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一、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总务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定期更新卫生黑板报宣传内容;继续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正确的坐姿,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迎接县疾控中心本年度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督导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工作安排

一月份:拟订《**年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联合教导处落实健康教育课课时和教学人员。

二月份:

1、期始大扫除。

2、期始视力测试。

3、第二周开始各班进行个人卫生检查。

4、卫生委员例会。

三月份:

1、卫生委员例会。

2、卫生讲座。

四月份:

1、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2、春季预防接种工作。

3、配备春游活动各种常用药品。

4、健康教育知识竞赛。

五月份:

1、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组织学生参加红十字宣传活动。

3、全校眼保健操比赛。

4、卫生委员例会。

5、卫生讲座。

6、大扫除。

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测试视力、身高、体重各项测试。

2、学期卫生工作总结,卫生档案整理

九月份:

⒈卫生员培训:

培训内容:新学期工作职责要求

⒉强化眼保健操,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⒊开展“爱牙”日宣传活动,9月20日

主题:预防牙齿损伤。

中心口号:善待牙齿。

要求:①各班办一份宣传板报

②各年级收看口腔卫生保健录相带,并有测试题,时间另行通知。

⒋做好一年一度体检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十月份:

根据体检工作统计开展如下工作:

①开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据体检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学生进行眼水治疗。

②广播讲座:怎样预防沙眼

③各班办一期板报:预防沙眼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一月份:

⒈预防近视:

眼操评比工作

⒉营养膳食讲座:

①发放宣传题:全校各班人手一份

②组织初

一、初二年级看录相

③各班办一期板报: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膳食

十二月份:

⒈卫生宣传: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时间

另行通知。

⒉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本学期工作总结。

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协调管理;冲突沟通;组织共赢

一、管理:协调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负责者,要做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团体辅导、预防性咨询、发展性辅导与干预性矫正等工作,其职责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与烦忧,但是协调也是其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这就意味着作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思考怎样处理好与校长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好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同时,既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主体作用,又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说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二、冲突:协调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协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因为在学校组织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冲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间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学校,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具有工作目标多元化、科层结构层次化、岗位设置多样化、职责分工精细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过程中,正如组织管理专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价值观点等,意见、想法容易不同;个体对组织有不同看法,对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见;组织结构的缺陷,沟通不畅等;都有可能引发冲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国冲突管理研究学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观点[2],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分为三种类型:价值冲突——双方或各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的冲突;意见冲突——不同方面在看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方式时主张采取不同方式导致的冲突;利益冲突——在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进而形成的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具体内涵的不同,区分为人员冲突(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上有矛盾)、经费冲突(学校经费短缺情况下经费投入有争夺)、时间冲突(组织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有重叠)等类型。不管是哪种冲突,从实践活动来看,本质上主要还是认识的分歧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存在着根本目标上或整体利益上的对立,这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冲突不是一个纯粹的消极问题,而是学校组织的一个要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主观知觉性,而且,具有作用的两重性,即冲突对于组织或群体既有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也有建设性和推动性这样的正面属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不在于有冲突,而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冲突,对冲突做出如何反应。一味专注于冲突的消极本性,害怕冲突,回避冲突,消极对待冲突,会使冲突的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暴露无遗。坦诚地面对冲突,重视冲突对学校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冲突中我们就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地讨论,吸收各方面意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更合理的方案设计;也会引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问题的认识,通过争论,加以顺利解决。冲突的顺利解决更让人们感到双方的诚意、尊重与合作,相互之间更接近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更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切合学校教育的实际。从这些意义上说,冲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创新,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撞击,发展的动力,这也正是冲突的团体约束、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三、沟通:协调的策略

管理专家劳伦斯(P.R.I.awl-ence)提出解决组织中部门间的冲突有三种方式,即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或滑润歧义,或强迫决定。他认为,第一种最有效果,因为面对冲突,进行协调,可以使冲突双方不再各执已见,从而消除纷争;第二种方式只能减少双方的需要,犹如油可以减低机器问的摩擦一般,但实际上冲突只是暂时隐形,仍有再爆发的可能;第三种方式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强制手段终难持久,非到不得已时不要使用。

管理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ebertA.simon)指出:“没有沟通,管理过程就不会影响个人的决定。”他十分重视冲突管理中的沟通功能,把沟通解释为一种双向过程,它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也包括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和优秀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融合管理专家对解决冲突问题的建议,建构几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冲突的协调策略:1.信息提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要多向学校各个部门传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料,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及时通报等,以提高大家的认识,加强理解,消除歧义,达到齐心合力。这种策略可以看做是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2.协商讨论策略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面较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就要征得学校分管领导的同意,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开会协商讨论,陈述问题,收集各方信息,共商对策,谋求共识,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分工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

3.个别沟通策略

如果协调对象比较单一,协调内容又不是十分复杂,而且主要是一些认识上的冲突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平时相互之间多联系,互通信息,主动找相关人员进行谈心,交换看法,陈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解释工作中一些困难,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分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寻求支持策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通过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问题,就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呈报困难,请求领导出面直接进行干预与协调双方的冲突,召集各方人员或者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借助上级领导的行政力量迅速地进行协调,消除麻烦,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强迫决定,一般尽可能少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沟通。二是方案沟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与学校的整个工作计划协调,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来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渗透到其他各项活动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春雨润土,悄无声息”。三是活动沟通。

四、共赢:协调的灵魂

协调追求学校教育的共赢,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协调前要做好调研,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要求,掌握事实情况,摸清各个方面的矛盾与困难,理清协调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协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协调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讲大局,讲合作,讲奉献,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协调成功后,一定要让在不同岗位、履行不同职责的人,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精诚团结,竭尽全力,以获得协调工作的最佳效果。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协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林西.管理沟通理论发展阶段略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2]D.J.D.Sando、H.van.derMerwe.Ananalyticalagendaforconflictandconflictresolutiontheoryandpractice..Mandester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3,25~42.

[3]万涛.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构思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引导学生注意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心态,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要点、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是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心理机制就是由自己以克服错误的行为方式去消除矛盾,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谁是谁非,仍然不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表现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心理调节能力差,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2.引导训练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

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效果。扎实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认真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和迫切解决的教育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约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个性偏差、厌学、网瘾、逆反心理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内心充满着矛盾和迷茫。这说明,中小学校和教师,应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对此,必须常抓不懈,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笔者通过参加“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项目,即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了解了我省各地以及我们县域内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总体上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还不够普遍,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学校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一)缺乏教育意识,没有高度重视。在认识上,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误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缺乏前进动力。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腾出教室,挂上牌子。临时安排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学校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得到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还应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需要,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基础上提出的。

(二)缺乏专业教师,没有课时安排。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懂得心理健康学科的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团队干部、政教处领导或班主任兼任。由于兼职教师水平不同,事务繁忙,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有的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还会导致学生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据调查,许多中小学校以课程紧为理由,课程表中根本没安排心理健康学科的课时。即使安排了课时,也是应付检查,实际上由其它学科占用了。对心理健康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作用。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 教育 观念 管理 心智 渗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越来越深植于人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学科教学只是其中之一,曾一度其主要载体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随着学科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载体课程逐渐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各地逐渐推广施行。健康的概念如何才能深植到每个师生的心中,学校的教育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就学校施行健康教育发表一点拙见。

一、更新观念,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健康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开展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更新观念。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沉痼局限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禁锢了人的思想,阻碍了人的全面成长。改变局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摒弃以分数论、升学率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而要把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为评价的准则。只有身心健全的人才能让个体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把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社会适应的技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教育效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细化管理,注重习惯养成

首先要细化学校制度管理。

对于教育理念是否能贯彻取决于学校制度的管理,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要全面。学校健康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度则是学校管理、教学、考核、评价等教育环节顺利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二是制度的实施要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把常规检查、教学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考核要常态,学生身心健康要纳入师生评先表模的重要指标。

其次要细化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师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不能只局限于口头的宣讲,对学生要有具体的严格要求,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再次要发挥班级管理优势。

班级是群体活动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更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通过管理班级,“轮岗”当小干部等自主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良好班风的带领下,通过激励或奖励措施,实现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四要注重全员参与。

健康教育是教育者共同的职责,而不能只局限于学科教师或是班主任;学校的校园文化也要处处体现健康的理念。学校的校园建设、学校作息时间的安排、学生活动场所的设置、课表的制定等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最后要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身教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言传。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地监督与指导,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

三、发展心智,开发活动课程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全体学生的活动需求,继以开设不同活动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在课程活动中,一方面学生们仅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心智;一方面,使学生们逐渐认识自我,明确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学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再则通过人际交往,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失败与挫折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活动课程的开展在很多学校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师资的匮乏和资金的短缺。面临这些困难,挖掘本校教师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其特长和教育教学的专长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再则,也可以采取片区学校师资整合,进行联动教学管理,或是争取社会支持等等方式,通过集思广益,逐个解决活动课程开展的障碍,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学科渗透,做到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