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读 拼 音,写 词 语。(9分)
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 ) ( ) ( )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 ) ( ) ( )
二、读一 读, 选 一 选。(6分)
1.爸爸给我买(mǎi mài)了一辆新自行车。
2.我家后面有一块空(kōnɡ kònɡ)地,那儿有好几种(zhǒnɡ
zhònɡ)蔬菜。
3.我和妈妈在山上种(zhǒnɡ zhònɡ)树,真希望它们早一点长(zhǎnɡ chánɡ)大(dài dà)啊!
xuǎn zì zǔ cí
三、选 字 组词。(12分)
( )方 ( )西 拉( ) 汽( )
高( ) ( )来 ( )上 ( )现
( )地 ( )间 ( )国 ( )花
zhǎo fǎn yì cí
四、找 反 义词。(9分)
近 下 后 无 少 进
有——( ) 前——( ) 出——( )
多——( ) 远——( ) 上——( )
kàn tú xuǎn zì tián kònɡ
五、看 图,选 字 填 空。(8分)
朵 条 个 棵 只 头
一( )蜜蜂 一( )牛
一( )鱼 一( )树
xuǎn yì xuǎn
六、选 一 选,画 。(8分)
(搭 升 听)积木 (搭 升 听)国旗 (搭 升 听)音乐
(发现 学会 发生)秘密 (发现 学会 保护)环境
(发现 学会 保护)骑车 (珍惜 学会 保护)时间
lián cí chénɡ jù
七、连 词 成 句。(10分)
1.一块儿 我们 好吗 回家
?
2.奶奶 家 有一条 门前 小河
。
3.飞来飞去 在 小鸟 天上
。
4.我国 国旗 五星红旗 的 是
。
ɡ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ɡ tián kònɡ
八、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填 空。(10分)
1.( )是我国的首都,( )是我国的国旗。( )爱北京。
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了,草更( )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 ),( )。
3.妈妈说:“山那边( )很美,( )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 )了飞翔。
bǎ ɡǔ shī bǔ chōnɡ wán zhěnɡ bìnɡ huí dá wèn tí
九、把 古 诗 补 充 完 整, 并 回 答 问 题。(共10分)
静夜思
床前明( )光,
疑是地( )霜。
举( )望明( ),
低( )思故乡。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写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2分)
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写诗人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写诗人 到的。这首诗主要写出诗人
的心情。(3分)(想 思念家乡 看)
bǎ xià liè jù zi pái chénɡ yí duàn tōnɡ shùn de huà bìnɡ dú yì
十、把 下 列 句子 排 成 一 段 通 顺 的 话, 并 读 一
dú
读。(10分)
①他可喜欢石头啦。
②李四光爷爷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③常常忘了干别的事。
④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kàn tú shuō huà xiě huà
十一、看 图 说 话, 写 话。(8分)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选词语。
下雨 今天 小鸟 东西 自己 毛巾
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 小鸟 ) ( 下雨 ) ( 自己 )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 东西 ) ( 今天 ) ( 毛巾 )
二、读一读, 选一选。
1.爸爸给我买(mǎi)了一辆新自行车。
2.我家后面有一块空(kònɡ)地,那儿有好几种(zhǒnɡ)蔬菜。
3.我和妈妈在山上种(zhònɡ)树,真希望它们早一点长(zhǎnɡ)大(dà)啊!
三、选字组词。
东 车
( 东 )方 ( 东 )西 拉( 车 ) 汽( 车 )
山 出
高( 山 ) ( 出 )来 ( 山 )上 ( 出 )现
中 种
( 种 )地 ( 中 )间 ( 中 )国 ( 种 )花
四、找反义词。
近 下 后 无 少 进
有——( 无 ) 前——( 后 ) 出——( 进 )
多——( 少 ) 远——( 近 ) 上——( 下 )
五、看图,选字填空。
朵 条 个 棵 只 头
一( 只 )蜜蜂 一( 头 )牛
一( 条 )鱼 一( 棵 )树
六、选一选。
(搭)积木 (升)国旗 (听)音乐
(发现)秘密 (保护)环境
(学会)骑车 (珍惜)时间
七、连词成句。
1.一块儿 我们 好吗 回家
我们一块儿回家好吗 ?
2.奶奶 家 有一条 门前 小河
奶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 。
3.飞来飞去 在 小鸟 天上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
4.我国 国旗 五星红旗 的 是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北京 )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 )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 )爱北京。
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红 )了,草更( 绿 )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 红的花 ),( 绿的草 )。
3.妈妈说:“山那边( 风景 )很美,( 自己 )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 学会 )了飞翔。
九、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举( 头 )望明( 月 ),
低( 头 )思故乡。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李白 写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
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写诗人 看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写诗人 想 到的。这首诗主要写出诗人 思念家乡 的心情。(想 思念家乡 看)
十、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并读一读。
①他可喜欢石头啦。
②李四光爷爷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③常常忘了干别的事。
④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② ① ④ ③
十一、无答案。 【篇二】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ān yáng pí yī shuǐ niú yòng lì shū běn
máo jīn mù tou zì jǐ jīn nián fēi niǎo
二、给花心上的字 找 正 确的 读 音 , 打 上“√”。(6分)
miàn jiā bǐ biàn xīn
三、给下 面 的字 加 一 笔, 变 成 新 字写下来。(6分)
木 ( ) 日 ( )口 ( )
米 ( ) 牛 ( )十 ( )
shuí zú cí yǔ
四、看谁 组的词 语多。(8分)
生( )( ) 正( )( )
风( )( ) 平( )( )
néng xiē pīn yīn cí yǔ
五、我 能 给这 些 拼 音 找到 词 语朋友。(8分)
bá cǎo zhú lín yè wǎn yǔ yī
竹林 夜晚 拔草 雨衣
报纸 跑步 跳远 身高
tiào yuǎn bào zhǐ shēn gāo pǎo bù
zhào yànɡ cí yǔ
六、照 样子写词 语。(8分)
1、又说又笑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一束束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高兴 高高兴兴 明白 ____________ 认真 ____________
xuǎn zé hé shì tián
七、选 择 合 适的词 填 到( )内。(8分)
朵 个 条 只 头本 件 把
一( )花 两( )书 三( )牛 四( )鱼
五( )鸭 六( )人 七( )尺 八( )上衣
八、我会组词。(16分
白( ) 土( ) 半( ) 中( )
自( ) 上( ) 羊( ) 巾( )
大( ) 毛( ) 升( ) 山( )
天( ) 手( ) 开( ) 出( )
九、照样子,连一连。(7分)
白白的 天 明亮的 船
圆圆的 云 红红的 小狗
绿绿的 草 可爱的 苹果
蓝蓝的 球 小小的 灯光
九、照样子填空。(6分)
例:远¬¬¬ ——( 近 )
去 ¬¬¬——( ) 有 ¬¬¬——( ) 上 ¬¬¬——( )
左¬¬¬ ——( ) 黑 ——( ) 东 ——( )
十、我会写。(3分)
例:你去北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吗?
例:我的衣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呢?
例:我是小学生。 _______¬¬¬¬¬¬¬¬¬¬¬¬¬¬¬¬¬¬¬¬¬¬¬¬___是_______¬¬¬¬¬¬¬¬¬¬¬¬¬¬¬¬¬¬¬¬¬¬¬¬___。
十一、我会填。(5分)
静 夜 思
床 前 明( )光,疑 是 地( )霜。
举( )望 明( ),低( )思 故 乡。 【篇三】
一、我会填.。
1、填上声母、韵母或音节。
( )--a--yaq—( )--an--qian
ch--u--( )--chuangx--i--a--( )
q--ün--( )f--eng--( )
2、把词语的序号填写到拼音后面的括号里。
①花朵 ②云朵 ③花儿 ④花开 huā er( ) ①电灯 ②电话 ③电影 ④电视 diànshì( ) ①升旗 ②升起 ③升高 ④升天 shēngqǐ( )
二、我会圈。
1、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ying chang luo wo yi yun dan yuan
2、圈出正确的生字。
飞(机 鸡)来(巴 吧)
一(座 间)房间(河 和)水
妈妈(您 你)好(她 他)是我弟弟
三、我会选:根据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云 yǘn( ) 边 bān( ) 书 shū( ) 骑 qí ( )
yún( ) biān( ) sū( ) pí( )
四、我会写。
huǒ chē( )( ) chū( )生rù( )死 lì( )大wú( )穷。
我在xiao( )xiao( )的船li( )坐,只看jian(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tian( )kong( )。
五、我会连。
1、将汉字与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tǐ漂
piào体
men金
xiū门
jīn休
mén飘
jīng们
piāo京
2、把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闪闪的大海 一间小桥
清清的小河 一座苹果
雪白的星星 一朵房间
蓝蓝的云朵 一个红花
六、我会变。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写下来。
了( )米( )口( )( )
木( )大( )日( )
七、我会组词。
1、连线组词。
草 黑 竹 长 告 里 语 知 学
排 短 诉 白 外 道 会 言 地
2、比一比,再组词。
{马( )
鸟( ) {开( )
升( ) {手( )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1题;共53分)
1.
(9分)看拼音写词语,并选出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dàn
shēnɡ
zào
yīn
mǎ
tí
gōu
l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ǔ
sànɡ
qǐ
qiú
ténɡ
xiě
qí
q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9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红
通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黄
暗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③白
泛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5分)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②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③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④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⑤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曲欢乐的歌。
4.
(5分)我能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用划线词语仿写句子)
②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缩句)
③叶子飘到脚下。(扩句)
5.
(5分)改成被字句
①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②大风把填上的乌云吹散了。
③妹妹把石头扔到小河里。
6.
(1分)排列顺序,对号入座________
A.河边垂柳上的枝条吐出了嫩芽。
B.春天到了,河里的冰雪融化了。
C.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地飞翔。
D.我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跳舞唱歌。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qì
wèi
xiāng
tián
fēng
shōu
liáng
sh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2分)读课文《激光的话》,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叫“激光”,是人(rén
lèi)________制造出来的一种(tè
shū)________的光。
9.
(2分)看拼音写句子。
xìn
lài,wǎng
wǎng
chuàng
zào
chū
měi
hǎo
de
jìng
jiè.
________,________
10.
(7分)阅读课文《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
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文中像“一座座”这样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段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画“”的句子是________句。
(4)文段中表示颜色有很多词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11.
(4分)仿照例子写词句。
例:“飞禽”对走兽、爬虫。
“穿林海”对跨雪原、过草地。
“严于律己”对宽以待人。
①失落东西有处找,________。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
③花有重开日,________。
④鸟美在羽毛,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11题;共5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0-2、
10-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7分)
1.
(12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
锤
万
击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2.
(4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犹如
傲骨
橘黄
挑促织
3.
(6分)照样子,认真写,再组词。
锤
________
________
凿
________
________
焚
________
________
4.
(6分)结合诗句,解释词语。
浑:________
清白: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尔:________
鬼雄:________
人杰:________
5.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____
烈火________
粉骨________
6.
(11分)填空。
(1)“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________。《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他借________来表达自己________。
(2)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我还能写出含有“等闲”的诗句________。
7.
(5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8.
(5分)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
(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短篇小说________。
(2)文章主要采用了前后内容________的写法,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________。
10.
(2分)解词并造句
①凯旋:________
②盛行:________
11.
(5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写一段赏析。
12.
(3分)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13.
(12分)比一比,组词语。
汤________
争________
轮________
邦________
烫________
睁________
抡________
绑________
扬________
挣________
伦________
帮________
14.
(5分)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15.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
(5分)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①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②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7.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②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18.
(5分)扩句
①我怀念朋友。
②草地盛开鲜花。
19.
(5分)缩句
①夏天天气热得像蒸笼。
②夜空星星眨眼对我说晚安。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0分)
21.
(5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给诗词加注释。
22.
(5分)根据对诗文《石灰吟》的理解,写一段赏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23.
(10分)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定修改删除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7分)
1-1、
2-1、
3-1、
3-2、
4-1、
5-1、
6-1、
6-2、
6-3、
7-1、
8-1、
9-1、
9-2、
10-1、
11-1、
11-2、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0分)
21-1、
22-1、
马虎,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请你们别在我脑子里徘徊,赶快从我身上出去吧!
你知道害得我有多惨吗?记得有一次,三年级做二年级的试卷,而且题目格外简单,都是加减法,我做完了试卷,对这次考试信心十足,一定能拿一百分,但发试卷是,我失望了,我考了九十八分。我一看,低下了头,我竟然把“+”看成“*”号了,你让我在符号方向上产生了一点儿误差,你让我“一路顺风,最后牺牲”了呀!
不仅这样,还有一次,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我要买一本三年级上册的《跟我学语文》。我上楼一看,哇!好多跟我学系列的书呀!我挑了一本三年级上册的,下了杰出,付了钱,回到了家里。妈妈看了,大吃一惊:“怎么是《跟我学英语》呀!你买错了!”我又回去重买了一本,这回买对了。不但让我多花了好几元(这几元从我零花钱里扣),而且还让我白跑了一趟,真是得不偿失呀!
……
马虎呀马虎,你快从我身子里出去吧!你害了我,我讨厌你啊!如果你不想出动,求你在我做坏事的时候发挥你的作用吧!让我弄拙成巧那该多好呀!
关键词:概括;弊端;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95-0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原会长沈大安生前不止一次讲:要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实现的目标,建议教师在每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大师已去,遗训犹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是否将它落到实处了呢?
一、我们的发现
镜头回放一:(四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
一位教师请学生在初读、再读课文之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女生回答:我们吃过晚饭后,沿着河道划船而行。在途中,我们看到了榕树,但分不清是一株还是两株……第二天,我们又去了,这次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老师显然觉得她的回答过于冗长,于是引导说:“你能再精炼些吗?”
女生回答说:“我们两次来到榕树下看到的不同景象。”
老师明知她的回答过于简单, 却显得束手无策……
镜头回放二:(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
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结果五花八门。
现象一:照搬照抄型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现象二:以点概面型
外祖母去世了,我非常忧伤,爸爸安慰我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现象三:取向有偏型
当亲人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面对种种不足,教师虽能意识到自己的有效引导不够、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足,但往往显得一脸无奈。
二、我们的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为什么在中段就该形成的能力,到了高段还迟迟不能掌握,甚至还成了教学中的“瓶颈”呢?
一是操作确实不易。概括与抽象密切相关,概括的前提是抽象。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在思维方式上仍主要依靠感性和直观经验的支持。所以,在初读、再读甚至解读课文之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经常存在着主次拎不清,轻重分不明,篇幅缩不短,脉络理不顺等问题,有的勉勉强强讲一点,有的原原本本读一段……
二是认识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概括主要内容是过了时的“老教法”,这与新时期的“新理念”格格不入,在课堂中应尽量不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有的教师认为概括能力对中段学生来说要求尚早,暂时没必要强调。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概括能力逐渐被忽视。
三是方法缺失指导。在“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度弱化主导地位,未能主动指导有效方法,担心越“雷池”一步,一味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漫无边际地摸索,但事实上,学生能力尚未达到。部分老师欲指导却不知从何下手、“路”在何方。也有部分老师干脆放弃方法指导作为课时目标。因此在现实中,随波逐流者有之,束手无策者有之,暂时搁置者亦有之……
这样的教学,甭说中段,哪怕进入高段后的学生仍未能掌握这项技能就不难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目标呢? 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去认识“庐山真面目”呢?
三、我们的实践
回到中段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特点的课文,我们该用什么策略实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呢?
(一)捕捉信息,扩充题眼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常常是文章的灵魂体现,是文本的主旨所在。扩充题眼,往往具有辐射全文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捕捉文本信息。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为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略长,以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来看,整体把握是有难度的。此时,以课题为中心加以适当扩充,学生就能突破整体把握的难点。
揭题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等质疑。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捕捉文本中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再尝试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成果、解疑释难。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整合捕捉到的信息,就不难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了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紧扣课题,适当扩充,能成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钥匙”,也能让其悟出“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适合以课题为中心进行整体把握方法的课文,往往具备浓缩文本的“题眼”,如三年级的《开天地》《夸父追日》等,四年级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这些课文通常可运用“为什么做”“怎样做”“结果怎样”等问题捕捉文本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整合即能初步概括课文。
(二)搭建骨架,串联词语
对刚步入中段的学生来说,段、篇的概念尚陌生,如何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尝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连词成句”,不失为一种方法。以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为例: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明显说得过于冗长。)能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能力,大家看,老师找出几个关键词语。
教师出示多媒体:“欣赏”“抱怨”“狮口逃生”“挣脱”。
师:我们可以分几步,请大家先用上“欣赏”和“抱怨”说一说课文的前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生1:鹿很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
师:那么后面的部分呢?谁能选择其他的两个词语说一说?
生2:角差点送了他的命,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你能把前后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3:起先,鹿很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后来,角差点送了他的命,腿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如果能在中间用上这两个连接词,句子就更连贯了。
教师板书:起先 后来
生4:起先,鹿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结果,角差点送了鹿的命,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师:真棒!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语帮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到达了概括全文的彼岸。第一步:学生说得过于冗长,教师顺势出示关键词语,分前后两部分进行概括。第二步:把前后部分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让学生运用连接词把句子说连贯。这个过程耗时较多,在课堂中设计这样的环节显得有些奢侈,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用串联词语概括课文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文中具备关键词的课文,如三年级的《夸父追日》《一面五星红旗》等,四年级的《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园》等。如果“镜头一”中的《鸟的天堂》一课,教师能用“茂盛、静寂、到处、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帮助学生搭建课文的骨架,学生的回答不至于走向过于冗长和过于简单两个极端。
(三)分解目标,归并段意
有些课文,学生通过借助各段的重点词句不难判断出每个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提纲。面对这样的文本,教师可以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分解为先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然后师生一起对多样化的段意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再将它们灵活归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第一步:概括段意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试着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概括,并填写在自读卡中。
生1:第一段主要写地球是渺小的。
生2:第二段主要讲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
师生边交流,边将部分学生的自读卡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步:归并段意
师: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大家能不能用这些句子,把课文主要内容归并起来呢?
生6:地球是渺小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保护地球。
师:如果你能用上关联词,你的句子会更流畅。
教师板书:但是 因为 所以
生6:地球是渺小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但是遭到了人类的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因为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保护地球。
师:看,大家只要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用上关联词,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归并段意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板块推进的文章,如三年级的《秋天的雨》《香港,璀璨的明珠》等,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颐和园》等。
当然,归并段意并不局限于自然段,也适用于课文逻辑段的归并。如部分线形推进的课文:三年级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时间赛跑》等,四年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去年的树》等。面对此类文章,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以合并同一内容的自然段、概括逻辑段的段意为前提进行操作。如果“镜头二”中的《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先概括课文中逻辑段的段意――我沉浸在外祖母去世的悲痛中,爸爸告诉我时间过去了,所有的事物就不会再回来了;我通过观察明白了爸爸所说的道理;我和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使我受益无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我非常忧伤”上。在把握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取向时,就不会只停留在“化悲痛为力量”上,从而把学生引向“珍惜时间”的正确解读。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搜集基本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起因、经过、结果等)、寻找中心句段(如《养花》一课的中心句)、运用重点词语(如《学会看病》中的“按图索骥”)等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从文本实际出发,从学段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决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教学参考书和试卷的标准答案里,而是灵动地出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全面思考,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