项目多一些信心与耐心,商业回报便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
2016年票房破5亿元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问题。2013年通过影片资金众筹,最终筹得158万元,一度打破了中国众筹融资纪录,也因此引起了主流资本的关注,影片才得以再度重启,为十二年的“跳票”最终画上圆满句号。
(二)主流媒体对国内动画电影及受众群体的“歧视”
国内主流媒体对于进口动画电影的“偏爱”程度远大于国产,在新闻报道的数量上可以直观体现出。通过对百度新闻实时数据的搜索,对比2016年3月同期上映的两部影片的相关新闻的报道数量,国产动画电影《摩尔庄园3》相关新闻标题共计378篇,进口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相关新闻标题共计7950篇,新闻量相差21倍之多。
主流媒体对中国动画类型的认知停留在Cartoon(卡通)而不是Anime(动画),将动画电影的定义局限于青少年甚至幼儿(泛指14岁以下)影片。在一份由盘剑指导的中国动画受众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对动画的喜爱程度远多于中学生和大学生。
反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不论是2015年票房榜首的《大圣》,还是2016年票房榜首的《大鱼海棠》,都突破了低龄范畴。但相比而言,这两部片子更多针对的是成年人,而中国近些年却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年龄动画电影作品。反观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一度创造票房神话,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不单是高超的制作水准,还因为他的作品是面向全年龄的,不论男女、老幼都适宜观看,这使得影片的受众群不局限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或群体中。
(三)发行方在宣传力度和宣传策略上的错判
随着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搜索网络资源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低龄也越来越低、越来越普及。截至2016年12月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仅仅控制线下的平面广告宣传已经不足为道,未来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面对的是线上网络这个竞技平台。
特别是在影片前期宣传阶段,在上映前狂轰乱炸般的造“势”。迪士尼有一套完整的宣传体系,以媒体报道为主力,配合线下推广,通过实时动漫作品创作历程、展示作品细节等,来拉拢人气、提高受众的观影热情。相反,消极的宣传必然会失去一部分受众。
2011年《功夫熊猫2》在中国创下的5345万元首日票房纪录,2015年《大圣》首日票房1795.6万元。相比于深谙市场运作之道的梦工厂动画,在项目立项时就为未来的发行、排片做好了筹备;《大圣》的出品方是在后期才慢慢介入的,宣传显得弱势和“不作为”。《大圣》能取得较高成绩,离不开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自来水军”――通过个人观影影评,主动、自发参与电影宣传的方式。正是这种在国产甚至整个电影界都不常见的口碑营销,将《大圣》推到了广大观众面前。发行方如何在动画电影上映前期,正确的预估宣传力度并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是打开影片市场的重要保障。做好面对全年龄段的精准宣传,便能在电影宣发营销上获得更高效、更具针对性、更好的优势。
(四)创作上的单一和粗糙
由于上世纪末中国动画行业的断层,我们只顾着吸收外国的动画文化,国产动画的原创能力也被逐渐削弱。就创作方面来说,国产题材不够丰富,思维模式受局限导致影片类型不够多元化。《狮子王》、《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这些贴着外国标签的动画电影背后都有中国的影子。
美国动画电影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精致的观影画面,吸引受众的关注。人们主动观看的最主要原因是打发时间和纾解压力、调节心情,真正被其画面、情节和配乐配音所吸引的人并不多,这说明国产动画在创作质量方面吸引力还比较薄弱,尤其以配音配乐为最弱项。[1]248
2015年上映的《汽车人总动员》其制作水平不尽人意,电影宣传海报有抄袭皮克斯《汽车总动员》的嫌疑。作为一部三维动画电影,有网友甚至评论其“动画效果还不如flash软件做出来的好”。豆瓣电影短评对该片评分,破有史以来的最低分―2.1分(10分制)。正是这样的一部粗制滥造的动画电影,该片475万元的票房难以覆盖1千万元的制作成本,诸如此类的低质量、高产出的影片,恰恰体现出了国内对动画电影品质监管、把控的不足。
四、总结
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存在不良循环,中国动漫产业链不完善主要是整体环境的问题,投资、制作、宣传,以及围绕在中间的受众群体,任意一个环节决策的失误都会对整个链条产生严重的连带影响。面对好莱坞的强势“入侵”,国产的动画电影仍在艰难中前行。虽然发展的态势刻不容缓,但相比于2014年唯一一部进入“亿元俱乐部”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4639亿元票房),2016年已经有三部的提高,进口动画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的目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亿元突破不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何拿出更多秀的动画电影作品才是下一步路的方向。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并有因为起步晚、发展一度缓慢而停滞不前,在追赶时代步伐的路上,必将摆脱瓶颈的束缚,让作品更多的提升到文化和艺术层面上来。低门槛的动画电影终将面临时代物竞天择的淘汰,行业监管的门槛也必然会随着发展而提高,无论历程怎样艰辛,但是这个行业仍旧有着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盘剑.动漫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卢斌,郑玉明,牛兴侦.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赵小波.中国动漫产业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殷俊,杨金秀.迪士尼动漫发行销售环节策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
[5]米澄质.从动漫产业发展看中国动漫模式创新[J].美术大观,2010(7).
[6]陈志宏.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S1).
[7]邢学生.从文化生态看中国现代动画的发展契机[J].电影文学,2011(18).
[8]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王卓敏.中国动画电影的全龄化研究[J].当代电影,2014(6).
电影放映前我在思索应该怎样定位这部影片,用什么心情来对待这部电影?近两个小时的放映,漫长而又短暂。影厅中的灯光渐渐明亮了,我还在回味电影中的场面。如果从娱乐角度来说,电影拍得的确不错,一场视觉盛宴,每个演员都很尽职尽责;在《建国大业》中最令我激动的还是临终时真正的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情景。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如果与历史上电影相比,我更喜欢数十年前的那部黑白《开国大典》。
《建国大业》与《开国大典》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娱乐性,而后者注重了历史性,较全面反映了历史,两者各有千秋,看起来不好取舍。近些日子,电视天天报道《建国大业》上映仅仅几天,票房全线飘红。我不禁发出疑问,人们为什么都要去看这部电影。这些年轻人是因为国庆献礼片还是因为明星云集而去的?如果这部影片不是由于众多明星而饰演,仅仅是一些普通演员呢。结果又会怎样?值得注意的是,影厅中虽然有老年人观看,但毕竟是少数,主要还是以年轻人为中坚力量。我想建国大业之所以成功上映是充分发挥了明星效应,用众多明星吸引年轻人到电影院去。当然这么做没什么,商业片嘛,吸引人们的眼球多赚点票房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观影中,发现许多人嚼着口香糖,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因为有了明星而去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在观影中数着明星,找明星而忽略了拍这部历史电影的本来意义。了解历史,以找明星,看明星为代价,这无疑是种悲哀,是文化的缺失。不可否认,任何事物一旦加上商业气息就会立马变质,就会显得商业化,功利化。
有位影评人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电影是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技术,三流的文化.”导演韩三平又说过:“中国电影只要了解了工业问题和科技问题就会赶超美国,因为我们中国有着美国无法比拟的厚重文化。”的确,我们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往往以牺牲文化为前提,物质和技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大片为何能抢占中国市场,甚至推出《功夫熊猫》,《功夫之王》等中国元素的电影来挤压我国电影市场,我想更深层问题还是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