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空管现状要求我们进行培训
首先,对空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当前民航事业飞速发展的状况,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的需要。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发生了好几起飞机失事的情况,这引起了人们对机飞行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本质上说,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空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飞机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多,同时民航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这就使得空管人员需要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只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空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对新的领域有所了解。接下来,与此同时,培训可以使空管人员运用知识充实自身,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自信心,有把握应对当前的复杂情况。培训也能弥补部分空管理论知识的不足。因为我们都知道,可能有的空管人员理论知识比较欠缺,不能与实践操作很好结合。培训过后就可以弥补此类不足,使各空管人员理论和实际经验更好地结合。
(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培训可以使人实现价值的增值
各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耗的观念。也就是要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的培训学习,人力资本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的增值。从理论上来说,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要是培训力度不够的话,人力资本是不断贬值的。长期以来,我们本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空管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再忙着抓事件的表象,分析事故的具体原因而没有从整体大局上考虑这是专业人员素质的欠缺的表现。从而并没有从理论上使下一次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久而久之培训的重要性被忽略,发生各类事故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因此,我们要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使空管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
二、现在我国盛行的几种空管培训模式
(一)空管技术人员自觉接受培训
此种培训模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第一种单位支持的兼职培训,第二种是空管人员脱产接受培训。空管可以在单位的支持下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科目,利用空闲时间或停产学习参加专业的培训机构所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各类考试培训、知识提升训练等。受训者的单位要积极鼓励支持空管人员接受培训,对其进行一定的学费补偿,或是制定相关的工作调整制度,等学员学成之后根据其所学内容调整工作岗位和职务等。
(二)单位外派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此种培训模式是各单位把自己的员工组织起来外派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学校中去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单位与接受培训的机构协商处理好培训的内容。使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得到知识技能和学位的双丰收。该模式要求受训单位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受训职工的真实情况与培训机构进行沟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学习本单位迫切需要的内容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公费培训或半工半读抑或是公费和自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受训者利用空闲休息时间或工作时间进行知识升级,待培训完成之后派遣单位可对受训的空管人员进行成绩考核和效果评估,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单位引进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该方法是指空管单位将将培训老师或本专业的专家、及其他专业的相关人士请进来在单位内部联合授课和训练,各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培训场所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相应课程的培训。空管单位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严格控制,把好责任观。该模式可能比外派出去的模式增加一些支出,但是在本单位培训可以把受训人员花在路上的时间和费用减少下来,这不失为一种优势与此同时培训单位可以利用专业的人员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培训。从而获得比外派人员学习取得更大的收益。
三、培训内容的选择
虽然本文主讲的是空管专业技术的培训和管理,但是对于空管人员的培训不能之停留在技术表面,更应该发掘内心,对空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管理。首先要对空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培养我国现提倡的爱岗敬业、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互相合作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必须强调管制员工作的重要性、高风险性和高责任性,使他们在工作中牢记纪律性,规范性,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其次要注意对空管人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空管人员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我国现阶段的培训方式主要是注重管制理论和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对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训则欠缺很多。所以现在我们培训时要加强对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使之能适应管制工作的行业特俗性。使空管人员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期望心态,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个别技术型人才专门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最重要的是职业技能技巧的培训了,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管制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实训的力度,使管制员在遇到突况时能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空管人员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实际训练中防患于未然。
四、使培训发挥其应有作用
1进行“导师制”和轮岗培养。
公司选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专家、主任工程师、中高层领导、采取一带一、一带多或多带一的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跨部门、跨岗位的轮岗实习,并进行跟踪考察考核,促其综合认知公司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从而接受不同精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创新思维的全面性。
(1)进行“深造”培养。A公司定期选拔优秀青年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并与重点院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电气自动化等各专业技术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进行项目共同研发等广泛的技术交流活动,使其掌握先进的研发技术理念和手段、前沿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系统的专业技术素质等。
(2)定期组织学习交流。A公司定期聘请一些专家授课或组织技术人才收看电视光盘讲座,学习推广先进的的技术理念和工艺方法,并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术练兵比武等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技术的热情。
(3)创建人才库。A公司建立了人才储备制度,定期在全公司内招聘销售、检验、调度、管理等各类人员。分别建立“雏鹰”人才库、“飞鹰”人才库、“劲鹰”人才库、“精鹰”人才库等各级人才库,并设定相应的入库资格和晋级标准,并进行考核评估、动态管理。
(4)建立实施首席工艺师、金牌设计师评选机制。对每年评选上的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建立专门档案,适时组织其参加技术创新、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参观考察,在开展发明创造、新技术推广、技术革新时优先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并按月给予一定的荣誉津贴。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与劳动热情积极营造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有效发挥技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5)创建创新工作室与技师协会等组织。各创新工作室由本工种经验丰富、实践水平高的师傅牵头,具有一定水平的青工参与,对生产加工实践中的设计尺寸、工艺方法、结构调整、降低成本等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进行在生产实践中奇思妙想、先进经验、优秀方法的交流与分享,集思广益,研究、探讨、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棘手问题。
(6)进行任务锻炼。①项目或课题承包。新的项目或课题经公司研究决定实施后,组建专门的项目组或课题组,实施项目或课题组长负责制以及风险抵押金制度,从产品的市场调研、编写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工艺方案设计、技术资料编制、试验跟踪等,都由项目组或课题组成员完成。②QC攻关。针对SM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惯性质量问题或技术疑难问题,组成QC小组,分析当前的质量、技术状况,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具体的纠正措施,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验证、确认,彻底攻克难题。③带队售后服务。每售出一台大型设备,A公司组建一个售后服务团队,并指定一名带队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该设备的操作培训、安装调试等,使其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水平、用户评价、市场竞争力有更深的认知和把握,提高其市场意识、服务意识。④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项目培养。A公司与高校、用户成立了产学研用项目组,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积聚各方优势,为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中层经营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是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开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仅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更是企业必须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继续教育,就是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的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本文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大企业着力加快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从持续、深入发展继续教育以及增强企业后劲等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1.1继续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目前企业的继续教育多是注重当前发展,轻长远规划,结合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前瞻领域课题较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1.2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工作地点与培训地点的矛盾、工作负担重与工作迫切需要的矛盾。
1.3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缺乏深度和统筹性,目前企业的需求分析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培训计划制定缺乏统筹性和连续性,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局限于普及知识教育,有些培训年年办,办成了简单的轮训,此类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层次不深,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1.4继续教育渠道单一,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较少,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系统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就更少,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得到在职学历培训的机会,受选拔制度的局限,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往往因为资历达不到要求,有学习的热情但没资格,有资格的人常常因为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丢得太久,无法通过选拔考试,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容量挫伤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
1.5继续教育师资有待加强,企业目前师资一般能满足普及、提高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但从激发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角度出发,应该多邀请科研院所、相关大专院校教师、外部专家进行前瞻性培训,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
1.6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人自费继续教育的意识不强,不愿自己掏钱参加培训;二是企业的继续教育经费难以满足需要。
1.7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有待完善,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培养深造、年度考核、提拔晋升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有机结合,未建立起有效的继续教育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整体推进与深入开展。
2 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及思路
2.1转变观念、确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继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继续教育深入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要注重前沿科技知识积累和核心员工储备。
2.2统筹兼顾、准确把握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以需求为切入点是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专业技术人员继教育要结合企业长期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及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需求的分析和选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效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多种形式并举、确保继续教育有效实施
继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方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高效运作,提升企业将继续教育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2.3.1成立专家组,确定继续教育目标的战略性。专家组应由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才等各个层面的专家组成,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以前瞻性为重点,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及对企业发展前景预测,研究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各阶段、各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素质要求等,发挥专家组在需求分析及继续教育规划制定的重要作用。
2.3.2建立继续教育指导小组,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继续教育要区分特性和共性,有的放失,成立继续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审核继续教育计划、指导课程开发、确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培训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提高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获得及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科技与攻关能力。公需科目学习是专业技术人才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不断适应工作复杂要求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企业的实际,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
2.3.3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同行企业技术力量及内部资源的优势,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汇聚优势培训资源,确保继续教育享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加强基础理论的培训与研究,探索产、学、研的结合,采取技术合作、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寻求专业相关的大专院校作为对口单位,定期邀请大专院校资深的教师进行授课,对院校来说可以实现产学研一条龙,对企业来说更好更多地接触实用新型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工艺改进和技术进步。
2.4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探索继续教育方式
企业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集中培训,适用于公需科目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广期的理论知识培训。②实践培训,适用于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现场应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际训练。③特殊培养,企业对拥有核心技术、掌握重要业务,处于控制关键资源的主导性等方面特性公认技术拔尖人才,为其做职业生涯规划,采取外派技术考察、学术交流、进修、访问学者等方式进行特殊培养。④高级研修班,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还可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生产技术案例、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成研究成果。④在职学历教育,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以每年20%的速度衰减,只有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才能抢占制高点,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的、年轻的技术骨干攻读研究生、博士学历教育,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⑤导师制,对部分年轻骨干,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签订导师培养协议,进行系统培养,并优先选送各类技术培训班。⑥网络远程教育,网络既是培训工具,又是培训资源、培训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培训的阻力,培训课程更新速度更快,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更加直接,工学矛盾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是继续教育工作应对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企业要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力求实现网络培训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促进继续教育科学发展、长远发展。⑦自学,自学是成人学员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自学就等于请来了一位“随叫随到的教师”,掌握了成功的秘密武器。企业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养成擅于自学的习惯,通过自学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发展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被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业务技能提升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为使专业技术人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水平,就必须通过多种继续教育形式,来满足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的知识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来,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技能提升的较低要求作为培训出发点,改善培训质量,改变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上的缺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四师很多单位只注重对人才量上的积累,缺乏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深造的资本投入,造成人才固有知识停留在知识初期阶段,无法为单位再造价值。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本身利益,重点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确保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单位提供智力支撑。
二、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升的推手
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当中,课程的设计绝不能采取刻板的、单一的程式来进行,每一节课都应以自己的特点,以此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与结构变化的目标。反观四师在往年培训课程的安排中,忽略了课程设计在培训工作中重要指导性作用,部局、委托机构、培训机构形成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佳。2013年四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实施调查问卷中,发放问卷161份,收回161份,整体反映出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忽略了对专业的要求,更没有分析培训学员常用知识的储备量,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而委托进行培训的机构也出现了敷衍过程,完成培训根本达不到继续教育培训实质化提升知识更新的目标。从2014年起,四师人事局委托人才中心提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合理化设置的要求,结合培训人员的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除了设置传统专业课程之外,强化了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礼仪及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一方面以此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来缓解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多方压力。如在四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性,邀请了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和领导授课,并针对专业重点开设了公共课: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解读,民族地方史等课程,还增设了特色课程:专业技术人员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政务礼仪、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问题解读等;在内容选择上较以往更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坚持科学、系统原则,强调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讲授,丰富了学习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推进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保障,提升培训质量
教学明显滞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其它科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相继出现了新的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况且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电子与数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这些科学分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分支分别从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分离出来,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专业学科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经历,需要在此过程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计算机的教育分化非常迅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是不现实的。尤其在职工培训中,虽然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这些方案的职业特点课程并不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缺乏,实用性差,对学习者职业素质的整体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及至对职工的普及性的培养质量。培训内容不合理。
计算机科学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各个学科技术的相互渗透与结合,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各个学科分支之间也有相互无法分割的联系,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之间的交叉领域课程非常多,岗位职业能力也有相同的方面,例如网站的开发与设计,从网络专业的角度出发,网站的开发与设计是网络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但职工培训中内容浅显,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我国职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虽然已经纳入了职工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校学生人迅速增加,受训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也会相应地更新,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教师资源。由于经济收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职工培训计算机教师的质量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专家都工作在外资企业、国内著名IT企业、或者本科院校,很难吸引这些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又急需具有企业经验的优秀的网络专家。最近几年随着IT行业就业压力的增加,师资情况有所改善,但师资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2加强职工培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对策
构建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紧密围绕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网络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获得网络专业的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再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去设置基本能力课程。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的价值,构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下: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做就业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对人才职业技能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有三种渠道可以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一是企业资深专家的建议,可通过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企业专家的实践经验和对岗位能力的见解引入到课程体系中。二是通过职业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在用人单位和就业者之间搭建了桥梁,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用人情况。三是派出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专职教师队伍做市场调研,分析岗位群,收集市场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企业认证相互结合。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岗位职业能力的制定应当依托行业标准,比较权威的行业标准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它的权威性不容质疑,在制定课程体系结构时可以引入其中的部分行业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劳动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时没有功利的因素存在,它的市场观念比较薄弱,而且在行业标准制定之后,其随着市场变化的应变性方面做的不足,这一点在制定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岗位职业能力的制定同时也应该引入企业认证的教育理念。比较著名的网络专业的企业认证有思科认证、华为认证两种,其中在国际、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思科认证,它几乎成为了网络技术专业认证的权威,它的主体认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CCNA、CCNP、CCIE,而获得CCIE认证证书的人员通常被誉为网络博士,高职院校在制定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学生的素质情况将这三个认证层次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教学模式多样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在网络专业教学中,应该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为了构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我们又引入了优秀的企业教育资源,即思科教育资源平台。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理论基础在基本能力课程中已经完成,所以它的所有授课任务均可以在实训基地中进行。教师以案例为中心,设计出多个教学情境来,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完成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这些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做到情景内容覆盖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完全融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学会从经验到能力的过渡,而不是先学知识,再从知识到能力的过渡。提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秀企业教育资源嵌入模式。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它在主流技术与主流设备的占有率达到了80%,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同时,思科公司非常注重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1998年,在复旦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成立了200余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思科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实施网络教育项目,为此,思科公司花费巨资建设网络技术教育平台,设立思科网络技术认证制度,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时都借助了这个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教学平台。