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四大渔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
(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
(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
掠夺式的捕捞,疯狂的近海污染和开发,让多种鱼虾绝迹。漫长的海岸线曾经以其丰厚的渔业资源让渔民受益,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渔民们发现,如今他们赖以为生的大海变了,每次打鱼都能满仓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虽然渔网的网眼变得更小,渔船跑得更远,但打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少,导致出海就赔钱。
中国近海渔业究竟怎么了?
消失的近海渔场
浙江沈家门外面的海面,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这一带大陆架宽阔,西面有长江、钱塘江、甬江三大入海口,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因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于此交汇,水流搅动,养分上浮,吸引了众多鱼群栖息、洄游。历史上,舟山渔场就是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乌贼)为主要品种。
曾几何时,舟山渔场是与俄罗斯千岛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齐名的世界级大渔场。而今呢?中国近海没有渔汛了,当然也就没有了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四大渔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个个相继消失了。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已经在20世纪开发完毕,如今可谓是油尽灯枯。
小黄鱼的渔汛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消失的,近年来因为休渔,种群恢复,产量大大提高。但不要忘了,东海区小黄鱼1966年的平均体长24.4厘米,平均体重318克;而2011年平均体长12.4厘米,平均体重36克。大海里游动着的全是低龄幼小黄鱼!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永远没有机会长大成年。从前捕获的小黄鱼平均为5龄以上,现在差不多都是1龄鱼,经济价值大打折扣。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我国沿海各省均产。浙江嵊山渔场的带鱼最为有名,每年冬汛时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渔民,万船云集。带鱼的产卵场近海和外海都有,补充能力强,但80年代后期渔汛也逐渐消失。从1960年到2000年,东海区带鱼的平均肛长从23.2厘米下降到17.9厘米,平均年龄从1.94龄下降到1.45龄。带鱼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但是也出现了个体小型化问题,幼齿当道。
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是一种暖水洄游性软体动物,平时栖息在外海,每年春夏之际,洄游至舟山群岛中街山一带海域产卵。它的汛期与大黄鱼相同,舟山地区因此有“大水捕黄鱼,小水拖墨鱼”的说法。乌贼属于一年生动物,生长迅速,资源补充恢复快,即使这样也没能挺住。经过对产卵前的“进港乌贼”的多年围捕,这种最高年产达6万吨的优质海产品迅速减少,80年代中后期便难觅踪影。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一向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号称“四大渔业”和“四大渔产”,如今都已溃不成军。据《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一书统计,在东海区的所有渔获物中,20世纪50年代,四大渔产占63.7%;70年代下降到47.4%;90年代下降到18.8%,仅剩下年幼的带鱼和小黄鱼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区中的最大海区,属于热带,盛产优质鱼红笛鲷,俗称红鱼。体长近一米,肉质丰厚,深受人们喜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部湾,红笛鲷占拖网渔获物的20~30%,高居第一位,如今基本绝迹,偶有捕获,体长也只有30厘米左右。南海其他一些传统优质鱼类如鲥鱼、四指马友、大黄鱼、石鲈、尖吻鲈和真鲷等,也逐渐退出渔获物。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的盖州有42公里的海岸线,年产渔虾蟹贝等以10万吨计,海蜇产量全国居首,约占全国总量的60%。沿海从事捕捞的渔民也靠海吃海富了起来。但近十年来,渔民们渐渐发现,海蜇越来越小,各种鱼越来越少,过去活跃的青皮鱼、鲅鱼、油扣鱼现在几乎难觅踪影,而最受市场欢迎的对虾已基本绝迹。
2011年,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连续跟踪,渤海湾渔业资源由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彻底消失。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已从过去的70种减少到目前的10种左右。
据渤海水产研究所介绍,历史上渤海湾水生生物约有15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多达70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受到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渤海湾渔业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没有海洋,中国经济乃至社会都将大受影响。在中国史籍中,提到海洋,大多总会叙其“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现代海洋经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向海洋进军”。次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出“美国必须开发海洋”,要“开辟一个支持海洋学的新纪元”。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曾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日渐显现,尤其是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列入战略重点。
对中国而言,没有海洋经济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关系到能不能利用世界资源,能不能形成世界大国的核心问题。
而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但这38439亿元的海洋生产总值中,只有40%是统计自海洋产业增加值,60%为相关产业通过模型推算出来的,实际上海洋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贡献仅为5%左右。
极端的渔业捕捞
许多渔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正在受到冲击,渔民失海现象严重。在渔业体制从集体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的转轨过程中,渔民群体的贫富分化开始加剧。失海渔民受年龄老化、生存技能缺乏等因素影响,生计艰难,部分陷入了“赤贫”。
“隐性失海”导致生存艰难
随着渔民失海愈演愈烈,生产空间日渐狭窄,我国沿海渔区部分渔民正陷入“要地没地、要海没海”境地,各地政府正积极开拓渠道,帮助“失海”渔民转产上岸。然而,由于多数渔民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单一,脱离渔业生产后就业困难,生计艰辛。
“想转产无门路,想发展无思路”,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林仁碧说,玉环县97%的渔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60.2%年龄在40周岁以上,大多数只有海洋捕捞一种技能,且受自身素质限制很难掌握新谋生技能。
舟山市普陀区塘头社区42岁的渔民翁宏立说,他从18岁开始打渔,没上过几年学。“船上的营生还能凭经验,如果不打渔,自己真不知道能干什么。”他说,自家渔船2002年被减掉后,他就在别人船上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元,妻子没有经济收入,孩子读书开支又比较大,负担很重“心里也想做点什么多挣点钱,可实在摸不着门道。”翁宏立说。
笔者在广西、浙江、山东等地都注意到,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渔民,由于缺乏其他生产技能,转产转业之后又不得不入海求生,返流渔民变成了无证生产,给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许多渔民反映,渔民和农民不一样,因为没有土地等基本保障,生活没有着落感,且成本较高。“连吃棵菜都要买。现在物价这么高,我们的日子过得比农民紧。”采访中有渔民这样对笔者说。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社区是传统的渔村,社区主任、坎门海洋渔业公司经理许火云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渔民日子比农民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渔民生活就只够温饱了,进入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差。
由于成本上升,渔民虽然还能出海捕鱼但是渔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的“隐性失海”现象,也导致这些渔民生存现状越来越艰难。最近几年来,随着柴油、劳动力价格上涨,一些还有渔船的渔民作业成本快速上升,一些渔船出海打渔经常亏本。由于渔船造价较高,一些船主亏本经营甚至折价卖船,从而背上沉重债务,生活陷入赤贫。
林仁碧说,不少渔民的积蓄基本上投入到更新渔船、添置设备和扩大再生产上,一次投资由10~20万元增加到40~50万元,少数渔民举债投资。但由于近几年捕捞生产效益滑坡,油价上涨,渔民收入普遍下降,一些船东资不抵债。
笔者还发现,渔民群体的贫富分化正在加剧。在渔业体制从集体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过程中,多数渔民选择了放弃股份,股份结构由此从全员持股变成少数人持股。在浙江舟山,渔船股份集中到了30%左右的渔民手上,大部分渔民则沦为没有生产资料的雇工,股东渔民与雇工渔民之间年收入相差悬殊。
吁请建立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
渔民失海困境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机制的失灵。
接受采访的一些海洋渔业管理和研究人士指出,要缓解“失海”渔民的困境,需要以维护渔民权益为核心,进行包括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更新。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探索建立海域征用补偿办法,建立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我国至今尚未制定“渔民海洋使用权利保障法”和“渔民渔业捕捞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一些地方政府在变更海域使用性质时,不征求渔民意见,损害了渔民的海洋使用权和渔业捕捞权。目前在渔民当中,对建立类似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那样的海域征用补偿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除国家和政府对“失海”渔民给予必要的经济利益补偿外,可与建立“谁开发、谁负责”的补偿办法相结合,使“失海”渔民在海洋开发中同样受益。
第二,创新渔业管理机制遏止竞争性捕捞。只有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了,渔民的生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但在目前,国内海洋渔业基本上陷入了“竞争捕捞―过度投资―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这一恶性循环。“先捕经济价值高的鱼种,然后是价值低的;大的捕完了捕小的;为了多捕鱼,船也越造越大。哪怕是一些新开发的种类,例如马面,一旦进入商业捕捞阶段,其群体很快就表现出衰退的迹象。”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慕永通说,因为管制失灵导致的竞争性捕捞必须得到改变。
专家提出,海洋渔业管理应该明确渔业权属,避免资源利用的无限准入及自由准入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心理。同时,尽快研究捕捞限额制度,如规定渔民要申请捕捞证,然后按照额定捕捞量捕捞,如果无证捕捞则属违法。
第三,建立多元“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比如,与当前正在筹建的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筹建“失海”渔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失海”渔民建立适合渔区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前,鉴于浅海养殖潜力大,近期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浅海贝类养殖,解决部分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就业问题。
近海几已无鱼可捕
笔者发现,滥捕滥捞带来的海洋资源“荒漠化”,沿海工业快速推进、近海资源开发导致渔民作业海域大量被占用,以及渔民作业成本不断快速攀升等因素,正在不断侵蚀我国渔区渔民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我国许多海域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笔者在沿海渔区采访,近海“无鱼可捕”成为听得最多的感慨。浙江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海产主产区之一。当地渔民和渔业管理部门官员反映,受近年来滥捕滥捞影响,渔民作业渔场日益远离近岸,目前近海基本上已经无鱼可捕“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
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窦硕增认为,渤海曾经定位为我国的“战略渔场”,以前在渤海搞调查,一拖网拉上来能有100多种经济鱼类,十多年后,现在只有50多种,很多鱼种已经在渤海消失。“长江口、黄河口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现在黄河口渔场基本消失,长江口渔场也面临严峻考验。”窦硕增说,近海渔业逐渐衰退,而且近海资源近年不可能很快补充。
同时,近年来,我国与邻国实施渔业划界,也让渔民失去了大片作业渔场。刘舜斌说,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我国渔民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此外受限制渔场还有26万平方公里。仅舟山一地,受此影响的生产渔船就近5000艘,涉及渔民2万人。
在广西,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说,北部湾划界后,从北部湾传统渔场撤回的渔船达到5828艘,直接影响到了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涉及家庭人口16.69万人,并间接影响到与海洋捕捞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共计11.23万人。
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在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笔者在舟山了解到,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管线密布、航线纵横,其中经过舟山渔场的各种管线超过170条。同时,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轮航线进一步增多,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的40%海域受到了限制。在广西,统计显示2007~2009年全区渔业水域被工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等行业挤占使用面积达60637亩。
大量围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渔民传统作业渔场。在海岛县浙江玉环,浙江省重点工程――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完成后,全县将减少近10万亩滩涂和浅海面积,5000名渔民将不得不转产。“漩门湾围垦完成后,玉环几乎就没有滩涂了。”当地水产养殖户黄小祝说。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渔民的渔业作业成本还在不断快速攀升。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大龙嘴村渔民孙凤林告诉笔者,这几年来,渔业资源少、油价高、人工工资高,海洋捕捞经济效益一直在下降。孙凤林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2010年9月1日至11月底,他的150马力渔船共收入60万元左右,但是柴油钱花费40多万元,工人工资支付30多万元,“目前看还在亏损”。孙凤林说,自己已经59岁,虽然经营渔船不赚钱,但是自己已经没办法改行“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乔港镇,渔船主范德珠也给笔者算了笔账:自己300吨左右的渔船造价是400多万。目前捕捞效益不太理想,一年只能赚10来万。“要收回成本遥遥无期。”范德珠说。
远洋渔业:能否缓解渔民失海困境?
“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中国渔业不得不为的一种选择。
远洋渔业,对于拓展我国渔民生产空间、增加渔获、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分配等,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目前,受国内和国际渔业环境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参与远洋渔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正需加大政策推动,尽快利用我国渔业面临的“战略窗口期”。
远洋渔业正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热点。无论是在地理范围还是水域深度、捕捞品种上都进入广泛而全面的开发。
我国远洋渔业尽管起步较迟,近几年虽然发展势头颇猛,沿海不少省份都把远洋渔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培育,但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衰竭,以及国际渔业环境的变化,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将面临重大考验,如果不能提速发展,日后发展将遇到更多制约。
“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首先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了中国渔业不得不为的一种选择。“发展远洋渔业,让近海休养生息具有长远意义。”窦硕增说。
从国际渔业环境的变化来看,也需要我国尽早抓住机遇,否则日后再想参与难度将大很多。目前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国公海渔业资源争夺日渐激烈。特别是北太平洋的鱿鱼和秋刀鱼资源又已被提出列入国际公约管理议程,预计2-3年后将实施国际公约管理。同时,沿海国家相继调整渔业管理政策,提高入渔费的呼声渐高,远洋捕鱼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慕永通说,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积极对公海和极地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实现对海洋权益的物化。因此远洋渔业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热点,无论是在地理范围还是水域深度、捕捞品种上都进入广泛而全面的开发。
投入大、风险高是渔民不敢投身远洋渔业的主要原因。“造一条远洋渔船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资不起。”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仍面临燃料成本、船舶设施设备购置或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等“五大成本”的增加,以及现代渔民队伍匮乏、渔船装备落后、海外渔业基地缺失,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紧箍咒”。
第一,投入大、风险高是渔民不敢投身远洋渔业的主要原因。“造一条远洋渔船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资不起。”林仁碧说,即使是一些渔业公司,也不敢轻易地去造远洋渔船。
渔船建成后,生产运营的成本也颇高。广西裕华渔业公司副经理钟琪给笔者算了笔账,一条400千瓦左右的远洋渔船去南沙捕鱼,一个航次1个月左右,一般需要50吨柴油,按照目前的柴油价格光油费就在40万左右;此外冰钱要1万多、机油1万5左右、人工费2万左右、机器配件一两万,再加上捕捞工具等,所有成本在60万元上下。
笔者了解到,国内的远洋渔船普遍油耗大,随着燃油价格上升,燃油成本成为吞噬远洋渔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企业苦不堪言。“尽管鱼货价格也在上涨,但捕鱼成本上升更快,远洋渔业总体效益在下降。”钟琪说。
第二,远洋捕捞和近海渔业不同,渔船装备现代化要求更高,再加上跨国作业,对船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更高。但现实情况是,我国沿海渔区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捕捞工作,新补充的船员也多是内地农民工,并不能熟练操作现代捕鱼装置,造成船员队伍老化严重,知识结构偏弱,捕鱼技能下降。“缺乏有经验的渔民,尤其是现代渔民,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是个渔业镇,副镇长陈锦成说,目前多数渔民基本上还是用传统的技术在捕鱼,能跑远洋的渔民成了紧俏人才。
第三,相对于日本等远洋渔业大国,国内远洋渔船吨位小、装备落后,发展远海渔业还需要更多科技支撑。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远洋渔业跟造船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先进的远洋渔船跟5星级酒店没有什么区别,它既是个捕捞船、工厂,还是个游艇,我们中国要真正成为远洋渔业大国,还需要在装备上提升档次。
第四,海外渔业基地缺失导致我国远洋渔业效益流失严重,已经成为近期业界反应最集中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海外渔业基地,目前,我国远洋公司多以捕捞生产为主,货物运输、油料补给、渔船维修等业务基本依赖于境外公司,价格高昂;冷藏、加工、销售等后勤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低价出售原料的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我国远洋渔业效益。
荣成市靖海集团荣远渔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较早发展远洋渔业的公司。经理许德祝说,以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项目为例,中国目前有200条船在斐济海域作业,其中荣成市已经有34艘渔船在斐济附近海域生产,而且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但是,我国渔船在斐济附近海域的后勤补给和渔货销售等,都要通过国外公司,渔船维修也没有自己的船厂,这样就无法发挥船队的规模优势。
从远洋渔业战略意义上考虑,建议国家开展财政支持,建立远洋渔业行业风险基金,处理海上偶发、突发事件。
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和基层渔业管理人士建议,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建立远洋渔业风险基金。当前,我国的远洋渔业企业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态。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的双重风险,再加上海盗及有关入渔国家的战争,让远洋渔业面临高风险。从远洋渔业战略意义上考虑,建议国家开展财政支持,建立远洋渔业行业风险基金,处理海上偶发、突发事件。
第二、加大柴油和新建远洋渔船补贴力度。广西裕华渔业公司副经理钟琪说,希望柴油补贴与市场柴油价格联动,同时柴油补贴要发放及时。同时,我国远洋渔船目前普遍面临装备老化、产能效益不高的困境,急需加大投入,更新换代。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比较法 图表直观比较法 地理科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37-0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比较法适用范围广、应用简明、逻辑性强,日益成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方法和目标。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揭示其各个发展阶段间的异同点,而且有利于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从而促进高中生地理素养的提高,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比较法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因此,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也毫不例外地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1. 地理比较法要与其它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与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与地理演绎法等方法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而且又是这些逻辑方法体系中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其它各种地理逻辑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地理比较法而进行;反之,地理比较法也要与其它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前三大渔场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秘鲁渔场则不然,位于寒流流经处;最后综合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2. 地理比较法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结合使用。高中地理教学在重视地理比较法应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观察法、地理参观法和地理实验法等直观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一方面,直观教学方法以其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不仅有利于获得直观感受和地理感性知识,也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地理比较法,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螺旋式地推进地理教学。
二、地理比较法是教师教的方法,也要成为学生学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致同学们”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地理的学习,要注意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对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有助于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可见,地理比较法不仅是教师教的方法,也应该成为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能力和观点的重要方法。
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学习和运用地理学习方法的意识,没有真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要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受用终身。因此,建议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已知可比事物确定比较目的、选择比较对象,然后根据分析综合列出比较项目、找出比较内容,最后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通过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应用各种地理比较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并将灵活、科学地应用地理比较法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和素养。
三、地理比较法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论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综合性和区域性显著。从学科性质来讲,高中地理是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受学科内容及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比较法在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比较法,其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论,具有“地理性”。它与地图法、地理统计方法、野外考察、参观法等方法一样是地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地理比较法的应用要以地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地理学习和地理教学的规律,充分体现地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发挥地理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完成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更是高中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教师要树立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意识,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学生要逐渐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学习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第4期.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 综合图解 存储和显示 编制 评判
地理信息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 ),三者有机结合,即被称为“3S”。
地理信息技术是研究地理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技术工具。GIS可以使呆板、静止的数据、图形变得形象生动,直观可视;可以使运动的场景,变化的数据,统计图、分析表灵活转换;可以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盘活共享,方便检索,分析查寻;这一切都便于教师去创设情景,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非常浓厚。地理信息技术所展示的科技含量高的RS遥感图片,GIS不同图层的对比分析,GPS的准确定位,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具体探究一下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用于综合图解地理分布现象
地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填绘、分析地图的能力,而且地理教学问题中有关地理分布的知识随处可见。以往的教学手段是运用教学挂图、课本附图以及复合投影片来讲授地理分布知识。教学挂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化教学目的,但是在使用上会占用一定的空间,给教师板书带来不便。复合投影片的使用较教学挂图方式稍方便一些,但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和维护投影片。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的针对性非常强的课件,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来讲解,效果就好得多。
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的相应课件具有以下优点:
1.图形比投影片更准确,比挂图更清晰。特别是地图注记和符号规范、清晰、易读。
2.可以复合叠加呈现,并可以灵活地动态显示。既可以像复合投影片一样一张张显示,还可以用几个圈层分绘组成一张综合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图。
3.易于存储。计算机以数字方式存储信息,不会损坏。教师能够节省出更多时间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4.可以把分布图与信息数字结合起来,给学生以量的概念。
例如,世界洋流分布与世界四大渔场。洋流可以用红、蓝两色分别表示暖流和寒流,并可实现动态演示。在流动的寒、暖流汇合处形成渔场,同时通过标注与其相关的文字、数字信息。学生既可以形象直观的理解渔场的形成、渔场的位置,又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料。
二、用于地理数据的存储和图形化显示
地理教学中常涉及到很多地理的数字信息,如世界主要国家小麦产量、世界七大储油区的石油产量等。以往采用绘制投影片或挂图,以柱状图、折线图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显示地理数据具备简便、准确、多样化等特点。
1.简便。减轻教师工作量。无论是制作投影片还是画板图都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准确。计算机处理数据准确,显示图形标准,给学生以正确的量的对比。
3.多样化。不仅可以以柱状图、折线图的方式显示,还可以以饼状图、三维立体图等多种方式显示地理数据,而且可以实现各种显示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可以更多的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且地理数据可以与地理分布图相结合创建相应的专题地图,把单调、空洞的数据空间化。
三、用于示意图的动态演示和模拟动画演示
这一部分功能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水循环、褶皱与断层、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气环流、锋面与大气、气旋与反气旋等。这些知识反映了空间现象的基本原理,用一般方法和平面静止图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演示功能则可以实现地理现象的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更形象化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位置、流向、强弱、带来的天气等,都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地为学生讲解。
四、用于课堂练习题的编制和成绩的评判
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课堂练习穿插于讲课之中,随讲随练,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人机交互性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很大帮助。用计算机评判学习成绩公平、快速,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并可根据成绩循序渐进安排学习,达到教与学双向沟通的目的。
例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一套练习,让学生随堂进行,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填注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等,起到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增强人机交互性,还可配以相应的画面、窗口或声音提示填注是否正确。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成绩进行评判,使教师很快得到反馈。用计算机配以大屏幕投影设备可以代替板书。教师备课直接用计算机进行,对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巧妙安排。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使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字体、字号、设置背景图案、调节明暗程度等,以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并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用于丰富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